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125节

  不由自主,沮授便开始思索起家族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到相应的律法完善颁布之后,玄夏就不会把工商一把抓了,盘子大了之后朝廷经营不起那么大的摊子。

  除了煤铁盐这些基础产业,其余的细分产业就要利用民间商人的力量了,这更有利于工商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朝廷大力支持工商发展,这个风口只要坐上去,自己家族根本不愁没有利益。

  在沮授沉吟的时候,许辰也在默默地盯着他,似乎已经可以看到沮氏成为一个商业巨头的未来了。

  这与沮授是不是自己秘书无关,而是时代发展之下,以后没有沮氏,也会有其他商人崛起。

  自己消灭了一个士族豪强贵族阶层的怪兽,终究也会放出另外一个名为资本的怪兽,但总归自己可以给后者套上枷锁尝试驯服。

  不知不觉,许辰的眼神清冷了几分。

  若是能够驯服这头怪兽那固然很好,但若是对方不接受驯服,自己也不介意宰了对方。

  没有能力终结矛盾,但若是能消灭矛盾的对象,那也不是不行。

  许辰道:“公与。”

  沮授转过头:“主公请说。”

  许辰的语气开始意味深长起来:“你记得看好族亲,玄夏毕竟不同于大汉,你需让他们知晓这里的规矩才好,不要做些不该做的事情,到时候事情不好收场。”

  沮授闻言怔了怔,似乎意会到几分话语里的深意,忍不住心中一凛:“属下明白!”

第202章 学习

  “乡亲们,朝廷现在开展扫盲运动,这对咱们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不认字的话那是文盲,将来出去找活儿和别人签订工契你们都看不明白,被人卖了还要给别人数钱,只要咱们认字,就不必担心这种事情了!

  而且识字也是个技能,你有了这个技能,往后村里乡里需要人手做些事情,也会优先考虑识字的人,你们若是不识字,那也就没有这个机会,那时候可别怨村里乡里不给机会。

  再者说了,你们识字了,别人总会高看你们一眼不是,朝廷对扫盲这個事情是坚决的,以后读书识字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若等到以后这事儿普及起来,那文盲免不了要被别人鄙视。”

  广阳治下小小的村子里,村长叫来所有村民召开村民大会,就开始宣扬朝廷的扫盲政策。

  玄夏已经正式立国,不论是百姓还是村长,都在适应各自的新身份,他们都知道如今自己已经不再是大汉的子民,而是玄夏的子民。

  对此,所有的百姓都欢欣鼓舞,玄夏的确立,让绝大多数百姓都为之振奋。

  玄夏确立之后,也确实带来全新的气象,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能感觉到周围发生的变化,首先是原本的什长变成了村长,然后是各种新的政策开始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比如军政分离以后,地方监督的机制就不再是督卫兵,而是摇身一变成为教察员,教察员定期来到基层监督各级官吏,一旦官员犯错,就要接受教会审查。

  百姓犯罪的话,也不再由军事系统进行惩处,而是由县衙依据民律刑律进行处置。

  百姓刚刚适应这种新变化不久,如今就听到村长开始宣传扫盲运动,朝廷倡导百姓识字读书,多数百姓对此都是比较茫然的。

  其实对于一辈子种田的老百姓而言,认字算是一种没什么用的技能,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识字也没地用去。

  但是听到村长一顿分析,他们又觉得学了认字似乎也不错,说出去至少也有几分面子。

  只不过就算有心想学,这怎么学也是个问题,不多久就有人提出了这个疑问,而村长回答之后,他们才知道这场扫盲运动,更多需要依靠他们自觉。

  扫盲运动实际上不是现在才开始,而是在黄巾奔走之初许辰就已经开始了。

  军队作为一种具备极高组织性的群体,就是扫盲的开端。

  五六年过去,黄巾基本上实现了全军扫盲,士兵们最起码认字能认个七七八八,其中聪明好学的人,知识水平就更广泛一些了。

  现在玄夏就是要依靠大量回归家乡的预备役士兵们,把扫盲运动往民间扩散。

  普通百姓不需要学习太多太杂的知识,只要能认字就可以了,而且难度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这是扫盲可以实现的基础。

  士兵们学习所用的教材,也可以为百姓所用。

  这样的扫盲运动好处在于玄夏朝廷不必花费额外的成本,全靠百姓自觉学习,坏处就是成效不会很好,最终能够脱盲的必定只是一小部分的人群。

  这一点玄夏朝廷当然也是明白的,朝廷也没真的指望过靠这个实现全民扫盲,这只是一个补充手段,能提升一点识字率就是一点,毕竟本身就不需要朝廷付出额外的成本,不管是怎么样的效果都可以接受。

  要实现真正的全民扫盲,实际上希望在青少年一代,依靠教育系统完成知识的全民普及。

  “扫盲是好事,爹可以学学,就算俺去蓟县正式入教入伍了,等咱们县里乡里的学校建起来,小弟小妹们学了之后也能教你。”村长在上面侃侃而谈,下面的马炎却和自己的父亲老马私下聊了起来。

  老马皱了皱眉,似乎有些不太情愿:“让娃娃读书这是好事,但男娃娃去不就成了,女娃娃将来都要嫁人,有什么好学的!”

  马炎顿时叹了口气,无奈劝说起来:“爹,俺们玄夏人人平等,男女都一样,都要接受教育。”

  老马撇了撇嘴:“俺家的女儿,俺怎么安排轮得着别人管?”

  马炎一阵头疼,又道:“爹,这不是你说了算,咱玄夏不论男女只要适龄就必须入学,这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你若是不依,到时候被县衙抓去打板子的话,俺可没法救伱!”

  老马缩了缩脖子,还真有点心虚,最后很不满意的道:“咱玄夏什么都好,就是管的太多了些,这是俺们百姓的家事,哪儿能这么办的!”

  多年的治理,黄巾已经在百姓心里树立起了威信,官府的规定法令对百姓极有约束。

  若真是触犯了规定法令,老马相信马炎说的一定会变成现实,黄巾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的执行力,从来都是说到做到。

  马炎继续道:“官府对学费有补助,咱家供弟弟妹妹读书没太大压力,再说这不是还有俺的军饷吗,干嘛不让小妹就学!”

  老马闷声不语,只是默默的点头。

  马炎也就松了口气,总算是给老父亲做通了工作。

  他在黄巾当中接受了思想改造,看待问题已经不是老马这样一般小民的观念了,只不过这些道理他没法和老马去说,只能软磨硬泡解决问题。

  把这事儿解决了,自己才好去蓟县入伍入教,不然的话他还真怕老父亲抗拒官府然后被抓去打板子。

  黄巾从来都是以民为本治理天下,但也不会完全纵容。

  一番对话之后,父子两人也就没心情继续听村长的台上掰扯,老马岔开读书的话题,转而开始说起了马炎自己的事情。

  “你在战场斩杀敌将立了大功,如今也能正式入教,还被黄巾招录做常备兵,是个有出息的,以后只要好好打仗,说不定还能弄个官当当。

  俺可知道如今咱玄夏的官,以前可都是农民工匠出身的,和咱们这些苦哈哈没什么区别,他们可以,那你也可以。

  咱老马家的富贵可都指着你了,读书的事儿俺依你,但你也得给咱老马挣个前程才行!”

  说起这事儿,老马的嘴就不自觉的咧了起来,脸上的那种得意和自豪怎么也掩饰不住,自家儿子现在也做了黄巾,不知道让左右邻居羡慕成什么样子了。

  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幻想马炎建功立业,然后出人头地当大官的未来。

  马炎下意识就想回答一句当官不是为了富贵,但一看到老父亲眉飞色舞的模样,那觉得这样的话大概说出来也会被老父亲当做放屁,最后也只是无奈的“哦”了一声。

  村民大会很快就结束了,而乡亲们也三三两两讨论起学习的事情。

  所谈内容,其实也和马家父子刚刚说的没什么差别。

  大家都是一般的百姓家庭,想的东西大差不差。

  玄夏的这些政策,百姓各有态度,但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最终都免不了要接受。

  陪着老父亲参加完这次的村民大会,马炎在第二天,也就准备前往蓟县报到了。

  这次入伍,自己不仅要成为玄夏的一名职业士兵,更是要正式入教真正成为一名黄巾,每每想到这里的时候,他都会禁不住摸一下胸口的那本染红的书。

  离家的时候,马炎跪下来给坐在正堂的老马磕了个头,又有些不舍的看了一眼抹眼泪的媳妇和娃娃,最后才把目光落在了几个弟弟妹妹身上。

  “二弟三妹,你们年岁已经超过入学的适龄年龄了,不过只要认真自学,将来朝廷还会开办中学和大学,那时候一样可以参加考试进入学校,学费的事情你们不用操心,只要能考上,大哥我替你们掏!

  至于四弟小妹,你们年岁小,在小学只管好好读书就是,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有出息,知道吗?”

  马炎说完,四个弟弟妹妹轮番点头,他们年岁大小不一,但都对未来充满憧憬。

  读书这个以前对他们完全陌生的东西,现在却也进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自己竟也有机会做个读书识字的学问人!

  “俺会认真自学的,以后只要地里的事情闲下,俺就读大哥留的教材,说啥也要考入中学或者大学!”

  “俺也是,咱玄夏女子也能入教当官,俺好好学,将来也和大哥一样出息!”

  看着二弟和三妹的回应,马炎也是笑了起来。

  自家这样的穷苦人如今也有机会出人头地,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不易,每个人都极度珍惜这种机会。

  在玄夏从上到下只要能做官的,就没有一个不是穷苦出身,这就是万千穷苦人最大的指望。

  “咱们的大天师说过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们可要记得。”

  最后摸了摸懵懵懂懂的四弟和小妹的脑袋,对他们留下这么一句话,马炎便背起了行囊,转身往远处走去,不多久就消失在几人的视野当中。

  老大走了,日子还是要照常过着,老马随后就把老脸一板:“愣着干啥,跟俺下地去!”

  二儿子连忙应声,手里捧着书就跟着老马的脚步往田地走去。

  三女儿同样如此,只是在背后看向老马的时候,却是撇着嘴哼了一声,然后做了个鬼脸,这才一边走,一边捧着书认真读起来。

  若不是大哥苦苦劝说的话,只怕老父亲根本就不会同意自己和小妹读书学习!

第203章 人才

  蓟县县城中心的一处地方,一座占地巨大的院子落成,这里原本是城内士族院堡,如今经过数月改造,却成为了玄夏的第一座小学,而今日正是开学之日。

  清晨时候,可以看到许多六七八九岁的孩童,各自在父母的陪同下进入学校,然后进入校舍开始学习。

  不多久,里面就响起了教学的声音,只不过不管是学生还是先生,都显得有些紧张,毕竟他们双方都是第一次扮演这种角色,一切东西对他们都很陌生。

  在里面的先生磕磕绊绊介绍自己和宣讲课业的时候,校舍门外正有几人安静的旁听。

  几人中间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男子,这正是如今玄夏的国相和自然教教主许辰,至于他身边两人,则是沮授和陆平两人,这两人一个是许辰的秘书,一个是广阳太守。

  夺取幽州之后,为了追求简明高效的治理,许辰把幽州划为三郡,合并辽西辽东玄菟乐浪为辽东郡,合并广阳渔阳右北平为广阳郡,合并上谷代郡涿郡为涿郡、

  并分置三郡郡守,以黄龙为辽东郡守,以王当为涿郡郡守,以陆平为广阳郡守。

  秦汉并无文武之区分,大臣从来都是文武兼之,如今黄巾这里同样如此,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都各自治理地方,一旦有大战,他们便要领兵作战。

  玄夏立国,开始往民生倾斜资源,他们也更多开始把重心往治理地方上投入。

  如今玄夏第一座学校落成,陆平这个广阳太守,免不了要陪着许辰亲自过来视察,教育是朝廷重中之重的计划,容不得一点懈怠。

  “教主,这些教书先生都是从军队中调拨过来,他们擅长骑马打仗,但这教书育人的事情却都是初次接触,难免有些难看,但属下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一定可以胜任职责。”

  看到校舍里先生磕磕绊绊的样子,陆平大为难堪,只能在许辰身边找补起来。

  许辰倒也可以理解,眼前这种开放式的平民学校完全是新生事物,对谁都是陌生的,表现差点完全可以理解。

  军队的教育全是自己五年来手把手教出来的,是完全迥异于时代的另一套学习体系,挑选合格的军人完全可以胜任老师的工作,可以说在教师储备上现在玄夏是足够的。

  事实上到现在,军队的学习就已经不需要许辰插手,内部就已经有学习的体系,如今只不过是把这套体系搬到民间来,以后一代教一代就能有源源不断的教师出现。

  当然这個过程一定是漫长的,现在才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而已。

首节 上一节 125/3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