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29节

  当时正是有了天德和伯仁的加入,才使得咱的队伍得以迅速庞大起来……”

  看到朱元璋又开始追忆往事,朱标连忙打断了他的话。

  “爹,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确保弟妹在大婚庆典上的安全。

  毕竟那些死士可都是亡命之徒,咱们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好不容易才转移了话题的朱元璋,用埋怨的眼神,注视着自己的大儿子。

  随即他转头望向徐达,“天德,你千万不要介意,咱毕竟年龄大了。

  总忍不住回忆过去的往事,你有多少老兄弟跟随咱们一同征战沙场?

  有时候晚上午夜梦回,咱还能时常看见他们,只可惜那样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徐达同样一脸感慨的说道:“不瞒老哥说,去年府上来了个游方僧人。

  他曾给老夫算了一卦,卦象显示老夫早年征战沙场时杀孽太重,恐怕活不过洪武十八年了。

  如今只盼着晋王和小女怀上皇家子嗣,至少老夫还可以看看自己的外孙子。”

  朱棡笑着摆了摆手,“命理占卜一说,虽然不排除有一些可信之处,但也不可尽信。

  以小婿之见,只要爹以后不再请您吃烧鹅,活到70岁都不成问题。”

  听到朱棡这么揶揄自己,朱元璋眼神顿时变得凌厉起来。

  “老三,咱一心为你着想,你怎么就不识好人心呢?”

  就在这时,一直深居简出的马皇后,在一名貌美伶俐的宫女搀扶下,从殿门外走了进来。

  “关于重八和天德担心的事情,本宫早就已经想好了万全之策。”

  朱元璋闻言如同久旱逢甘霖,只见他笑着说道:“到底还是咱的妹子贴心,快说说你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好主意,也好让天德放宽心。”

  马皇后将那名貌美伶俐的宫女领到朱棡身旁,“此女姓方,名淑秀,皖东嘉山明光人。

  在十二岁时,她便被征召入宫。

  在娘的教导之下,淑秀略识些字。

  为人不仅貌美伶俐,而且心地善良,甚得我和惠妃的欢心。

  因为她马上就要年满十五岁了,再和你的那些兄弟们居于宫中,恐怕多有不便。

  娘就想着给淑秀寻一个去处,眼下正好是个机会。”

  朱棡一听到这名宫女叫方淑秀,离开便便和对方拉开了距离。

  紧接着他便开口拒绝道:“娘,孩儿早就和钰儿、妙云商议过,此生只娶她们两个,绝不会再行纳侧妃之举!

  如今当着徐叔叔的面反复无常,恐怕有些不妥,请您收回成命。”

  还不等朱元璋开口搭话,坐在一旁的徐达,便抢先一步驳斥了朱棡。

  “老夫听说你力主让藩王到海外闯出一番天地,或许有一天还会建国成就帝业。

  如此一来后宫佳丽三千在所难免,皇家血统必须为华夏苗裔。

  淑秀虽然是宫女出身,但却深得皇后和惠妃娘娘的赏识,与你也算是一段良配。”

  朱元璋点头说道:“为了不让徐家丫头身陷险地,眼下也只能按照妹子说的主意,让淑秀暂代徐妙云完成大婚庆典。

  倘若她不幸身故,咱会破例赐葬于聚宝门外赛虹桥旁的西圩野上,以晋王侧妃之礼安葬。

  如果淑秀侥幸存活下来,咱就给家中的长辈封个义惠侯的爵位。

  拥有世袭罔替的凭证,可以与国同休。”

  朱元璋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在此之前只有刘继祖,是大明唯一的一位没有功勋,却依旧可以封侯的人。

  方淑秀到底是跟随马皇后见过大世面的,只是稍微愣神片刻之后,便跪在地上开始谢恩。

  “奴婢谢过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恩典,定当竭尽全力护晋王殿下周全。

  只是为了避免露出破绽,还请皇后娘娘准许奴婢以红色绢布遮住头面。”

  朱棡这时终于明白,为何历史上的鲁王朱檀,会在方淑秀被赐死之后心灰意冷了。

  只是眼下朱檀还是个七岁的娃娃,显然已经不可能再与方淑秀花前月下了。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很多人理解的就是皇权一家独大,高高在上掌控天下生杀大权。

  然而实际上在历朝历代,都会面临一个摆脱不了的隐患。

  那就是地方氏族影响皇权,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不是国权不下县。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漏洞,因此才能让江南世家同盟那边派出来执行刺杀任务的死士,所过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在姚广孝的安排下,负责带领死士们进入圈套的隐龙卫副指挥使赵虎。

  在一处隐蔽的院子中,做着最后一次训话。

  “我们接下来马上就要进入,应天府的治所上元县境内了。

  所有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万分小心,一旦露出破绽不仅自己要丢掉性命,你们全家老小也会因此遭受灭顶之灾。”

第308章 银子可以兑换食盐?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从宋代之后,后世的南京城区便主要由两个县城组成。

  它们分别是上元县和江宁县,两者以升州路和中华路为界。

  东北城区的那部份属于上元县,西南城区则属于江宁县。

  之前梁敬驾驶热气球飞临上元县的消息,江宁县的百姓也有所耳闻。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由于“飞天神迹”给人带来的震撼过于强烈,因此直到现在依然有人时常提及此事。

  “李掌柜,我听说今天晋王殿下举行大婚庆典时,准备从热气球上往下散发奖券。

  这个消息很多人都在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正在与死士们一起用餐的隐龙卫副指挥使赵虎,转头望向站在柜台旁的那名青衣捕快。

  这是大明等级最低的捕快,平时只负责执行如巡逻、抓捕小罪犯之类的基本治安任务。

  虽然捕快在历朝历代地位都非常低贱,但由于这群人经常想方设法盘剥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商户,因此李掌柜也不敢得罪人。

  “老夫听在上元县准备科举的一个远房亲戚讲,朝廷已经贴出了告示。

  从今天开始彻底废除,家族中有人做捕快,子孙三代不能参与科举考试的规定。

  令尊生前在江宁县过一段时间的副巡检,好歹也是从九品的官员。

  如果你能参加科举获得功名,至少可以子承父业做个小官,总比现在做个无品无职的捕快要好得多。”

  青衣捕快摇头说道:“李掌柜,一直以来那些读书人都在叫嚷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然而哪怕是傻子都知道,这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别说从九品的官员,即便是正四品的知府,也不敢把一个藩王怎么样。

  况且自从方某成为捕快之后,就和家族脱离了关系。

  甚至自己的名字,都已经从族谱上去除了。

  当再大的官,有什么用呢?”

  在确定无法获得什么重要信息之后,赵虎低头继续吃那碗桐皮熟脍面。

  直到他带来的所有人都吃得差不多了,赵虎才从怀里摸出一块银子。

  “这位客官,小店本小利薄找不开这么大的银子,您还是使用铜钱付账吧。”

  店小二的话音刚落,李掌柜便快步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

  “其实除了使用铜钱付账之外,客官还可以将自己手里的银子,在小店兑换成一百文面额的宝钞。

  一两银子目前可以兑换,十张一百文面额的宝钞。

  另外本店还可以赠送各位客官,整整一天的房间居住权,直到明日午时退房即可。”

  赵虎闻言一脸警惕的问道:“掌柜的是只对我们如此厚待,还是所有来店里的客人,都能享受这样的优惠?”

  还不等李掌柜开口搭话,那名站在柜台前的方姓青衣捕快,便抢先说道:“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李掌柜又怎么会如此让利于人呢?”

  被当众拆穿的李掌柜,不敢对青衣捕快发火。

  他只能将自己心中的怒气,全部倾泻在新来的店小二身上。

  “周八斤,老夫之前就对你讲过,‘要使用银子付账的客官,直接为其兑换成一百文面额的宝钞即可’。

  你连这点事情都记不住,恐怕以后也很难胜任这份工作,以后就不要再来店里了。”

  赵虎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竟然害得一个无辜的人,丢掉了工作。

  看着面带凄苦的周八斤,他皱着眉头说道:“常言道得饶人处且饶人,掌柜的又何必咄咄逼人呢?”

  方姓青衣捕快撇了撇嘴,“这位兄台听口音不像外地人,想必应该是有段时间没回应天了吧?

  你有所不知周八斤刚才的一番话,差点让李掌柜损失,20斤广东盐和10斤两淮盐。

  只是让他丢掉饭碗,这已经是李掌柜格外仁慈了。”

  此话一出,赵虎和他身旁的死士,都不约而同地瞪大了眼睛。

  吃盐、买盐对生活在后世的现代人来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然而明朝的老百姓,想要买盐、吃盐却很麻烦。

  在食盐专卖制管控下的大明,产盐、吃盐都已经被朝廷给管了起来。

  其中吃盐不仅限定了专门的供应渠道,朱元璋还要求定点、定价销售。

  真正令百姓犯愁的,不只是拿着钱无处买盐,还有盐太贵导致买不起的问题。

  如今方姓青衣捕快却告诉赵虎等人,一两银子在应天府可以换到,20斤广东盐和10斤两淮盐。

  这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消息,很快就在李掌柜的口中得到了证实。

  “反正这项政策很快就会在,南直隶地区14个州府全面推广,提前一点告诉你们也没什么。

  自从宝钞发行以来,一贯宝钞就可以换到一石大米。

首节 上一节 329/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