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33节

  然而他却依然选择继续当和尚,并最终成为了一个另类的僧人。

  在此过程中,姚广孝结交了宋濂、杨基等名士。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逐渐精通儒释道三家。

  手握“屠龙秘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阴谋家。

  “早年游览嵩山寺,我偶然间遇到了相士袁珙。

  他面带惊奇的对我说道:‘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

  天性必然嗜好杀戮,将来很可能会成为是如同刘秉忠一样的人!’”

  朱棡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姚广孝脸上那副引以为傲的神情。

  刘秉忠何许人也?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他出身于世宦之家,自幼聪颖。

  在十三岁时,刘秉忠入都元帅府为质子。

  年仅十七岁,他便成为了邢台节度府令史。

  之后刘秉忠一度弃官隐居,并拜虚照禅师为师。

  乃马真后元年,他进入忽必烈幕府。

  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被称为“聪书记”。

  至元元年,刘秉忠升任光禄大夫、太保,领中书省政事。

  至元八年,他建议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正式更名为“大元”。

  至元十一年,刘秉忠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至元十二年正月,忽必烈追赠刘秉忠为太傅、赵国公,谥号“文贞”。

  到了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在位时,加赠刘秉忠为推诚协谋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改谥“文正”。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之后,又进封刘秉忠为常山王。

  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者,惟有刘秉忠一人而已。

  相士袁珙将姚广孝与刘秉忠相提并论,无疑进一步激发了,他想在大明一展所学的决心。

  在两人的交往中朱棡发现,尽管姚广孝学习的知识广泛而复杂,但在太平时期并不适用。

  如果他在早些年出生,参与朱元璋的开国大业。

  那么姚广孝和刘伯温之间的较量,孰强孰弱必将难以预料。

  当初朱棡突发奇想,让姚广孝带领三十位深藏不露的隐龙卫,打入江南世家同盟内部。

  就是想借助他“大明第一毒士”的才能,让江南四大家族为大明开拓东南亚海上诸国。

  然而姚广孝自作主张搞出了一个“死间计划”,不仅让锦衣卫潜伏在江南世家同盟之中的暗探损失惨重,而且现在还间接导致隐龙卫副指挥使赵虎遇害。

  朱棡从张龙的表情可以看得出,如果这件事情自己处理不好,隐龙卫这把刀恐怕会留下裂痕。

  因此在祝建同和周浩邈相继领命而去之后,朱棡立刻换了一副态度。

  只见他神情悲痛的对张龙说道:纵观历史几千年,所有的人都在喊民心。

  然而又有几人心中,真正装着布衣庶民?

  对于大部分统治阶层而言,他们要的民心不过是士绅之心。

  在他们看来只要稳定了士绅之心,就能安定天下。

  事实上这些贪婪成性的饕餮之徒,为了一己之私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之前赵虎便让人传回消息:江南世家同盟与沿海地区的倭寇相勾结,俨然已经走上了谋逆的不归路。

  对于这些冢中枯骨,孤王恨不得就让他们挫骨扬灰、千刀万剐。

  然而为了‘海外就蕃计划’的顺利实施,孤王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

  张龙将装着赵虎头颅的木盒扣上,随即躬身行礼道:“自从成为隐龙卫指挥使的那一刻开始,属下已经知道自己将来的结局。

  只希望殿下可以看在张某为您效力多年的份上,不要殃及到属下的家人。”

  朱棡见打感情牌没有用,只能得退而求其次,苦口婆心的和张龙摆事实讲道理。

  “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就连一块抹布如果应用得法,也可以为你解决一点麻烦。

  在‘海外就蕃计划’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有人负责那些有损阴德的事情。

  孤王不希望有一天,用你的人头来安抚人心。

  在这种情况下,像祝建同随风倒的‘墙头草’,便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希望你能理解孤王的一片苦心,至于赵虎家人那边,孤王……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

  眼看身为藩王的朱棡,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

  张龙连忙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卑职没有理解殿下的良苦用心,以后卑职一定做好份内之事,绝不会让您失望!”

  朱棡估计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他面色严肃的对张龙吩咐道:“你去看看迎亲队伍,准备的怎么样了?

  不要漏过每一个细节,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

  直到目送着张龙的身影,在自己的视野里消失,朱棡才开始大骂姚广孝。

  在喝了一口徐妙云端来的茶水之后,朱棡语气感慨地说道:“爹想拥有绝对的权力,已经沦为地府游魂的胡惟庸,也梦想着自己能够掌握绝对的权力。

  哪怕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朝臣,地方知府、知县都不会例外。

  自古以来凡是拥有绝对权力的人,都会想方设法修订对自己有利的律法。

  妙云,你说将来有一天,我会不会也变成那样的人?”

第314章 为防范把“建文三傻”当宝的朱允炆,朱棡欲扶持徐妙云为晋明皇

  看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茫然的朱棡,徐妙云将他揽入自己怀里安慰道:“在此之前妾身并不确定,夫君是否会迷失在绝对权利的诱惑中。

  然而刚才夫君能说出那番话,便足以证明你对类似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足够的警惕。

  只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予以防范,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隐患带来的不良影响。”

  朱棡点头说道:“家有烈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如果我再出现像今天的这种情况,你要像母后规劝父皇那样,让我重新坚定自己的信念。”

  徐妙云没想到朱棡会这么说,她连忙提醒道:“即便将来能够实现海外就蕃的计划,母仪天下的人也只会是钰儿姐姐。

  所以夫君以后还是不要说这样的话了,免得让别有用心之人听去,制造一些不着边际的谣言。”

  朱棡阴沉着脸说道:“在海外就蕃之后,肯定要定期建立返回大明汇报政务的制度。

  海上的风浪变幻莫测,谢钰儿要留在藩属国内稳定局势。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你跟随孤王一同返回大明。

  如果不敢给与足够的权利建立威望,你又如何迅速获得众人信服呢?”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为防范把“建文三傻”当成宝的朱允炆,朱棡欲扶持徐妙云为晋明皇贵妃。

  当然在大明之前的朝代,后宫中是没有皇贵妃这个封号的。

  实际上皇贵妃的身份地位和待遇虽然仅次于皇后,但二者的区别非常大。

  最能体现两者在身份和地位方面区别的,就是举办重大典礼时的一些规矩。

  只有马皇后有资格,和朱元璋一起接受群臣朝拜。

  其他的后宫妃嫔,包括像郭惠妃这样的皇贵妃,都没有资格与老朱一同进入奉天殿接受朝拜。

  到了农耕时节,朱元璋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耕地行“亲耕礼”。

  马皇后则要率领后宫妃嫔和朝廷贵妇,亲自采桑织衣行“亲蚕礼”。

  这就是寓意着华夏传统的男耕女织,老朱和马皇后就是天下夫妇的表率。

  身为皇贵妃的郭惠妃,只能跟在马皇后的后面做事,不能起带头作用。

  不仅身份和地位相差悬殊,在待遇方面郭惠妃比马皇后也差多了。

  根据历朝历代的惯例,皇帝的生日称之为万寿节。

  这是国家的法定假日,文武百官在这一天要向朱元璋祝寿,全国百姓都可以放假一天。

  马皇后的生日,也是有名头的,称之为千秋节。

  她同样可以接受文武百官的祝寿,全国百姓则享受放假一天的法定节假日。

  只有郭惠妃的生日啥都没有,全国百姓不放假,文武百官也不需要前来祝寿。

  甚至在娘家族人的待遇上,马皇后和郭惠妃都不一样。

  按照大明的相关规矩:皇后的父亲和兄弟,可封为伯爵,极少数还能获封侯爵。

  相比之下郭惠妃的娘家,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郭惠妃的大哥郭兴虽然被封为巩昌侯,但在“胡惟庸案”中,他被定为了“胡党”。

  如果不是马皇后和朱标极力劝阻,巩昌侯郭兴这一脉恐怕就得绝嗣了。

  郭惠妃的二哥郭英,一直都得到朱元璋的宠爱。

  洪武四年,郭英被任命为河南都指挥使,朱元璋让郭惠妃亲自为他设宴送行。

  然而郭英虽然勤奋好学,粗通书史,但也做了不少强横不法之事。

  他曾私役军卒为自己修造府第,还违禁私养家奴,擅杀无辜男女。

  在朱标和朱棡两兄弟的联手劝说下,朱元璋才原谅了郭英。

  郭惠妃还有个年龄最小的兄弟郭德成,长得俊秀文弱,显然不是沙场征战的材料。

  在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给他赏了个骁骑舍人的闲差。

  然而郭德成看到封爵赐禄的将帅们,个个都想抢占显要的位置。

  朝廷上下充满了你争我夺,狗撕猫咬。

首节 上一节 333/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