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37节

  历史上榜葛剌国进贡麒麟,发生在永乐十二年的事情。

  虽然朱棣未必真相信,长颈鹿就是神话传说中的麒麟,但他也乐得沾沾灵兽的祥瑞之气。

  毕竟永乐大帝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一生都活在得位不正的阴影里。

  从政治方面来说,朱棣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为加强中央集权,他设置了内阁和东厂。

  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朱棣命人疏浚大运河。

  同时在北平府营建紫禁城,并最终迁都北京。

  从军事方面来说,朱棣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

  为积极经营边疆,他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东北地区。

  设置哈密卫管理西北,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管理西南。

  对南海地区和乌斯藏,朱棣同样采取积极经营的态度。

  不仅在藏内设置羁縻性质的都司、卫所等军政机构,而且朱棣还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官员。

  通过册封僧俗首领和定期朝贡的方式,加强朝廷与乌斯藏地区的联系。

  从外交方面来说,朱棣委派郑和下西洋。

  在加强中外友好往来的同时,促进了大明与海外诸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从文化方面来说,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2169人编纂《永乐大典》。

  乾隆三十八年,清朝修《四库全书》。

  四库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

  然而乾隆在辑佚过程中,始终坚持儒家正统观念。

  他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弃”,凡佛道、戏曲、小说等概不辑录。

  对于牵涉违碍的言辞,也毫不留情面一概删去。

  有些科技方面的著作因此失传,如邓御夫的《农历》,200卷详细程度超过《齐民要术》。

  还有些军事方面的发明,为怕洋人学去也都丢掉不加采录。

  甚至已经辑佚出的散片,如《兼金合璧》、《晋史挥尘》。

  或签出的典籍《元一统志》等重要的方志类书籍,都在乾隆的命令下弃置不顾。

  朱棡之所以萌生想要编撰《洪武大典》的想法,并不是为了抢朱棣的未来功绩。

  他是希望让更多的现有科技方面著作,能够被发掘出来,并得到朱元璋的重视。

  在朱棡看来这部千古第一奇书,才是大明真正的“祥瑞”。

  想到这里,他转头对王景弘说道:“你告诉我爹,榜葛剌位于恒河三角洲,占据着整个南亚次大陆最肥沃的土地。

  另外此地区水网密布交通便利,盛产黄麻、稻米、棉花与黄金。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往来于东西方的阿拉伯商队经常在榜葛剌停留,因此当地的商业也非常繁荣。

  最为关键的是,此国强敌环伺,目前急需寻求外界的帮助。

  正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求于人。

  只要能想办法将榜葛剌纳入勘合贸易体系,可以许诺与琉球群岛一样的条件。”

  一直沉默不语的徐妙云,忽然开口问道:“榜葛剌如此富有,相比于咱们大明的江南如何?”

  朱棡点头说道:“榜葛剌现在是南亚最富裕的国家,经济实力强盛。

  作为一个面向海洋的国家,它靠着贸易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军事实力在南亚也是数一数二。

  目前榜葛剌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不仅控制着孟加拉湾,而且他们还向更远的地方发起了贸易和探险活动。

  另外出产的丝绸、棉布等商品远销海外诸国,只可惜一直被东印度控制,以至于本国百姓无法享受到富足的生活。”

  已经察觉出一些不对劲的马皇后,语气诧异的问道:“棡儿,你从未到过榜葛剌,怎么对这里的国情如此了解呢?”

  早就已经想好说辞的朱棡,一脸感慨地说道:“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江南世家同盟虽然与倭寇勾结,但他们也因此掌握了很多海外诸国的信息。

  这些都被姚广孝通过隐龙卫和锦衣卫建立的情报网络,传递到了儿臣这里。

  大明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利用东南夷六十二国使团前来朝贡的契机,这些信息进行核实。

  毕竟皇室的子孙后代,如果想要完成海外就蕃,不做到知己知彼是不行的!”

  就这样朱棡在坤宁宫对藩属国的情况做科普,王景弘则通过宫里的太监,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朱元璋和朱标。

  “咱听说在素可泰建立前,湄南河中下游、湄公河中下游地区的泰人小邦,大多处于孟人真腊的统治之下。

  故元建立初期,真腊逐渐衰落,所属泰人小邦纷纷独立。

  湄南河中游的‘勐素’,也于嘉熙二年成为独立邦。

  处在孟人包围之中的‘勐素’,为强调自己的泰人属性,自称‘勐素可泰’。

  不知咱说的这些情况,是否属实啊?”

  在听完鸿胪寺翻译官的转述之后,素可泰使臣闻言立刻拜倒在地。

  “素可泰王朝自从第三代国王兰甘亨逝世后便开始由盛转衰。

  以后的几代国王大多懦弱无能,一昧沉溺于佛教。

  畿外各勐和属国,见状纷纷脱离素可泰王朝的控制。

  此外由于素可泰的经济实力,不如罗斛强大。

  目前对方已经兵临城下,还请上国发兵援助!”

  正在翻看藩属国朝贡名单的朱标,发现根本就找不到罗斛这个国家。

  于是他连忙叫来王景弘,让他去坤宁宫了解情况。

  “其实罗斛就是暹罗,只是咱们和海外诸国的叫法不同而已。

  你让太子问一下暹罗使臣,他是不是素攀武里王子那空膺?

  如果对方承认了这个身份,咱们大明就必须慎重处理这件事情了。”

  根据历史记载:那空膺趁统治阿瑜陀耶的拉梅萱王,与大臣之间发生龃龉之机,夺取了阿瑜陀耶的王位。

  虽然这件事情要等到永乐七年才会发生,但提前结交未来的暹罗国王,对于大明来说还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320章 那空膺求赐暹罗国王之印,王景弘摆钦差身份将计就计

  那空膺做梦都没想到,他刚接触朱元璋不过一、两个时辰。

  自己的真实身份,就被对方给扒了出来。

  “元至正十年,拥有华人血统的乌通王拉玛蒂菩提迁都,建立阿瑜陀耶王朝。

  然而暹罗的王兴之地素攀武里地区,仍由王室的一个支系进行统治。

  我就是素攀武里的王子那空膺,自从乌通王于洪武二年逝世后,两大支系为继承王位展开多次争夺。

  这次家父派我来大明朝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取上国赐与的‘暹罗国王之印’。”

  王景弘听到对方是有求于大明,顿时明白自己要如何应对了。

  “在东南夷六十二国的使团,抵达应天府之前,陛下给咱家找了一个‘西洋缉事厂’的差事。

  官职的全名叫做,钦差总督西域、南洋厂官校办事太监。

  王子如果觉得这个名字太长的话,可以叫咱家厂督或厂公都行。”

  由于封建社会的交通不太便利,因此官员一般不轻易出差。

  一旦朝廷派出某位官员出差,那就属于是钦差巡视地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时的钦差在地方享有如同一品大臣般的权利。

  能够做到这个级别的官员,个个都是皇帝的心腹。

  倘若有任何一人遭刺杀,必定会引起朝堂上的恐慌。

  朱元璋也绝不会善罢甘休,对于刺杀事件肯定是一查到底。

  毕竟一品官员到地方,就代表着皇帝,刺杀钦差就等同于刺杀皇帝。

  一般人谁敢做出,这种株连九族的事情啊?

  因此那空膺听到王景弘一介宦官,职务前面竟然带着“钦差”二字,神情立刻变得格外恭敬起来。

  “想不到厂督还有这么深不可测的来历,外臣刚才实在是有些怠慢了。”

  王景弘回挥了一下下手中的拂尘,“怠慢咱家倒是不打紧,最主要的是办好差事。

  毕竟阿瑜陀耶和素攀武里这两个地方,都有王室的支系血脉。

  陛下将‘暹罗国王之印’赐与谁,主要还得看接下来的招商拍卖会,哪位使臣能帮朝廷抬高海外代理的最低销量保证。”

  那空膺迅速在王景弘的言语中,抓住了关键信息。

  他试探着问道:“难道说阿瑜陀耶的密使,就隐藏在前来朝贡的东南夷六十二国使团里面?”

  在确定是四周没有其他人之后,王景弘刻意压低声音说道:“咱家虽然不识字,但听陛下在翻阅藩属国朝贡名单时,小声嘀咕了一句话。

  ‘明明都已经灭了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还会有使臣前来朝贡呢’?”

  在那空膺心中虽然闪过了几个国家的名字,但核实身份需要时间。

  况且朱元璋似乎对阿瑜陀耶的密使非常重视,他即便能够找到对方,也无法在大明境内采取任何极端行为。

  当王景弘起身告别时,那空膺连忙从衣袖里拿出一块银子,塞到了对方的手里。

  “厂督远来辛苦,这里是外臣的一点小小心意,希望您不要嫌弃。”

  看着心里那块足有半两左右的银子,王景弘第一次感觉到了,暹罗素攀武里地区的富庶。

  好在他并没有忘记朱棡之前的交代,“这银子对于咱家来说,确实是个好东西。

  只是有一件事情,咱家还要提醒那空膺王子。

  陛下考虑到若东南夷六十二国的使臣,都拿银子去兑换食盐,应天府百姓用盐必定会受到影响。

首节 上一节 337/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