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98节

  他深吸一口气,深知大唐的根基已经动摇,已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太宗说过,皇帝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五百万没有土地的逃户就是洪水猛兽,要是再不及时解决,这些洪水猛兽就会将他覆灭。

  即便是没有安史之乱,不妥善处理五百万逃户的问题,大唐迟早也会陷入战乱。

  至于如何解决这五百万逃户的土地问题,还需要他好好考虑一下。

  土地问题是最难解决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像一个稳妥的办法。

  那些失去土地的逃户眼神暗淡无光,他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他们原本有安稳的生活,可朝廷的赋税一天比一天沉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再加上收成不好,粮食减产,他们不得不出卖唯一的土地。

  可即便是他们没有了土地,各种繁重的赋税还在不断增加。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逃离家园,四海为家。

  现在他们什么也没有,没有土地,也没有家,不知道哪一天就饿死了。

  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在当今陛下身上,希望陛下可以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他们也相信陛下看到他们的遭遇后,会给他们一条生路的。

第118章 朱元璋画像

  “从军事角度分析,唐玄宗开元年间,不管是京师禁卫军还是边镇的守兵,甚至是地方军队基本上已经靠募兵来维持兵源。”

  “大唐初期战争较多,设置了众多兵镇,实行募兵制后,还出现了长期戍边的将士,久而久之形成了将帅专兵的现象。”

  “唐初府兵制下的内重外轻的局面被打破,军队的分布转为内轻外重的局面。”

  “各地节度使权力非常大,不仅有控制军队的权力,还控制着当地的民政、财政、赋税收入,他们不仅有土地,还有百姓,还有士兵,又有财政收入,很快发展成为了具有离心力的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大唐统治下的不稳定因素。”

  “节度使的实力不断扩大,离心力也越来越强,这使得中央和地方矛盾逐渐加深,成为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李隆基: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必须加以限制。

  他听完主播的介绍后,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之所以爆发安史之乱,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节度使的权力太大。

  土地,百姓,士兵,民政,财政,赋税,这么多权力全部集中到节度使身上,也难怪野心会越来越强。

  而他任命安禄山为三镇节度使,掌握的权力更为庞大,给了安禄山做大的机会,这才使得安禄山野心膨胀,最终造成大唐的灾难性打击。

  之前所说的安禄山和杨国忠的权力斗争是倒是其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节度使权力太大。

  要是没有给节度使做大的机会,任凭安禄山好杨国忠有再大的矛盾,也不可能掀起安史之乱。

  节度使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权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们大唐的战略重心在关中,也就是长安这一块。

  由于东北和西北边境不断征战,超出了朝廷财政能够长期支撑的范围,为了能够守住边境,不得不放权给节度使。

  后来随着时间的过去,边境地区的节度使趁机要挟朝廷下放更多的权利给他们。

  以至于到了后来,这些节度使俨然是一个个土皇帝,形成了节度使尾大不掉的局面。

  现在要动边境地区的节度使,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引起动乱。

  但是为了避免大唐再次陷入安史之乱,削弱节度使的权力是必然的。

  如何在不引起大唐动乱的情况下削弱节度使的权力,这个难题让他头疼。

  “最后一点从叛军背景来说明,安禄山的身世存在多种说法,较为认可的说法是他有着胡人的血统。”

  “天宝元年,安禄山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渐渐获得唐玄宗宠信,史思明也官至将军、知平卢军事。”

  “后来安禄山被大唐朝廷调任为范阳节度使,同时兼任平卢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野心逐渐膨胀。”

  “安禄山蓄养数万匹战马,数万兵力,派遣胡商到处经商买卖,每年收到数百万金钱,起兵的条件更加完备。”

  “他还让谋士高尚谋划,从军队中选拔心腹将领,作为叛乱的骨干力量,着手反叛。”

  李隆基:谋士高尚?看来还有一条漏网之鱼。

  他不由得冷哼一声,当即下令派兵去抓人,把所有的漏网之鱼都一网打尽。

  安史之乱的爆发,肯定不止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主谋,还有一些叛军的心腹,也要一并抓捕处死。

  “好了,安史之乱的讲解就到这里,接下来是我们的卖货环节。”

  苏晨拍了拍手,把大家的注意力从安史之乱吸引回来。

  “在卖货之前,主播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如果你们的后人想知道你们的样貌,应该怎么办?”

  苏晨在售卖拍立得之前,提一个问题和大家互动一下,活跃一下气氛。

  嬴政:这还不简单,找个技艺高超的画师就行。

  东晋顾恺之:在下就经常给雇主绘画,一个人物画像可以一直流传下去,供后代子孙瞻仰。

  大唐吴道子:我虽然对山水画有些造诣,但对人物画也略有心得,可以照着镜子给自己画一幅留给后人。

  大唐王维:我之前就有去皇宫给皇帝陛下绘画,就连陛下都夸我画得传神。

  北宋张择端:主播这算问对人了,老夫乃大宋翰林院画院画史,最擅长作画,陛下的人物像还是老夫画的呢!

  朱元璋:这个容易,找个画师把咱的样貌画下来,然后流芳百世。

  苏晨看到有几个他所熟悉的古代画家露面,忍不住满意的点了点头。

  顾恺之,吴道子,王维,张择端,这些人可都是古代有名的画家,值得受他尊敬。

  不过古代的绘画技巧和现代大为不同,他对其中一些画作欣赏不来。

  要说山水画,古人注重写意,他还是非常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哪怕是他这个不懂画的人都可以看懂。

  可要说到人物画,他就不敢苟同了,完全欣赏不来。

  从小到大的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历史名人的人物画,一开始他还以为古人就长这么抽象。

  后来了解多了,他就明白古人画像为什么会这样了。

  原来是因为古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现出人物姿态的特点,不讲究人物各部位的尺寸和比例,所以才画成那样。

  “洪武陛下,你确定画师把伱的样貌画下来,后世子孙还认得你真实的样貌吗?”

  朱元璋:那是自然,咱找的画师技法精湛,画得非常传神,咱的子孙后代当然认得咱的样貌。

  对于朱元璋的自信,苏晨颇为好笑的摇了摇头。

  “洪武陛下,我给你看一副古人的人物画,你看看能不能认出来。”

  随后苏晨在平板上找了一张网上流传的古代画像,接着把直播镜头对准平板。

  朱元璋:这人满脸麻子,关键还有一个鞋拔子脸,长得当真是奇丑无比,咱认不出来。

  苏晨默默的给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说得真到位。

  “这张画像上面的人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我们后世广为人知。”

  朱元璋:???

第119章 自拍照

  朱元璋一脸懵逼,愣了又愣,完全不相信这个丑八怪是他。

  他明明那么英明神武,姿貌雄伟,怎么可能这么丑呢!

  到底是谁在恶意丑化他,最好别让他知道,否则定要押到菜市口砍头。

  他身为大明的开国皇帝,身份尊贵无比,怎么能容许有人恶意中伤他。

  一旁的马皇后无语的摇了摇头,重八被丑化成这样也太离谱了。

  重八真要是这么丑,她当初无论如何也不会嫁的。

  当初也正是因为重八人高马大,样貌出众,机智过人,她才看上重八的。

  朱元璋身边的人也纷纷鸣不平,他们的陛下样貌英武,鞋拔子脸是个什么鬼。

  朱元璋:主播,咱不长这样,想请问主播,到底是谁丑化咱?

  苏晨自然知道真实的朱元璋不长这样,毕竟朱元璋还是一无所有的大头兵时,郭子仪也不可能把义女马皇后嫁给一个丑八怪的。

  “满清在编修《明史》的时候对洪武陛下的样貌进行了篡改,所以后世流传下来的丑陋形象都是满清刻意抹黑的结果。”

  朱元璋听完气得吹胡子瞪眼,他就知道是满清在恶意丑化。

  朱元璋:@张廷玉,就是你编修明史丑化咱,咱记住你了。

  张廷玉:……

  张廷玉心里也不是滋味,这是乾隆皇帝要求的,他也没有办法啊!

  他是汉人,犯不着对汉人皇帝朱元璋抹黑。

  朱元璋画像之所以是这个样子,那是乾隆皇帝逼他这么干的。

  “即便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人物像到了我们后世,我们也根本不清楚古人的真实样貌,因为古代的人物像一点都不真实。”

  “从秦始皇嬴政,到汉武帝刘彻,再到唐太宗李世民,或是其他皇帝的人物像,都是这种情况,看起来就很抽象,和真人一点也不像。”

  “我们现在的人物像画法注重真实性,真人长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苏晨简单说明了一下古代人物像的特点,再介绍了现代人物像的画法。

  虽然苏晨的话引得很多古人赞同,但还是有一些人提出了异议。

  东晋顾恺之:人物像的画法重点在神韵,要是写实的话,未免太过俗气。

  大唐吴道子:人物像在意不在实,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绘画技巧,不过后世的绘画方式发生改变也可以理解,自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北宋张择端:老夫对后世的人物像很感兴趣,不知道主播能否给我们欣赏一下后世的人物像。

  不仅是这些内行人,就是外行人也对后世的人物像感兴趣,他们想看看有多么写实,画出来和真人有多么逼真。

  其实很多人请画师绘画人物像时,也希望画师可以画得真实一些,最好和真人的样貌一模一样,这样子孙后代才知道他们先祖长什么样子。

  可这些画师像是有什么约定俗成的规矩,非要画得传神,他们也无可奈何。

首节 上一节 9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