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65节
如今并没有跟随朱棡前往泉州的常茂,正坐在自己的房间内听隐龙卫汇报。
“你是说晋王殿下率领的船队,路过了忆江南和御景阁,然而却没有停下?”
虽然说是有公务在身,但朱棡此次离开京城至少得有几个月时间,肯定是有些事情要交代。
然而如今却过“家门”而不入,显然是一种极为反常的现象。
常茂眼神冷冽地吩咐道:“继续派人盯着晋王殿下的船队,有任何异常立刻向我禀报。”
同时他在心中暗自揣测:晋王殿下这几日的行为实在是太反常了,其中必定另有隐情!
难道晋王殿下有了新的计划?
还是说他在途中遇到了什么变故?
不行,我必须要亲自去见见晋王殿下,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想到这里常茂转身出门,骑上一匹快马,朝着晋王船队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他心急如焚,不断催促着马匹加快速度。
常茂知道时间紧迫,如果不能及时了解情况,可能会给晋朱棡带来危险。
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疾驰,常茂来到了晋王船队附近。
他远远望去,只见船队虽然规模庞大,但却显得有些安静。
常茂心中一紧,感觉事情似乎并不简单。
他下马之后小心翼翼靠近船队,同时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发现了常茂,并迅速上前询问来意。
常茂表明身份后,要求见晋王殿下。
侍卫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带着常茂登上了一艘大船。
船舱内的朱棡正坐在一张椅子上,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常茂见状,心中更加担忧,他连忙上前问道:“晋王殿下,不知为何突然改变行程?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
朱棡抬头看了常茂一眼,沉默片刻后说道:“孤王得到消息,有人欲对大明皇室不利,故提前离开京城。”
常茂听后心中一惊,连忙追问,“何人竟敢对晋王殿下不利?”
朱棡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说道:“目前还不清楚,不过孤王已经安排人手调查此事。”
常茂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那晋王殿下打算如何应对?
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朱棡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河面缓缓说道:“暂时无需担心,孤王自有安排。
你只需继续关注京城内的动向,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即可。”
常茂点头应诺,表示明白。
随后他又与朱棡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便告辞离开了船队。
回到岸上的常茂心情依旧沉重,他深知此次事件非同小可。
不仅关系到晋王的安危,而且也可能影响到整个朝廷的局势。
因此他决定加强对京城内外的监控力度,确保能够及时掌握各种动态。
与此同时常茂也开始着手调查,那些可能对朱棡不利的人,希望能够早日找出幕后黑手化解这场危机。
另一边已经抵达江宁县的朱棡一行人,立刻由水路重新改为陆路。
就在他秘密离开晋王船队没多久,一群身着黑衣的死士,趁着夜色潜入了为首的那艘大船。
“本官在这里恭候各位多时了。”
看着坐在那里的平安,原本杀气腾腾的黑衣死士,顿时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一般愣住了。
“说出晋王下落,老夫可以给你留一个全尸!”
见为首之人死到临头,态度依然如此嚣张跋扈。
平安也懒得多费唇舌,直接大手一挥。
伴随着一阵惨叫声响起,船舱内便只剩下那名为首的黑衣死士,还勉强可以站立。
“原来你们早有准备,可惜不能为诚意伯长公子复仇……”
黑衣死士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隐龙卫,便伸手卸掉了他的下巴。
看到大局已定,平安起身来到另一条船上,对在那里等候多时的朱标说道:“燕王殿下,‘引蛇出洞’已经初见成效!”
第216章 熊昭仪被打入冷宫,胡惟庸又添新罪名
朱棡转身来到桌前,继续研究不久之前得到的海图。
这张海图是如此珍贵,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每一条线条、每一个标记,都蕴含着无尽的可能性和希望。
就在这时陆风匆匆进来,跪地禀报。
“晋王殿下,刚刚得到消息,陛下已经派出禁卫军接应我们。”
这个消息让朱棡感到一丝宽慰,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老朱的支持无疑给了他更多的信心。
朱棡微微点头,心中松了口气。
他深知这次离京之路虽然注定不会平坦,但只要有足够的准备,就一定能够化险为夷。
“孤王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会充满光明。”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的皇宫之中,朱元璋正焦急地等待着朱棡的相关消息。
他深知此次赶赴泉州的危险性,也明白朱棡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此时朱元璋默默地坐在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如今没有得知朱棡平安无事,他又怎能放下心来?
如今朱元璋的心情,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难以平静。
他的思绪不断飘向远方,牵挂着朱棡的安危。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心始终悬着,一直都无法释怀。
身为郭子兴的女儿,与马皇后私交甚密的郭惠妃,一直都希望可以找到缓和双方关系的机会。
如今听闻朱元璋心绪不宁,立刻带着小厨房做出来的银耳莲子羹,迈步来到了御书房。
“自从熊昭仪入宫之后,陛下便与秀英姐姐日渐疏远。
如今秀英姐姐得知陛下心情烦闷,特地让人做了银耳莲子羹,托妹妹给您送过来。”
看着热气腾腾的银耳莲子羹,朱元璋脑海中忽然想起,当年马皇后给自己送烙饼的旧事。
一次朱元璋大胜归来,将战利品都分给了手下,在军中人气高涨。
郭子兴之子嫉妒老朱的声望,找了个罪名把他关押起来。
既不让人探视,也不给食物。
马秀英得知后不顾个人安危,深夜将烙饼用衣服包裹起来送给朱元璋。
她来到牢房前,透过木栏将烧饼递给朱元璋,然后紧紧按住自己的胸口。
朱元璋吃了两口烧饼后,随后问马秀英。
“怎么啦,这是?是否还藏有别的食物在胸前?”
马秀英没有回答,只是捂着胸口。
朱元璋着急了,立刻掀开马秀英的衣物,发现她的胸口被烫得通红。
朱元璋才明白,马秀英为了给他送烙饼,自己被烫伤了。
眼眶有些湿润的朱元璋满是心疼,将烙饼往地上一丢说道:“咱吃这饼干什么,就算饿死了,咱也不愿看到你受伤!”
马秀英轻轻安慰道:“重八,快把烙饼捡起来,我们能挺过去的!
不要辜负我就好。”
说话间马秀英的语气里,充满信任和鼓励。
从那时起朱元璋对马秀英更加体贴了,马秀英也在朱元璋身边,一直尽力帮助他。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感慨道:“说到底还是糟糠之妻,妹子到现在依然想着咱。
那个熊氏入宫之后,有没有去拜见咱妹子?”
郭惠妃摇头说道:“臣妾未曾听闻。”
朱元璋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好一个恃宠而骄的刁妇,竟敢不把皇后放在眼里!
景弘,给咱拟一道旨意。”
早就等候多时的王景弘,连忙走进来开始研墨,准备书写诏书。
“熊氏不尊礼法,罔顾圣恩。
从即日起打入冷宫,没有咱的旨意,谁也不允许擅自去见她。”
刚要迈步走进来的朱标和朱棣,两人闻言顿时面色一喜。
自从熊氏被封昭仪之后,弹劾熊宣使的奏本,便像雪花一般堆满了朱标的桌案。
很多大臣都在担心,朱元璋从此会疏远马皇后。
甚至有人指出熊氏乃妲己转世投胎,包括杨宪在内的三兄弟,皆是因她而死。
这种不祥之人一旦进入宫中,势必会给皇室乃至整个大明带来灾难。
如今熊氏被打入冷宫,就意味着马皇后与老朱之间的隔阂,很快便可以消除。
对于朱标和朱棣两兄弟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然而一想到刚才拿到的口供,两人的脸色立刻又变得黯淡下来。
“儿臣朱标,见过父皇。”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