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18节

  地面是用整块的汉白玉石铺就而成,那细腻的纹路如同流动的云水。

  每一块玉石都被打磨得光滑如镜,倒映着殿内众人的身影,清晰得连脸上的细微表情都能瞧见。

  大殿的立柱粗壮而高耸,上面雕刻着形态各异的龙纹。

  张牙舞爪,仿佛在守护着这大明的权力中枢,

  那龙睛好似活的一般,透着一股凌厉的气势,仿佛在警告着众人莫要轻举妄动。

  朱元璋身着那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明黄色龙袍,头戴皇冠。

  皇冠上的珠帘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

  这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虽轻,却好似能敲在人心尖上。

  此时朱元璋双手背在身后,在殿内缓缓踱步。

  他的脚步略显沉重,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整个大明江山的重量。

  那沉重的脚步,好似要在这大殿的地砖上。

  踏出一个个深邃的漩涡,将这大明天下的诸多难题,统统卷入其中。

  朱元璋时而微微皱眉,那两道浓眉就像乌云压顶般瞬间让他眼神中,透着一丝如暴风雨来临前那种压抑的怀疑。

  只见朱元璋时而停下脚步,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似在思索着这大明天下的若干难题。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这大殿的墙壁,一直延伸到大明的及各地的情况,探寻着隐藏在其中的隐患。

  仿佛要将这天下的角角落落都看穿看透,不容许有丝毫差池危及大明的安稳。

  朱标见父皇似乎不太认可自己的想法,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般七上八下,有些着急。

  他自幼接受正统的皇家教育,为人处世较为稳重内敛,话语间也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只见朱标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躬身行礼,那动作规范得挑不出一丝毛病。

  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身前两侧,腰弯得极低,几乎要额头触地。

  那姿态保持了好一会,才缓缓直起身来。

  此时朱标站在这华丽却又透着威严的大殿之中,周围那璀璨的光芒,似乎都在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让朱标愈发觉得自己的话语分量之重,仿佛每一个字说出口,都得斟酌再三。

  随后他不紧不慢地说道:“父皇,儿臣所提之法,虽深知施行起来或有诸多难处,然儿臣亦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民生之事,关乎我大明根基之稳固。

  犹如大厦之基石,基石不稳,则大厦将倾呐。

  若能从多方入手,徐徐图之,或可寻得转机一二。

  还望父皇莫要全然否定,容儿臣再详述一番可好?”

  朱标言辞恳切,语气平和。

  只见朱标的眼神中满是期待,盼着父皇能再给他个机会阐述想法。

  那眼神就如同干涸土地上的旅人,盼着甘霖般炽热而急切。

  说话间朱标的眼神,始终追随着朱元璋的身影。

  他的双手也不自觉地微微握紧,仿佛要把所有的紧张都攥在手心。

  那紧握的双手好似两个坚硬的石头,显示出朱标内心的一丝紧张。

  朱元璋摆了摆手,那宽大的衣袖随之轻轻摆动,示意他莫要再说。

  那摆手的动作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然,仿佛一阵风就能将朱标的话语全部吹散,不容得有半点反驳的余地。

  朱棡见这情形,知道自己得再想个法子出来才行。

  这朱棡生性豪爽,行事果敢。

  他在藩地多年,沾染了些江湖豪气,说话也直白干脆。

  只见朱棡当下便抬起头,大大咧咧地说道:“父皇,儿臣有一想法!

  您是不知道啊,之前儿臣为了完成应天府城墙修复工程,那可真是甩开膀子就干呐。

  什么藩王身份都顾不上咯,四处去拜访那些个商贾,求爷爷告奶奶地跟他们举债筹措资金。

  那些个商贾,一开始可都不把儿臣当回事。

  觉得儿臣找他们借钱,不靠谱得很呐!

  当然儿臣可没含糊,好说歹说又许了不少好处。

  这才总算从他们那里筹到了些钱,甚至还为此变卖了一些王府的财物。

  儿臣这可都是在助力大明钱庄,琢磨出一种新式的筹集军费之法呀!”

  朱棡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拍着胸脯。

  胸脯拍得砰砰响,那声响好似战鼓擂动。

  震得这大殿似乎都微微颤抖,把周围几个小太监吓得身子一缩。

  此时朱棡满脸的自信与豪迈,他的脸上仿佛绽放着一朵盛开的向日葵,灿烂得能驱散这大殿里的所有阴霾。

  站在大殿一侧的朱棡,身后是那绘着壮丽山河的壁画。

  仿佛与朱棡那豪迈的气势相得益彰,他的身影在这华丽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

  朱棡说到这里,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

  他微微向前探身,几乎要从座位上站起来。

  那前倾的姿势,就像一只即将扑向猎物的猎豹。

  只见朱棡目光紧紧盯着朱元璋,希望老爹能认可自己的这个想法。

  毕竟这对于大明的国防建设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呀!

  关乎着大明的安危,可不能马虎。

第425章 能为国防建设多寻些资金来源,儿臣不惧风险

  殿中烛火摇曳,光影在雕梁画栋间班驳交错。

  朱棡越说越激动,那声音在大殿之中愈发洪亮起来。

  仿佛要穿透这重重宫墙,传至九霄云外。

  他来回大步流星地走着,每一步落下,都似带着千钧之力。

  震得这大殿的地面都微微发颤,仿佛真能在那青石板上,踩出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给在场所有人的感觉,朱棡似乎要将自己满心的想法,狠狠烙印在这巍峨大殿的每一寸角落之中。

  “父皇,您且听儿臣细细道来。”

  朱棡停下脚步,双手在空中有力地比划着。

  “待日后朝廷再度面临重大国防建设要务,或是那军费开支需求大增之时,便可借此法从社会各界迅速募集资金呐。

  您想啊,咱大明百姓众多,手中不乏有那闲置的银钱。

  若能将这些散碎银子汇聚起来,引向对大明江山安稳至关重要的国防建设项目之上,那可就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呀!

  如此一来,国防建设在资金获取方面便有了更为宽泛的来源,可不就不用单单仰仗国库拨款等传统方式了嘛。

  这往后啊,即便遇上打仗之类的大事,也不愁没钱啦!”

  说完朱棡兴奋地搓了搓手,那双手搓动得好似风中飞速旋转的风车,带起一阵轻微的风声。

  他的眼神明亮如星,熠熠生辉,脸上洋溢着对自己这一想法的得意之情。

  那神情仿佛此刻,朱棡已经坐拥了这世间所有的珍宝。

  任谁瞧上一眼,都能清楚的看出,他此时内心满是兴奋与自豪。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沉静如水。

  只是那微微皱起的眉头,却透露出他内心并非如表面这般平静。

  听着朱棡的一番讲述,朱元璋停下了原本正缓缓踱步的脚步。

  他缓缓转身,那转身的动作,带着一股浑然天成的威严气势。

  龙袍的下摆随之烈烈飞扬起来,恰似一阵狂风卷过那广袤的大漠,扬起了漫天的沙尘。

  唬得一旁侍奉的小太监们,都不自觉地低下了头,不敢直视。

  “哼,咱从王大年所汇报之情况来看,你这筹集军费之法试行的效果,似乎并不太好嘛。”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犹如闷雷在大殿中滚动。

  “老三,你这法子虽说听起来倒是不错,可实际做起来,怎就如此不顺溜呢?

  莫不是哪里出了毛病,你且给爹细细说来。”

  朱元璋对于新的事物,向来都是持有一种审慎至极的态度。

  毕竟这天下的安稳、朝廷的兴衰,都系于他一人之身。

  任何可能给朝廷带来不必要麻烦的事情,朱元璋都不得不小心谨慎。

  此时他的眼神中透着疑虑,那眼神犹如深不见底的寒潭。

  冰冷且让人捉摸不透,仿佛能将人的心思都冻结在那一眼之中。

  虽说眉头依旧微微皱起,不过在那深邃的眼眸深处,其实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朱元璋暗自思忖:这老三虽有时行事鲁莽些,但这份为国防建设操心的心思倒也难得。

  只是这欣慰的情绪,很快就被他藏了起来。

  面上依旧是那副严肃审视的模样,那严肃的表情仿佛是一座冰封的高山,让人难以逾越。

  说话间朱元璋双手抱在胸前,眼神紧紧盯着朱棡,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

  那眼神就像两把锐利的剑,直直刺向自己的三儿子。

  朱棡见状赶忙上前几步,躬身行礼后,急切地解释道:“父皇,之所以效果欠佳,乃是因为朝廷未曾明确下达相关政令呀。

首节 上一节 418/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