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62节
朱元璋听完朱棡的这番话,眼眸微微眯了起来,神色变得更加凝重了。
他的手指在那扶手上,来回有节奏地轻轻敲着,心里头正琢磨事儿呢。
此时朱元璋一边感慨着宋朝当时的无奈,一边又联想到如今大明的局势。
他心里明白,这战马要是搞不好,大明没准儿真就步宋朝的后尘了。
过了半盏茶的时间,朱元璋才又再次开了口。
“那元朝呢?”
朱棡赶忙往前迈了一步,语气里透着急切。
他努力让自己说得有条有理的,“父皇,您也知道元朝那些蒙古人,那可都是打小儿就在马背上长大的,骑射的本事那叫一个厉害。
他们对养马这事儿,那重视程度简直就是举国之力都砸在打造骑兵上头了。
就靠着那厉害得不行的骑兵,那真是横扫四海,最终得以打下这版图大得吓人的元帝国。”
朱棡顿了顿,脸上的忧色更明显了。
“如今咱大明虽说把元顺帝那些元朝的宗室都给撵回漠北去了,但是那北元的残余势力可还在漠北那块儿盘踞着。
那一个个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就想着找机会卷土重来呢。
之前咱大明的晋军去征讨了几次,可每次都因为咱们自己这边骑兵的力量,比起人家北元还是薄弱了些,所以没能把他们给彻底剿灭咯。
这中间还偶尔吃了败仗,虽说损失的兵力还在能控制的范围里,可对咱们军队的士气影响那可不小啊。”
说到这儿,朱棡下意识地就握紧了拳头。
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甘,还有那么点儿自责。
毕竟朱棡可是手握兵权的藩王呀,晋军没打出好成绩,他心里头能好受才怪呢。
不过朱棡也知道,现在这局势复杂得很,可不是光靠武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朱棡深吸了一口气,接着又说道:“父皇,您心里也清楚呀,咱大明现在内部也不是风平浪静的。
各地时不时就有农民闹暴动,您为了这天下太平,那可没少费心去镇压呀。
另外之前处置了一部分犯错的功臣,能征善战、能领兵打仗的将领,如今已经没几个了。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底下,如果马政这事儿咱们不仔仔细细安排好,再大力去推行的话。
那面对北元还有其他那些外族的惦记,咱大明的安稳可就跟那风中的蜡烛似的,说灭就灭了呀。”
朱棡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抬起头。
他眼巴巴看着朱元璋,那眼神里既有对这局势的担忧,又透着一股子作为藩王愿意为大明江山出份力、分点忧的坚决劲儿。
让人看着就觉得这个晋王挺靠谱,至少心里头装着家国天下呢。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看着朱棡说道:“老三,你说的这些,咱心里自然是清楚得很。
那依你之见,咱这大明如今要想把这马政好好搞起来,关键之处在哪儿啊?
你既知晓前朝利弊,那想必心里也有些想法了吧?
莫要藏着掖着,只管说来便是。”
第480章 结合卫所制开发西北和东北
奉天殿之内烛火摇曳,光影在那朱红的墙壁上诡谲的跳动着。
仿佛是被这凝重得近乎压抑的气氛拉扯着,挣扎出种种怪异的形状。
朱元璋身着龙袍,端坐在那雕龙刻凤的龙椅之上。
他的身姿虽说依然挺拔,却透着几分因国事操劳而来的疲惫。
只见朱元璋此时的目光深邃而沉稳,却又难掩其中对马政一事的关切与审慎。
犹如一头守护着领地的雄狮,审视着眼前关乎大明根基的议题。
底下的六部官员皆是垂首敛息,不敢有丝毫懈怠。
整个大殿安静得只剩下,烛火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仿佛那声音每响一下,都在众人的心弦上重重弹拨一下。
朱棡微微抬眼,目光触及父皇那严肃的面容。
他心中一凛,赶忙欠了欠身,动作带着十足的恭敬。
稳定了心神之后,朱棡先是整了整自己的衣摆。
随后他将双手交叠放于身前,神色恭敬且诚恳的开口道:“父皇圣明,儿臣确有些拙见。
想在父皇和诸位大臣面前讨教一番,望父皇与诸位大人莫要见笑才是。”
说罢朱棡微微低头,做出一副谦逊聆听教诲的姿态。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期许。
那目光犹如两道探照的光,落在朱棡身上,似要将他的心思看穿一般。
“哦?
老三有话但说无妨,今日就是要集思广益,好好议一议这马政之事。
你尽管讲便是。”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捋着胡须。
那胡须在烛光的映照下,泛着微微的光泽。
每一下捋动,都仿佛带着思考的韵律。
朱棡闻言清了清嗓子,他稍稍抬眸,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父皇,儿臣以为这马政之要,首在这养马之地呀。”
他边说边微微侧身,朝着殿中的众人拱了拱手,似在引起大家对这个观点的重视。
“咱大明虽说地域辽阔,可这养马的好地方却也不是随处可得。
那故元之所以能有那般利害的骑兵,不就是仗着有那广袤无垠的草原嘛。”
说到此处朱棡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些许遗憾之色,仿佛在为大明缺失那样天然的养马优势而感慨。
“咱大明如今所处之地,多为农耕之所。
土地多用于耕种五谷,养马着实受限。
儿臣觉得咱们得往那西北、东北之地去寻摸寻摸。”
他说着上前两步,走到大殿中央。
伸手指向西北与东北的方向,那手势带着几分笃定。
“那地儿草场多,水草丰美,定能养出好马呀。”
此时朱棡的眼眸中闪烁着光亮,仿佛已经看到那片草场上骏马成群的景象。
朱元璋闻言微微皱眉,原本捋着胡须的手也停了下来。
他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一下又一下,那节奏仿佛是思考时的鼓点。
思忖片刻后,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几分疑虑。
“西北、东北之地虽有草场,可那地儿局势也不太平呀。”
说着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严肃,似在回忆着那片土地上的诸多隐患。
“北元的残余势力犹如那阴魂不散,时常在周边晃悠。
如同暗处的饿狼,时刻盯着可乘之机。
万一咱们费了大力气养起的马群,遭了他们的劫掠,那可如何是好?
这其中的风险可不小啊!”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眉头皱得更深了,眼神中透着对这种潜在危机的担忧。
那目光扫过众人,让大殿里的气氛愈发凝重起来。
朱棡连忙再次躬身行礼,随后直起身来继续解释道:“父皇,这确实是个棘手的事儿。
儿臣也深知其中利害,为此可是日夜思量,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他一脸诚恳,眼中满是急切。
仿佛要将自己心中所想,一股脑儿全说出来让朱元璋知晓。
“不过儿臣想啊,咱们可以在那些养马之地附近多屯驻些兵力。
设立重重关卡,再建些卫所,就如同给那马群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铜墙铁壁一般。”
朱棡一边说着,一边双手在空中比划着。
模拟着关卡与卫所的布局,那动作带着十足的认真劲儿。
“平日里严加防范,让那些北元的人想打主意都难。
儿臣想着,咱们可安排得力的将领驻守,定期换防。
确保将士们时刻保持警惕,绝不让那些贼人有可乘之机呀。”
户部主事郭允道不禁微微皱眉,他抬头看了看朱元璋,又看向朱棡。
犹豫了一下,他还是出声质疑道:“晋王殿下,这屯驻兵力、设立卫所,哪是那般容易的事儿?”
郭允道说着上前一步,拱手向朱元璋行了一礼后,转身对着朱棡继续说道:“这其中耗费的钱粮可不是小数目,咱大明如今虽说初定,可方方面面都要用钱。
这开支就如同那流水一般,处处都得考虑呀。
要是把大量钱粮,都投到这马政的防护上,其他地方怕是要捉襟见肘了,还望殿下慎思啊。”
他的脸上满是忧虑之色,眼神中透着对财政负担的重重顾虑。
朱棡朝郭允道拱手行了一礼,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不慌不忙地回应道:“郭大人所言极是,这钱粮之事自然重要,孤王又怎会不知晓呢!”
他微微摇头,似在感慨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
紧接着朱棡的眼神又变得坚定起来,“可战马关乎咱大明的安稳,乃是重中之重啊。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