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52节

  “仿佛我们出生就是应该去达成别人口中的所谓有用,但这是没有创造性的短视。”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因为一切有用都是从无用中来的,没有无用,则无有用。”

  “不论是什么人还是什么事或物件,无用和有用都是并存的,没有绝对的无用,也没有绝对的有用。”

  “我们这一生,总是在不停的去计较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也不停的去做一些看似有用的事情。”

  “也正因为这样,才让自己活得非常辛苦,最终变成了别人的奴隶。”

  李世民:《庄子》这本书是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它反映了庄子的人生观。

  庄子把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当作最高的境界来追求,认为只有忘却现实,超脱于物,才是真正的逍遥。

  庄子用简洁优美的文字,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引出了对人生境界的思索。

  故事很简单,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深邃智慧。

  《逍遥游》中说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意思就是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说的是眼界与局限。

  人生如旅途,你来我往,每个人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和见识短的人争辩,纯属浪费精力。

  与层次低的人说理,就像对牛弹琴。

  关于这一点,庄子在《逍遥游》中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说过。

  在北海有一条大鱼,在起风的日子里变成大鹏鸟。

  因为它要借着这阵大风飞到南方去,这一过程历尽艰辛。

  蝉、斑鸠、麻雀这些小东西对大鹏鸟的举动不能理解,也很不以为然,讥笑鹏多此一举。

  它们觉得,一辈子生活在草丛树林就很好。

  对于外界的各种不解、质疑、讥笑,大鹏鸟没有多发一言。

  而是坚定自己最初的信念,乘风而行,一往无前。

  人类社会,同样如此。

  有些人惯用小聪明,有些人拥有大智慧。

  有些人像故事里的斑鸠麻雀那样鼠目寸光,为眼前一亩三分地沾沾自喜。

  有些人和大鹏一样志存高远,愿意为远大志向砥砺前行。

  认知决定层次,眼界决定境界。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能为友。

  《庄子》中有三句话,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和井底的青蛙谈论大海,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和见识浅薄的人谈论天地大道,这些都没有必要。

  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有些人偏偏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这才是最深的局限,也是最大的悲哀。

  突破认知局限,才能具有高见。

  扩大眼界,才能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

  人生苦短,寿命有限,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不解释,不争辩,走自己的路,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庄子在《养生主》里面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已。”

  “这并非说我们不应该追求知识,庄子只是想告诉我们。”

  “我们即便穷尽一生去追求,所获得的知识和智慧也是有限的。”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努力去做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顺其自然,而不是执着于自我。”

  “每天忙忙碌碌的,做一切都为了功名利禄。”

  “一味的去追求有用,只会让自己不堪重负。”

  “只有放下所谓的有用,才能获得自在和轻松。”

  “身处社会,我们的角色是公务员、工人、农民。”

  “看似所谓的阶级,在庄子看来,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因为每个人都被外物所累,所以都有自己的烦恼。”

  “我们很难脱离自己所处的环境去理解他人的生命,但是不能因为不理解而对其进行批驳。”

  “而是应该保有对于人格展现不一、存在意义的差异的理解与尊重。”

  “让心灵脱开肉体枷锁,抛开世俗的固见。”

  “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解脱,这才是真的逍遥。”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说,天地并没有所谓的仁慈,对待万物都一视同仁。”

  “而圣人也是一样,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所以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不管是是非、彼此、生死、还是物我,从道的角度去看,万物都是齐一的,并没有差异,庄子称之为道通为一。”

  “这是庄子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唯物辩证思维。”

  “什么伦理纲常,什么中年危机,我们越被捆绑,越是无法前行。”

  “斩断绳索,才能获得解脱。”

  “逍遥属于心灵,我们的身体可以不自由,心灵可以。”

  朱棣:《养生主》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语言,阐述了庄子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见解。

  《养生主》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其中包含了道等核心概念。

  《养生主》的开篇,提出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命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陷入无尽的追寻之中。

  最终会耗尽生命,陷入疲惫和困境。

  庄子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知识,而在于活得充实和有意义。

  因此,世人应该把有限的生命用来追求人生的真谛,而不是去追求无限的知识。

  接着《养生主》讲了第一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通过庖丁高超的刀法,来阐述道的概念。

  庖丁是一位非常高明的屠夫,他解牛的手法非常熟练,刀法非常精湛。

  解牛时,动作简洁利落,一气呵成。

  能够根据牛的骨骼结构,运用恰当的刀法,将牛的皮、肉、筋、骨分割得干净利落,丝毫不伤筋骨。

  文惠君见了庖丁解牛,赞叹庖丁的技艺真是高明,解牛的方法真是神奇。

  庖丁却认为,他的解牛技艺之所以高超,是因为已经掌握了道。

  能够顺应自然规律,运用精湛的刀法,将牛的骨骼结构完美地分割开来。

  庄子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阐述道的概念。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自然规律的总和。

  人应该顺应道,才能取得成功。

  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是八个字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世人会焦虑,是世人把眼前的困难想象的太难以跨越了,被吓住了。

  再大再难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是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从最简单的入手,一步一步解决的。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是目无全牛。

  就像牛骨头之间有空隙,再繁重的工作里都有取巧休息的地方。

  世人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张弛有度,学会忙中偷闲。

  俗话说一日闲,一日仙,这就是游刃有余。

  庄子的《养生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启发了无数人,激励世人追求人生的真谛。

第323章 法家大师韩非子

  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韩非子可能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人。

  首先,他没有开宗立派,名声比不过老子、孔子、墨子。

  其次,他也没有被任何一位统治者重用,政治影响力比不上张仪、李斯。

  虽然他文章写得好,但诸子百家几乎个个有思想、有文采、有口才。

  由于他天生结巴,导致给他减分不少。

  其实,韩非在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具有枢纽意义的人物。

  他一方面承前,为秦始皇统一全国提供理论方案。

  另一方面启后,秦汉之后,韩非的这套理论长期被古代帝王使用。

  经过韩非这一手,法家不仅在诸子百家的竞赛中获胜,而且长期占据着古代中国政治统治思想的核心位置。

  韩非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一方面,他的命运非常可怜,年纪不大就被毒死了。

首节 上一节 45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