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98节

  沈括瞅准了新任宰相与下野宰相之间的罅隙,觉得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于是沈括就给新任宰相吴充呈上条陈,历数新法的诸多不便。

  吴充把条陈藏在衣袖里,准备呈给宋神宗。

  本来这是密件,却被御史知道了,就给皇帝上了奏折。

  批评沈括反复无常,前面刚说新法绝对不会扰民,现在又说新法的诸多不便,岂不自相矛盾。

  宋神宗早就反感沈括见风使舵的一套做法,便借机免去沈括翰林学士的官职,贬到外地。

  一年后,原本宋神宗打算重新起用沈括。

  但御史再次上书,批评沈括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于是宋神宗发下去的诏命又被撤回了。

  由于沈括在道德方面的小人行径,使得沈括彻底断绝了官场生涯,从而导致了最终的悲惨命运。

  沈括在北宋是学问最为广博丰富的,对于当时制度、文化沿袭、人物事迹等了然于胸,对天文、算法、音律等尤其钻研的深透。

  尽管他也承认沈括的才华确实无可争议,但怎么也掩盖不了道德方面的败坏。

  “公元1082年,朝廷官员来到延州,要修建永乐城并获得了皇帝批准。”

  “宋朝修永乐城令西夏感到威胁,重兵进攻永乐城。”

  “沈括建议守城方略,朝廷官员轻视敌人,并不听从。”

  “半夜西夏突然攻城,永乐城陷落,生还的将士很少。”

  “沈括被问责贬为员外郎,往随州安置。”

  “直到公元1089年因沈括编撰《天下州县图》完成有功,朝廷诏令表彰。”

  “沈括的自由迁徙禁令才得以解除,允许他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

  “于是沈括前往润州修筑梦溪园,在此著述《梦溪笔谈》,居润州八年后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梦溪笔谈》是沈括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是一部涉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社会现象、历史总结等的综合笔记性著作。”

  “全书三十卷,内容涵盖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地质、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历史、文学、建筑、医药、艺术、法律、军事、音乐、考古、人事等诸多领域。”

  “共有条目六百多条,其中科学技术方面的超过两百条,记载着沈括的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

  “《梦溪笔谈》具有世界影响力,外国在十九世纪中期就排印了这部著作,更被译为法、德、英、意大利等多种语言。”

  “二十世纪以后,世界各地的学者对《梦溪笔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

  徐光启:沈括是一个无所不通的全才,堪称中华史上最为博学之人。

  在并不算长久的生命里,沈括所取得的成就之多,涉及领域之广,只能用叹为观止四个字来形容。

  在数学领域,沈括创立了隙积学和会圆术两种数学方法。

  在天文领域,沈括改进了测量天体方位的浑仪和测定时刻的漏壶,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

  最为厉害的是,沈括还创制了十二气历,参照节气定月。

  地理学方面,沈括首先推出华北平原过去曾是海滨,乃是由河水冲积而成。

  沈括编绘的《天下州县图》,更是地图学上的一座丰碑,还发明木刻立体地形图。

  此外,关于古代气候变迁、龙卷风生成原理、月球和潮汐之间关系等等方面,沈括均有涉猎。

  物理学方面,沈括深入研究过指南针,发现了磁偏角现象。

  声学中的应弦共振现象、空穴效应,沈括都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解释。

  化学方面,沈括曾率先采用胆水炼铜、用石油制墨的技术。

  经济学方面,沈括改革了盐钞法和铸铜法。

  还提出了货币理论,认为货币需要流通,否则就是死钱,会越来越不值钱。

  水利工程方面,沈括曾主持过治理沭水,以及主持过汴河的疏浚工程。

  更为难得的是,沈括不仅参与实践,还善于总结分析,有多部相关的著作。

  艺术领域,沈括是乐律行家,撰写过《乐论》等著作。

  沈括还是书画收藏与鉴赏行家,曾撰写过《图画歌》。

  军事领域方面,沈括曾经驻守边境多年,取得过灵武之役的大胜,为此编写多部军事著作。

  医药学方面,沈括搜集医方,著成《良方》和《灵苑方》两本医药学巨著。

  至于文学方面,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本身就是一部富有文学色彩的好作品。

  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要是沈括没有道德方面的瑕疵,绝对是深受各朝代万分敬仰的存在。

第294章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看到一个个科学家被主播提及,最紧张的莫过于徐光启。

  毕竟他也在科学领域有不小的成就,自然希望借助主播的嘴名传天下。

  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机会非常大,原因也很简单。

  在清朝灭亡之前,科学并不被世人重视。

  也正因如此,整个古代中国搞科学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就更不用说做出一些重大成就了。

  而他恰恰就是那个信奉科学的少数人之一,而且也在科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功绩。

  所以,他猜测主播有很大的可能提及自己。

  事实也正如徐光启所猜测的那样,苏晨下一个介绍的科学家就是徐光启。

  华夏文明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四大发明更是令国人自豪。

  但在明清时期,却以天朝上国自居进而固步自封。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在数学、天文、历法、火器、军事等方面,早已远远的落后于西方。

  而那时却有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便是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

  在晚明儒道佛三教普遍浸润下的东方世界,出现一个具有近代自然科学倾向的士大夫,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徐光启的出现,固然得益于一个文化交融的大时代格局,但同时还有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一是,对自然事物的浓厚兴趣。

  二是,对异族文化的平视与包容。

  三是,对事物本源的积极探究。

  有了这三个条件,作为儒家士大夫的徐光启,这才成为信奉科学的徐光启。

  要提及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就不得不提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

  徐光启在科学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直到如今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也正因为如此,现如今上海的徐家汇的名字来历,便于徐光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徐光启,于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于松江府一个贫苦的家庭当中。”

  “父亲是个小商人,家里有一点土地,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所以徐光启从小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对他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徐光启在20岁左右的时候进了县学,成了生员。”

  “35岁时回乡参加了本省的乡试,一举夺得了乡试的第一名,中了解元。”

  “42岁时又到北京参加中央一级的考试,中了进士,后来在翰林院作了个小官。”

  “当时由于朝廷的腐败,徐光启在政治上很不得志。”

  “在总共只有七年的天启年间,徐光启在朝三进三出,虽说做到了礼部右侍郎的官位。”

  “但是奸臣当道,他一事无成,最后落职回家。”

  “这倒使徐光启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从万历到天启之际,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北京居住。”

  “这期间,徐光启和利马窦来往密切。”

  “两人一起研究数学、天文、历法以及地理、水利等学问。”

  “两人合作共同翻译了不少科学方面的著作,其中有《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等。”

  “因此,徐光启从而成了中国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

  “1629年,崇祯皇帝继位后,委派徐光启负责重修历法的工作。”

  “仅用了四年时间,徐光启就编成了《崇祯历法》。”

  “这部书共130多卷,虽是集体写成的。”

  “但徐光启作为主编,从思想方法到编辑体例等都是由他规划决定的,而且全书大部分也由他修改审定。”

  “同时,这部书是中国历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李鸿章:徐光启主政的最大成就,应该就是编写《崇祯历书》了。

  纵观徐光启的一生,对清朝而言,最有用的成就还是《崇祯历书》。

  由于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崇祯皇帝召回了已退休的三朝旧臣徐光启,要他主持历法改革。

  70岁的徐光启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各种测量与编制工作中,一大批年轻官员担任助手。

  由于专心过度,徐光启还不慎从观象台上摔下来,腰部受了伤。

  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部用西方天体理论指导的历书,终于完成了。

  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国家已风雨飘摇,召回一个重臣,仅仅是为着一部历书。

  而这部既不能打仗又不能救流民的历书,竟成了徐光启最大的政绩。

  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天文历法在中华传统政治中,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

  无论崇祯还是徐光启,都是把它当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看待的。

  因此,历书编好后,崇祯皇帝让大臣们充分商议,直到明朝灭亡之前才颁行天下。

  清朝入主中原后,顺治皇帝也认为这部历书非常好,直接改名后照样颁行天下。

首节 上一节 39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