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12节

  您这一份助力,那可不光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您自己的生意长远考虑呀。

  您想想这城墙修好了,百姓安居乐业,您的生意不也能做得更红火嘛。”

  李老爷听了朱棡这么说,不由得微微皱眉,又沉思了好一会。

  他叹了口气说道:“殿下所言也有道理,只是小老儿确实资金紧张。

  不如这样吧,小老儿先拿出一千两银子。

  虽说钱不多,但也是小老儿的一份心意,还望殿下莫要嫌弃。”

  朱棡见此赶忙起身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谢道:“李老爷这份心意,孤王铭记在心。

  虽这一千两银子或许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但也是雪中送炭之举,孤王感激不尽呐。”

  就这样朱棡又继续踏上了拜访其他富商的征程,为这应天府城墙的修复工程筹措资金而奔波着。

  可这事哪有那么容易,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棡一家一家拜访下去,那真是酸甜苦辣尝了个遍。

  有的富商态度还算客气,可也只是拿出少量钱财应付一下,嘴里还说着些场面上的话。

  什么“殿下的事儿就是咱的事,只是这手头也不宽裕,先表表心意”之类的。

  有的则干脆直接闭门不见,让朱棡吃了不少闭门羹。

  朱棡在门外喊破了嗓子,也没人答理。

  他那心里的滋味,可别提多难受了。

  几天下来朱棡虽然四处奔波、费尽口舌,但筹措到的资金,远远不及修复工程所需。

  除了应天府的富商之外,朱棡还想到了向一些官宦人家求助。

  他寻思这些人家既然在朝廷为官,享受着朝廷的俸禄,也应当为这关系到全城百姓安危的城墙修复工程出一份力。

  然而当朱棡向一些官宦人家提及此事时,却遇到了不少阻力。

  有的官宦一听立马就皱起了眉头,满脸无奈地说道:“晋王殿下,不是咱们家不愿意帮忙呀。

  实在是家中开支庞大,近期又有诸多事务需要用钱呐。

  您也知道咱这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哪样不需要钱呐。

  这钱都花得差不多了,实在是拿不出多少来帮这个忙了。”

  有的官员家属则更是小心翼翼,担心这城墙修复工程万一失败,自己的钱财打了水漂,所以只愿意出很少一部分钱。

  他们还要求朱棡写下保证书,保证日后若有问题,不会牵连到自己。

  那小心翼翼的模样,就好像这事是个烫手山芋,碰都不敢碰似的。

  朱棡面对这些情况,心中既无奈又气愤。

  然而为了城墙修复工程,他也只能忍气吞声,尽量争取每一份可能的资金支持。

第417章 匠工招募困难多,四处寻贤总踏坡

  应天府的城墙,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巨人。

  曾经坚毅地守护着这座繁华都市,抵御着无数外来的侵袭。

  然而那场凶猛如兽的洪水过后,它如今却遍体鳞伤,破败不堪地矗立在那里。

  天空总是阴沉沉的,厚重的乌云像铅块一般压在城市的上空,仿佛随时都会再次倾倒下无尽的哀伤与苦难。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混合着灾后尚未消散的腐臭味道,让人闻之不禁皱眉。

  城墙脚下原本平整的地面,如今坑洼不平。

  积水在低洼处,形成一片片浑浊的水洼。

  倒映着那摇摇欲坠的城墙,更显凄凉。

  朱棡站在城墙之下,望着眼前这衰败的景象,心中满是忧虑。

  他深知要修复这城墙,需筹措大量资金。

  可这还不是惟一的难题,工匠不足的问题此刻也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压在朱棡的心头。

  洪水过后,整个应天府一片狼藉。

  大街小巷满是淤泥与杂物,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许多工匠在那场灾难中遭了殃,或受伤卧床。

  在那昏暗潮湿的简易棚屋内,忍受着伤痛的折磨。

  他们听着外面风雨的呼啸,心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

  或流离失所,背着仅有的行囊,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望着被洪水淹没的家园,泪水混着雨水滑落脸颊。

  如此一来原本参与城墙修建的工匠队伍,就如同被抽走了根基一般大量减员。

  消息传开后,本有一些来自各地的工匠。

  听闻应天府要修复城墙,想着能挣份工钱也好养家糊口,便动了前来应募的心思。

  可这心思没持续多久,就被各种担忧给搅得没了踪影。

  “哎,你听说了没?

  应天府那城墙修复工程,虽说工钱看着还行,可听说资金紧张得很呐。

  到时候别拿不到工钱,白忙活一场。”

  另一名工匠听到同伴的话,同样一脸担忧地说道:“是啊,而且那地儿刚遭了洪水。

  指不定啥时候又来一场天灾呢,咱这拖家带口的,可不敢去冒这个险咯。”

  就这样那些原本有意来应天府参与城墙修复工作的工匠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朱棡深知若没有足够的工匠,这城墙修复工程便无从谈起。

  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应天府及周边地区广发招募令。

  想到这里朱棡对侍从王成益吩咐道:“来人呐,去给孤王在城中各处显眼的地方张贴告示,务必要让过往行人都能瞧见。”

  随着时间推移,那告示被张贴在应天府的大街小巷。

  城中的街道冷冷清清,偶尔有几个行人匆匆走过,也是满脸疲惫与忧愁。

  告示就贴在那斑驳的墙壁上,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仿佛也在为这艰难的工程而忧心。

  告示上工工整整写明了,城墙修复工程的重要性。

  这城墙关乎着应天府万千百姓的安危,关乎着大明的颜面呐!

  同时告示上也清清楚楚列出了,为工匠们提供的优厚待遇。

  工钱不仅比平日里高出两成,而且还包食宿。

  这还不算完待工程结束之后,朱棡还会根据工匠们在工程中的表现,给予额外的赏赐。

  这告示刚一贴出去,起初倒还真吸引了一些工匠。

  他们或是为了那高出两成的工钱,或是想着能在这灾后的应天府寻个安稳营生,便陆续前来应募。

  可这世间之事,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随着工匠们渐渐汇聚到应天府,一些当地的地痞流氓听闻这消息后,顿时眼睛放光打起了歪主意。

  这些地痞平日里游手好闲,就爱干些敲诈勒索的勾当。

  如今见有大量工匠涌入,便如同嗅到了腥味的猫,兴奋不已。

  应天府的夜晚,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

  狭窄的街巷里,只有几盏昏黄的油灯在风中摇曳。

  发出微弱的光,勉强照亮脚下那坑洼不平的道路。

  四周的房屋在黑暗中显得阴森而破旧,仿佛隐藏着无数的鬼魅。

  他们时常在工匠们前往工地的路上,或是收工返回住处的途中出没。

  专找那些孤身一人,或者看起来好欺负的工匠下手。

  一日,几位年轻的工匠刚领了工钱,正满心欢喜地准备回住处给家中寄去。

  却不想在路上,被一群地痞拦住了去路。

  为首的那个瘦高个地痞满脸横肉,恶狠狠地说道:“哟,这几个外乡来的小子,赚了不少钱吧?也不懂得孝敬孝敬咱们哥几个!”

  其中一位年轻工匠气愤地回应道:“我们都是靠辛苦干活挣的血汗钱,凭什么给你们?”

  “哼!不给是吧?

  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那瘦高个地痞一挥手,身后的一群喽啰便一拥而上,与工匠们扭打在一起。

  虽说工匠们人数也不少,可他们手无寸铁。

  平日里又只懂得埋头干活,哪见过这等阵仗。

  再加上工匠们一心只想保住工钱,如此一来哪里是这些经常寻衅滋事的地痞对手?

  一番混乱之后,最终几位工匠不仅工钱被抢了去,而且还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事一经传开,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越来越多的工匠开始担忧自身安全,不少人甚至连行李都顾不上收拾,就打算离开应天府。

  朱棡得知这一情况后,顿时怒不可遏,脸色涨得通红,眼中仿佛能喷出火来。

  他面色铁青地对巡逻士兵们说道:“岂有此理!

  这些地痞流氓,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不仅扰乱孤王的工程,而且还欺负孤王的工匠!

  来人呐,立刻下令让士兵加强对工匠聚居区以及往来工地道路的巡逻。

  孤王要让这些为非作歹的家伙知道,敢在应天府撒野,绝没有好果子吃!”

首节 上一节 412/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