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81节

  “崇祯七年,洪承畴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保定,真定等处军务。”

  “同时仍兼总督三边之职,成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军事统帅。”

  “洪承畴所率领的明兵,被人称为洪兵。”

  “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逐渐壮大,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民起义军进入陕西后,洪承畴召集大将展开军事会议,部署剿杀农民起义军,但几次均失败。”

  “洪承畴的悍将曹文治主动请缨,率众三千人,进击农民军。”

  “农民军采取诱敌深入、分而治之的战略,使曹文治四面被围,被迫拔刀自杀。”

  “曹文治死后,崇祯帝便决定以潼关为界,关外军务由湖广总督卢象升总理,洪承畴专督关内兵,对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实行重点围攻。”

  “洪承畴受命后,亲自率领大军击败李自成于陕西渭南。”

  “次年,洪承畴率部两万余人出击李自成等部。”

  “随后又调集总兵左光先和柳绍宗合击农民军,在干盐池大败起义军。”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起义军北行入陕后又进入甘肃。”

  “同年九月,多尔衮、豪格、阿巴泰清军由青山关入明境。”

  “十月,清军大举入侵大明,分路蹂躏京畿至山西界,复至山东,攻破济南。”

  “同时,清太极率多铎兵指山海关,以策应关内清军。”

  “清军横行京畿一带,崇祯帝征洪承畴入卫。”

  洪承畴:我牺牲名节,为清廷效力二十年,却落得一个尴尬的境地,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从他投降清廷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知道自己必然会是一个争议极大的人物。

  有人骂他是厚颜无耻,出卖民族的汉奸。

  但他认为自己是忍辱负重,曲线救国的英雄。

  大明王朝的灭亡已经无法挽回,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拯救更多的百姓。

  他卖主求荣是真,但他却没有出卖民族。

  在效力清廷期间,他一直力主招抚,避免了江南生灵涂炭。

  而且,他还在保留汉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建议满清统治集团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

  除此以外,他还举荐了许多明朝的官吏。

  他提倡兴水利,减轻赋税,发展经济。

  从这方面来说,他对于缓和民族矛盾、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不过尽管如此,他所做的一切却并不能被世人理解。

  他降清以后,汉人对他无不鄙视痛恨。

  就连他的母亲也对他破口大骂,他的弟弟发誓不与他同住,携带母亲到船上隐居。

  更讽刺的是,连清廷也对他疏离防备。

  不论是多尔衮、顺治帝还是康熙,都未曾让他加入权力核心。

  对于这些,他尽管心里难受,但也早有预料会这样。

  “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兵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

  “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

  “崇祯十三年,皇太极确立了筑城义州并在此屯田以围困锦州的方针,并于三月付诸实施。”

  “四月,崇祯帝听说后,命令洪承畴陈述应对之策。”

  “并拟部署吴三桂、刘肇基官兵一万分驻于松山之内,以洪承畴所部官兵一万五千出镇于前屯卫之间。”

  “以驻防蓟州官兵一万六干仍分布于中协四路.以抚臣朱国栋驻山海关,以镇臣马科出中后所。”

  “兵部对此方略极表称赞,将洪承畴比作范仲淹。”

  “在略微调整后,崇祯帝批准其方略。”

  “洪承畴遂于五月出山海关,与围困锦州的清军对峙,在多次出击中互有胜负。”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奉命率领精锐十三万来援,集结于宁远,与清兵会战。”

  “三月,皇太极采取长期围困锦州的方针,势在必克。”

  “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

  “但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在崇祯皇帝也希望持重的情况下,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针。”

  “八月,明军援兵已到,为断绝洪承畴归路。”

  “皇太极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部署在明军的南面。”

  “济尔哈朗军攻锦州外城,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

  “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

  “最后集体商议背山突围,最终数十万人土崩瓦解。”

  乾隆:洪承畴虽然没有忠于明朝,但能够忠于本朝,将他列入贰臣中的甲等最适合不过。

  洪承畴有功于清之开国与清初的统一,可以说是开清第一功臣。

  回想松山兵败后,洪承畴畏死降了清,成为镶黄旗下的贰臣,留下骂名。

  经略西南时,因为畏难,几次三番请求解任,想撂担子逃脱。

  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时刻,洪承畴总是经不起考验,挺不起脊梁。

  这充分表现出洪承畴性格中软弱的一面,是造成他品行有亏的根本原因。

  因此,尽管洪承畴对本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但在他们清廷眼里,却不足为凭,不屑一顾。

  这就是为奴才、为附庸者的必然下场。

  洪承畴的一生,实在可悲可叹。

  不过不管怎么说,洪承畴对大清有功。

  清朝是他们满族建立的王朝,对于满族来说。

  论功行赏时,是不可能做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所以洪承畴在晚年不免受到不公正待遇。

  至于洪承畴被列入贰臣传,则是由于现在大清统治已经巩固。

  为了能使清王朝江山持久,就要提倡效忠一朝一主的思想。

  因此,自然对效力两朝的洪承畴加以贬斥。

  这是出于统治的需要,不足以作为评价洪承畴功过的根据。

  不过总的来说,洪承畴在清初的卓著功绩是应得到肯定的,对清朝的统一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崇祯十四年,皇太极返回盛京,命令贝勒多铎等人留守诸军。”

  “洪承畴想要突围,统领全部人马进攻镶黄旗,没有成功。”

  “十月,皇太极命令肃郡王豪格、公满达海驻扎在松山。”

  “十二月,洪承畴听说关内援军将到,又派将领率六千人夜间进攻正红旗和正黄旗蒙古营。”

  “被打败,逃回城内,但城门关闭进不去,于是败兵大部分被杀。”

  “剩下的人逃往杏山,又遭遇伏击,全军覆没。”

  “崇祯帝一开始让杨绳武率军增援洪承畴,但杨绳武战死。”

  “之后让范志完代替,但清军过于强大,明军难以攻破,停滞不前。”

  “洪承畴被围至六月,粮食将尽。”

  “第二年二月,松山城副将派人前去请降,为表诚意,愿拿儿子为人质。”

  “晚上清军竖梯入城,擒获洪承畴与巡抚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等将领。”

  “皇太极传谕,将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处死,洪承畴送往盛京。”

  “皇太极想要将洪承畴收为己用,命令吏部尚书范文程去劝降,洪承畴大骂不止。”

  “范文程不仅不介意,还与洪承畴谈古今大事。”

  “谈话间,房梁上落下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不时挥手将灰尘拂去。”

  “于是范文程立刻回奏皇太极,说洪承畴不会死,如此爱惜衣服,更何况生命。”

  “皇太极听罢便亲自去探望洪承畴,见洪承畴衣着单薄,当即脱下身上的貂裘给洪承畴披上。”

  “洪承畴感叹皇太极对其待遇,遂叩头请降。”

  “皇太极厚赏洪承畴,并摆宴席庆贺,对诸将领称得到前往中原的向导,值得庆贺。”

  “崇祯十五年,皇太极位于崇政殿,召洪承畴及诸位降将祖大寿等入宫觐见。”

  “崇祯帝当初听说洪承畴死了,赐祭十六坛,设立祠堂在都城外。”

  “崇祯帝将亲临祭奠,不久听说洪承畴投降,于是停止。”

  洪承畴:和昏庸的崇祯相比,皇太极更加英明。

  他还记得自己跪于大清门外,向皇太极陈述的场景。

  他身为明军将领,领兵十三万增援锦州,皇太极抵达将他打败。

  之后他镇守松山,城破被擒获,自认为应该死去。

  承蒙皇太极不杀之恩,如今朝见,他自知罪重,不敢贸然进入。

  当时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历历在目,他还清楚地记得皇太极的谕旨。

  双方交战,各自为主,皇太极不会介意。

  而且清军之所以战胜,不过是上天的旨意。

首节 上一节 38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