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02节

  让这广阔的海域再度见证,大明王朝的无上威严与磅礴力量!”

  关于大明使团在日本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朱棡最初是在观看一个网络小说的推书视频时,偶然间听到一位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知名历史博主娓娓道来的。

  然而即便只是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了解到这段历史,也足以令朱棡感到震惊和愤慨。

  当他亲自从已然卧病在床、身体虚弱不堪的吴文华口中,详细知晓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内心深处的怒火更是难以遏制。

  朱棡瞪大双眼,紧握着拳头,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

  “分明就是那可恶的倭国,屡屡侵犯我大明沿海一带,给百姓带来无尽灾难。

  可那个不知从哪个偏僻角落,突然冒出来的所谓怀良亲王,居然如此厚颜无耻、颠倒黑白反咬一口。

  他还装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将自己扮作无辜的受害者。

  仿佛是我们大明凭借着幅员辽阔的疆土,肆意欺凌弱小似的!

  简直岂有此理!”

  吴文华闻听此言后,不禁深深地叹息一声,那声音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沧桑与无奈。

  只见他缓缓说道:“老夫如今已然如同风中残烛般脆弱不堪,这身躯也已步入暮年,宛如摇摇欲坠的朽木。

  真不知哪一天,老夫这微弱的生命之火便会悄然熄灭。

  此生此世怕是难以亲眼目睹,洪武二年所遭受的奇耻大辱得以洗雪了。”

  朱棡紧紧地握住吴文华的手,言辞恳切地安慰道:“吴少卿和杨大人皆是我朝之栋梁,国之重臣。

  二位在倭国所承受的种种冤屈与苦难,孤王定然不会坐视不管,必定会替你们讨回公道。”

  对于如何处置日本之事,朱棡向来秉持着坚定不移的立场。

  “自秦朝时期徐福东渡以来,倭国早已成为华夏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乃我国之固有疆土。

  孤王衷心期盼着南朝和北朝的那些王公贵胄们能够看清现实,切莫再执迷不悟,尽早回归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中!

  基于这样的外交理念,朱棡马不停蹄地展开行动。

  他先是与身居正四品要职的鸿胪寺卿杨载取得联系,接着又找上了曹国公李文忠,并积极联络了琉球国中山王察度的胞弟泰期。

  据清雍正三年所著、由琉球国自行以汉语编撰而成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中的相关记载显示。

  继中山王察度之后,次年琉球的山南王承察度以及山北王怕尼芝,也纷纷选择向朱元璋俯首称臣,并献上贡品以示归顺。

  那时琉球地区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三位国王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时常发生激烈的战争冲突。

  当朱元璋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发出诏书说道:“咱派往海外的使者归来禀报,声称琉球三国之王相互争斗不休。

  这般行径不仅荒废了农事,而且导致无数民众伤亡。

  咱听闻此事,心中着实不忍。”

  有鉴于此朱元璋责令他们,“应当体悟圣上旨意,停止战事。

  休养生息,从而延续国家命脉。”

  紧接着令人欣喜的是,琉球的三位国王果真听从诏令,停战罢兵。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期,明朝皇帝在琉球拥有着极高的政治威望。

第269章 洪武之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自从洪武五年开始,往后的岁月里,琉球王国始终沿用明朝的年号。

  尊崇并遵循华夏正统历法,将自己视为明王朝的藩属之国,态度恭敬而谦逊。

  在明、清时期,琉球国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与追求。

  他们源源不断地向南京和北平的国子监,以及福州的琉球馆,派遣众多优秀的留学生。

  让这些年轻学子们远赴他乡,深入学习博大精深的华夏语言。

  正因如此琉球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汉语、闽语,特别是福州话的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如同涓涓细流,逐渐渗透进琉球语的每一个角落,使其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琉球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于汉字文化圈之中。

  琉球群岛的上层社会精英们,已经习惯以汉文来记录事件、书写文章。

  下层的平民百姓,则运用一种充满原始美感的象形文字交流沟通。

  更为令人惊叹的是,就连琉球王国至关重要的官方文书、庄重严肃的外交条约。

  乃至记载国家历史的正史,无一不是用优美典雅的汉文撰写而成。

  就连那座象征着琉球王权的国都首里城宫殿,也并非如寻常建筑那般坐北朝南,而是别具一格地面朝西方。

  这一独特的设计布局,无疑是琉球百姓内心深处,对华夏大地深深向往与倾慕之情。

  诚然琉球人与隔海相望的日本人之间,同样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然而每当来自华夏的册封使节莅临琉球之时,整个国家都会立即下达禁令。

  严禁使用日文假名、吟唱和歌,同时停止流通宽永通宝(日本古代货币)。

  琉球百姓也会纷纷换上华丽精美的唐装服饰,以此表达对华夏使者到来的高度重视与热烈欢迎。

  甚至在嘉靖三十六年时,那远在海外的琉球之地,还曾经积极参与并配合过大明抵御倭寇的军事行动。

  朱棡直到此刻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有着如此忠心耿耿且值得信赖的天生盟友,可老朱为何却要对日本忍耐这般漫长的岁月呢?

  时至今日表哥李文忠以及那位担任鸿胪寺卿一职的杨载,皆已当着整个朝堂之上众多文武官员们的面,清晰无误地表露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此时此刻朱棡深感时机已然成熟,认为轮到自己登场亮相了。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杨载仿佛突然间脑筋错乱一般。

  当留意到太子朱标始终未曾发表任何意见时,他竟然满脸悲怆壮烈之色,慷慨激昂地高声喊道:“洪武年间所蒙受的耻辱,至今尚未洗刷干净。

  身为臣子的忿恨,究竟要待到何时,才能得以消除啊?

  太子殿下,您是否能够听见那些身处大明沿海地区,长期遭受倭寇侵扰折磨的黎民百姓们,内心深处正在发出的声声哀叹吗?”

  但凡只要稍微读过一些历史典籍之人,便会知晓杨载感慨的开头那两句话,乃是源自于民族英雄岳飞的传世之作——《满江红·写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那令人痛心疾首的“靖康之耻”,其带来的屈辱简直超乎想象!

  岂止是尊贵无比的皇后,遭受凌辱之后悲愤自尽。

  那多达三千的嫔妃,更是被迫披上羊皮,如同牲畜一般任人宰割。

  更有甚者连堂堂的徽、钦二帝,都未能幸免,被凶残的金人强行掳走劫持。

  即便日后明朝出现了那位堪称奇葩的“叫门天子”朱祁镇,也丝毫无法遮掩“靖康之耻”,在史册之上留下的恶名与污点。

  此时此刻杨载竟然胆敢将“靖康之耻”篡改为“洪武之耻”,这般行径无疑等同于把朱元璋以及其子嗣两代人的尊严,狠狠地践踏在地肆意地蹂躏和羞辱。

  原本心中尚存一丝挺身而出之意的朱棡,瞬间又悄然退缩了回去。

  面对如此不知死活的家伙,他着实感到束手无策,完全不清楚该怎样去挽救这个局面。

  果不其然尚未过半柱香的工夫,已然荣升为从一品左都御史的詹徽,便毫不犹豫地将锐利的矛头直直指向了杨载。

  只听到他义正言辞地高声喊道:“微臣要弹劾鸿胪寺卿杨载,犯有欺君罔上之大罪。

  请太子殿下务必依照律法对其严惩不贷,以此来警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历经无数朝代更迭。

  每一个朝代所制定的律法里,欺瞒圣上、蒙蔽君主,都被视为极其严重且不可饶恕的罪行。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詹徽此次的弹劾得以成功。

  那么对于杨载而言,他极有可能面临极为严酷的惩处,甚至有可能因此丧失宝贵的生命。

  朱棡心中犹如明镜一般透亮,如果在此关键时刻,自己依旧选择袖手旁观、坐视不管。

  那么他先前精心策划的一切布局,恐怕都将化为泡影,所有努力也都会付诸东流。

  于是朱棡向前一步说道:“启禀太子殿下,依臣弟愚见,杨大人或许只是因为一时之间情绪波动过大。

  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些不当之辞罢了。

  顶多只能算作是,在朝堂之上有失礼数。

  更何况现今,臣弟即将与魏国公之女徐妙云成婚。

  大喜之日就在半月之后,此时此刻着实不适合出现血腥之事。”

  紧接着朱棡言辞恳切地说道:“还望太子殿下看在臣弟的薄面上高抬贵手,放过杨大人这一次吧。”

  朱标微微皱眉,他没想到朱棡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杨载求情。

  他看着朱棡,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朱标知道老三即将与徐妙云成婚,如果在这时候闹出太大的动静,确实不太合适。

  “既然三弟都这么说了,那就饶了杨士奇这一次。”

  最终朱标还是决定给朱棡一个面子,“不过杨载在朝堂上失言,也不能就这么算了。

  那就罚俸三个月,以儆效尤好了。”

  侥幸逃过一劫的杨载,连忙躬身说道:“多谢太子殿下法外开恩,臣今后定当谨言慎行,绝不会重蹈今日之覆辙。”

  在朝会结束之后,朱棡像往常一样被大哥朱标带到了坤宁宫。

  “三弟,我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你要一直针对倭国呢?”

  朱棡神秘兮兮的说道:“根据锦衣卫的外围成员偰逊汇报,日本拥有非常丰富的银矿资源,储备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第270章 倭国虽然自然灾害频繁,但那个岛上有矿啊!

  “倭国竟然拥有如此之高的银矿储备量,这实在令人惊讶不已。

  然而杨载与吴文华回国后,为何对此只字不提呢?

  他们究竟隐瞒了什么重要信息?”

  正当众人陷入沉思之际,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在他们眼前。

  只见朱元璋双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绿豆棋子面,宛如天降神兵一般,突兀地站在了那里。

首节 上一节 302/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