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168节

  但现在轮到朱标,朱元璋压根是一点事都不管不顾,所以我们这位苦逼的太子,每日也就睡个三个半时辰。

  毕竟更改朝会的时辰,虽然已经定下,但还没有下达,这还不是因为朱元璋有自己的意思。

  那现在还是按照原本的时辰,继续早朝。

  而且想要更改早朝时辰,哪有那么容易?

  必须要将所有的时辰都调好,这样才能有条不紊的安排。

  要不然,贸然更改早朝时辰,朝廷肯定会受到影响。

  “李恒。”

  “传一道旨意,自今日起,早朝时辰改为辰时准时入朝,让他们自己把握时辰,反正钟声响起,文武百官,进殿陛见。”

  “回头你再去一趟晋王府,让人拿更改早朝时辰的奏章给你,将其送去中书省,依照奏章办,就可以保证朝廷有条不紊的过渡。”

  “也让那些大臣,都在家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才能为朝廷尽职尽责。”

  朱棡想了想,便是看向朱标身旁跟着的李恒道:“别忘了告诉朝臣,这是你家主子的恩典,要让他们对你家主子感恩戴德。”

  对此,李恒的眼中却是闪过一抹为难之色。

  这道圣旨,要是朱标下的,李恒会毫不犹豫的接旨。

  但是这道圣旨,并不是朱标下的,而是晋王朱棡下的。

  那究竟该不该听旨?

  很明显,朱棡这已经是在越权了,而而且还是僭越大不敬之罪。

  “晋王的意思,就是孤的意思。”

  朱标却是抬起头,看向李恒道。

  意思很明确,虽然是他朱标在监国,但朱棡也有辅国之责,可以加盖印绶。

  “遵旨。”

  李恒的瞳孔微微一缩,便是连忙躬身道。

  朱棡的意思,就是等于朱标的意思,也就是圣旨。

  明白了,除朱元璋与朱标以外,大明诞生了第三个最具权势的亲王。

  “你别多想,我在场,你发的圣旨有用,要是我不在场,你可不能擅发圣旨。”

  顿了顿,朱标又是转过头,看向朱棡正色道。

  “你放心,要不是担心你的身子骨扛不住,我才懒得发这道圣旨。”

  朱棡翻了翻白眼,便是道。

  “这是礼法。”

  “不是大哥不让你发。”

  朱标一把拦住朱棡的肩膀,也是露出笑容道:“别生气。”

  “养气拳,一定要好好练,那那玩意对身体好。”

  朱棡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无奈道。

  至于为什么无奈,还不是因为一个说的是城门楼子,一个说的是胯骨轴子,这哪里能对得上号嘛。

  “还是聊聊正经的,我刚刚细细盘算过,你说的这个救助金,绝对可以实施。”

  “因为人口的增长,的确是重中之重。”

  朱标又是拍了拍朱棡的肩膀,方才道。

  “我当然知道是重中之重,但却不是现在,你别着急。”

  “毕竟你想想,现在的大明,虽然查抄了江南、浙东,还有诸多的士绅豪强,可哪里不要银子?”

  “推行宝钞、摊丁入亩、官商一体纳粮、慈幼院、重开科举、兴办学堂、重修律法,这些都很烧银子的。”

  “就说说推行宝钞,江南、浙东、淮西算是已经推行下去了,但我大明的天下,总不可能只有这三个地方吧?”

  “而且发放宝钞,是需要金银储备的,要不然就是无根之萍,所以不能急。”

  “对了,关于发行宝钞,需要的金银储备,我将其称为银本位。”

  看向有些兴奋的朱标,朱棡又是摇了摇头道:“还有就是关于救助金的实施,首先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废了现在的户籍制度,重新修订,这更需要大笔大笔的银子。”

  “废了现在的户籍制度!”

  朱棡的话音落下,朱标顿时瞬间瞪大了眼睛。

139.第138章 大明的户籍制,绝对不是种姓制。

  139.

  “洪武初年,大明刚刚建国,老爷子便下令清查天下。”

  “以求维护民间秩序,恢复农业生产,也可以保障国家赋税的来源。”

  “但老爷子却没有想过,他所信心满满设计出来的户籍制,不仅不能保证民间秩序,甚至会因此发生骚乱。”

  “就拿北方来说吧,老爷子定下的户籍制,农户就是农户、医户就是医户,匠户就是匠户。”

  “那就没有想过,各行各业,皆有兴衰,如果行业不景气,工匠们干不下去了,吃不起饭。”

  “但是碍于老爷子制定的户籍制,他们终其一生也只能做工匠,父为匠,子便为匠,永生永世。”

  “所以一旦工匠这个行业,让他们吃不起饭,他们还能干嘛?”

  “除了饿死,就是成为流民,然后再饿死。”

  朱棡看上一脸震动的朱标,又是边走边说道。

  这声音虽轻,却是重逾千斤,压的朱标内心中泛起一抹沉重。

  的确,朱元璋在考虑制度之初,只求两点,那就是秩序与生产。

  因为经历过元末乱世,百姓流离失所,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动荡。

  所以朱元璋完善出了一套可以维护民间秩序、恢复农业生产的户籍制度。

  希望借此,可以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而且那个时期,朝廷的支出几乎捉襟见肘,因为要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因为户籍制度,百姓都是各司其职,民间也算是安稳。

  可是朱元璋也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所制定的户籍制度,如果有百姓吃不起饭,又不能去干其他行业。

  这就相当于走上了死路,而不管是哪朝哪代,百姓求生的意志,可都是历历在目。

  所以他们会去流亡,沿途乞讨,以求何以活命。

  而这若是到了后期,王朝的土地兼并严重,就会造成极多的百姓成为流民,那这天下,焉有不亡的道理?

  “可是我大明的科举,终有一日会重开。”

  “而只要不是所属贱籍,皆可参加科举,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农户、军户、匠户。”

  “况且这是老爷子建立户籍制以后,就定下的规矩。”

  “所以只要努努力,他们也可以凭借科举,改变自己的出身。”

  随后,朱标看向朱棡轻声道。

  明朝的户籍制,虽然存在弊端,但只要不是分属贱籍,就都拥有参加科举的权力。

  所以哪怕是不能成为大官,只要努努力,也可以成为朝廷官吏,从而改变自己的出身。

  这可不是瞎掰,而是有事实依据。

  就拿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来说吧,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出生于湖广荆州卫,故又被称作“张江陵”。

  而这张居正,便是出自军户家庭。

  这意味着张居正的家族在明朝的户籍制度下属于军籍,即专门负责军事服务的家庭。

  所以张居正尽管出身于军户世家,但他凭借自身的能力,也能从科举中脱颖而出。

  最终成为明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更是担任内阁首辅,权倾朝野。

  甚至对于明朝的政局,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毕竟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就是对于张居正最好的评价。

  也是再三诠释了忠臣与权臣,从来都不矛盾。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后世总有人说朱元璋建立了四等人的种姓制。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谬绝伦。

  首先你要弄明白,什么是种姓制。

  种姓制就是处于一种静态,意味着一个人的种姓身份由其出生决定,且一生不变,永生永世。

  这也意味着低等人永远都是低等人,他们永远没有办法越过阶层。

  但朱元璋的户籍制,虽然看似与种姓制相似。

  可这是有着天差地别,那就是除了封建王朝早已订立的士农工商,还有贱籍之外,明朝都可以参加科举。

  通过自身的努力,你就可以越过阶层。

  而种姓制纵然你终其一生,任劳任怨,也不可能让伱越过阶层。

  这是一出生就注定了的结局,充斥着压榨与不公。

  那为什么贱籍就不能参加科举?

  这都能怪到朱元璋的身上?

  那为什么不找找历朝历代的麻烦?

  别的就不说了,自唐朝起,科举开始大兴,就明确规定了,商贾、刑家之子、工贾殊类、僧人、道士。

  娼、优、隶、皂等等,皆不能参加科举。

  那为什么不找唐朝的麻烦?

首节 上一节 168/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