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31节

  另外杨子也反对墨家的“兼爱”思想,他认为人应该先爱自己,而不是爱别人。

  况且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愿意爱他人呢?

  与此同时杨子还认为:人的生命与幸福是至高无上的,应该为此不懈努力和奋斗。

  最为关键的是,杨子认为人应该以自己为中心。

  他觉得人生在世与其受到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倒不如尽情享受生活。

  在不为名利劳累自己的同时,杨子主张人们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理想和欲望。

  然而他提出的“轻物重生”,又认为物质只是养生的手段,提倡人们要节制欲望。

  当第一次听姚广孝提及“杨朱学说”的相关理念时,朱棡差点以为对方是重生者。

  为了掩盖自己传播的后世思想,这才随便编了一个学术流派。

  可之后在去韩国公李善长府上拜访时,对方却告诉朱棡,“杨朱学说”是真实存在的。

  为了验证自己所言非虚,李善长将珍藏的《吕氏春秋》真迹孤本相赠。

  朱棡这时才明白,为什么流传于后世的《吕氏春秋》版本,都是后人的手抄本或刻本了。

  毕竟所有的后世史学家都清楚,历朝历代的朝廷并没有能力创造价值,他们只是进行再次分配而已。

  当修订法律、执法、监督等权力都集于一身时,统治者的分配原则必然是优先自己。

  他们还会通过史书,将自己包装成英雄。

  在这种环境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怎么会可能允许“杨朱学说”肆意传播?

  毕竟在皇权之下,需要的是为了朝廷不惜一切代价的人。

  倘若没有这些人的牺牲,那些统治者又如何保障自己和后代吃香喝辣?

  相比之下儒家就不一样了,董仲舒搞一大堆等级观念。

  让普通布衣庶民知道,自己只要出生是牛马,那么这一辈子就都是牛马。

  再加上法家的“商鞅驭民五术”,底层百姓的身体和思想,就这样被一道无形的枷锁给束缚住了。

  为了改变这一切,朱棡制定了环环相扣的“海外就蕃计划”。

  在他计划之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要把大明皇室和勋贵,都尽可能拉到晋王府这边的阵营里面来。

  如此一来朱棡就能将那些豪强士绅手里的资源,一点一点的夺过来。

  那时他再去推行改革,便会容易很多。

  朱棡坚信只要自己的手里,能够形成巨大的垄断。

  将来他可以通过无数种办法进行剥离,让那些尾大不掉的“勋贵股东”拿钱离场。

  只是朱棡没想到,自己的这个计划,竟然会被那个李掌柜给钻了空子。

  在私天下为核心的封建社会,教育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建书院就等于是在培养自己的势力。

  毕竟在天、地、君、亲、师里面,师位列第五,仅次于与“君”和“亲”。

  由此可以可以想象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要知道自古以来大家族想要长盛不衰,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己的门生才不断维系下去的。

  好在朱棡已经打算将这些民间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全部以各种理由跟随船队送往海外诸国,负责大明未来的驻外工作。

  李掌柜如今费尽心机耍的那点小聪明,最终只能是为朱棡制定的“海外就蕃计划”添砖加瓦了。

  如今他最担心的,还是身在敌人内部的隐龙卫副指挥使赵虎。

  毕竟此人是南雄侯赵庸没出五服的远房亲戚,他曾经答应过对方,要想方设法保护赵虎周全。

  如果放在后世的话,朱棡肯定不会在乎,一个没落侯爵没出五服的远房亲戚。

  可古代人的那种宗族意识,都是已经刻在骨子里的。

  况且隐龙卫的副指挥使,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

  只是根据方文耀之前的汇报,那些江南世家同盟派出来执行任务的刺客,显然已经被大明钱庄用银子兑换食盐的政策给吸引住了。

  这原本是朱棡为了推广大明宝钞,想出来的权宜之计。

  借着江南四府去年遭受天灾的契机,他和大哥朱标授意南直隶总督李进去执行的。

  原意是借此机会将豪强士绅手里的白银,都吸纳到大明钱庄里面做准备金。

  毕竟大明如今并不盛产白银,只有那些豪强士绅手中,才会持有这种贵金属货币。

  虽然大明从洪武年间就开始严禁用金银作为货币,但由于历史上宝钞不断贬值,“钱禁政策”迟早会执行不下去的。

第311章 大师讲的那些大道理,并非谁都能理解

  与其等到大明宝钞面临纸币通胀问题,无法再继续推下去时,再去被动实施“银钞并行”的货币制度。

  倒不如朱棡趁现在化被动为主动,借着江南四府去年遭受天灾的契机,在南直隶十四府推行“改良版的钞中盐”政策。

  为了避免出现像历史上那样,商人不愿运输粮食到边疆换取盐引,导致边疆地区粮食供给紧张的问题。

  朱棡先在应天府下辖的八个县城,通过大明钱庄对“钞中盐”政策进行试点。

  同时他向朱标和朱元璋两人保证,“钞中盐”政策绝不会作为一项长期制度确定下来。

  当然在南直隶十四府推行“钞中盐”政策的风声,朱棡还是率先通过南直隶总督李进之手流传到了民间。

  他这么做的用意,主要是为了避免应天府的商人利欲熏心,冒险将食盐运到大明其他地区。

  如今各藩属国的使节代表已经到达应天府,并相继下榻在礼部下辖的会同馆。

  大明的淮西勋贵子弟,或许会顾忌常家和晋王的势力不敢轻举妄动。

  各藩属国的使节,却不会考虑那么多。

  毕竟连倭国那种只有几个小岛的弹丸之地,都敢当众屠杀大明使团成员,就更别提其他更加强大的藩属国了。

  只要这些人知道银子可以兑换食盐,势必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将手中的白银全部通过大明钱庄兑换成食盐。

  然而朱棡储存在大明钱庄里面的盐巴,基本都是带有一丝杂味的所谓“上等精盐”。

  放在以前这可是这只有大明皇室和淮西勋贵,才能享用的好东西。

  如果不是常茂在御景阁提出,要筹建可以卖盐的杂货铺。

  即便是这种颜色看起来不太纯正的食盐,恐怕也不可能会流到市面上去。

  将各藩属国的白银吸纳进大明钱庄成为准备金,就是朱棡执意推行“钞中盐”政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只是他没想到这件事情竟然会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

  现在朱棡最担心的,还是江南世家同盟派出来执行刺杀任务的那些死士,会对隐龙卫副指挥使赵虎不利。

  毕竟自古以来断人财路,就等同于杀人父母,这基本可以算得上不共戴天之仇了。

  看着桌案上那幅墨迹未干的画像,心中思绪百转千回的朱棡,口中喃喃自语道:“但愿他可以逢凶化吉,否则孤王就要亲自登门向那位侯爷负荆请罪了。”

  然而就在此时,上元县的一处院落里,一名死士头目却正在向,那些同伴宣传自己的主张。

  “想必你们也知道,普通百姓通过辛苦劳动赚钱,辛苦一年温饱都很难保证。

  设计规则的人,通过规则制度来赚钱。

  他们不用费什么劲,就可以赚到盆满钵满。

  毕竟制度是这些人设计出来的,他们比谁都清楚如何利用规则。

  就像朝廷的税收一样,设计制度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给自己减轻负担。

  然而管理天下所耗费的钱财自有定数,那些统治阶层自己不付出或少付出,那么必然有人需要多付出才行。

  这是无论谁都能看到的规则缺陷,然而大家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名眼角带着一块刀疤的死士,闻言顿时心生敬佩。

  “祝大哥不愧是被朱家主器重的心腹之人,这些道理小弟以前就从来没听人说过。”

  其实死士头目之所以能够知道这些,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当初他从姚广孝那里偷听到这番话时,本来还想着以此作为凭证。

  跑去向朱霖峰告发,道衍大师就是朝廷潜伏在江南世家同盟内部的奸细。

  就在死士头目打算付诸行动时,却得到了朱家与赵家联姻的消息。

  紧接着在朱家家主朱霖峰的支持下,姚广孝的亲信赵虎,最终成为负责此次刺杀行动的最高指挥者。

  原本已经打算随波助流的死士头目,直到在李掌柜那里得知,银子可以兑换食盐。

  那埋藏在心底的贪念,这才再次占据上风。

  然而江南世家同盟派出来执行刺杀任务的死士,毕竟来自于苏、朱、赵三大家族。

  有一部分人选择支持死士头目,自然也会有另外一部份人站出来唱反调。

  “咱们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粗人,祝头领讲的这些大道理,苏某相信很多人都听不太懂。

  有什么话祝头领王直接讲出来,没有必要拐弯抹角的卖关子!”

  看着这名嘴有点歪的死士,祝头领便知道对方是忠于苏家的仆役。

  如果江南世家同盟的核心家族还在大明境内,他或许还会有所顾忌。

  然而就连年岁最长的苏家老家主苏照,都已经拄着拐杖踏上了流亡之路。

  身为死士头目的祝头领,又怎么会将一个仆役出身的死士放在眼里呢?

  “自古以来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结论就自然会有所不同。

  这就好比读历史,如果你将自己幻化成布衣庶民的角度去读史书。

  在读完史书之后,只有对统治阶层的憎恨。

  然而当你把自己幻化成皇帝的龙子龙孙去读史书,你就会因为特权而欢欣鼓舞。

  毕竟自己可以不事生产,还能让那群为幸福生活劳动的人下跪磕头。

  这种俯视众生的感觉,哪怕是神仙来了也会迷失自我啊!”

  面对着这些一脸迷茫的同伴,祝头领忽然意识到道衍大师讲的那些大道理,并不是谁都能理解的。

首节 上一节 331/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