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27节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重建、扩修平遥古城。

  规定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崇三丈二尺。

  濠深广各一丈,门六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后建敌台窝铺四十座。

  朱棡就蕃太原,执掌山西军政大权之后,先是根据历史记载修下东门瓮城,又筑附郭关城一面。

  在大明承建公司成立之后,在朱棡的要求下平遥又修了西、北二面城墙,同时筑北门瓮城。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平遥增敌台楼九十四座,俱用砖砌。

  于六门外各修吊桥,各立砖门。

  皆立卧石,上刊二字。

  东门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顺。

  西门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敌。

  南门曰焚口,北门曰洗戎。

  同时朱棡下令设佥夫防守各垛口,设团总官四员督之。

  其衣装、盔甲、火器、火药、铅子、弓弩之类,无不备具。

  在此期间山西布政司多次发行国防债券,以晋商票号贡献最大。

  因此这次商议,朱棡才特别允许晋商票号派出账房先生代表参加。

  此时起身发言的雷先生,朝着朱棡行了一礼。

  随后他才不紧不慢的说道:“殿下,还有这税收优惠政策,也得定些实实在在的条件呐。

  比如说:那诚信经营多年,在这市面上口碑极佳,从未有过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之事的商家。

  那可都是咱商业界的良心呐,理应对他们有所嘉奖。

  又或者是对咱藩地商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

  像是那些个出钱出力,帮忙修缮商道、搭建集市的商家,就可以适当给予优惠嘛。

  这样一来既能鼓励商家们本本分分、好好做生意,又能让大家都念着殿下您的好呀。

  这往后大家伙为了能继续享受这优惠,还不得铆足了劲儿把生意做得更大更强。

  于公于私,都是大有益处啊!”

  朱棡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他微微欠身,朝着雷先生拱手还礼。

  “雷先生所言极是呀,这优惠政策既是给商家们的激励,也是咱们为了大明商业长远发展的考量呐。

  不过嘛,具体的条件和尺度,还需大家仔细琢磨。

  既要让商家们切实受益,又不能让朝廷吃亏。

  这其中的平衡,可得拿捏好了。

  就如同那走钢丝一般,稍有不慎,可就失了偏颇喽。”

  于是众人就这般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着,各种想法和建议此起彼伏。

  好似那煮沸的开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

  朱棡也听得认真,时而微微皱眉。

  似是对某个观点有所思考,那眉心处便聚起一个小小的疙瘩。

  时而他又舒展眉头,眼中闪烁着光芒。

  显然是对一些好的提议颇为认同,不住地点头称赞。

第436章 朱棡徐氏论钱粮,税费筹谋话语长(上)

  话说这晋王府内,连着数日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好似那煮沸的热锅,腾腾地冒着热气。

  人人行色匆匆,皆在为一件大事奔忙着。

  王府那平日里透着几分静谧的账房,此刻却热闹非凡。

  诸位账房先生们齐聚一堂,屋子里整日烟雾缭绕。

  那袅袅青烟,似是他们绞尽脑汁后飘出的思绪一般。

  茶香与墨香交织在一起,在这不大的空间里氤氲开来。

  桌上堆满了厚厚的帐本和各式文书,一摞摞的,都快堆成了小山。

  这些账房先生们各个眉头紧皱,时而凑在一块,压低了声音。

  你一言我一语地低声商讨着,那神情严肃得仿佛在商议军国大事一般。

  时而又各自奋笔疾书,笔尖在纸张上摩挲的沙沙声,宛如一曲独特的乐章。

  他们反复斟酌着新商税办法里的每一个条款,就如同雕琢一件稀世珍宝般。

  小心翼翼地权衡着每一处利弊,那专注劲任谁瞧了都不敢轻易去打扰。

  终于在众人熬红了眼、费尽了心思之后,一套完善的商税方案算是有了雏形。

  而后又经过数日的细细打磨,这才被雕琢得尽善尽美。

  这日,坐在书房里的朱棡神色郑重,目光专注地看着徐妙云说道:“妙云啊,此次这新商税方案可算是大功告成了,孤王心里头一块大石头也算落了地。

  今日得闲,孤王跟你讲讲这新商税方案如何?”

  徐妙云面带好奇,眼眸中透着几分灵动的光彩。

  她微笑着回应道:“好啊,殿下快说。

  这几日见账房那边忙得不可开交,我心里头就好奇得很。

  到底是怎样一套方案,能让他们如此费心费力呢?”

  朱棡清了清嗓子,微微挺直了腰背。

  他一脸认真地说道:“这新商税方案综合考量了很多方面呐,特别在商业交易环节的征税规定上,细则详尽合理。

  先是按商业交易的不同类型,划分了征税类别呢。”

  徐妙云微微皱眉,似是在脑海中思索着这般划分的缘由。

  随即她迫不及待地问道:“不知都有哪些类型啊?

  殿下快与我细细讲讲,我这心里呀,就跟猫抓似的,好奇得很呢。”

  朱棡双手抱胸,有条不紊地说道:“首先是本地零售交易。

  妙云,你瞧这城里头,大街小巷的杂货店、布庄、肉铺、药肆这些,可都是做本地零售买卖的商家。

  对于他们呀,征税重点看货物最终售价和成本的差值。

  商家每笔零售交易都得记录商品名目、数量、售价和进货成本,这里头的进货成本呐,可不止是进货价。

  还得把短途运费、搬运费,以及合理损耗分摊到每件商品的成本都算进去。

  然后根据这差值,按咱们定下的零售行业税率算税。”

  说着朱棡抬手指了指窗外繁华的街景,仿佛那些店铺就在眼前一般。

  他接着举例道:“比如说布庄卖一匹棉布,进货成本一两银子。

  售价一两五钱银子,咱们定下的税率是百分之十,那这笔交易要交的商税就是五分银子呀。

  而且为防商家乱抬价,官府还会核查市场均价。

  要是那价格不合理偏高了,可就得重新核算,务必得保证这税收公平公正呐。”

  徐妙云听得仔细,眼睛眨了眨,像是在心里默默盘算着。

  沉默片刻后,她接着问道:“殿下考虑得果然周全,那本地批发交易呢?

  想必又另有一番讲究吧。”

  朱棡微微仰头,手轻轻摩挲着下巴,思考片刻后说道:“那本地批发业务的商家,征税方式可就不同咯。

  毕竟批发交易量大,金额也大呀,重点就得把控那批发差价和交易规模了。

  做批发的商家,得详细记录进货总量、进价,还有批发的总量、售价这些。

  妙云,孤王再给你举个例子。

  就好比那粮商,进一万石粮食,进价每石五两银子。

  加上些杂七杂八的成本,每石合五两二钱银子。

  然后批发出去五千石,每石售价六两银子。

  这么一算,毛利就是四千两银子。

  按咱们定下的百分之八税率,那可得交商税三百二十两银子呢。

  官府要求他们得保留好交易合同和账目明细,以备随时备查,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虚报偷逃税款呐。”

  说着朱棡还在空中写着数字,那模样仿佛账房先生附身一般。

  徐妙云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笑着夸赞道:“殿下这方案着实细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不过殿下,妙云倒是有个疑虑啊。

  这批发商家记录如此多账目,虽说能防虚报,可这对那些小本经营的批发户来说,会不会太过繁琐了呀?

  他们本就人手有限,如此一来怕是要耗费不少精力在这账目上,反而影响了生意呢。”

  朱棡一听眉头微微皱起,神色间多了几分严肃。

  “妙云,你这想法虽说是为那些小商户考虑,可这税收之事关乎王府用度,更关乎整个地方的商贸公平。

  若不这般严格要求,那日后账目混乱,虚报偷逃税款之事必然滋生。

  到时候受损的,可就是大多数依规经营的商家了呀。”

  徐妙云却并不认同,她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也变得认真起来。

首节 上一节 427/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