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360节
得以在朝中为官,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元璋眉头紧锁,目光如炬,缓缓说道:“你洪武三年乡试中举,被委以监察御史之职。
洪武六年,咱擢升你为四川按察使,那时你以处事公允而著称。
洪武七年五月,你成为刑部侍郎,所提诸多建议朕亦准奏施行。
那时咱看你,确为能臣干吏。
可自洪武八年起,你便似换了个人般,竟有些尸位素餐起来。
如今科举在即,你却要请假回乡,莫不是心中还在怨恨咱吧?”
未等茹太素搭话,朱棡抢先一步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茹太素实乃富有责任心、原则性强且正直之忠臣,只是因性格与行事方式致仕途坎坷。
如今朝廷用人之际,以茹太素之才,完全可担任浙江参政一职。”
就在此时,吏部左侍郎陈铭悄然问身旁同僚:“常听闻咱们大明的浙江参政颇为重要,到底重要在何处呢?”
在他身边的吏部官员林弼,在明初曾以儒士身份修礼乐书,不久前刚被授与吏部主事一职。
林弼虽不知陈铭深意,但上官垂询,岂敢不答。
“大人,这浙江参政在行政层级上实乃至关重要,乃是省级行政机构之关键人物,起着承上启下之关键作用。”
陈铭微微扬起眉毛,追问道:“这承上启下,详细说来听听。”
林弼谨慎地斟酌言辞,说道:“向上,浙江参政对接省级高层。
接受领导指示,全力处理全省政务。
向下,管理监督基层单位,务必确保朝廷政策法令,如春风般顺畅地在地方落地执行。”
因上奏减少宛平驿马之事被宰相胡惟庸忌恨的刘崧,如今虽担任礼部侍郎之职,却也被这场讨论吸引,加入其中。
“两位大人,那这浙江参政在职责权力方面,又主要负责哪些事务呢?”
刘崧虽官职高于林弼,但语气平和,尽显文人谦逊之态。
林弼见刘崧发问,更是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浙江参政主要协助布政使处理民政事务,人口管理、土地清查、税赋徭役皆在其职责范围。
灾年之时,需组织救灾,粮食调配、灾民安置都得费心费力。
且在决策中能提建议,还负责监督地方官员行为,对贪污腐败、渎职失职等行为绝不姑息。”
这时,茹太素也开口道:“陛下,臣虽对浙江参政一职了解不深,但听几位大人所言,此职责任重大。
臣以为,浙江参政不仅需有治理之才,更要有爱民之心。
唯有如此,方能不负陛下重托,保浙江百姓安居乐业。”
陈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追问:“如此说来,这浙江参政在大明官员体系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林弼微微挺直脊背,郑重地说道:“浙江参政乃是楷模引领者,言行举止、治理能力皆要为众人做出示范引领。
需以身作则,严守朝廷规矩。
以自身之良好品质影响地方官员,从而推动地方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刘崧看到朱元璋一直未开口,心中虽有一丝忐忑,却还是壮着胆子继续问道:“那这浙江参政一职,对官员个人发展又有何益处呢?”
林弼稍作思索,缓缓开口道:“此职对官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历练和晋升机会。
若表现出色,便能晋升更高职位。
甚至有机会进入朝廷,参与国家管理决策。
总之,浙江参政对浙江乃至整个大明,都意义重大。
既能推动地方发展,又会影响陛下的统治根基。”
三人讨论之际,朱元璋一直沉默不语,只是用深邃的目光观察着他们。
待他们讨论告一段落,朱元璋将目光投向朱棡。
朱棡连忙表态道:“父皇,此事绝非儿臣事先安排。”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茹太素是山西晋城泽州人。
民间有俗语云,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既然晋王说这里边没有你的安排,那朕可就要调整他们三个人的官职了。
陈铭、刘崧、林弼,听旨!”
三人心中一紧,不知是福是祸,连忙跪地准备接旨。
朱元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朕承天命,统御四海,念及臣工之忠勤。
今吏部左侍郎陈铭,才德兼备,忠正勤能。
于朝务之事,屡献良策,功绩卓著。
其心可鉴,其能可嘉。
特擢升陈铭为兵部尚书,望其今后能恪尽职守。
佐朕安邦定国,保我江山社稷之永固。钦此!”
陈铭闻言,心中大喜,连忙叩首谢恩。
“感谢陛下隆恩,臣定当恪尽职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又将目光投向刘崧,说道:“朕膺天命,抚有万民。
察礼部侍郎刘崧,勤勉为公,品行端方。
然为朝廷之权衡,今调任刘崧为国子监司业。
望其以博学广识,育人才,弘礼教。
使国子监风清气正,学子皆有所成。
当念朕之厚望,尽职奉公,勿负圣恩。钦此!”
刘崧叩首谢恩,心中虽有一丝失落,但也明白君命难违。
看到刘崧谢恩后,朱元璋转头看向林弼。
林弼心中紧张不已,不知等待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
“朕统御天下,明察臣属。
今吏部主事林弼,才具出众。
德操兼优,行事果决而周详。
特擢升林弼为晋王府相,望其辅弼晋王。
匡正得失,秉持忠义。
以保晋王府诸事顺遂,安宁祥和。
恪尽厥职,勿负朕恩。钦此!”
第352章 君王停马要诗篇,杜甫诗中借一联
林弼乍闻任命,先是一怔,万千思绪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谁人不知晋王府相之位,向来由怀远侯曹兴稳坐。
如今朱元璋竟陡然更换人选,这背后究竟暗藏何种玄机?
然而此刻他无暇细思,忙不迭叩首谢恩。
“臣林弼,谢陛下隆恩。
臣必当殚精竭虑,辅佐晋王殿下,绝不辜负陛下重托。”
奉天殿内气氛一时凝重如铁,众人皆暗自揣测朱元璋此番任命背后的深意。
林弼心中,更是交织着对未来的忧虑与憧憬。
他深知晋王府相一职责任重大,自己能否胜任?
又将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
这一切皆如迷雾般笼罩心头,难以驱散。
朝会之上,几位大臣目光闪烁。
虽未明言,然而那微妙的神情,已经透露出他们对这一任命的疑虑。
林弼敏锐地捕捉到这股暗流,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
朝会刚一结束,林弼径直寻到曾在晋王府担任正良医的钱宁。
此时太医院的一角,阳光悄然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洒下班驳光影。
古旧的书架宛如岁月的守护者,整齐排列。
其上堆满医书文献,散发着悠悠的陈旧气息。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让人的心境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
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更为这方天地增添了几分静谧。
天空湛蓝似宝石,洁白的云朵仿若棉花糖般悠然飘浮。
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
林弼快步走到钱宁面前,微微躬身。
只见他双手抱拳,沉声说道:“钱御医,在下想请教王相府的职责,还望您不吝赐教。”
林弼心中暗忖:如今局势,自己必须尽快明晰晋王府相的职责,方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钱宁见林弼这位前吏部主事,对自己如此恭敬。
他连忙笑着起身,摆了摆手道:“好说,王府相乃是洪武三年设立。
其职责主要是辅佐王府主人,涵盖四个方面。”
林弼眼中急切之色一闪而过,身体微微前倾,催促道:“钱御医,烦请您详细说说。”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