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19节
儿臣身为藩王,自当遵循身份之规。
不能越俎代庖,去做那不合身份之事。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倘若父皇能准许大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大明钱庄施行此法,必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朱棡的声音中透着急切,他急于让父皇明白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只是需要朝廷给予一定的支持。
此时朱棡的声音中透着坚定,双手不自觉微微握紧。
他的身体前倾得更厉害了,几乎是趴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那姿势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在向神明祈求恩赐,试图一次性就说服朱元璋。
只见朱棡的眼睛睁得很大,目光炯炯地望着朱元璋,眼神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那眼神仿佛是燃烧的火焰,炽热而猛烈,能将一切阻挡在面前的疑虑都焚烧殆尽。
朱元璋却冷哼一声,缓缓说道:“哼,你这法子虽好,但涉及经济之事,向来复杂。
如今朝廷财政本就吃紧,若再大力推行此法,万一出了岔子,谁来担责?
咱可不能拿这大明江山去冒险!”
朱元璋的语气更加严厉了,他作为皇帝要考虑的是整个朝廷的稳定和财政的安全。
对于可能带来风险的事情,朱元璋自然是持谨慎态度的。
他的眼神中透着严厉和担忧,那眼神好似暴风雨中的雷电。
既有着威慑力,又透着危险的气息。
只见朱元璋眉头深皱,眼神中那刚刚闪过的一丝欣慰,早已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他对局势的凝重考量。
那凝重的神情,仿佛整个天空都压了下来,让人喘不过气来。
说着朱元璋重重拍了一下身边的桌子,那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回荡,好似雷鸣般震耳欲聋。
吓得周围的侍从们身子一缩,如同受惊的兔子般躲到了一旁。
朱棡一听,毫不犹豫地再次躬身行礼,语气决然地说道:“父皇,儿臣愿担此责。
只要能为大明的国防建设多寻得些资金来源,儿臣不怕担风险。
儿臣愿以藩王之躯,为这大明江山社稷担起这份责任!”
朱棡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他深知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棡愿意承担这份风险。
言语间他的身体挺直,双手紧紧握拳放在身侧。
双拳握得紧紧的,指关节都泛白了。
那紧握的双拳仿佛是两块坚硬的钢铁,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一种毫不退缩的姿态,试图向朱元璋表明自己的决心。
那决心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矗立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会动摇分毫。
朱元璋看了朱棡一眼,“哼,你以为你担得起吗?
这可不是你一人之事,关乎朝廷之根基,关乎大明之安危。
老三,莫要以为凭你那点热血就能了事!”
朱元璋的眼神里透着怀疑和担忧,他不确定朱棡是否真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第426章 筹措军资新政难,重重阻碍路途漫
大明皇宫的殿堂之上,气氛略显凝重。
晋王朱棡方才一番慷慨陈词,提出了一个筹集军费的新策,却引得朝堂上诸位大臣看法不一。
一时之间,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几分,气氛变得有些僵持。
一直在旁边奉旨默默听着的李善长,见此情形微微欠身。
只见他轻咳了一声,似是要打破这僵局。
李善长上前躬身行礼,那姿态恭敬而沉稳。
在礼毕之后,他方才缓缓开口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晋王殿下此举虽略显莽撞,然其心可嘉呀。
如今大明北御残元、南镇诸夷,国防建设实乃重中之重,可这军费短缺亦是亟待解决之难题。
晋王殿下能思得此策,亦是一番苦心呐,实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着想。”
朱元璋微微皱眉,目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李善长身上。
“李先生,那依你之见,这法子可行否?”
李善长缓缓抬起头,目光沉稳而深邃,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法虽有可取之处,但冒然推行确有风险。
如晋王殿下所言,若能有相关政策扶持,加以妥善谋划或可一试。
然此事关乎朝廷财政之根本,更与百姓生计息息相关。
不可轻举妄动,须得慎之又慎呐。”
朱元璋听了李善长的回答微微点头,却并未言语,只是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那深邃的眼眸中,似有思索的光芒闪烁,仿佛在权衡着这其中的利弊得失。
一旁的商司规统署主事陶安,见状也上前一步。
只见他躬身行礼,动作一丝不苟,尽显恭敬。
随即陶安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晋王殿下此策从长远来看,若能妥善施行,或可解我大明日后军费之忧。
但当下朝廷局势复杂,内有各方势力权衡,外有边境忧患未消。
财政状况更是不容乐观,确实需谨慎考量。”
朱元璋看向陶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
“陶卿家,依你之见,若要施行,当如何谋划才最为稳妥?”
陶安沉思片刻,仿佛在脑海中细细梳理着自己的想法。
随后他缓缓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小范围试点。
选那几处军备需求迫切,且财政状况尚可支撑变动的地方先行尝试。
观察其效果,再根据情况逐步扩大推行范围。
同时需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管,可设立专门的督查队伍。
务必确保其用于国防建设,不可挪作他用。
如此方能在尝试新策之时,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间略微舒缓。
“嗯,陶卿家所言,倒是有些道理。”
此时奉旨回应天府觐见的原刑部尚书商暠,忽然站了出来。
他躬身行礼,行礼的幅度极大。
似是要将自己的敬意,通过这一动作完完全全地传达给朱元璋。
紧接着商暠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无论此策最终是否施行,晋王殿下这份为国分忧之心,当值得嘉许。
我大明能有如此心系家国的藩王,实是幸事。”
朱元璋闻言面色稍缓,微微点头。
“嗯,老三这心思,咱自然是明白的。
只是这法子涉及诸多方面,需慎重考虑才行。”
朱棡在一旁听着诸位大臣的话,心中虽恨不得朱元璋当下便能应允施行自己的计策。
可他也明白此事需陛下从长计议,只能静静等待朱元璋的决断。
然而那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无意中泄露了朱棡内心的焦急。
就在这时,前来汇报工作的户部尚书粟恕,见朱元璋未作正式表态。
他也站出来说道:“陛下,晋王殿下此想法虽有可取之处,但臣以为目前朝廷财政虽吃紧,但也有自身的收支平衡之法。
若贸然推行这新的筹集军费之法,恐会打乱现有的财政秩序,影响朝廷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转。
臣主管财政,深知其中利害,还望陛下慎思之!”
粟恕说话时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他作为主管财政的官员,自然是要维护朝廷财政和朱元璋的权威。
只见他微微躬身,双手抱拳,随即深深鞠了一躬。
那弯腰的幅度很大且动作缓慢,就像一棵被风吹弯了腰的柳树,显示出对朱元璋的极度敬重。
起身之后的粟恕,眼神中透着对本职工作的严谨和对朝廷财政状况的关切。
他说话不温不火、条理清晰,用词较为专业,尽显其作为户部尚书的沉稳与专业素养。
“陛下,臣深知军费于国防建设之重要性。
然而朝廷财政之收支平衡,亦关乎我大明之长治久安。
今若贸然行此新策,恐诸多未可预知之事会纷至沓来。
扰乱现有之财政秩序,实非明智之举。
还望陛下慎思之!”
说话间粟恕双手轻轻摆动,以辅助自己的话语表达。
他时而摊开双手,时而微微握拳,显得十分专业且有条不紊。
朱棡闻言心中有些着急,忍不住上前一步说道:“粟尚书,您这话就不对了。
如今大明的国防建设任务日益繁重,仅靠财政拨款远远不够。
若不尝试新的方法,日后万一遇到战事等紧急情况,资金短缺如何是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