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73节
不知此地除了猪婆肉之外,还有何特色美食或有趣的去处?”
杭思鼎心中一喜,以为朱棡真的只是想了解宜兴的风土人情。
于是他赶忙答道:“回晋王殿下,宜兴还有许多其他美味佳肴,如芳庄羊肉、和桥豆腐干等。
此外宜兴的紫砂壶闻名天下,殿下若是有兴趣,也可以去欣赏一番。”
朱棡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然而他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进一步试探杭思鼎,以便找到他贪污受贿的证据。
可杭思鼎心里非常清楚,一旦自己露出了马脚,恐怕外面就要多一辆囚车了。
因此他始终秉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从头到尾都没有让朱棡抓住任何把柄。
“县政权是我大明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县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朱家政权安危。
根据规定县衙的吏数通常是38人,分别充于吏房、户房、礼房、刑房、工房、兵房和承发房。
除承发房专管公文档案的收发保管外,其余县里六房完全与六部对口。
可以说六房县吏就是我大明行政的最终执行者,县政的好坏与六房县吏关系极大。
不知宜兴的县吏,如今是否存在缺额?”
杭思鼎赶紧解释道:“县官四人只是最高限额,实际上大部分县衙的官员都是不足额的。
在没有县丞或主簿的情况,都是由典史分领丞、簿之职。
再加上根据朝廷里甲制度,110户为一里。
如县编户不及二十里,则县丞、主簿一并裁撤,仅余典史一人辅佐知县。”
杭思鼎这番话听起来虽然驴唇不对马嘴,但也是从侧面上告诉朱棡,县衙官吏不足属于普遍现象。
况且“空印案”将从给空白文书加盖官印的州县官员,到各级主管部门。
包括督查不力、消极配合的户部高官,全部落入了嫌疑人名录。
从中央到地方,不管贪官、清官,只要和赋税沾边的都倒了大霉。
凡是掌管印章的主管级别官员,统统都被被老朱列入了“处斩名单”。
涉及“空印案”的副职和基层公务员,则被重打一百大板,然后发配充军。
经过这么一清剿,全国主要地方官员,几乎是一扫而空。
问题这个案子是朱棡亲自揭发出来的,罪名则是朱标和老爹定的。
只是谁也没想到,大明官吏本来就存在严重的缺额。
如果不是朱棡拿出了“戴罪立功”的过渡性政策,恐怕他现在还真没有办法补全那些缺额。
“听杭知县的意思,宜兴就连朝廷规定的六房县吏都存在很大缺额。
这恐怕会对我大明行政的最终执行,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
恰好孤王从‘空印案’里面找出来,一些愿意戴罪立功的犯官。
不如就让他们在宜兴,暂时做个县吏如何?”
杭思鼎正要故作为难的说些推脱之词,谁知刚一抬眼便看到朱棡眼神冰冷。
他连忙将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在嗫嚅了半天之后,杭思鼎这才开口说道:“下官倒是没什么意见,只是担心那些未来的同僚,不愿接受县吏这种比较低微的工作。”
朱棡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孤王已经向父皇谏言,将吏变更为经吏部注册、有薪俸、有任职期的人员。
换句话说,县吏任职期满之后,经吏部考察合格便可以晋升为官员。
这就相当于给了那些犯官,从头再来的机会,这总比一直做囚徒要好得多。”
杭思鼎闻言顿时露出一脸惊诧的神情,如今普天之下都知道,晋王的受宠程度仅次于太子。
这次赶赴泉州执行皇命,仅手持火器的精锐士卒,就带了整整三千人。
大明一个千户所也就有1120名士兵,这已经相当于接近三个千户所的兵力了。
况且早在洪武三年六月,宜兴卫就被改为守御千户所了。
再加上杭思鼎这个知县也没有调兵的权利,和朱棡作对就等于是在作死。
“那些贪官污吏死不足惜,殿下愿意给他们一个从头再来的机会,想必是不会有人拒绝的。
高塍猪婆肉需用木柴文火,煮至少一个半时辰。
为了避免耽误晋王殿下吃晚膳,下官现在就去安排。”
看着杭思鼎逐渐远去的背影,朱棡立刻命人将陆风找了回来。
“你去找常州府的锦衣卫千户调200人,查一下宜兴最近有没有从溧阳县过来的。
此人个性比较强横,经常出入杭思鼎的府邸,最主要的是人脉非常广。
一定要查清楚这个人的长相和真实姓名,如果发现他有离开宜兴的迹象,立刻回来告诉孤王。”
陆风敏锐察觉到又有大案要处理,脸上的神情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殿下尽管放心,只要这个人还在宜兴,就一定无法逃脱锦衣卫的耳目。”
朱棡叮嘱道:“此人极度危险,在建平县、溧阳县、宜兴县、安吉县、长庆县、归安县、德清县、崇德县,均有党羽愿意为其打掩护。
因此一旦搞清楚他要去什么地方,你要马上回来向孤王汇报。”
第227章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整顿宜兴官场,就从县吏开始
陆风在领命之后,迅速开始行动。
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每一刻都可能关乎生死,因此不敢有丝毫耽搁。
在常州府锦衣卫千户的协助下,他们迅速展开了对宜兴的全面调查。
然而敌人的狡滑与谨慎,使得调查进展缓慢且困难重重。
几天过去了,尽管他们已经尽力,但是仍然未能找到关于目标人物的确切线索。
陆风不禁感到焦虑不安,“时间紧迫,如果不能尽快完成任务,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陆风准备扩大搜索范围、加大力度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眼前一亮。
“你说杭府明天要发丧,将遗体送回安吉县下葬?”
听到常州府锦衣卫千户提供的这个情报,陆风顿时眼前一亮。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无论你去到何方,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
只是朱棡之前特地交代过,嫌疑人在安吉县有党羽为他做掩护。
如今杭思鼎家人落叶归根的方向,恰好又是需要重点盘查的安吉县,这不得不让陆风心生怀疑。
“我马上把这个情况汇报给晋王殿下,你们密切监视杭府的发丧队伍。
如果他们启程前往安吉县,立刻飞鸽传书向本官汇报。”
锦衣卫如今共有十四个千户所的编制,大家平时都是各自管理一部分地区。
常州府的锦衣卫千户若没有圣旨,是不允许擅自进入湖州府办案的,安吉县恰好就归湖州府管辖。
就在陆风风风火火的准备找晋王汇报工作时,朱棡本人已经带着从囚车队伍里挑选的38名县吏,来到县衙准备走马上任了。
“杭知县,之前你和孤王说过,宜兴不仅没有县丞和主簿,而且就连六房县吏也是严重缺额。
这几天孤王精挑细选出一些能臣干吏,特地送过来为你分忧。”
看着站在朱棡身后那38名蓄势待发的新任县吏,杭思鼎连忙开口说道:“宜兴没有这么多县吏空缺,恐怕无法安排晋王殿下派来的这些人才。”
朱棡心里非常清楚,在封建社会中皇权不下县的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地方利益集团和地方自治的存在。
即使是在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大明,县级单位往往是所在地的一个“土皇帝”。
可作为大明最有实力的藩王,朱棡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土皇帝”换换脑子。
让他们明白一下,这个天下到底谁说了算。
“孤王早就听说,地方官场流传这么两句话。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
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
以前一直以为只是极个别现象,如今看来并非如此。
杭思鼎,胡惟庸就是结党营私才死的,你不会是这么快就忘了吧?”
“朋党”一词在传统上属于贬义词,一方面像韩非子所说容易堵塞言路,形成一言堂。
另一方面则是在我们的印象中,结党后面总连着“营私”二字。
人们相信凡是朋党内的人,就只会为自己人谋私利,而不会为大众谋幸福。
因此“朋党”在历史中,总是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们都避免被人称为朋党中人。
最为重要的是,对君王来说“朋党”危害极大。
他们制造内耗、排除异己、扰乱秩序、败坏作风、颠倒黑白,是治政的大敌。
自古以来的君王,都对“朋党”保持着警惕。
一旦出现类似的苗头,皇帝便会采取果断措施给予坚决打击。
况且胡惟庸如此位高权重之人,都被朱元璋灭了九族。
杭思鼎一个七品县令,哪敢与“结党营私”沾边啊?
“晋王殿下明鉴,下官只是就事论事。
宜兴如今编户不及二十里,根据朝廷的规定,县丞和主簿是不需要设置的。
况且现在供职的县吏,并没有犯下什么错误,实在是没有理由将他们辞退啊!”
朱棡若有所思的点头说道:“如果孤王没记错的话,太湖西南岸的湖州府长兴县,与宜兴恰好接壤。
如果把这两个县合并在一起,编户便足以达到二十里以上了。”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