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25节
但既已得此良机,咱们可一定得牢牢握住了。
务必把这新办法打磨得无懈可击,绝不能再出哪怕一丁点儿岔子了,否则咱们如何对得起陛下的一番苦心呐?”
谋士们听闻晋王殿下这番肺腑之言,皆是心有戚戚焉,纷纷点头称是。
一时间,屋内尽是一片附和之声。
就在这众人齐心的氛围之中,那年长些的谋士孙伯达缓缓站了出来。
他先是不紧不慢地捋了捋那花白的胡须,随即整了整衣袍。
孙伯达这才拱手朝着朱棡行了一礼,恭敬说道:“殿下,老臣斗胆进言。
要完善此办法呀,依老臣之见当务之急那是要深入了解之前试行过程中,到底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才行呐。
咱们可不能闭门造车,只凭着自己的臆想在这里干琢磨呀。
须得走出去,到那市井之中。
去走访更多的商户和百姓,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心底里的疑虑。
唯有如此,咱们才能知晓症结所在。
也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嘛。”
朱棡闻言那原本稍显黯淡的眼眸顿时亮了起来,犹如暗夜中燃起的两簇火苗。
他连连点头,脸上满是赞许之色,大声说道:“孙先生所言极是呀,孤王方才竟是一时糊涂,怎么就没想到这一茬呢?
先生不愧是经验老到,这一番话当真是点醒了梦中人呐!
既如此就依孙先生所言,咱们这就出发,去听听大家伙的心里话。”
说干就干,当下朱棡便带着这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地出了晋王府,亲自走访起了更多的商户和百姓。
走在那市井的街巷之中,他看着两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林立的商铺。
耳畔尽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谈笑声,好一幅热闹的人间烟火图啊!
可朱棡此时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这热闹之上。
他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暗自思忖着这天下苍生的日子,可都和这新办法息息相关呐。
这事儿,必须得办好咯!
每到一处朱棡都不顾身份,亲自上前询问对方,对之前试行办法的看法和疑虑。
只见一位商户瞧见朱棡一行人走来,先是微微一愣。
他随后赶忙迎了上来,拱手行礼后面上满是愁容,苦着脸说道:“晋王殿下,那试行的法子吧……
咱一开始也觉得新鲜,心里头琢磨着:说不定这还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能让咱这小本生意多赚些银子呢。
可后来越施行越发现,有些地方咱们这些个普通商贾实在是弄不明白呀。
心里头没底,就怕一个不小心亏了本。
那可就是辛辛苦苦多少年,一朝回到发迹前了呀,所以后来就不敢再接着试啦!”
朱棡赶忙上前一步,轻轻拍了拍那商户的肩膀,温声安慰道:“这位老板莫急,你且细细说来,是哪些地方弄不明白?
孤王今日就是来听你们真心话的,你但说无妨。
也好让孤王回去仔细琢磨琢磨,把那法子改进改进呐。”
那商户见朱棡这般亲和,心中的紧张稍稍缓解了些。
紧接着他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困惑讲了出来,边说还边比划着。
朱棡则在一旁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从身旁侍从王成益的手中拿过纸笔仔细地记着。
在这个过程中,他时不时还微微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就在这时,又有个布衣百姓凑了过来。
他瞧着朱棡,先是挠挠头,显得有些拘谨。
犹豫了一下,那名布衣百姓才开口说道:“殿下,俺们老百姓也不懂那些个大道理。
就觉得这法子好像挺复杂的,咱心里头直发慌,怕上当受骗呀。
您也知道,咱老百姓挣点儿钱不容易。
就怕被坑了,到时候连糊口都难咯。”
朱棡见状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亲切地说道:“老哥,你放心,这法子要是不完善,孤王绝不敢再推行。
今日来呀,就是想听听你们的难处,好让大家伙都能放心。
你有啥想法,都尽管跟孤王讲便是。”
朱棡就这样一一耐心地听着众人的诉说,不时地点头回应,眼神中透着关切与思考。
那专注的模样,仿佛此刻世间再无其他事,能让朱棡分心一般。
这一圈走下来,朱棡可谓是收获满满。
他把这些反馈都一一记在心里头,不敢有丝毫疏漏。
回到太原晋王府的朱棡,连歇都顾不上歇一下。
随即他便立马根据这些反馈,一头扎进书房,对原有的财政施行办法,进行了多处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朱棡的内心那是始终充满了焦虑与不安呐。
有一回,谢钰儿瞧见马上就要四岁的朱济熺,正站在书房门口。
眨巴着大眼睛望着里头,小脸上满是好奇之色。
谢钰儿轻手轻脚的走过去,一脸好奇地问道:“济熺啊,你在这儿看什么呢?”
朱济熺奶声奶气地回答道:“娘,我常常看到老爹在深夜独自踱步于书房之中,那模样看着可累了。
我想进去找老爹玩,又怕打扰他呢。”
谢钰儿听完,心里头一阵心疼。
她悄悄走到书房门口,顺着门缝往里瞧去。
只见那书房里烛火摇曳,昏黄的烛光映照着朱棡那略显疲惫的面容。
他眉头紧紧地皱着,时而停下脚步,站在窗前。
望着窗外那漆黑的夜空,朱棡的眼神中满是思索与忧虑。
他仿佛在那无尽的黑暗中,寻找着什么破局的法子。
又似在那浩瀚夜空里,探寻着能让这新办法顺利施行的一线生机。
去年被破例封为淑人的方淑秀,也时常看到朱棡这般模样。
有一次,方淑秀亲手端着一盏热气腾腾的参茶。
她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生怕惊扰了正陷入沉思的朱棡。
第434章 朱棡心郁意彷徨,淑人温情慰感伤
在那烛火摇曳的屋内,光影在墙壁上班驳跳动。
朱棡正全神贯注地坐在书桌前,宛如一座沉浸在思考之海的孤岛,对外界的一切浑然不觉。
他那深邃的眼眸,紧紧盯着桌上摊开的书卷与文牍。
只见朱棡时而眉头紧蹙,似是遇到了棘手难题。
时而又目光灼灼,仿佛已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他手中的毛笔随着思绪起落,在纸上游走不停。
落下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都仿佛承载着朱棡对天下大事的郑重与用心。
一旁的方淑秀静静站在不远处,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的罗裙。
那裙摆如轻云般垂落,随着屋内若有若无的微风轻轻摆动,似在悄然诉说着它的轻盈与柔美。
此时方淑秀梳着精致的双环髻,几缕发丝俏皮地垂落在白皙的脖颈旁,更添几分灵动与娇俏。
她的面容恰似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眉眼弯弯,透着聪慧与灵秀。
一双明眸犹如清澈的湖水,此刻正满含关切地注视着朱棡。
那目光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又怕贸然打扰了朱棡。
于是方淑秀只能是微微抿着嘴唇,犹豫着该不该上前。
最终她轻抬莲步,脚步轻盈得如同猫儿一般。
没有发出丝毫声响,缓缓走到朱棡身边。
方淑秀先是歪着头,灵动的眼眸眨了眨。
像是在思索着,怎样开口才能让朱棡愿意放下手头的事务歇一歇。
片刻之后她微微俯下身,伸出纤细修长的手,轻轻搭在了朱棡的肩头。
那动作轻柔得如同羽毛拂过,同时方淑秀用如同山间清泉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轻声说道:“殿下,您歇歇吧,这事儿急也急不来呀!
您这般没日没夜地操劳,身子可吃不消啊!”
话语间她的另一只手,轻轻抚平了朱棡肩头因久坐而微微褶皱的衣角,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体贴。
朱棡这才缓缓回过神来,像是从那繁杂深邃的思绪海洋中挣脱上岸一般,眼神中尚有一丝恍惚。
他转头看向方淑秀,映入眼帘的是那张满含担忧却又透着灵动聪慧的俏脸。
朱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伸手接过她递来的参茶。
方淑秀递茶的动作也极为优雅,双手捧着茶盏微微欠身,宛如一幅古雅的仕女图。
朱棡接过茶盏时,触碰到她温热的指尖。
那温度仿佛顺着指尖传入心底,让他疲惫的身心稍稍舒缓了些。
然而朱棡只是微微抿了一口,便又搁下了。
他的脸上满是无奈之色,长长叹了口气说道:“淑秀啊,你不懂!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