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31节
每到一处官府,当地官员们皆是早早得到了消息,府衙门口那是早早便站满了人。
众人皆身着官服,整齐列队。
那官服颜色各异,在阳光的映照下倒是显得颇为庄重。
官员们一个个挺直了腰背,翘首以盼着晋王殿下的到来。
他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迎接的时机。
待看到朱棡的车队远远行来,马蹄声哒哒作响,那些官员便赶忙上前迎接。
一时间,马蹄声、寒暄声交织在一起。
仿佛奏响了一曲别样的乐章,热闹非凡。
朱棡被众人簇拥着进了议事厅,众人分宾主落座后,朱棡一脸诚恳地开口说道:“诸位官员,今日把大家聚到一块,就是想说说这款项调配的事儿。”
说着他微微皱眉,神情严肃。
紧接着朱棡目光缓缓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这事那可是关乎着地方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呀,重要性想必不用孤王多说,大家心里都有数。
咱们得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资金分配方案。
这钱呐得花在刀刃上,确保资金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可不能瞎折腾,让百姓受苦呀!
咱们都是为了这一方百姓,为了咱大明能越来越好。
这事儿还得仰仗诸位齐心协力,共同把它办好咯。”
到场的各地官员听闻此言,纷纷站起身来。
众人整齐划一地拱手说道:“殿下高瞻远瞩,我等定当积极配合殿下的工作,绝不含糊。
殿下一心为民,此等胸怀,我等佩服不已。
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殿下所托。”
就在这时,被朱棡专门找过来旁听的广州府番禺知县道同,也同样站起身来。
他先是整理了一下官服,一脸正色地说道:“是啊!为了咱大明,为了百姓,大家可得齐心协力呀。
下官在番禺任职这些时日,那可真是深知百姓生活不易呀。”
说道此处,他微微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忧色。
“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缺衣少食的情况可不少见呐。
有时候去乡间巡查,瞧见那孩童饿得面黄肌瘦,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这款项调配若是得当,那可是能为百姓做不少实事呢!
下官定当竭尽所能,配合殿下把此事办妥,绝不敢有半分懈怠呀。”
旁边一位年长些的淮安知府陈文肃,也跟着点头称是。
“道大人所言极是呀,咱们为官一方,本就该为百姓谋福祉。
这款项调配好了能修路搭桥,能兴办学堂,诸多好事都能办起来呢。
只是这各地情况不同,还得细细筹划才是。”
就在这时,年轻的崇明知县况钟站出来,恭敬地朝着朱棡拱手说道:“殿下,下官以为,咱们可以先让各地把实际需求报上来。
再汇总权衡,如此或许能制定出更为合适的方案来。”
朱棡看着几位贤官这般齐心,心中顿时感慨万分。
第441章 财税新政试点地区,就选在扬州吧
朱棡缓缓站起身来,双手稳稳抱拳,冲着在朝的众人深深作了一揖。
他那原本就透着英气的面庞,此刻神情更是动容。
只见朱棡声音宏亮且态度诚恳的说道:“诸位皆是大明的股肱之臣呐,是这朝堂之上不可或缺的好官呐!
有诸位相助,孤王深信,咱这事儿必能成。
待大明越发兴盛之时,百姓皆能安居乐业之日。
在座诸位那可都是功不可没呀,青史之上也定会留下诸位的贤名呐!”
这一番忙碌与沟通下来,朱棡前前后后不知费了多少心力,总算觉得这新办法已打磨得足够完善了。
可这政策得找个合适的地儿试行才行啊,就如同宝剑得寻那契合的试金石一般。
朱棡这些日子是茶饭不思,把大明的各处地方在心里翻来覆去琢磨了个遍。
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挑中了暂归南直隶管辖的扬州府。
这日,朱棡站在太原晋王府那书房的窗前。
他的目光悠远地望着远方,心里头却暗自思量着扬州府的种种优势。
朱棡正想得入神呢,一旁的谋士张启文轻手轻脚地走上前来。
他微微弓着身子,轻声问道:“殿下,恕在下冒昧,为何独独选中了扬州府试行这新办法呀?”
朱棡微微转头,目光落在张启文身上。
他的眼中透着几分笃定,似是早已将这其中缘由思量透彻了。
随即朱棡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些意味深长。
“启文呐,你有所不知。
这扬州府啊,那可是名声在外呀,在咱大明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你且想想,它地处水陆交通要冲。
那运河之上,每日船只穿梭如织。
密密麻麻的,好似那水中的鱼儿一般,往来不绝。
码头边呢,货物堆积如山呐。
各地的奇珍异宝、日用百货,啥玩意儿都有。
来来往往的商旅,更是多得数都数不清。
那场面,热闹得很呐!
再看这城里头,街道上店铺林立,各种珍奇货物琳琅满目。
走在街上,那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呀,处处都透着繁华景象。
仿佛这钱财就跟那流水似的,在这扬州城里川流不息。”
朱棡顿了顿,微微抬眼,接着说道:“而且呀,这儿的百姓见识也广。
整日里见多了南来北往的人和事儿,思想较为开明。
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可比别处高多了。
咱这新办法推行下去,他们能更快理解其中好处,也更容易配合不是?
再者说扬州府在咱大明的行政区里面,那也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用这里来试行财税新办法,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张启文闻言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抹钦佩的笑意。
他拱手说道:“殿下思虑周全,果真是高瞻远瞩呐,扬州府确是不二之选呀。
只是这推行之人,也得慎重挑选才是。
毕竟这事儿干系重大,得找个能担得起这担子的才好啊。”
朱棡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像是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他背着手,踱步说道:“这一点孤王已经想到了,孤王打算选派能言善辩的官员陈君佐前往。
这陈君佐那可是个有本事的人,你别看他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可那嘴上的功夫着实厉害。
凭借着那机智、幽默的嘴上能耐,多次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那可都是旁人想都想不到的法子呀。
留在父皇身边做弄臣,实在是浪费了他这身本事了。
把他派到扬州府去推行这新办法,定能事半功倍呐。”
朱棡站在窗前,仿佛已经看到了扬州府试行新办法后那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
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心中满是期待。
那笑意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透着在朱棡为大明殚精竭虑后终见曙光的欣慰。
而那深邃的眼眸里,此时更是闪耀着一种笃定与决心。
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为大明谋求兴盛的脚步。
在选派之时,朱棡把陈君佐叫到跟前。
他目光殷切地看着陈君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君佐啊,孤王此次选派你前往扬州。
负责与富户和商户们沟通解释新办法,那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呀。
就是考虑到你这人能言善辩、脑子灵活,孤王信得过你。
你可得知道,这事儿关系重大。
关乎着咱大明往后的发展呐,那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得把新办法的内容、目的以及对各方的好处,都给那些富户和商户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可别再让他们产生误解啦。
要是有啥不懂的,随时派人回来问孤王。
可千万要用心呐,莫要辜负了孤王对你的这份期望啊。”
陈君佐赶忙恭敬地跪地,一脸严肃。
他双手抱拳举过头顶,言辞恳切地回应道:“殿下放心,卑职定当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定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绝不让殿下失望。
哪怕是赴汤蹈火,卑职也在所不辞呀!”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