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32节
朱棡满意地点点头,又吩咐人在扬州各地张贴布告。
那布告上把新办法的内容、目的以及对各方的好处,都写得详详细细的。
他还特地找了些识字的书生,在旁给那些不识字的百姓解读。
生怕百姓们看不懂,弄不明白这其中的门道。
起初情况似乎有所好转,不少富户和商户们开始对新办法产生兴趣。
他们纷纷围在那布告前看着,还相互讨论着。
你一言我一语,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一个穿着粗绸衣裳的富户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道:“哟,你瞧瞧这布告上说的,这新办法要是真成了,咱这生意说不定能更上一层楼呢。”
旁边一个商户附和着,“是啊,是啊,看着是挺不错的。
朝廷这次倒是有心了,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众人七嘴八舌,都愿意进一步了解并尝试参与其中。
然而就在试行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风云突变,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扬州当地的一些豪绅势力,平日里在当地那可是横着走惯了,霸道得很呐。
他们听闻这新办法推行得挺热闹,心里头就犯起了嘀咕。
担心这新办法一旦全面推行开了,会影响到他们在当地的经济垄断地位。
这可就好比是动了他们的命根子呀!
朝廷要断了自己的财路,那可如何是好?
第442章 扬州商户苦声连,豪势欺凌恶浪掀
扬州城里,这几日的氛围可是压抑得紧呐。
那些个豪绅势力,平日里就仗着自己在地方上的根基。
暗中勾结,抱团取暖。
如今瞧着朝廷试行新办法,他们心里那叫一个不痛快。
都觉得这是要动自己的奶酪,便纷纷使出了各种阴损的招数。
就说那城里做绸缎生意的王掌柜,这天他正坐在自家铺子里头拨拉着算盘,盘算着这月的进项呢。
冷不丁地,门被人“哐当”一声踹开,进来几个满脸横肉的大汉。
那带头的往柜台上一靠,斜着眼睛,扯着嗓子就喊:“王掌柜,咱今儿个可是来给你提个醒儿。
你要是再敢跟着朝廷搞那什么新办法,可别怪咱兄弟们不客气。
到时候把你这铺子砸个稀巴烂,让你哭都没地儿哭去!”
王掌柜吓得脸都白了,手里的算盘珠子“噼里啪啦”掉了一地。
他哆哆唆嗦回应着:“几位爷,小的……小的知道了,知道了呀,再也不敢了。”
而在城南住着的富户李老爷家,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隔天,一帮子人趁着夜里,翻墙进了院子。
他们在院里又是摔花盆,又是砸水缸的,闹得鸡飞狗跳。
那为首的还扯着嗓子,在院子里喊:“李老爷,识相的话,就赶紧退出那朝廷的事儿。
不然往后可没你家的好日子过咯,咱可有的是法子收拾你!”
李老爷躲在屋里捂着心口,大气都不敢出,心里直骂这世道险恶啊。
这一来二去的,那些原本打算配合朝廷试行新办法的商户和富户。
一个个都被吓得噤若寒蝉,纷纷躲在家里闭门不出。
生怕哪天这祸事,就落到自个儿头上了。
如此一来这试行财税新政的事情,就像一辆陷在泥沼里的马车怎么也动弹不得了,可把负责此事的朱棡给愁坏了。
紧接着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便传到了朝堂之上。
朱元璋此时正坐在龙椅上,听着锦衣卫传回来的密报。
那脸色是越听越沉,就跟那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似的,黑得能滴出水来。
等听完之后,他猛地一拍扶手。
“啪”的一声巨响,在大殿里回荡。
震得两旁站着的大臣们,心里都“咯噔”一下。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冲着一旁的朱棡呵斥道:“老三,你看看!
这又是怎么回事?
咱可是给了你机会,让你去办这事儿,满以为你能办得妥妥当当。
结果呢,瞧瞧这乱成了什么样儿!
这朝廷的脸面,都快被你丢尽了!
你倒是给咱说说,到底咋整的呀?”
朱棡这会儿额头上早就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心里那叫一个焦急啊。
他赶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里满是委屈和急切地解释道:“父皇,此次可真不是新办法本身的问题呀!
儿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这办法那是经过多番考量。
找了好些个有见识的谋士,一处一处琢磨,反复论证过的,确是对咱大明有益的呀。
只是当地那些豪绅势力,为了维护他们自个儿那点儿私利。
不惜使出这些下三滥的手段,去威逼商户和富户,这才导致如今这般糟糕的局面啊。
儿臣恳请父皇,能派遣几位得力的官员前往扬州彻查此事。
还试行新政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也好让儿臣继续把这事儿办下去呀!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啊。”
朱元璋听了朱棡的话,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他的脸上的神色阴晴不定,心中虽有些许动摇,可还是顾虑重重啊。
只见朱元璋冷哼了一声说道:“老三,你且莫要再狡辩。
这财政之事,本就是关乎国本,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咱本就担忧会弄出些个大乱子来,如今倒好,果不其然啊!
你的办法确实问题重重,弄出这么多幺蛾子。
爹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若这次还不行,你就莫要再提此事了,哼!”
朱棡心里明白,这已经是朱元璋能给予的最大宽容了。
他当下咬了咬牙,眼神中透着一股决绝,语气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定当全力以赴!
若此次还不能成功,儿臣愿受任何处罚,绝无怨言!”
回到扬州之后,朱棡那是片刻都不敢懈怠呀,恨不能一天当成两天用。
他先是赶忙修书一封,找了个脚程最快的信使,快马加鞭送往朝廷。
那信里言辞恳切,把扬州如今的乱象一桩桩、一件件,写得是清清楚楚。
字里行间都透着,朱棡打算破釜沉舟的决心。
一旁的负责接收分发文件的挂号师爷,看着朱棡写信,忍不住愤愤地说道:“殿下,您看这信里写的,那些豪绅实在是太张狂了!
非得好好整治整治不可呀。”
朱棡一边封信,一边点头说道:“是啊,此次若不把他们连根拔起,这新政怕是永无施行之日了。
孤王定要让父皇知晓此事的严重性,多派些得力之人,来助孤王一臂之力。”
信送出去之后,朱棡又继续加大宣传解释的力度。
他亲自带着一帮子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去拜访那些商户和富户。
每到一处朱棡都是好言相劝,耐心地向他们承诺:朝廷定会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会让这些人受到任何不公正待遇。
这一日,朱棡站在扬州城最热闹的那条街上。
周围围了好些个百姓,大家都在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朱棡清了清嗓子,大声地向周围的百姓喊话:“各位乡亲们呐,大家莫怕。
朝廷此次推行这新办法,那是为了让咱扬州更繁荣,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呀。
那些个豪绅恶霸,别看他们现在闹得凶,朝廷定会严惩不贷!
绝不会让他们再胡作非为了,大家就放心跟朝廷合作吧。
咱都是为了这扬州城的长远生计着想呐,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往后的日子肯定是越过越红火呀。”
朱棡说得是声嘶力竭,那声音都透着几分沙哑了,可见这些日子的操劳。
可他哪顾得上这些呀,一心只想着把这财税新政推行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朱棡的心情就如同那海上的小船,在狂风巨浪里起起伏伏。
他时而充满希望,觉得只要再加把劲这事儿还有转机,新政就能顺利推行了。
时而朱棡又陷入绝望,看着那些依旧害怕、不敢配合的商户。
他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似的,沉甸甸的,别提多难受了。
第443章 执法无情严律令,除奸有勇解民忧
此时朱棡站在那略显闷热的厅堂之中,额头上早已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颗颗晶莹,似那破晓时分草叶上凝结的露珠一般。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