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482节
奶娘的年收入折银约为 24两,屠户的年收入折银约为 36两。
自耕农的年收入折银约为 15两,佃户的年收入折银约为 9两 4钱。
可以参与‘高级教师’资格评定的经师,年收入折银约为 50两。
接受官府雇用的银匠和衙门马夫,年收入折银约为 40两。
马场杂役和担任衙门记事员的书办,年收入折银约为 18两。
卑职等人之所以能够享受比普通百姓更高的收入,全赖陛下洪恩浩荡。
毛大人平日就时常教导我们,要懂得饮水思源,全心全意效忠陛下。
因此卑职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丝毫不敢有任何懈怠,就是为了不辜负陛下的这份信任。
我朝百姓虽勤劳质朴,但赋税、徭役等亦为生活之重负。
幸得陛下圣明,常施恩泽,方保民生之安稳呐。”
朱元璋听完王大年的这番话,不由得眉头微微皱起,似在思索着什么。
片刻之后他缓缓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御案前踱步,一边踱步一边说道:“说起来你们之所以能够享受这么高的薪资待遇,还要多亏了老三当初制定了业绩和奖金。
那晋王啊,别看他平日里看着大大咧咧的。
可在这事儿上,倒是想得周全。
给咱锦衣卫出了这么个好法子,让你们有了奔头,也更用心办事了。”
第505章 铁甲船、蒸汽机建造和帝陵选址一样,与国运绑在一起(上)
王大年站在奉天殿中,那身姿挺拔得就像殿外那棵老松树似的,纹丝不动。
他虽然低垂着头,但那双眼珠子却跟那机伶的小耗子一般,透着一股精明劲儿。
滴溜溜地转着,时刻留意着殿内的动静呢。
身为锦衣卫千户,王大年平日里那可是在风浪里摸爬滚打过来的呀。
察言观色这本事,早就练就得如火纯青啦。
此刻面对着朱元璋,他那心里头就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可不敢有丁点儿懈怠呀。
毕竟眼前这位主儿,那可是说一不二的大明皇帝。
此时王大年身上的这身行头,是锦衣卫高级军官特有的飞鱼服。
那黑色的锦缎在阳光一照,就跟藏了星星似的,闪烁着神秘又耀眼的光芒。
衣服上的刺绣精美得没话说,那金色的丝线就跟活了一样。
勾勒出的威严图案,看着就让人觉着威风凛凛的。
他的腰间还系着一条黑色的腰带,那上面挂着的都是象征着锦衣卫身份的宝贝。
一块令牌晃荡着,还有那佩刀,一看就透着股让人不敢小瞧的劲儿。
就凭着王大年察言观色的能耐,再加上办事那叫一个靠谱。
在锦衣卫里他可是站稳了脚跟,威望和地位那是蹭蹭往上涨。
手下的兄弟们见了王大年,哪个不得恭恭敬敬喊一声“千户大人”呢。
不过他这肩上的担子也重着呢,身为锦衣卫千户,探查消息、肃清隐患,那可都是分内事儿。
平日里行事那必须得谨慎着点儿,还得雷厉风行,不然怎么能让皇上放心呢?
此时坐在那龙椅上的朱元璋,先是重重地叹了口气,这才站起身来。
他背着手,在殿里来回踱步,边走边念叨着:“如今这铁甲船与蒸汽机的事儿啊,那可关乎咱大明海防的未来。
就跟那房子的大梁一样重要,少了它,咱这大明的海上防线可就不稳咯。
更是关乎咱大明江山的安稳呐,这可是重中之重啊,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停下脚步。
他抬手指了指殿外,仿佛那大海就在眼前似的。
“咱耗费了多少心力呀,那真是把这天下能工巧匠都给召集来了。
还往里投了海量的钱财,就盼着能早日瞧见那铁甲船在海上乘风破浪,同时让那蒸汽机也能发挥出大用处来。
可这事儿啊,办起来那叫一个难哟。
各方的阻碍就跟那野草似的,一茬接着一茬冒出来。”
说到这里朱元璋皱起了眉头,脸色瞬间就阴沉下来了。
那眼神就跟两道利箭似的,看向王大年。
他的声音也变得低沉又严肃,就跟那打雷似的:“你身为锦衣卫千户,本就有探查消息、肃清隐患的职责在身。
这铁甲船与蒸汽机的推进,你可得给咱盯紧了呀。
要是过完年后,这事儿出了啥变故。
那可就是你办事不力,咱可绝不轻饶你,降职查办那都算是轻的了。
要是因为你这儿出了岔子,坏了这等军国大事……
哼!
你就等着去那偏远之地戍边思过吧,可别想着再回这京城了,到时候你就哭都没地儿哭去。”
王大年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那小心肝儿都颤了颤。
不过他到底是见过世面的,面上很快就恢复了镇定。
只见王大年先是利落地单膝跪地,右手握拳置于左胸。
行了一个标准的锦衣卫礼,那动作干净又漂亮。
紧接着他嘴上赶忙说道:“陛下,卑职承蒙陛下与朝廷的信任,才能担此重任呀。
那心里头早就把这事儿,当成自个儿的命根子了。
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皇恩呐。”
王大年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朱元璋,接着说道:“陛下,这铁甲船与蒸汽机之事,卑职可早就暗中部署好啦。
卑职麾下那些精锐探子,那可都是机灵着呢。
早就分散到各处去了,不光盯着那些个心怀叵测的外贼。
就咱们大明内部呀,但凡有牵涉到利益纠葛,可能从中作梗的人。
卑职都让兄弟们给一一记录在案了,那名单都有这么厚一沓了。”
说着他还拿手比划了一下,那模样别提多认真了。
“陛下,卑职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哪敢仅凭常规手段行事呀?
除了明面上这些探查,卑职还安排了不少暗桩呢。
那些个兄弟呀,一个个都跟那变色龙似的,混入市井里头。
和那些个做买卖的、跑江湖的,都打成一片了。
工坊里也有咱们的人,就连那些达官贵人的府邸之中,也都悄悄安插了锦衣卫的眼线。
就是为了力求做到消息无遗漏呀!
只要有那么一丁点儿风吹草动,卑职立马就能知晓。
随后锦衣卫便会迅速采取行动,绝对把那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绝不让它有机会冒头,陛下您就放一百个心吧。”
朱元璋听了这话,微微点了点头。
虽然他的脸色依旧严肃得很,但那眼神里倒是多了几分认可。
“嗯,你心里有数就好。
这事儿可不光关乎军事,那简直就是跟咱大明的国运紧紧绑在一块儿了呀。
就如同咱之前为皇室选那帝陵之地一样,那可得慎之又慎呐。
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咯,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呀。
毕竟那可是关乎着大明的龙脉风水,也关乎着咱这江山的气运。
要是选错了地儿,那还了得?”
王大年赶忙应道:“陛下所言极是呀,卑职听闻当初为了这帝陵选址,那可真是费了好大一番周折。
想来定是有着诸多讲究吧?”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兴致。
他微微眯起眼,仿佛陷入了回忆当中,慢悠悠地说道:“哎呀,那阵子可把咱给折腾坏咯。
这帝陵选在哪儿,那可是关乎着后世子孙的福泽,关乎着大明的国运兴衰呀,咱怎敢掉以轻心呢?
当时咱可是把钦天监的那些个官员、各路的风水大师,还有那些经验丰富的军事将领。
一股脑儿全给召集起来了,组成了一个大得不得了的联合考察团呢,就是想着能寻一处绝佳之地呀。”
王大年一脸好奇的模样,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跟那好奇宝宝似的。
“陛下,这帝陵选址竟然要这么多的能人一同参与,想来定是有着诸多讲究吧?”
第506章 铁甲船、蒸汽机建造和帝陵选址一样,与国运绑在一起(下)
朱元璋负手而立,面上得意地笑了笑。
那笑容犹如春日暖阳下绽放的花朵,透着一股对自己决策的满意劲儿。
仿佛那过往的诸多权衡与考量,都在这一笑之中化作了值得的印证。
“这蒋山那可是素有‘龙蟠虎踞’的美誉呀。
大年你且想想,远远望去蒋山就仿佛一条巨龙蟠踞在那儿似的。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