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11节

  他对着手下的士兵们大声喊道:“都给孤王打起精神来!

  你们可都是守护百姓的儿郎,如今这等时候,更要好好保护百姓的安全。

  要是让孤王发现有谁懈怠……

  哼,一律军法处置,绝不轻饶!”

  那声音如洪钟一般,在工地上回荡着。

  晋王府士兵们听了,赶忙挺直了腰杆,不敢有丝毫怠慢。

  另一边朱棡赶忙派出张长史,去召集各方专家。

  什么水利专家啦,经验丰富的建筑工匠啦等等,要一同商议这应对之策。

  没过一盏茶的功夫,众人便在一处临时搭建的营帐里聚齐了。

  朱棡大步流星的走进营帐,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

  那专注的眼神,仿佛要把每一个人身上的本事,全都看透一般。

  待众人坐定,朱棡率先开口道:“诸位先生,如今这应天府的局势,想必大家都清楚。

  这城墙修复工程关乎全城百姓的安危,可眼下却困难重重。

  今日把各位请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高见,还望诸位畅所欲言呐。”

  一位头发花白的水利专家,虽年纪已不轻,但那眼神中透着精明与干练。

  他缓缓站起身来,拱手作揖道:“晋王殿下,依卑职之见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先摸清这洪水的流向和势头。

  这洪水啊,就好比是一头凶猛无比的猛兽。

  您若不了解它的习性,就胡乱去堵,那它只会更加凶猛。

  到时候把咱们辛辛苦苦布置的防线冲得七零八落,那可就糟了呀。”

  朱棡一听,心中一动,赶忙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呀,孤王此前也曾在一位老工匠那里,听到过类似的观点。

  还请各位专家都像这位老先生一样,畅所欲言。

  咱们务必得想出个妥善之法,尽快控制住这洪水。

  修复好那残破的城墙,也好救助这全城的百姓。

  毕竟这应天府的百姓,可都指望着咱们呢,孤王可不能让他们失望啊。”

  众人听了朱棡的话,纷纷点头称是,接着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有的专家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道:“殿下,依我看呐,这加固堤坝也是重中之重。

  只有堤坝坚固了,才能挡住那洪水的肆虐啊。”

  另一位建筑工匠也站起身来,拍着胸脯说道:“加固堤坝固然重要,可这疏通河道也不能忽视啊。

  若是河道堵塞,洪水无处可去,那咱们再怎么加固堤坝也是白搭呀。”

  众人各抒己见,营帐里的气氛那叫一个热烈,争论声、讨论声此起彼伏。

  就这样经过数天的艰苦努力,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们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抢险救灾方案。

  朱棡见此情形二话不说,再次身先士卒。

  他带领着众人按照新的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抗洪抢险。

  这一回朱棡更加注重对整体局势的把控了,那双眼时刻盯着洪水的走势,根据洪水的变化及时调整抢险策略。

  此时上元、江宁两县的天空,依旧是阴沉沉的。

  仿佛一块巨大的铅板,压在人们心头。

  不过那雨势倒是比之前小了许多,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洪水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汹涌澎湃,水位正缓缓下降。

  只是这地面依旧泥泞不堪,到处是积水和杂物。

  人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个狗吃屎。

  好在有朱棡在前面带头,人们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盲目奔忙了。

  大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就说那负责搬运沙袋的百姓们吧,他们一个个喊着响亮的号子。

  “嘿哟,嘿哟,大家加把劲呀!”

  最终他们齐心协力,把手中的沙袋搬到指定位置。

  那负责排水的工匠,也是专心致志地疏通着积水。

  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滚落下来。

  可他连擦都顾不上擦,一心只想着尽快把这积水排干净。

  终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洪水的凶猛势头被逐渐控制住了,城墙的损坏也得到了初步修复。

  可朱棡心里清楚得很,这只是暂时的缓解,后续的问题依然严峻得很。

  果不其然,在后续对城墙进行检查时,他发现了一大堆棘手的问题。

  原来之前抢险救灾,那可是耗费了大量的资金。

  再加上洪水这一闹,许多工匠都跑了。

  这当下修复工程,面临着资金短缺、工匠不足等实际困难。

  这些因素导致修复工程的质量也不过关,好多地方都需要重新返工。

第416章 资金筹措路漫漫,四处奔波心未安

  朱棡此刻正对着眼前的难题愁眉不展,那眉头就跟被一把大锁,给紧紧锁住了似的。

  任谁瞅见,都能看出他心里头的那份沉重。

  这脸上的愁容,可跟这京畿之地阴沉沉的天儿一个样压抑得很。

  不过可别小瞧了这位藩王,虽说难题摆在跟前,可朱棡眼里愣是没有半点退缩的意思。为

  他心里明镜似的,要想把这资金问题给解决,那就得想法子筹措到足够的银子,不然什么事都干不成。

  这念头在脑子里一转,朱棡立马就想到了应天府里那些个富商巨贾们。

  这些人平日里那可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主,家底厚实着呢,积累了老多的财富。

  朱棡琢磨着,要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那这资金压力起码能缓解好大一部分呐。

  说干就干,朱棡就这么踏上了这艰难的拜访之旅。

  这一日,他来到了应天府第一家富商李老爷的府邸前。

  朱棡站在那府门前,先是仔仔细细地整了整自己的衣冠。

  左看看右瞅瞅,确保自己仪表堂堂、整整齐齐的。

  待一切收拾妥当,他这才恭恭敬敬递上自己的名帖,和声细语地说明了来意。

  那门房接过名帖一看,嚯!

  这可是晋王殿下亲自到访啊,吓得他腿肚子都差点转筋了,赶忙撒丫子就往里头跑着去通报。

  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就听得里头一阵动静。

  原来是听闻晋王殿下亲自到访的李老爷,正急匆匆地往外赶。

  他一边快步走着,一边扯着嗓子喊着。

  “哎呀呀!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可真是折煞老夫咯!”

  待众人坐定,朱棡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

  随后他态度诚恳地说道:“李老爷,您也知道咱这应天府的城墙,那可关乎着全城百姓的安危呐。

  如今这城墙遭了重创,修复工程那是困难重重啊。

  您也在这应天府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这城里的安稳对您的生意,想必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还望您能慷慨解囊,助我等一臂之力呀。

  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用到在下的地方,定当重谢,绝不含糊!”

  李老爷听了朱棡的话,脸上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一丝为难之色。

  他伸出手缓缓摸着自己那一把胡须,沉思片刻后才缓缓说道:“晋王殿下,不是老夫不愿意帮忙呐。

  您瞧瞧这眼下可是灾年,这生意难做哟,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草民这府里虽说看着还殷实,可您也知道咱这一大家子人,都得靠这生意养活呢。

  况且这灾年过后,还不知道这生意能不能恢复如初呢。

  不过既然殿下您都亲自开口了,老夫定当慎重考虑,尽力而为吧。”

  朱棡闻言心里头那叫一个失望,就跟一盆冷水兜头浇下似的,但脸上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李老爷能有这份心意,孤王已经感激不尽了。

  还望李老爷能早日做出决定,这应天府的百姓可都眼巴巴地等着城墙修好,好继续过安稳日子呢。”

  李老爷闻言面露难色,连连摆手道:“晋王殿下,真不是小老儿不愿帮忙。

  只是这生意实在是太难做了,资金周转也有些困难呐。

  况且这城墙修复工程浩大,所需资金不菲,小老儿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不过既然殿下都亲自开口了,小老儿定当尽力而为。

  只是能帮多少,还真不好说呐。”

  朱棡心中一沉,心里想着这事儿怕是不好办。

  但他仍不死心,继续劝说道:“李老爷,您看这城墙若是修不好,日后再有个什么天灾人祸的,这应天府可就危险了呀。

  到时候别说生意难做,恐怕连这应天府还能不能有往日的繁荣都不好说了。

首节 上一节 411/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