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64节

  朱元璋开口了,声音浑厚,在这寂静的大殿之中回荡。

  “还得听听诸位大臣的意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咱大明如今这摊子铺得大,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咯。

  这马政更是重中之重,关乎咱大明能不能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开疆拓土的大事呀。

  可不能草率行事,得好好合计合计。

  定要把这马政给踏踏实实地办起来,莫要让咱大明在这战马之事上栽了跟头才是。”

  朱棡赶忙躬身行礼,那身子弯得极低,礼数周全得挑不出一丝毛病。

  随即他抬起头,一脸诚恳地说道:“父皇英明啊,儿臣也是日夜盼着咱大明能长治久安、国祚绵长,这才斗胆在父皇跟前多嘴了几句。

  儿臣深知自己年少识浅,一切还得父皇定夺。

  父皇圣明烛照,儿臣定当全力配合。

  为我大明的马政推行出份力,但有所命绝不含糊。

  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朱棡的声音诚恳而谦卑,话语里满是对朱元璋决策的尊崇与对大明国运的关切。

  任谁听了,都得在心里赞一句“这晋王殿下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此刻殿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了,众人皆屏气凝神,陷入了沉思之中。

  有的大臣皱着眉头,眉心处皱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那模样显然是在思忖这事儿的难处。

  想着这马政推行起来,千头万绪,哪是那么容易就能理得顺的?

  有的官员则微微点头,似是觉得朱棡方才所言的想法有可取之处。

  可又怕贸然附和有失妥当,便只是轻轻颔首,暂不言语。

  还有的年轻大臣眼神游离,左右顾盼,也不知道心里在琢磨啥呢。

  或许是在权衡利弊,想着如何既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又能顺了圣意。

  那殿里的烛火,依旧在那晃晃悠悠地燃着。

  烛芯偶尔“噼啪”一声响,在这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吓得几个年轻的臣子,心里头一紧一紧的,像是受惊的小鹿一般。

  他们偷偷交换着眼神,却又不敢有太大的动作。

  只是微微抬眼,快速瞥一下对方。

  旋即这几名年轻臣子又低下头去,那模样就跟做贼似的,生怕打破了这凝重的氛围。

  梁野仙站在一边,手捻着自己那一把半白的胡须。

  他目光深邃,眼睛半眯着,脑袋里正琢磨着自己之前想的那些个马政办法。

  如今梁野仙在朝堂为官多年历经风雨,深知这马政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刚才晋王殿下虽说讲得头头是道,可真要实施起来,各地的情况那是复杂多变。

  梁野仙暗自思忖着,不禁微微皱眉,轻轻叹了一口气。

  那气息在这安静的大殿里,仿佛都能被所有人听见似的,其中透着一丝无奈与忧虑。

  就好像他已经预见到了,未来推行马政时会遇到的一堆麻烦事儿一样。

  梁野仙心里想着:有的地方草料稀缺,那马儿吃都吃不饱,如何能养得膘肥体壮?

  有的地方水源不干净,喝了脏水的马,怕是疫病丛生。

  这可都是棘手的问题啊,怕是没那么顺遂啊!

  再看那殿外值守的侍卫们,平日里那都是训练有素的。

  站在那儿就跟一个个木头桩子似的,纹丝不动。

  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挪动分毫。

  可今儿个也不知道为啥,心里头就莫名涌起一股不安来。

  感觉好像有啥不好的事儿,就要冒头了似的。

  负责巡逻的小队,平常那都是按部就班地走着,每一步的间距都仿佛拿尺子量过一般规整。

  今儿个却不自觉加快了脚步,那“嗒嗒”的脚步声,在这寂静的宫道上显得格外急促。

  带头的小队长一边走一边警惕扫视着四周,眼睛瞪得老大就跟铜铃似的。

  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之处,那眼神犀利得好似能穿透这浓浓的夜色一般。

  他压低声音对身后的侍卫们说道:“都警醒着点儿!

  今儿个殿里商讨马政,这可关乎国运,要是出了啥岔子,咱脑袋可都得搬家啊。

  这马政办得好,咱大明的铁骑便能纵横驰骋,保家卫国。

  要是办砸了,那可就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咱这些做侍卫的,首当其冲担罪责啊。”

  众人听了皆是神色一凛,手中的兵器握得更紧了。

  那手心里都出汗了,一个个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死死盯着周围的黑暗。

  仿佛那黑暗里头随时都会跳出敌人一般,紧张得不行。

  这宫外头的夜空,也黑得跟块沉甸甸的布似的。

  严严实实压在宫墙上头,连个星星月亮都看不见,整个天地间仿佛都被这无尽的黑暗吞噬了。

  就靠着那几盏宫灯,在风中晃晃悠悠亮着。

  那昏黄的灯光,也就勉强能照亮周围一小块地方。

  反而让宫墙内外的黑暗显得更深了,透着一股让人心里发毛的阴森劲。

  仿佛那黑暗里头,藏着数不清的危险。

  正等着什么时候冒出来,给这大明的宫城,笼罩上一层莫测的阴霾。

  让人心里无端生出几分惶恐与不安,就好像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却又不知道啥时候会落下似的。

  奉天殿内的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时不时交换个眼神,那眼神里有试探,有犹豫。

  他们的心里头,都在掂量着这事儿的利弊。

  可一时半会儿又都拿不定主意,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只等着朱元璋再次发话,打破这令人压抑的沉默。

  仿佛那沉默里藏着能决定众人命运的玄机一般,让人不敢轻易触碰,大殿里的气氛愈发显得沉闷压抑起来。

  毕竟在洪武大帝手下做官,若不小心谨慎点,满门抄斩都算是最轻的处罚了。

第483章 让北元知晓大明对马政的重视,量他们也不敢造次

  夜浓稠得像化不开的墨,沉甸甸压在巍峨的宫殿之上。

  大殿内烛火在风中瑟瑟发抖,那昏黄的光跳跃闪烁。

  将众人的身影拉得时长时短,映照出一张张满是凝重之色的脸庞。

  李善长缓缓起身,他此时的身姿略显佝偻,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沉淀后的稳重。

  只见李善长先是神色恭敬的躬身行礼,那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带着对洪武大帝的十足敬意。

  直起身之后,他的双手规规矩矩垂在身前,目光沉稳。

  李善长的脸上,泛着几分睿智的光泽。

  仿佛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往昔的故事与谋略。

  他微微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殿内略显压抑的寂静。

  紧接着李善长缓声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啊,当务之急,是得先寻那适宜养马之地呀。

  咱大明疆土辽阔,犹如一幅浩瀚无垠的锦绣画卷,其间不乏养马的佳处。

  老臣寻思着,或可差些眼光独到、行事干练的官员,往那西北之地细细勘察一番呐。

  陛下您瞧那西北之地呀,广袤的草场如同绿色的绒毯,一直铺展向天边。

  水草丰美得似是大自然撒落的串串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自古以来,那儿便是养马的上选之所。

  若能好好利用起来,定能养出无数良驹骏马,为我大明的马政添砖加瓦呀。

  况且那地儿的马儿,自幼在辽阔草原上自由自在驰骋。

  迎着风,沐着阳。

  据老臣所知,此地的战马体格健壮得如同山林间的虎豹。

  耐力更是好得没话说,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这要是都能纳入咱大明马政的麾下,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大有裨益啊。”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微微皱起,似有一抹阴云笼在眉间。

  他右手习惯性抚着下巴,手指轻轻摩挲。

  深邃的眼眸犹如深不见底的幽潭,透着思索的光芒。

  那光芒在昏黄烛火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深邃难测。

  片刻之后,朱元璋缓缓开口道:“李爱卿这想法虽说不错,可西北之地虽有那大片令人眼馋的草场,却离那北元近在咫尺呀。

  此刻的北元就如同暗处蛰伏的恶狼,对咱大明那可是虎视眈眈,时刻觊觎着。

  就盼着能寻着咱的破绽,好趁机扑上来狠狠咬上一口,侵扰一番。

  咱这要是在那儿养马,无异于将马群置于狼吻之下。

首节 上一节 464/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