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74节

  虽然杭思鼎非常希望自己管辖的区域可以扩大,但一想到手下马上要多出县丞和主簿这两个官位,顿时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

  毕竟县丞和知县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职责却大为不同。

  作为一县之长,知县全面主持全县的政务工作,包括税收、行政裁决、治安、教育等多个方面。

  他们不仅是地方行政的核心,负责执行上级政策,而且还管理着县内的各种事务。

  县丞的职责范围,则包括赋税、河道管理、治安维护、户籍管理等任务。

  他们是知县的副手,通常分管专项事务。

  然而大明的县丞是八品官职,他有一项特殊权限,就是在必要时可以弹劾知县。

  主簿则具有秘书和会计的双重职责,在辅助知县处理事务的同时,他还能统筹县城里的出纳情况。

  换句话说,如果宜兴有了主簿,就相当于夺了杭思鼎的财权。

  再加上在必要时可以弹劾知县,杭思鼎瞬间感觉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好在这时候他手下的一名刑房县吏,及时站了出来。

  “晋王殿下,宜兴隶属于常州府,长兴县则归湖州府管辖。

  如果没有陛下颁发的圣旨,把这两个县合并在一起的事情,恐怕只能从长计议了。”

  朱棡并没有立刻搭话,大约过了半炷香的时间,他忽然望向县衙外面。

  “孤王好像听到有人在喧哗,郑克元你出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站在不远处的郑克元躬身领命,随即转身离开了县衙大堂。

  只是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他便带进来几名怒气冲冲的百姓。

  “这位就是晋王殿下,陛下已有旨意在各省布政使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晋王凭借御赐金牌可以代行中书省职权。

  你们如果有什么冤屈想要申诉,直接和殿下说就可以。”

  郑克元话音刚落,为首的一名百姓,便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小册子。

  他随即跪倒在地,朗声说道:“草民陈寿六,状告刑房县吏顾明杰,为阻止草民的弟弟和外甥抓污吏进京城,故意扣押他们的‘路引’。

  这是陛下亲自编写的《大诰》,草民就想问一问,上面所言到底是不是真的?”

第228章 常言道长嫂如母,孤王准你回家丁忧守制

  朱棡点头说道:“当然是真的,孤王……”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一群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簇拥着一名身穿红色官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领头之人正是不久前,朱棡见过的常州府锦衣卫千户陆绎。

  他走到朱棡面前抱拳道:“卑职陆绎,参见晋王殿下!”

  朱棡点了点头,沉声道:“起来说话吧。”

  陆绎站直身体,转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陈寿六等人。

  他随即拱手道:“殿下,此人所告之事已经查实,顾明杰现已被拿下。

  另外下官还查到这厮多年来仗着自己的权势,在宜兴境内肆意敛财、强占民女,可谓是无恶不作。”

  朱棡拍案而起,“可恶!如此恶吏,简直是丧心病狂!”

  他转头看向陈寿六,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尔等放心,孤王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说罢他又看向郑克元,吩咐道:“郑知县,此事就交由你来处理。

  一定要彻查清楚,绝不姑息!”

  郑克元连忙应道:“是,殿下!”

  如梦初醒的杭思鼎,赶紧说道:“下官并没有犯什么重大错误,您即便是贵为藩王,也不能随意撤换下官这个宜兴知县。”

  朱棡转头看向商暠,“烦请商大人宣读父皇旨意,以免有些人看不清形势。”

  商暠见状清了清嗓子,“有上谕,跪接!”

  看到他从袖子里拿出圣旨,在场除了朱棡之外的所有人,都呼啦啦跪在了地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受胡党影响,中书省已不适合继续保留。

  在内阁和各省布政使还未建立之前,晋王凭借御赐金牌,可代行中书省职权。

  特赐临机专断之权,杀三品以下文武官员不必请旨,钦此!”

  朱棡从商暠手中接过御赐金牌,笑着对杭思鼎说道:“圣旨已经念完了,如果杭大人心中还是有所顾虑的话,不妨找人验一验御赐金牌的真假。”

  跪在地上的杭思鼎,连忙摇头道:“有圣旨在此,下官自然是信得过殿下的。”

  说话间他转头看向,已经被锦衣卫控制住的顾明杰。

  “刑房书吏顾明杰,与皂快、里老和保甲勾结,借办案机会诈索财物。

  下官苦无证人材无法接手此案,如今晋王殿下明察秋毫,实乃宜兴百姓之福啊!”

  朱棡将双手插在衣袖里,一副从容不迫的状态。

  这一姿态既能体现上位者的慵懒贵气,又能隐藏起自己的隐忍和心思。

  挡住双手的同时,也遮住了许多小动作。

  “按照你刚才的说法,扣押陈寿六家人‘路引’的事情,都是顾明杰擅自做主。

  那么孤王问你,你的嫂子王氏最近暴毙,里面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隐情?”

  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杭思鼎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下官的嫂子本来就身体赢弱,再加上前段时间又感染了风寒。

  尽管下官四处求医问药,但是依然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

  朱棡闻言叹了一口气,“孤王听说你的父母早亡,如今嫂子又因病去世。

  正所谓长嫂如母,本朝以孝治天下,孤王准你丁忧回家守制。”

  杭思鼎跪地叩首,额头重重磕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谢殿下隆恩!”

  朱棡微微抬手,示意杭思鼎起身。

  随后他轻轻挥了挥手说道:“下去吧。”

  杭思鼎再次躬身道谢,这才缓缓起身,恭敬地退出了县衙。

  待杭思鼎离去后,朱棡转头望向身旁的陆绎,眼神中闪过一丝精明。

  他轻声说道:“派人暗中调查一下,王氏的真正死因。”

  朱棡心中总有一种感觉,觉得杭思鼎所言并非全部事实。

  况且此事与顾明杰牵扯在一起,更是需要查个水落石出。

  眼看马上就要到午膳时间了,朱棡将依然跪在地上的陈寿六扶起来问道:“孤王听说你们宜兴的酱汁雁来蕈,是远近闻名的‘厨中之珍’,不知是否可有此事?”

  陈寿六点头说道:“相传在元朝皇家食用的春盘面中,就是以雁来蕈作为佐料的。

  只可惜像草民这种农家子弟,根本就没有机会吃到如此美味。”

  朱棡并没有因为陈寿六提及前朝迁怒对方,“今日你能与孤王相识,也算是缘分一场。

  山珍海味不敢保证,酱汁雁来蕈拌面肯定会让你吃上的。

  郑知县,现在就开始审问顾明杰,吃完午饭后孤王要看到结果。”

  交代完这一切,朱棡便带着陈寿六离开了县衙。

  一行人来到附近的一家面馆,让掌柜开了一个雅间,就等着酱汁雁来蕈拌面上桌。

  与此同时已经沦为阶下之囚的顾明杰,正在接受郑克元的审讯。

  “顾明杰,若不想受皮肉之苦,就给本官从实招来!”

  已经心如死灰的顾明杰,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下一人所为。

  如今大错已经铸成,唯今只求速死!”

  郑克元顿时明白,晋王让他探查的这条路不是鲜花满地,而是无数人用鲜血铺就。

  这条路,注定残酷!

  果不其然无论他之后如何用刑,顾明杰都不肯再说一句话。

  就在这时,一名皂班衙役站出来提醒道:“郑大人,以目前人犯的情况若再继续用刑,恐有性命之危。”

  郑克元皱眉说道:“晋王殿下已有严令,要在午饭之后看到结果。

  如今人犯迟迟不肯招供,本官恐怕无法向殿下交代。”

  负责吏房的县吏见时机成熟,带着一脸笑意站出来说道:“小人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手段,保证不出一炷香的时间,便可以让人犯招供。”

  在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郑克元略显无奈地说道:“既然这样,本官就暂时回避,等一炷香以后再过来取口供。”

  在郑克元离开县衙大堂之后,朱棡和陈寿六一行人,也结束了这顿令人难忘的午膳。

  “据孤王所知,宜兴窑场以生产紫砂陶器而闻名。

  父皇有意成立划归工部执掌的宫廷造办处,专门为皇室成员提供制造、修缮生活用品。

  如果你知道有哪些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遗落民间,可以随时向孤王举荐。”

  说话间朱棡将自己的信物交给陈寿六,对方想要跪下谢恩,却被朱棡制止了。

  “以后谁要是敢因为今天的事情报复你,孤王一定奏请父皇诛他九族!

  如果你仗着孤王的名义,在乡下作威作福,孤王也绝不会袒护。”

第229章 晋王带着陈寿六回京告御状,沐英劳苦功高终封侯

  朱棡一行人刚回到县衙,那名负责吏房的县吏,便跑过来来了个恶人先告状。

  “晋王殿下,你总算是回来了。

首节 上一节 274/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