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140节

  如果可以,这种事情自然轮不到沮授来说。

  但作为秘书,他需要对许辰的个人事业负责,这种事他就不得不予以关注了,在他眼里这不是许辰的个人私事,更是关乎社稷稳定的大事。

  国无储君,万一许辰出点意外,将来谁来继承事业?

  可以想象,一旦许辰没了,眼下的大好局面立马就要分崩离析,但如果有了储君,那么所有人都有一個主心骨,大家还可以拱卫储君继续事业。

  “你在担心什么?”许辰却十分平静,回过头继续往前走去,眼神没有一丝波动:“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就算我出了意外,玄夏就会崩塌吗?”

  沮授愣住,一下子被许辰的话惊到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继续跟上去。

  这时候,许辰的声音再度传来:“不要忘了,玄夏没有君主,它的存在并不是依靠一家一姓来维系,把所有人团结在一起的,只是理想而已。”

  沮授心里突然有种巨大的震撼,他看着许辰的背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你来真的啊!

  许辰淡淡道:“我死了,自然会有新的国相继任,他可以是王当,也可以是陆平,又或者其他的任何人,但绝不应该是所谓的储君,没有君主,何来的储君?”

  沮授嘶的一下吸了口气,相处这么久,他才发现自己其实从没有真正看懂这个男人。

  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完全相信过许辰的理想,在他眼里,国相不过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君主而已,重要的从来不是名称,而是这领袖如何传承。

  他以为,下一个国相和教主依然会姓许。

  他不觉得真的有人能忍受住这种诱惑!

  这种位置,历来都让人争破头脑,这是真正的主宰众生,这是真正的万人之上,天下英雄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椅子,可以毫不犹豫的踏过尸山血海,便是再大的代价,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追求。

  现在许辰已经站在了这个高度,甚至玄夏现在局势一片大好,未来可期,他迟早也会俯瞰众生。

  即便许辰稍微虚伪一点,其实也没人敢说什么,因为这甚至都不算什么污点,这个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是毫无争议的圣君了,天下人依然会把他当做神明高高供起。

  这对许辰来说,都不是什么“抢夺”了,因为这已经在他手里。

  放弃是一种巨大的勇气,而这个男人似乎真的要这么做了,没有任何虚伪,不求什么一家一姓,只要再开新天。

  沮授说不出话来,他彻底服气了。

  连这种社稷权柄的诱惑都能顶得住,那能把送上门的女子再送回去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相比较之下,女色只是粪土而已,那只是肉体最为低级的欲望,根本不值一提。

  我华夏,好像要出圣人了!

  沮授在想什么,许辰并不知道,但自己这番话确实是内心所想,皇帝是不可能当的,真的当了那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背叛,自己也会从辛苦攀爬上去的阶梯跌落,一朝回到腐朽落后的起点。

  “就这样吧,这些事情以后不必再说了,本座私事无关乎社稷,而且时候到了本座自然有成家之时。”扔下这句话之后,许辰便不再理会沮授,只驱马向前而去结束了话题。

  婚姻大事不可轻忽,许辰并不可能随便寻个女子便成家,自然需要等待缘分。

  二十出头的年岁在这个时代可能早就该娶妻了,但在许辰看来这其实年轻的过分,所以从来也不着急,这事儿对他来说,也并不容易。

  共度一生的人若是三观不契合,便是巨大的折磨,他必须对此足够慎重。

  什么储君更是无稽之谈,就算自己死了,玄夏也会在自然教的教义支撑之下继续前进,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少波折,甚至真的出现组织裂痕,但是理念会驱动玄夏人自发前进,总归是能螺旋向上发展。

  这地球从来不会缺少某个人,便不能转了。

  黄巾大军浩浩荡荡从兖州离开,此行玄夏已经实现出兵的目标,顺利收服青徐黄巾,当然这一波最有价值的,实际上是大量的人口补充,这极大了弥补了幽州人口短缺的窘境。

  汉末三国是一次巨大的人口衰减时期,黄巾起事、外族侵入、天灾疫病、诸侯混战一次一次的在收割万千大众的生命,虽然最残酷的一波诸侯混战还没有上演,但到今天,各地已经明显出现大量的人口减员。

  幽州就是其中甚者,作为边地,幽州常年遭受乌桓鲜卑的侵犯,包括玄夏吞并幽州的过程,也同样伴随着人口减少,以至于一个大州最终只有八十来万人口。

  再往里走,如冀州青州徐州这样的地方就要好上许多,每一州基本可以稳定在数百万人口。

  如果玄夏可以提前结束乱世,避免诸侯混战的局面,那么也能阻挡一次时代的浩劫,避免这次人口的大灭亡。

  而除了玄夏在这段时间有所收获之外,同在兖州的曹操,也开始了自己的发迹之路。

  自与张郃刘备一起讨伐玄夏黄巾大败之后,袁绍也不得不接受暂时失去中山常山两郡的现实,他实在没有多余的力量再去与黄巾较劲了。

  曹操终于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往东郡讨伐黑山贼白绕,他虽然在常山战果不佳,完全拿玄夏黄巾没有脾气,但回过头打白绕的黑山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原东郡太守王肱已经战死,曹操抵达东郡之后,连续几次大战,便立即扳回了局面,直把白绕打的抱头鼠窜,很快就把白绕赶出东郡。

  然后袁绍就一纸册封,命曹操为东郡太守,为自己在兖州钉下一枚钉子。

  袁绍这时候还把曹操视为小弟,并没有考虑什么小弟会不会自立门户的事情,对他来说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考虑,那就是终于稳住局面的他,要重新考虑收复中山常山的事情。

  与黑山军眭固于毒还有匈奴于夫罗连番作战之下,袁绍最终还是击退了敌军,彻底站稳了脚跟。

  而一腾出手来,他立即就把目光投向了北方,在疲于作战的时候被玄夏占了个大便宜,这自然是袁绍无法忍受的事情。

  许辰这一头还没有走出兖州,袁绍已经率十来万大军兵临常山开启大战。

  巨大的压力,瞬间往镇守常山的张白骑压了过去。

第226章 坚守

  冷风席卷,带来一股浓烈的血腥味道,高邑城头上,张白骑面色沉重的看着远方的袁绍大军,数万人的营寨阵地铺天盖地的摆开,黑压压的令人窒息。

  当袁绍腾出手之后,能拿出来的力量就与此前的小打小闹全然不同了。

  哪怕袁绍刚刚才和黑山贼与匈奴大战数月,如今也能随便组织起十来万的大军,能做到这种地步,是他已经完全整合了冀州本土的士族豪强的力量,得到本地力量的支持。

  如张郃、颜良、文丑、审配、田丰这些河北士族的代表,如今都已经依附于四世三公的袁绍之下,而他们的投靠也为袁绍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兵力粮食等等资源,让袁绍的势力瞬间膨胀起来。

  就连昔日反叛韩馥的麴义,如今也归附于袁绍手下。

  短短时间之内,袁绍就彻底翻身,从渤海小郡,一跃成为冀州霸主,手里钱粮无数兵马不计,如此才能支撑他数月的持久作战之中,击退十几二十万计的黑山匈奴敌军。

  虽然此前腾不出手在玄夏的手上吃了大亏,但却也派出曹操拿下了东郡,把手伸进了兖州,在这边找回了点场子。

  这就是天下顶级世家声望的强大之处,袁绍根本不需要打什么硬仗,只需要稍稍运作一番,便能轻松夺取冀州这个霸业基础,而无论本地还是外地的士族中人,也都会冲着袁氏声望主动来投靠。

  这整个过程,简直轻松的不能再轻松,完全可以把许辰给羡慕哭了。

  毕竟许辰初拿下幽州,那可是一下下硬啃了五年才啃下来的,过程不可谓不艰难。

  而现在,袁绍回过神来,便立即率领大军,一口气都不停歇的北上攻伐。

  常山和中山的失陷是他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自己不去找黄巾麻烦就够给面子了,黄巾居然还敢主动来冒犯?

  实力的增长,也让袁绍的自信开始膨胀,曹操和张郃失败的原因他归咎于兵力不够且两人无能,却并没有考虑是不是黄巾本身强的可怕。

  而且即便黄巾真的很强,那自己也能用足够的实力横推过去。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他就不信区区黄巾能抵挡的住,连二十来万的黑山与匈奴的联军自己能都击败,所谓的玄夏能比他们更强?

  前面的战斗才刚刚结束,袁绍就马不停蹄的率军奔赴常山开启新的战争,如今钱粮充足兵马强壮,他要趁着这一波势头一举收复失地,以免打成持久战。

  而这的确给张白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今双方大军会于高邑,虽然张白骑率众三万余人坚守城池尚能坚持,但最让他担心的并不是这里,而是常山广大的腹地。

  双方兵力差距巨大,张白骑根本无力分布防守,只能集中兵力守住最重要的一处门户。

  但袁绍可以有无数条路线进攻常山,后勤也可以保证畅通无阻,即便自己在此守住了高邑,也很难阻挡袁绍其他进攻路线的侵入。

  事实上袁绍确实是分兵进攻,以麴义、颜良、文丑、张郃、淳于琼数支大军从真定、安喜等地进入原常山中山两地攻略城池,袁绍自己则是留下本部的三万大军牵制张白骑的主力兵力。

  这分兵的策略极其有效,各路大军长驱直入几乎遇不到什么阻碍,而张白骑只能死守高邑根本动弹不得。

  这样的局面,让张白骑有些绝望和无力,兵力的巨大差距也意味着战术空间的巨大差距,虽然他很想抵御住袁绍的进攻,但是缺乏足够的兵力,正面的实力也不足以直接破敌,让他根本就无从调度应付。

  虽然如今的常山也把幽州的那一套基层联防机制搬了过来,但毕竟时间仓促,能有多大效果还不好说。

  而且这种东西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即便能减免一部分伤害,也没办法扭转战争胜负,如果不能击退袁绍这一次的进攻,那么玄夏刚刚夺取来的常山或许又要吐回去了。

  如今常山的兵力,是以许辰留下的五千精锐为核心,另外从常山黄巾中挑选兵员组建而成,战力根本不足以全面打败袁绍在城门驻守的三万大军,现实条件逼得张白骑只能龟缩在高显之内。

  他如今也只能给玄夏派去信使求援,如今也只有指望请来援军来应对局面了,又或者是许辰救援青徐的一支大军回来的话,也能挽救局势。

  袁绍的大军虽然主要是用作牵制张白骑的主力,但其实也没有放弃攻城。

  张白骑依托城墙,终究是能够坚守下来。

  这种牵制实际上就是双向的,袁绍的主力同样被自己所牵制,只不过黄巾没有额外的能力再应付袁绍其他各路的军队了。

  教主啊,你可救救我吧,再不回来的话,常州就危险了!

  张白骑正心里犯愁的时候,就见到袁绍阵地出现动作,却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进攻了,战场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这一轮的攻防,又不知道要扔下多少尸体。

  “全军打起精神,守好咱们的城池!”

  张白骑一声高喝,城头歇息的士兵们,也就陆续打起精神,准备开始新一轮的防守作战,而下方的诸多百姓们,也都是吆喝着开始做战争的辅助工作。

  如果说让张白骑有所信心的是什么,那就是百姓们对黄巾的支持态度了。

  仅以高邑而言,这些在黄巾的帮助下翻身做主的百姓们,听闻袁绍打来,他们比黄巾更加惶恐,如果让袁绍重新占了常山,那么他们分配的田地就又要被夺回去,又要忍受那无穷无尽的苛捐杂税,又要忍受无休止的兵役劳役。

  为了帮助张白骑守城,百姓们甚至到了主动拆毁房屋以贡献木石所用,这种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

  张白骑也算是真正认识到了,玄夏理念的先进之处,只有玄夏这样和百姓站在一起的朝廷,才能让百姓如此奋不顾身的支持。

  张白骑相信,如果战事真的到了危急的时候,这些乡亲们一定会毫不犹豫拿起刀兵顶上城墙。

  百姓们如此支持,给了张白骑巨大的信心,他相信不管多久,只要城里的粮食还没有吃绝,袁绍绝对攻不下这个城池。

  这是群众力量给他的自信,教主说过,群众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

  很快,高邑再度响起攻防的喧嚣声音,官兵们或是奋力的攻击城门,或是搭建云梯攀登夺城,但黄巾这里的防守也异常的坚决,你来我往谁也奈何不了谁。

  “黄巾守城坚决,我军久攻不下,要夺下此城恐怕并非一时之功,与其把兵力消耗其中,不如就此驻守休整,养精蓄锐应对其他可能的威胁。”

  眼看攻城的形势,将台上站在袁绍一侧的田丰便是皱起眉头,数日的攻城已经很明显的看出来城内的黄巾是硬茬子,继续硬攻下去就显得很蠢了。

  袁绍也是点了点头,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眼见攻城效果不佳,他也不想虚耗兵力。

  无法攻克的情况下,围而不攻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此时郭图却站了出来:“属下以为不可拖延,攻城不易盖因力量分散也,不如改分兵为合兵,以更强的攻势击垮敌军防御,只要能在此地大破敌军主力,以后应对其他可能的威胁,便会更加轻松。”

  荀谌闻言,也是上前一步:“属下亦如此见解,我军兵力庞大不利持久对峙,此战关键不在求胜,而在速胜!”

  这两人话说完之后,袁绍怔了怔,沉吟片刻后也觉得有理,倒是一时犹豫起来。

  很明显田丰所求在于稳妥,力求减少风险,而荀谌郭图更加激进,而且十分自信。

  这两条路线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各有侧重,而他沉吟许久后,看了一眼田丰,最后还是选择采纳田丰的意见。

  因为分兵之策最开始也是田丰提出的建议,既然一开始就采纳田丰的策略,那后面还是继续听田丰的比较好。

  而且考虑到冀州士族归附不久,自己或许需要对他们更加青睐一些,如此才好笼络人心,田丰则正是冀州士族在自己麾下的代表。

首节 上一节 140/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