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20节

  “而南方洪水泛滥,经常遇险。”

  “而以人均水量计算,中国最干渴的地方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黄沙漫天的大西北。”

  “而是我们的华北平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国际标准中的极度缺水线是人均500,而这里不到150。”

  “为了生存,这里的人们利用一切的地上河流和地下水。”

  “导致几乎所有河水全部干枯,地下水位每年可以下降一米。”

  “地质沉降,地面塌陷频频发生。”

  “再这样下去,整个城市都会变得无法居住和生存。”

  “而解决办法只有两个,开源和节流。”

  “节流意味着北京,天津这些城市必须停止扩张和降低人口,甚至大量人口必须迁移到外地。”

  “城市放弃未来的发展,这对中国的发展是无法接受的代价。”

  “而第二个办法就是开源,要么海水淡化,要么运水。”

  “按理说这里距离出海口那么近应该是海水淡化的,但海水淡化目前的成本高达每吨水5元,特别是电力消耗太大。”

  “在核聚变的无限能源成功前,这个成本谁也无法承受。”

  “于是唯一的办法来了,那就是从外面调淡水。”

  刘彻:从南方调水到北方,真是一个好主意,可惜我大汉做不到这一点。

  后世为什么大搞南水北调,他不用想也知道。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处在南方的人,一到每年的雨季就会遭遇连绵不绝的降雨,南方的梅雨季因此得名。

  但是当南方遭遇倾盆大雨的时候,北方地区一些省份却处在干旱缺水的状态。

  全国水资源占有量方面,广东、广西、四川这样的南方地区是最不缺水的。

  而很多北方地区,也包括陕西这一块,都是严重缺水的地方。

  众所周知,人是离不开水的,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几乎所有的都城都建立在水源旁边,而且老百姓的聚集地也同样靠近水源。

  可见,水对都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旦缺水,势必会阻碍城市的发展,甚至于人口增长也会面临巨大挑战。

  水资源的缺乏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急需解决最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是极其必要的。

  而北京是后世的首都,自然需要保证足够的水资源。

  也正因如此,南水北调工程应运而生。

  说实话,他是非常羡慕南水北调工程的,毕竟长安也是缺水的地区。

  可他也知道,以大汉目前的能力,是不可能建造南水北调工程的。

  “虽然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南水北调主要调运的是长江水资源。”

  “因为黄河每年只有550亿立方米的径流量,长江每年却有9600亿立方米径流量,而且长江水质远比黄河水质清澈。”

  “所以放弃了距离缺水省份最近的黄河,从更远的长江流域进行调动。”

  “如果能将长江的水,跨越1000公里调到华北,那就有希望解决问题。”

  “然而要建立一个直线跨越1000多公里的水道何其艰难,涉及到的移民,开山,环境,选址等等问题无比庞大。”

  “在南水北调方案提出以后,整个中国有无数专家学者用一生时间去论证和设计。”

  “直到2002年末才正式开工,从1952年到2002年用了整整50年时间准备。”

  “而直到现在的2020年,也只有东线和中线工程投入使用。”

  “可以说这是个已经横跨半个世纪,甚至可能延续一个世纪的伟大工程。”

  “首先说东线,五个字概括就是水往高处流。”

  “全长1785千米的东线工程,起于江苏扬州,终于天津、山东。”

  “然而黄河南岸比起点高了40米之多,也就是水要往高处流。”

  “为了实现在这一点,沿途建立了整整13级160台巨型水泵,将这些宝贵的淡水一级一级最终抽向华北平原。”

  “仅东线一期工程,每年抽取水量达到600多个西湖之多。”

  “中线工程则是只有一个水泵站,就将水运送到了1432千米之外。”

  “这里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大坝,号称亚洲天池的丹江口大坝。”

  “也许它不如三峡大坝那么出名,但是其意义绝不逊色于三峡。”

  “这里是汉江和丹江的交汇口,每年流入水量近400亿立方米。”

  徐光启:华北平原地区有丰富的地下水,以后世的能力,开发地下水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和一些水利方面的官员接触过,知道北京地下的水资源异常丰富。

  后世的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庞大,从长江调水到北方,必定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

  他在想后世为什么不从地下取水,以后世的能力想必很容易就能办到。

  思考片刻,他大致想到了其中的原因。

  可能最重要的一点,过度使用地下水会带来危害,比如导致地面下沉的问题。

  在连年开采地下水之后,地下水的水位会持续下降。

  地下水一旦没有了,土层就会被压密,从而导致厚度降低。

  这么一来,地面必然沉降。

  还会引发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建筑物倾斜、墙体开裂等问题,会成为安全隐患。

  北京作为首都,一旦发生地面下降,必然就是一场灾难。

  还有就是当地下水被过量开采以后,原本水位下降的地方,就成了空洞般的存在。

  如果不能补给填补空缺,就给海水入侵带来了机会。

  这么一来,海水入侵就会导致地下淡水盐碱化。

  海水入侵的越多,那么淡水盐碱化程度就越高。

  如此一来珍贵的水资源,就会被破坏。

  由此可见,地下水是无法进行过量开采的。

  也就是说,北方的水资源这么缺乏,如果仅依靠地下水那是完全行不通的。

  南方本就是不缺水的存在,为此对于地下水很少开采。

  对于地下水来说,也有充足的机会进行补水。

  比如说降雨补给以及河流补给,为此水资源充足的南方自然是不会担心了。

  可是北方缺水这个问题一直都在,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就一直开采地下水来加速发展。

  毕竟南方再有水,也无法远水解近渴,于是地下水疯狂开采。

  既然南方的水资源充足,那就可以为北方带来充足的水资源。

  所以南水北调是非常有用的,不仅能给北方带去水资源,同时还能改善北方开采地下水的问题。

  当北方有了充分的水资源时,那么就不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

  可以说南水北调这项工程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南水北调的存在真的很有必要。

  不过这是后世面临的情况,而他大明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危机。

  “2012年,丹江口大坝被加高到了176米。”

  “使其蓄水水位抬高到了170米,最后水位比北京还要高100余米。”

  “于是几乎不需要任何水泵,这里的水就可以一路向北,达到北京。”

  “然而这样靠水位差自动运水,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无法利用现成的水道,也就是这1400多千米的水道需要重新开始建设。”

  “在这个改天换地的伟大工程中,中国人创造了无数的世界奇迹。”

  “比如为了通过黄河,建立的下穿隧道深达50米,内径16米。”

  “可以将一栋16层的大楼整个地放在里面,盾构机都钻了500多天。”

  “河南境内的U型水槽,每段重达1200吨,相当于吊起3列和谐号动车。”

  “而这些不可思议的伟大工程,还只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而已。”

  “南水北调,调的是饮用水,因此水质成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这些水在跨越1400多千米后依然保持高水质,水源地的丹江口高污染企业几乎全部关停。”

  “建立污水处理厂100多座,垃圾处理厂100座。”

  “整个工程沿线污染企业几乎关停,无数污水处理工程密布其上。”

  “另外因为丹江口水库水位的抬升,超过34万丹江口附近同胞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不得不离开世代生长的土地移民到全国各地。”

  “还有其他比如为了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将整个宫殿抬高15米的文物保护工作等等幕后工程。”

  “可以说南水北调绝不仅仅是修水渠,而是一项涉及无数方面的无比庞大的工程。”

  “到了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丹江口水库的清洁饮用水,从河南出发浩浩荡荡流向华北。”

  “到2020年,总计输水2000多天,输水达到300亿立方米之多。”

  “沿途数亿人受益,特别是华北同胞从此告别了无法想象的苦碱水,感受到了清洁水源的甘甜。”

  “也让这些城市变得安全,再次开启了发展之路。”

  朱棣:要不是实力不允许,朕也想来一个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同为北京,他自然非常清楚北京的水资源是什么情况。

首节 上一节 420/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