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61节

  只有选出好的种马,才能繁育出优良的马驹呀。

  还有监督饲养的,这些官员得时刻盯着马的生长情况。

  每日都要记录马匹的饮食、健康状况,可不敢有丝毫马虎。

  稍有差池,那可是要担责的。

  再有就是负责训练战马配合的,他们得让战马能与将士们配合默契,上了战场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可谓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没人敢偷懒呀。”

  说这话时,朱棡的眼神中透着对这种井然有序制度的赞赏。

  仿佛他眼中看到的,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正一点点在眼前展开。

  而朱棡自己似乎也沉醉于其中,他的脑海里此时正构思着若大明施行起来,会是怎样一番热闹又有序的景象。

  朱元璋身子前倾了些,又追问道:“如此一来,最终成效如何啊?”

  朱棡一听这话双手握拳、一脸兴奋,语气慷慨激昂得如同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角。

  “父皇,那成效可太显著了呀!

  多少次恶战,汉军都是靠着好马和英勇的骑兵,才打退了匈奴的犯边袭扰。

  您想想那战场上,马蹄声如雷,喊杀声震天。

  咱汉军骑兵就像天兵天将一般冲锋陷阵,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这才算是打下了军事强盛的基础啊。

  由此可见,马政搞好了,那可就是保家卫国的好办法呀!”

  说到激动处,朱棡不自觉提高了音量。

  他的双目炯炯有神,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那光芒仿佛破晓时分穿透云层的晨曦,能穿透这大殿,直达那遥远的战场之上。

  朱棡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中满是感慨。

  仿佛他已经透过时空的阻隔,看到了曾经那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战场,也看到了汉军骑兵们冲锋陷阵的英勇身姿。

  此刻朱棡的眼神里满是向往与期许,他也渴望能像那些先辈一般,继续驰骋疆场保家卫国。

  只见这一瞬间的朱棡身姿愈发挺拔,那股豪迈之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犹如汹涌澎湃的海浪,感染着大殿内的每一个人。

  朱元璋微微点头,“那咱大明如今的局势,又该如何参照那西汉马政呢?”

  朱棡赶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父皇,咱大明如今面临的局势,不正和西汉当年有些相似之处吗?

  同样都是外敌环伺,边境不安呐。

  北方的蒙古人时不时就来侵扰,那马蹄扬起的尘土,能把天都遮住了。

  所到之处,百姓们苦不堪言啊。

  东边沿海又有那倭寇时不时冒出来捣乱,驾着小船在沿海一带横行霸道。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呀。

  朝廷若想做到保境安民,这马政怎能不重视起来呀?

  咱要是现在不把这马政好好抓起来,日后怕是要吃大亏呀,还望父皇三思呐!”

  说这话时,朱棡的脸上满是忧国忧民的神情。

  他再次拱手,朝着朱元璋深深一拜。

  那弯腰的幅度比之前更深了些,恰似被秋风吹弯的稻谷,尽显朱棡的恳切之意。

  仿佛他将自己对大明江山安稳的期盼,都融入到了这一拜之中。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

  他缓缓踱步到前方,微微仰头。

  只见朱元璋望着大殿的穹顶,像是在回忆着往昔的那些朝代兴衰往事。

  那一幕幕历史的画卷,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

  既有兴盛时的繁华,也有衰败时的凄惨。

  过了半晌,朱元璋才缓缓开口问道:“那初唐如何?

  咱想听听那初唐在马政上,又是怎样的作为。”

  朱棡神色严肃,赶忙回道:“父皇,儿臣对于初唐的马政,的确有话想说。”

  朱元璋目光威严,言简意赅的说道:“讲。”

  朱棡神色激昂,拱手说道:“父皇,初唐之时国力渐强,对外扩张频繁,这马政发展的功劳可不小呀。

  那时朝廷上到天子大臣,下到普通百姓,可都深知马政重要呢。

  天子亲自下令,各地官府积极配合,那场面,真是齐心协力啊。”

  吏部主事陆镇在一旁笑着说道:“晋王殿下,光说齐心协力,下官也想象不出个具体模样。

  那唐朝时期的朝廷,具体在马政方面都做了些什么呀?”

  朱棡向前一步,语气兴奋地说道:“朝廷先是在适合养马的地方广建马场,那马场一处接着一处,犹如繁星点点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

  当时为了能让马匹的品种更加优良,唐皇还从西域引进好马种。

  这好马种一引进来,便和中原马杂交改良血统。

  那繁育出来的马,更强壮、耐力也更好了,为大唐骑兵可是提供了绝佳的助力。”

  朱棡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画着马场的规模和马奔跑的样子。

  那生动的模样,仿佛他亲眼见过那番盛景一般。

  既让人能轻易想象出初唐马政施行后的繁荣景象,也更能使朱元璋感受到自己儿子对大明推行马政的热切期盼。

第479章 宋朝的故事,可就是咱大明的前车之鉴啊

  洪武十四年末的奉天殿内,烛火可正烧得旺。

  火苗子在那雕梁画栋之间晃晃悠悠的,就好像是在悄咪咪地跟人诉说着,又透着一股子让人不敢大声喘气的凝重劲儿。

  朱元璋就穿着那身明晃晃的龙袍,稳稳当当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袍上。

  别看他这会面容上挺沉稳的,可那眼睛里头藏着尽是琢磨事儿的神色。

  毕竟这位爷那可是从一介布衣,一路过关斩将。

  经历了数不清的征战,还有那数不清的权谋较量,才打下了这大明的江山。

  岁月这把刀呢,就在他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的痕迹,那可都是故事呀。

  这时候殿里的气氛有点严肃,大家伙儿正商量着马政这档子事儿。

  要知道战马对于国家那可太重要了,就好比大厦的根基一样。

  牢牢关系着大明的安稳和兴衰,谁也不敢在这事儿上含胡呀。

  朱元璋微微抬了抬眼皮,那目光稳得很,可又透着几分探究的意思。

  他的眼神就好像能一下子穿过时光,跑到老远去。

  从以前那些历史里头挖出点有用的东西,好给咱大明现在这情况琢磨出个好办法来。

  只听朱元璋慢悠悠开了口,声音不大。

  可那股子帝王的威严,就跟实质化了似的,在这安静的大殿里头回荡。

  在场的众人听了,立马都跟鹌鹑似的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个竖着耳朵听着。

  这时朱棡站了出来,他穿着藩王的服饰,头上戴着乌纱。

  那仪态别提多端庄了,看着就是个有模有样的王爷。

  只见他先是微微欠了欠身,脸上那表情严肃又慎重。

  随后朱棡开口说道:“父皇,您瞧那宋朝,那可是经济繁荣得很。

  文化也璀璨得跟天上的星星似的,在咱华夏历史上那绝对算得上是颗耀眼的明珠了。

  可您再瞅瞅,它打从建国起,就没能把这天下给统一咯。

  就好像是被困在笼子里头的鸟儿,想飞都飞不起来呀。”

  朱棡说着说着,还皱起了眉头,那模样看着就是对宋朝那段历史挺惋惜的。

  接着他又接着说道:“还有宋朝那可常年被北方的辽、金两方压着打,那些北方的铁骑时不时就南下一通抢。

  边境那地方,烽火就没断过,老百姓的日子可苦到家了呀。”

  朱元璋闻言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的儿子接着说。

  朱棡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父皇,这宋朝的皇帝们不是不知道战马在打仗的时候有多重要,那也是相当重视马政的呀。

  您想啊,他们又是下诏鼓励民间养马,又是设立了一堆养马的机构,就想着能多弄点战马出来呢。

  可问题是中原这地儿,大多都是种地的地方呀。

  养马那条件太受限制了,根本就没多少又大又合适的地儿来养马。

  再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事儿掺和在一块儿,到最后就是弄不出足够多又厉害的战马出来。”

  朱棡说到这儿,还叹了口气,那眼神里满是无奈。

  “就因为这战马不够,宋军在战场上可就吃亏吃大了呀。

  往往还没跟敌人真刀真枪地干上呢,就先在骑兵这块儿落了下风,老是陷入被动。

  哪怕国家有钱,城里也热闹繁华,可这军事上不给力呀。

  一碰到那些外族,就感觉浑身的劲儿都使不出来,了。

  最后那日子过得别提多坎坷了,想想真是让人叹气啊。

  这宋朝的事儿,那可就是咱的前车之鉴呐。

  儿臣每次一想到,心里头就警醒得很,咱大明可不能再走他们的老路了呀。”

首节 上一节 461/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