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286节

  本来这几地自洪武八年开始就已无雨,谁想进入去年四月后大雨不断,直接酿成水灾。

  这下百姓不仅温饱成了问题,朝廷就连田租、赋税也收不上来了。

  虽然父皇已经免去这四地的赋税,但苏、松、嘉、湖四府的粮价,始终都没有降下来。”

  说话间朱标叹了口气,“目前看来只能先从其他地方,调拨粮草运往灾区了,只是这并非长久之计。

  父皇,儿臣建议开仓放粮,以解灾民燃眉之急。

  同时还需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安抚民心,组织灾民开展自救。

  另外应当加强对河道的疏浚和堤坝的修筑,以防类似灾害再次发生。”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太子所言甚是,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确保灾民得到妥善安置。

  另外户部也要做好赈灾钱粮的调配工作,不得有丝毫延误。”

  朱标恭敬地答道:“儿臣领旨。”

  此时朱元璋看向朱棡,语气严肃地说道:“老三,此番出征,咱对你寄予厚望。

  你需牢记咱的嘱托奋勇作战,击退敌军,保我大明边境安宁!”

  朱棡抱拳领命,“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朱元璋一脸赞赏的点头说道:“战争不光是打打杀杀,能影响人生存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战争的手段。

  这次咱让颍川侯傅友德做你的副手,由蓝玉做讨伐北元的先锋。

  等你和徐妙云大婚结束之后,就前往大同府去他们会合,到时要多向这两位长辈请教才行。”

  傅友德和蓝玉连说“不敢”,朝堂上顿时充满了谦卑的气息。

  朱元璋见时间差不多了,转头看向身边的太监总管王景弘。

  后者顿时心领神会,随即大声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第245章 扩建晋王府城项目遭遇资金危机,朱棡推出协议储蓄震惊百官

  就在所有人都沉默不语时,谢成忽然上前一步开口说道:“臣永平侯谢成,有本!”

  众所周知谢成的长女谢钰儿是朱棡的王妃,傅友德的女儿在前不久成为,朱棡之子朱济熺的未婚妻。

  这样谢成就与傅友德有了亲戚关系,傅友德又与蓝玉关系比较好。

  历史上当“蓝玉案”发生时,傅友德由于被朱元璋猜疑,因此不忍欺辱自杀了。

  结果引起了老朱大怒,把傅友德的亲戚朋友全都抓起来下狱了,其中就包括无辜的谢成。

  如今虽然尚未发生“蓝玉案”,但几乎在场所有人都认为,永平侯谢成与傅友德、蓝玉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他所要呈上的奏章内容,必定与讨伐北元有关。

  “永平侯如果是关于讨伐北元的事情,等下朝之后,你直接与晋王、傅友德和蓝玉这些人商议解决即可。

  如果朝会时间太长,有些老臣恐怕就要坚持不住了。”

  身为马上皇帝的朱元璋心里清楚,大军出征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路上大军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要考虑。

  留给朱棡的准备时间并不多,最晚赶到草原前相应的物资粮草便需要准备妥当。

  尽管之前朱棡言语间信誓旦旦,但是朱元璋并不相信在苏、松、嘉、湖四府去年同时受灾的情况下,老三依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备好物资粮草。

  与其等谢成当众说出打脸的话,倒不如关上门以后自家人坐在一起讨论。

  “启禀陛下,臣所奏之事与讨伐北元无关,是在修建太原晋王府城的项目上遇到了一些问题。”

  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谢成连忙向朱元璋解释道:“当初晋王将行政机构、王府全部建在了太原城中央,或靠近主干道的关键位置。

  若想将太原晋王府扩建为晋王府城,需要对周围涉及到的百姓居住区进行迁移。

  这里面就涉及到拆迁补偿的问题,原有的一百万贯大明宝钞工程预算,难以应对如此大的拆迁项目。”

  谢成话音刚落,现场的文物百官便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

  试任户部尚书粟恕不由得眉头微皱,“我大明去年收上来的粮食只有2400万石,如果折算成大明宝钞足足有2400万贯。

  如今用在扩建晋王府城项目上面的资金,已经占到大明去年国库收入的1/24。

  如今苏、松、嘉、湖四府还没有摆脱缺粮困扰,实在不适合继续增加不必要的开支,望陛下明察。”

  洪武八年王保保死后,朱元璋下旨允许朱棡节制山西16万兵马,为此还杀了好几个反对的御史。

  从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凡是与晋王有关的事情,基本上没有人敢反对。

  如今粟恕显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干了督察院都不敢的事情。

  就在所有人都为粟恕捏了一把汗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朱棡,却忽然开口说道:“儿臣非常赞同粟尚书之言,反正这几年我也没有回山西的打算。

  完全可以把太原晋王府拆掉,然后将位于全城地势最高的东北部居民区,迁到太原城中央的晋王府原址上。

  同时接纳苏、松、嘉、湖四府的流民,让他们参与太原府城市改造,以达到‘以工代赈’的目的。”

  朱标很快便抓住了其中的关键信息,他一针见血的指出,“将太原城东北部居民区迁移到城中心,依然需要进行拆迁补偿。

  三弟提出的方法,只是解决了苏、松、嘉、湖四府的流民问题。

  永平侯如今面临的却是工程预算不足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扩建晋王府城项目就只能暂时终止了。”

  工部尚书单安仁闻言连忙站出来劝阻道:“工部营造司已经建造出用来制作水泥的旋转窑,目前最大的一笔定单,就来自扩建晋王府城这个项目。

  如果该项目停工的话,便会影响到即将启动的应天府城市改造工程。

  毕竟户部没有办法,拿出这么多的启动资金。

  如果说粟尚书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老臣一定鼎力支持。”

  粟恕被怼得哑口无言,一时间朝堂的空气里充满了尴尬的气息。

  谢成见时机已经差不多成熟,连忙按照事先和朱棡商量好的剧本,继续着自己的表演。

  “启禀陛下,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臣早已想好了解决方案。

  只是之前陛下曾经言明,‘扩建晋王府城的项目资金只能专款专用,不能挪作其他用途’。

  臣今天就是准备将解决方案呈报陛下,以免因擅自做主,导致日后落别人口实。”

  朱元璋双目一凝,“既然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

  别以为晋王是你的女婿,又可以给咱玩什么欲擒故纵。

  若是提出来的解决方案不能让人满意,别怪咱不念情面!”

  对于朱元璋来说,底下官员只需要想如何解决问题,他这个皇帝需要想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尤其是当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谢成时,他也不好过于偏袒自家人。

  “其实臣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么完美的解决方案,主要还是在大明钱庄存钱时受到了启发。”

  说话间谢成便转头看向了朱棡,言外之意就是该轮到你上场表现了。

  考虑到对方拿出一千五百石的俸禄表示诚意,朱棡这才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前段时间大明钱庄推出了协议储蓄业务,只要是存款超过10万贯宝钞以上的客户都可以参与其中。

  目前活期的利率只有0.3%,就是10万贯宝钞客户每月可以获得300贯宝钞的收益。

  协议储蓄一年期的利率为1.95%,就是10万贯宝钞客户每年可以获得1950贯宝钞的收益。

  倘若是协议储蓄三年期的客户利率就是3.58%,只需要存入10万贯,每年就可以获得3580贯宝钞的收益。

  未来大明钱庄还会推出协议储蓄五年期的项目,只需要存入10万贯,每年便可以获得5400贯宝钞的收益。”

  一听到存满三年就可以获得相当于本金1/10的收益,在场绝大部分的文武百官,顿时都失去了表情管理。

  就在这时,时任从三品都督佥事的蓝玉拍着大腿说道:“可惜本将军手里也没有这么多钱财,否则一个月至少可以获得300贯宝钞的收益啊!”

第246章 侯爵勋贵踊跃参与大额存款项目 ,折粮银登上大明历史舞台

  在场众大臣闻言,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蓝玉更是瞪大了眼睛,心里暗自盘算着:如果自己能够投入更多的钱财进去,那到时候的收益岂不是会更加可观?

  就在这时,负责协助试任户部侍郎粟恕的王道亨站了出来。

  只见他神色恭敬地开口问道:“敢问殿下,此项业务是否存在风险呢?”

  朱棡嘴角含笑,目光落在王道亨身上,缓缓开口道:“大明钱庄乃是由朝廷背书,诸位大可放心。”

  在短暂的停顿之后,他接着说道:“另外钱庄里有专门的团队来管理资金,可以确保各位的财富不断增值。”

  听了朱棡的解释,众人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

  那些原本还犹豫不决的官员们,此时也不禁怦然心动。

  此时心思百转千回的蓝玉,则是咬了咬牙。

  最终他下定决心开口说道:“既然如此,本将军决定将家中的部份产业变卖,投入大明钱庄以支持朝廷和晋王殿下!”

  蓝玉虽然至今还没有爵位,但他作为太子和晋王的舅舅,将来至少也是个侯爵。

  如今这个皇亲表示,要变卖一部分家产投入大明钱庄,朝堂内有爵位在身的人顿时都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臣吉安侯陆仲亨,愿拿出十万宝钞投入大明钱庄。”

  陆仲亨话音刚落,汝南侯梅思祖也站出来说道:“臣汝南侯梅思祖,愿变卖一部分家产,拿出十万两白银投入大明钱庄。”

  延安侯唐胜宗、六安侯王志、平凉侯费聚、巩昌侯郭兴、济宁侯顾时,等十位侯爵相继表示愿拿出十万两白银投入大明钱庄。

  朱元璋眼神意味深长的说道:“想不到这么短时间内,列位臣工就筹集了110万两白银和十万贯大明宝钞。

  没有参与其中的爱卿咱也不强求,反正从下个月开始,朝廷会提前把各位的俸禄存入大明钱庄。

  所获得的利息咱会积攒起来,给那些表现优异的官员发奖金。

  另外从今年开始,山西将作为税务管理改革试点地区。

  其下辖各州府收上来的粮食,将会折合成银两全部存入大明钱庄。”

  根据历史记载:明朝的白银货币化,最初就是从田赋折银开始的。

  正统元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采用副都御史周铨建议。

首节 上一节 286/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