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第60节
又或者,在胡惟庸看来,身为中书省右丞相,这本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毕竟李韩国公李善长在中书省为相之时,也是门生故吏遍地,而这算不算广结党羽?可老朱不也没对李善长出手?
所以胡惟庸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既然你都知道那是韩国公李善长,可你怎么敢跟李善长学的?
莫不是以为自己也是开国重臣?
别他娘的忘了,李善长一来是朱元璋的老兄弟,是大明的开国第一功臣。
二来便是李善长年迈,纵然能蹦跶,又能蹦跶几年?
所以老朱之所以可以容忍李善长,无非就是不想落得个杀功臣的骂名,再者君臣惺惺相惜,也不想断了这份情谊。
但伱胡惟庸算个什么东西?也配与李善长相提比论?
要明白,才学只是大才登堂入室的敲门砖,但更多的是谦逊谨慎,方才能纵横于朝堂。
可对于李善长,天下大才也不过只是见他的门槛。
“相国.”
群臣对此,皆是哑口无言,毕竟朝堂之上唯有胡惟庸阻止过重设检校司。
至于他们则是观望时局,生怕殃及池鱼,惹火上身。
说白了就是好处想要,坏处也不想,完全就是想让胡惟庸来背锅。
那胡惟庸怎么可能愿意?
反正锦衣卫设立,总得给中书省丞相三分薄面,也绝不可能拿右丞相胡惟庸开刀。
见状,胡惟庸直接摆了摆手道:
“陛下,重设检校司,改建锦衣卫,求得便是朝野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那只要你们洁身自好,秉公理政,任他锦衣卫严查,又岂能奈何得了你们?”
说话间,胡惟庸便是下了逐客令,群臣无奈只得躬身退出正堂。
此时,中书省的正堂终于清静了下来,只剩下寥寥几人,而且都是胡惟庸心腹臣子。
只见御史中丞涂节,率先看向胡惟庸皱眉开口道:
“相国,难不成真要放任锦衣卫行事?”
御史大夫陈宁随后看向胡惟庸开口道:
“锦衣卫上任三把火,虽然不会直接烧向您,但却也能让您伤筋动骨,所以真的可以放任不管?”
至于胡惟庸其余的心腹臣子却并未开口,但皆是看向胡惟庸。
毕竟不管涂节与陈宁说的天花乱坠,还不是得胡惟庸拿主意?
对此,胡惟庸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后,方才轻声笑道:
“大丈夫,当断则断,岂能受制于人?”
“而陛下不过是想借锦衣卫对江南士族发难,给他们敲敲警钟,并且树立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
“那卷入这其中的,都不会影响朝堂局势,既然如此,倒不如成全陛下,让锦衣卫好好的肃清朝堂。”
说话间,胡惟庸虽然面带笑意,但那言语间的狠辣无情,即便是心腹臣子,也是不由的为之胆寒。
且不说胡惟庸的魄力,便是这般果断,都是他们望而项背的存在。
只不过隐隐间,他们也有些担心自己的下场,毕竟胡惟庸壮士断腕的行为,的确有些让人心寒。
“是不是觉得本相有点无情?”
顿了顿,胡惟庸又是抬起头,眼中闪过一抹精芒道。
闻声,包括陈宁与涂节在内的所有大臣,皆是齐齐摇头道:“相国自有相国的道理,下官不敢擅自揣摩。”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况且政治斗争,本就是这般残酷,那他们唯有竭尽全力,方才能争取一线生机。
毕竟这天下的棋子很多,但棋手其实只有皇权与相权,而这一场,仍是皇权与相权的交锋。
群臣可谓是满心复杂,但胡惟庸却是放下茶盏,缓缓起身道:
“回去吧,将自己身边的眼睛挖一挖,别被人扯着鼻子走。”
“至于本相,该去见见我们的太子殿下了。”
话罢,胡惟庸便是看向太子东宫的方向,眼中闪过一抹莫名之色。
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顺便加加群,群里会不定时发红包,顺便聊聊剧情,来吧,兄弟们,再次拜谢。
第71章 右丞相胡惟庸,已至太子东宫(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
但胡惟庸前脚踏出中书省,后脚便有一道身影也是匆匆踏出中书省。
而任胡惟庸绝顶聪明,也想不明白,他引为心腹的中书省左司郎中李进。
乃是单独隶属于朱元璋的锦衣卫,而且就连毛骧都没有调动李进的权力。
这便是朱元璋在中书省,插下的一颗钉子,时时刻刻的盯着胡惟庸,盯着中书省的臣子。
特别是今日之群臣激愤,李进也会如实禀告上去。
坤宁宫之中,朱元璋看向李进呈上来的奏章,眼中当即显过一抹阴沉。
“将自己身边的眼睛挖一挖,别被人牵着鼻子走,看来咱还是小瞧了咱的这位右丞相。”
这一刻,朱元璋已经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胡惟庸的杀意。
因为这份奏章的言辞之间,完全是胡惟庸将朱元璋的心思,摸的透彻。
而堂堂洪武皇帝,又岂能容忍,一个想将自己牵着鼻子走的臣子?
还是一个想以相权对抗皇权,甚至不惜壮士断腕的臣子。
那这若都不杀,朱元璋睡觉,恐怕都睡不安稳!
“李进,你蛰伏在中书省,几年了?”
良久后,朱元璋方才抬起头,看向眼前叩首的李进轻声道。
“回禀陛下,洪武五年李进便入了中书省,至今为止已经快四年了。”
李进想都没想,便是开口道。
“四年了,四年以来,咱没让你上一封奏章,你可明白为什么?”
朱元璋点了点头,又是问道。
“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李进可不敢擅自猜测,便是道。
“还不够。”
朱元璋方才合上手中的奏章,沉声道。
“请陛下放心,近年来,胡惟庸在中书省的所作所为,微臣都记录在案,并且一字不差,只待陛下翻阅。”
李进瞬间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便又是赶忙叩首道。
这些年来,李进钉在中书省,成为胡惟庸的心腹,就是为了将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全部记录下来。
但只有起初之时,朱元璋问过关于胡惟庸的事,之后便是没有再提过。
可朱元璋不提,李进却不能不干,所以这几年来,他一直都在秘密收集,而这已经是铁证如山,只怕诛九族,都不够!
“全部送来坤宁宫,朕要亲自翻阅。”
朱元璋闻言,又是眯了眯眼道。
“陛下,臣现在就回去取。”
对此,李进也是毫不犹豫道。
关于胡惟庸的所有奏章,这几年来,李进不知道写了多少本,只知道密室之中,那所有的奏章加起来,都足够堆个小山了。
“明日之前,送到坤宁宫便可,朕让锦衣卫去办,伱就不用管了。”
“至于你,依旧给咱盯着胡惟庸,切莫打草惊蛇,明白么?”
朱元璋微微思索后,眼中又是闪过寒芒道:“因为此时,朕还不能动胡惟庸,就让他再蹦跶几日吧。”
“臣遵旨。”
李进仍是低头纳拜道。
锦衣卫宗旨:只办差,不问缘由。
“去吧。”
朱元璋又是摆了摆手,李进这才退出了坤宁宫,返回了中书省。
至于李进前来面见朱元璋,会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那纯属是多虑了,而要是这点事儿都办不明白,李进也不配称为锦衣卫。
而此时的太子东宫,邓愈面对朱樉的恳切,眼中也是掠过一抹沉思。
今日御书房前的对白,邓愈可不曾忘怀。
秦王朱樉心中有大志向,想开疆拓土,再建一国。
甚至一举超越太子朱标,成为与朱元璋并肩的太祖皇帝。
那将女儿嫁给朱樉,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
思索间,邓愈又是看向上方坐于朱标身侧的朱棡。
邓愈可以不相信朱樉,但却不能不相信朱棡。
晋王朱棡的能力,绝对不在太子朱标之下,而他若说是能成,秦王朱樉开疆拓土,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邓愈未必不能赌一赌,赌秦王朱樉真可以开辟一国。
而且即便是赌输了,邓愈也觉得不亏,怎么也是秦王侧妃,未来子嗣必定封王。
那邓家一旦遭遇不测,邓家的血脉也可以流传下去。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