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7节

  大明。

  李时珍:最后还是没有考取功名吗?好吧,看来自己没有当官的命,那就好好钻研医术吧,争取早日完成《本草纲目》。

  看到自己第三次科举还是没有高中,他不免有些惋惜。

  如今看来,可能他天生就没有当官的好命吧!

  不过俗话说,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虽然他没能在仕途上干出一番成就,但他凭借编著的《本草纲目》流芳百世,在史书上留名。

  对于这一点,他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试着走另外一条路。

  既然他天生适合学医,那他也不准备第三次科举了,直接开始跟着父亲学医吧!

  万历皇帝:来人,把李时珍找来,让他去太医院学习,朕等着他的《本草纲目》面世。

  他大明的李时珍名垂千古,被无数后世人敬仰,他身为大明的皇帝,面子上也很有光。

  而且从后世人对李时珍的敬重就可以看出,《本草纲目》这本医学巨著有多么重要。

  他把李时珍招进太医院学习,也是希望在太医院御医的教导下,李时珍在医学上有更大的成就,说不定编著的《本草纲目》比原先历史上那本要更好。

  他期待李时珍尽快编著出《本草纲目》,好造福大明天下百姓。

第54章 左宗棠!洪秀全!

  【第七位,左宗棠。

  晚清名臣左宗棠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落榜者,左宗棠生于湖南的一个小山村,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四岁跟随父亲到长沙读书。

  左宗堂学习很刻苦,受到很多先生的赏识,20岁考中举人,此后赴京赶考,但考了三次均落榜。

  科举失意的左宗棠本想回家种地,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左宗棠政治军事的才华被林则徐、曾国藩等人赏识,并获得提拔,最终他也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成为了改写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

  《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对于国家有大功》

  《左宗棠被西方称为中国晚清的最后一块硬骨头》

  《左公一出,就有一个慈溪老太婆被网暴》

  《左公收复新疆,万古流芳》

  《没有左宗棠抬棺出征,今天我们吃的新疆哈密瓜都得进口》

  《抬棺收复新疆,凭此一点,千年后史书上都会有左宗棠熠熠生辉的一笔》

  大清。

  左宗棠:好!好!好!新疆最后收复了,我没有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看了看大军队伍中的棺材,再看了看后世人的赞扬,此刻的他热泪盈眶。

  沙俄公然侵占新疆,可朝廷却不准备出兵收复,要把新疆近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拱手让给外族。

  这个时候,他挺身而出,力排众议,要亲自带兵收复新疆。

  他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他知道若不发一兵一枪将万里江山拱手让出,他们这些人必然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可他也知道,沙俄的实力强大,他的这次出征很可能一去不复返,战死沙场。

  也正因如此,他才抬棺出征,就是为了表明他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他原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出征新疆,但现在知道了最终的结果,这让他忍不住老眼泛红。

  之所以情绪这么激动,倒不是因为他万古流芳被后世人所传颂,而是最后成功收复了新疆。

  新疆没有在他的手中丢失,他没有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才是令他最激动的。

  “出征!”

  一声令下,大军继续朝着新疆进发。

  乾隆:真是不容易啊!还以为但凡出现我大清,后世人除了谩骂就是谩骂,没想到还有一个正面例子,这个左宗棠不愧是朕大清的臣子,为朕的大清挣了脸面,真是好样的。

  林则徐:我没有看走眼,左宗棠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

  曾国藩:左大人收复新疆,保全了国家的完整,当得起万古流芳,也不枉我当初费力提拔。

  光绪:朕有如此雄才大略的能臣,是大清的福气,为朕的大清争了光,等左爱卿收复新疆凯旋归来,朕一定好好奖赏。

  慈溪:看清自己的位置,搞明白大清是谁做主。

  慈溪冷冷的瞥了光绪一眼,目光中有一丝不屑。

  她才是大清的主人,即便是要恩赏左宗棠,那也是她来施恩。

  【第八位,洪秀全。

  洪秀全于1814年出生在广东花县的一个耕读世家,族中长辈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他从七岁开始上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和一些其他典籍。

  1827年,13岁的洪秀全第一次去花县参加县试且名列前茅,这也让他对于科考信心倍增。

  同年,洪秀全来到广州参加府试,却不幸落榜,因为家中经济贫困,于是他开始半工半读,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但接下来的两次广州府试,他仍以失败落榜,第三次落榜时洪秀全已经25岁,此次他更是备受打击,回到家后就生了一场重病,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也正是这场梦改变了洪秀全的人生轨迹。

  此后洪秀全不在信奉儒家,但他依旧渴望功名利禄,不甘心屡次落地的他在1843年再次参加院试,但他还是失败了,至此洪秀全才绝了仕途之心。

  之后洪秀全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他就任天王,定号太平天国。

  虽然起义最后被镇压,但也被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左宗棠考察过太平天国,发现实在不行放弃了》

  《洪秀全在民族大义上,还是很有气节的,是个爱国汉子》

  《洪秀全还是挺猛的,要是没有外国干预,大清肯定完了》

  《太平天国要是一直北上的话,清朝肯定完蛋,可惜内部不团结》

  《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开始享受荣华富贵,争权夺利,输得不冤》

  大清。

  洪秀全:要是内部团结,不争权夺利,是不是就可以推翻清朝了?

  他刚发动农民起义没有多久,对未来的走向很迷茫,不知道最后起义的结局是怎样的。

  但现在后世人告诉他起义被镇压了,让他心里松了口气。

  因为他知道了未来的走向,那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整日担惊受怕。

  更为重要的是,他知道起义为什么会失败了。

  后世人已经给他总结了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就是外国的干预,大清和外国勾结,导致他的太平天国起义以失败告终。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还是内部原因。

  内部不团结,争权夺利导致太平天国四分五裂,被大清击败。

  既然知道了失败原因,那他只要对症下药,应该就能避免重蹈覆辙。

  还好太平天国刚刚起义,一切都还在他的掌握之中。

  只要他时刻注意内部团结这一点,想来这一次应该可以推翻妖清。

  咸丰:原以为太平天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起义,没想到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差点就推翻朕的大清。

  他之前就有接到过反贼洪秀全造反的消息,不过那时也没在意,没有放在心上,随便派出一支兵马前去平叛。

  可现在有了后世人的提醒,他才发现大错特错,这个反贼洪秀全最后差点要了大清的半条命。

  既然已经知道反贼洪秀全的潜力,那就不能再小觑,必须派遣大军全力剿灭,不给反贼丝毫壮大的机会。

  他当即就下旨调集十万兵马前去平叛。

第55章 黄巢起义

  【第九位,黄巢。

  黄巢出生在一个家境较为富足的家庭,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生。

  他也非常聪明能干,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和祖父进行对诗,此外还非常精通剑术和骑马,故而他的家里人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通过科举入朝为官为家族增添荣誉。

  黄巢也对当官有着期望,但很可惜,他有当官的梦,却没当官的命。

  黄巢参加了很多次科举都没有考上,无奈之下,他满怀愤恨的写下一首《不第后赋菊》便离开了长安,他也回到家乡继承祖业,成为了盐帮的首领。

  唐朝末年官民矛盾激化,黄巢趁机揭竿而起,迅速组织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农民军队,这支农民军也很快就波及了唐朝大壁江山,不仅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还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

  【第十位,袁世凯。】

  《黄巢不仅是唐朝的掘墓人,更是断了世家大族的根,从他开始一直到宋朝,武人杀读书人像杀鸡一样毫无顾忌》

  《黄巢的意义在于,他灭掉了门阀士族,这是时代的进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的贡献在于将垄断上层社会的门阀士族给屠了个干干净净,之后的科举取士才下放寒门与寻常百姓阶级》

  《黄河边砍的世家门阀人头滚滚,结束了魏晋以来世家门阀垄断的格局》

  大唐。

  黄巢:那些门阀士族最是该死,要不是他们把科举的名额垄断了,我怎么会屡次落榜。

  一想到那些世家大族,他就恨之入骨。

  要不是那些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垄断官位,操纵科举,他怎么会一连考了好些次都没有考上呢!

  并不是他的能力不行,以他的才华,科举根本就难不倒他。

  可奈何那些世家大族从中作梗,垄断了科举,根本就不给他这样的普通人一丝机会。

  这让他如何不怨恨那些门阀士族?

  他在落榜后离开长安之时,怀着对门阀士族的痛恨做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把这些门阀士族杀得干干净净。

首节 上一节 47/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