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38节
此时受到优待的他正端坐着,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身前。
身上那身官服平整得没有一丝褶皱,脸上带着一贯的沉稳与矜持,犹如一潭深不见底的静水。
可自从听到常遇春的话之后,他那两道细长的眉毛微微皱起,眉心处挤出了一个小小的“川”字。
仿佛平静的湖面,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
只见朱梦炎轻轻清了清嗓子,那声音虽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肃劲儿。
他缓缓开口说道:“陛下,虽说这火器改良确实是好事一桩,可臣不得不提醒一句。
这等军备建设,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绝非小数目呀。
陛下您也知晓,如今国库本就吃紧,各项用度都得精打细算。
犹如那居家过日子,处处都得量入为出啊。
这火器改良后续所需的开支,又该如何妥善安排呢?
还望陛下和诸位大臣慎重思量啊。”
朱梦炎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那神情就像是一位谨慎的管家,时刻操心着家中日益减少的钱粮,目光中隐隐透着无奈与担忧。
他看向周围的同僚,似是希望众人也能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朱梦炎这话一出,周围不少文官纷纷点头,了。
彼此交换着眼神,小声地议论起来。
一时间,原本欢快的气氛中,渐渐掺入了几分凝重。
仿佛有一层淡淡的阴霾,开始在朝堂上空悄然聚集,压得人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
户部尚书粟恕,本就是个刻板严肃之人。
此刻更是眉头紧锁,那两条眉毛像是两条纠结在一起的毛毛虫,几乎要拧成了一股绳。
他的嘴唇微微抿着,嘴角向下耷拉着,透着一股不满与质疑。
只见粟恕缓缓站起身来,先是整了整身上略显宽大的官服。
那动作带着几分刻意的庄重,好似要以这郑重的姿态来表明,自己接下来所言之事的重要性。
紧接着粟恕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朝着大殿中央走去,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重负一般。
那“咚咚”的脚步声,在安静下来的朝堂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敲在众人的心坎上。
在走到合适的位置之后,他恭敬地向朱元璋躬身行礼。
那弯腰的幅度近乎九十度,尽显恭敬,可嘴里说出的话,却带着几分强硬与质问。
“陛下,诚如朱大人所言!
近年来光是应天府城墙的修复工作以及铁甲楼船的研发,已消耗了国库大量的银钱,致使如今财政颇为紧张。
臣每日看着那账目上的数字,心里头就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愁啊!
臣实在是想不明白,不知鄂国公从何处筹措来的军费,竟能支撑连发火铳和洪武大炮这般耗费巨大的改良工作呀?”
粟恕说着微微抬起头,目光直直看向常遇春。
那眼神犹如两把锐利的刀子,透着审视与怀疑。
仿佛要从常遇春的脸上,看出什么破绽来。
这一下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仿佛有丝丝寒意从四面八方悄然蔓延开来,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众人都屏息凝神,看着常遇春,不知他会如何回应。
常遇春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犹如夏日里骤然乌云密布的天空。
原本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的眉头也紧紧皱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透着几分恼怒。
常遇春心里暗忖:这粟恕真是个刻板迂腐的老顽固,只知道盯着些规矩条文,却看不到这背后的大局与苦心。
当下他也不客气地回应道:“粟大人,您这话可就有些不知内情了。
您且听老夫细细说来!”
常遇春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中的情绪,接着说道:“三年前啊,咱大明沿海地区那可真是被倭寇搅得不得安宁。
那些个倭寇就像一群恶狼乘船而来,趁着夜色偷偷摸上岸,那行径简直如同鬼魅一般。
他们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狼藉。
在沿海各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呀。
百姓们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一听到海上有动静,就吓得赶忙收拾东西躲起来。
家里的值钱物件都顾不上拿,只想着能保住性命就好,那日子过得真是苦不堪言呐。”
第450章 大明作为天朝上国,有责任帮琉球和高丽构建海防
常遇春站在朝堂之上,面庞上满是无奈与痛心之色。
那紧锁的眉头,仿佛锁住了往昔那些沉重的记忆。
每一道皱纹里,似乎都藏着那段艰难岁月里百姓所遭受的苦难。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愤懑:“诸位同僚啊,想当年那沿海之地,可真是一片凄惨景象呐!
那倭寇如恶狼般肆虐,咱们的百姓啊,整日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哭喊声、求救声,如今回想起来,犹在老夫耳畔回响啊。
就好似那些惨状,就在我等眼前重现一般呐!”
常遇春说到此处,微微闭了闭眼,似是要压下心中那翻涌的情绪。
等到再睁眼时,他眼中已有怒火隐隐燃烧。
“而咱们当时的水师,那状况简直不堪一提呀!
战船破旧得哟,那船板上尽是大大小小的缝儿。
出海一趟,船上的将士们个个都提心吊胆。
就怕一个浪头打来,那船就跟纸糊的似的给打散架了。
兵器更是寒碜!
那些个刀剑砍在倭寇的铠甲上,就跟给人家挠痒痒似的,连几道印子都留不下啊。”
一旁的镇远侯顾成忍不住接话道:“常将军,那可真是憋屈啊。
我等空有杀敌报国的一腔热血,却被这等窘况掣肘。
眼睁睁看着倭寇在咱大明沿海撒野,抢了东西就扬长而去。
咱们却难以给对方致命一击,把他们彻底赶跑,这心里头别提多不是滋味了!”
常遇春重重地叹了口气,“是啊,镇远侯说得没错!
老夫当时那心里头,就跟堵了块大石头似的,可又实在是无奈啊。
那远海防御,咱们着实有些力不从心呐。
每次都只能干瞪眼,这壮志未酬的遗憾,至今都萦绕在老夫心头呐。”
常遇春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更要命的是,与此同时国库空虚得就像那干涸了许久的河床,没什么积蓄了呀。
可各项军备建设却都迫在眉睫,哪一样不需要银子呢?
尤其是水师的发展,打造更强的铁甲楼船那可是刻不容缓呐。
毕竟只有战船利害了,咱们才能真正在海上把倭寇给镇住,扬我大明国威啊。
但无奈囊中羞涩,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
咱这些臣子们,那真是急得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啊,天天就琢磨着怎么才能破了这困局。”
就在这时,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纷纷附和。
皆是一脸愁容,摇头叹气。
常遇春环顾了一下四周,见众人都沉浸在那往昔的艰难氛围里。
他这才提高了些声音,继续说道:“就在这两难之际呀,晋王殿下心怀天下,洞察局势。
那心思就跟那细密的蛛网似的,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晋王殿下深知,倭国的五岛列岛一带,可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呐。”
常遇春说到这儿,脸上竟隐隐浮现出一丝向往之色,仿佛那五岛列岛的繁华就在眼前。
“那地方商贸往来,就跟那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样,十分频繁。
那码头上每日都是人来人往,船只穿梭不停。
海上诸国的商人汇聚于此,做着各种各样的买卖,那场面甚是热闹。
而且它与咱们周边的琉球、高丽等国,在海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相互交织着。
晋王殿下就琢磨着,若能妥善利用此地的商贸资源,那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呀。
一方面可为我大明水师建设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还能助力周边友邻共同抵御倭寇呢。”
常遇春目光中满是对朱棡的钦佩,他看向周围的大臣们,提高声音说道:“于是晋王殿下这才精心挑选了怀远侯曹兴、内阁大臣姚广孝等一干忠勇智谋之士,秘密前往倭国的五岛列岛。
那曹兴可是一员猛将啊,战场上那是有勇有谋、威名赫赫,敌人见了他都得抖三抖。
而姚广孝更是智谋超群,那脑袋里的主意就跟那泉眼里的水似的,源源不断呐。
有他二人相助,此事才更有几分把握呀。”
周围的大臣们听着常遇春的讲述,有的官员微微点头,似是开始理解了其中的缘由。
有的官员却依旧眉头紧皱,似乎心中还有疑虑。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