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1节

  到了泰山之巅,他便派人在其上立碑,然后,他便向东海边巡游去了,次月时,汉武帝返回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他在泰山脚下修建了一个九尺的封台,在向地神祭祀过后,再向地下的牒文祭拜过后,与大臣的儿子登上泰山举行封礼。

  等到封礼结束之后,大臣们纷纷向汉武帝朝拜恭贺,汉武帝欣欣然,并且借此事修改了年号,把元鼎的年号改为元封。】

  《没有始皇帝统一天下,后面的皇帝都不知道干什么,始皇一人定华夏两千年政治格局》

  《讲道理,始皇帝的秦朝虽然只有两朝,但是制度却是两千年》

  《秦始皇:我是第一个皇帝,后面的皇帝就算再多,可我是第一个,就凭这个就能压死你》

  《这么说吧,嬴政封禅泰山是泰山的荣耀,其他人封禅是他们的荣耀,宋朝老六不算》

  《秦始皇是天下第一帝王,他怎么是乱杀的帝王呢,他奉行的法家,一切以法律为标准,不犯法是不会杀的》

  《帝王亲自泰山封禅11次,其中汉武帝有6次》

  《汉武帝:唉,匈奴,我想去泰山封禅,你们配合一下》

  《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匈奴都能横扫欧洲,这就是汉武帝的实力》

  《汉武帝在位几十年,打了几十年,最后封禅泰山》

  大秦。

  再一次看到后世人夸赞自己,嬴政心里格外的爽。

  相比于周围群臣的阿谀奉承,他还是对后世人的夸赞更为受用。

  尽管他已经习惯了后世人对他的赞扬,但他不介意这样的赞美多一些。

  倒不是他多么爱慕虚荣,而是他发现自从天幕上的后世人对他夸赞过后,国内的老百姓对他的爱戴程度也在慢慢加深,不再像之前那样反对他。

  甚至于他发现六国故地的百姓对他的接受度也在慢慢提高,不再动不动就爆发动乱反秦。

  国内局势之所以比以前好不少,全在于后世人对他的赞扬。

  毕竟全天下的百姓都可以看到天幕上的视频,看到后世人对他功绩的认可,天下百姓也慢慢意识到他这个始皇帝有多么伟大,于是也就不再那么强烈的反抗他的统治。

  他时常在想,要是天幕每天都能表彰他的功绩,那天下百姓也就会全心全意的接纳他,不再生出不该有的小心思。

  相比于天下百姓对秦始皇态度的慢慢好转,太子扶苏的转变更大,他越来越理解秦始皇。

  在之前,他对秦始皇的理解是负面大于正面。

  他时常埋怨秦始皇对百姓太过残暴,对待臣子也很残酷,动不动就打杀。

  以前他也劝过秦始皇,希望秦始皇能够仁义治国,可他的劝谏并没有用。

  也正因为如此,他和秦始皇的关系有很深的隔阂。

  但在接受过后世人的舆论攻势后,他才慢慢发现自己的父皇居然如此伟大,能让后世人如此崇拜。

  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父皇,之前没有理解父皇的良苦用心。

  原来,他父皇所做的一切对华夏有重大的意义。

  大汉。

  刘邦;不愧是真的子孙,打得匈奴落花流水,没有丢老刘家的脸,确实该当去泰山封禅。

  他无比羡慕的看着后世子孙去泰山封禅,天幕上在泰山之巅封禅的气派场景令他满脸羡慕嫉妒。

  他也很想去泰山封禅,表彰自己推翻暴秦,统一天下,建立大汉朝的卓越功绩。

  可奈何他刚刚建国,实在是太穷了,穷到都凑不出四匹白马,只能无奈作罢。

  不过好在后世子孙替他完成了泰山封禅的心愿,他的心里这才稍微好受一点。

  刘彻:哈哈哈,果不其然,第二个去泰山封禅的帝王就是朕。

  他还是很开心能够去泰山封禅,而且总共有6次。

  想要泰山封禅必须做出足够大的功绩,而自己能去泰山封禅6次,这就说明自己干了匈奴6次。

  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消灭匈奴,还大汉天下百姓一个安稳和平的环境。

  尽管早已知道匈奴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每一次被后世人说起,他还是感到无比爽快,他不介意后世人多说几次,哪怕天天说起都没关系。

  不过后世人说的一点让他惊醒,让他及时清醒过来。

  后世人批评他晚年乐于战争,导致民生凋敝,叛乱四起。

  直到这时,他才终于明白过来之前的困惑。

  之前天幕在介绍帝国双壁时,还批评他晚年发生变故,差点导致他身败名裂。

  那个时候,他还好奇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后世人如此批评他。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他直到晚年还在发动战争,由于自己的穷兵黩武,这才使得天下大乱,叛乱四起,差点导致大汉朝崩溃。

  既然知道原因,那只要避免就可以了,晚年就让百姓休养生息吧!

第48章 女帝武则天(大章)

  【第三位是东汉的开国帝王,汉光武帝刘秀,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

  他在登基为帝后,注意民生,与民休息,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减少百姓的赋税负担,在收成不好的年代,经常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在军事上,他对于掌兵颇有见解,比较看重军队纪律。

  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奇才,在军事上精通兵法,以少胜多,出奇谋,料先机,克敌制胜。

  因此,汉光帝刘秀是一位仁帝,也是一位军事家。

  公元57年,刘秀的车驾从洛阳出发到达山东曲阜,又从曲阜出发到达泰山奉高,刘秀来泰山封禅,随从的贵族官员甚多,大家在山下斋戒的同时,做封禅的准备。

  刘秀上泰山之前,先派石工在泰山刻石,随后登山,刘秀居车,诸大臣步从,中午以后,刘秀遂至泰山之巅,下午,等到众位大臣们都登上泰山顶后,封禅大典便开始了。

  此外,刘秀还着力强调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功绩,仪式结束时,诸大臣及随从山呼万岁,山鸣谷应,十分壮观。】

  【第四位是唐高宗李治,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李治的功业也并没有落后于其他朝代的皇帝。

  登基为帝后就关心百姓疾苦,主动向各位大臣询问民生情况,鼓励大臣们积极献言献策,来改善民生福祉。

  而李治也是一如既往的把百姓疾苦挂在心上,积极采纳大臣们的建议,为百姓减轻负担,让百姓过得轻松幸福,在法律建设方面做出贡献。

  高宗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势压制了日本的气焰,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单凭这些功绩,李治是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的。

  但是顾及到自己的老爹唐太宗李世民,毕竟论功绩,他老爹都没有去泰山封禅,他怕自己去了,会被天下人背后议论。

  但是他老婆武则天看穿了他的想法,而且武则天本人更想去,于是在武则天推波助澜和大臣们的进言下,李治才正中下怀的接受了大臣的建议于泰山封禅。

  麟德二年,唐高宗带着老婆武则天去泰山封禅,场面极其浩大,外藩使节大臣同行。

  武则天还开创了女性祭天仪式的先河,实现了她的政治目的,为将来登基大宝铺好了道路。】

  《光武帝刘秀,最完美的帝王》

  《东汉的运势基本上都在刘秀这了,整个东汉,估计也就记住了一个汉光武帝》

  《刘秀一生都顺风顺水,导致他真的没什么存在感,只记得一个开大召唤陨石这一个事》

  《刘秀完美到史学家都找不到喷的借口》

  《刘秀是位面之子》

  《李治是中国帝王前十的存在,只是前面有他文治武功达到巅峰的老爹,后面是历史唯一正统的女帝》

  《高宗真的惨,前有李世民,后有武则天,自己反而不出名》

  《要不是李治后面身体不行,哪有武则天什么事》

  《李治只是输在短命,武则天就是他调教出来的》

  《李世民没去封禅确实可惜了》

  《确实,李世民没封禅是泰山的损失》

  《唐太宗:都是魏征那个杠精不让我去!》

  《可惜唐太宗被劝谏了之后就没去》

  《实际上魏征也就劝谏了一次,后面两次都同意了,只是出了些事没有去成》

  《主要是李世民没把封禅当回事,所以去不去都OK,李世民的含金量不需要封禅来证明》

  《李二要是封禅,后面也没几个皇帝有资格去了,武有统一天下北击突厥,文有贞观之治》

  《能够和秦皇汉武并列的绝对是李世民,某种程度来说,李世民最均衡,没有啥短板。秦始皇对外功绩有目共睹,对内民生残暴。汉武帝对外领土扩一倍,用兵过度,对内打空了家底。李世民相对做的更好,别说什么杀兄弟,关我等老百姓屁事,又没伤害老百姓,又算什么大的污点呢?》

  东汉。

  刘秀:朕太完美也有错?还有,朕真的不是位面之子,而且陨石也不是朕召唤的,要朕说多少次,朕都说累了。

  此刻的刘秀内心很受伤,就因为他一生顺风顺水,太过完美,导致他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他都不知道找谁说理去。

  太完美又不是他的错,他能有什么办法,他也不想的。

  说起这个就郁闷。

  他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群臣和睦相处,天下臣民一致拥戴他。

  按理来说,他比华夏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都优秀,历史上应该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结果呢,就因为他太过完美,导致他在后世没有存在感。

  更离谱的是,后世人只记得他打仗时天降陨石,还要说成是他召唤的。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已经不想多说什么,后世人误会就误会吧,他也不想多解释什么。

  大唐。

  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怎么会是李治?

  李世民此刻完全没有理会后世人把他的功绩和秦皇汉武并列,而是全部心思都沉浸在李治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可怕事实中。

  看到李治成为皇帝的那一刻,他已经彻底失去理智。

  他满脸惊恐的想到了一个很可怕的猜测。

  现如今的太子是李承乾,太子才是下一任皇帝的接班者。

首节 上一节 4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