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318节

  “行了,差不多就该上车了,既然船上什么都有,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作甚,收拾一下随老夫走!”

  好一会儿过去,小院里刘家人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多是嘱咐劝阻,刘洪很快就厌烦了,站起身来一抖衣服,便不耐的要走。

  这一下,众人也就不敢多说了,只能送着刘洪往小院外面去。

  女儿儿媳跟在他身后默默抹泪,几个儿子则多是担忧叹气。

  远洋航行这种事情能够往历史追溯的,大约也只有徐福东渡的典故了,世人也不知那东渡究竟渡了多远,结果是徐福这一去便杳无音信,这更令人对未知的大洋充满不安。

  如今要送着刘洪出海,他们怎么也放心不下,只是他们也拗不过老头,也只能接受了。

  出海本就是玄夏筹划已久的大事,而且还是许辰这个玄夏领袖一直都挂念的事情,在他的意志之下,这件事情推动的过程按部就班没有任何差错,到现在船队已经筹备完成,只等人员完全齐备之后就可以出发了。

  走出小院,众人把行李搬上停置的车队之上,刘洪便要坐上去就此离去。

  马夫驱赶马车缓缓行动的时候,一众刘家子女都是跪在地上给刘洪磕头,就此把这老头送走,直到马车渐行渐远消失在远方,他们才陆续站起身来。

  一家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是长吁短叹。

  直到现在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刘洪这一把年纪为什么还要去为玄夏的事业去拼命。

  刘家丢了天下也就丢了,那是刘家没本事怨不得别人,但刘家人上赶着去给玄夏干活,这是闹哪般哟。

  船队集结在武清港口,刘洪周良还需坐许久马车才能抵达,摇摇晃晃出发之后,师徒两人便也交谈起来。

  “学生上一次随船队下南洋,得见诸多小国部落,航行途中多有停靠补给,即便如此也常常遭遇风浪事故,不少船员都死于途中,且不论风浪病症带来的困难,便是长期隔离土地的苦闷感,还有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常能逼疯了人,这滋味实不好受。”

  临近再次出海的时候,周良不禁陷入了回忆,感慨起上次出海的经历。

  “而这次出海不同上次近海航行,远洋出海难度更甚,未知海域的前方会遭遇什么谁也不知道,或许此去数月也不见海岸补给也说不定,一个不好,船队就会全军覆没那也不是什么怪事,前路之凶险只怕难以想象啊。”

  看着周良这故作感慨的模样,刘洪心里只是冷哼,他如何不明白这是周良在变着法的劝阻自己。

  事实上,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周良也不太放心刘洪跟着出海,以前也屡次有过劝解,但每次都只能迎来刘洪的斥责,到最后逼得一向不知变通的周良也开始来这委婉暗示的一套了。

  可是刘洪对出海的艰难早有心理准备,自是不会改变主意。

  “你小子也不必这般装模作样,为师都已经坐上马车就断然没有回头的道理,若是就这般回去,岂不是遭人耻笑!”

  刘洪淡淡道:“大汉不在了,唯有学问还能让为师有所追求,此行若是能求得海外珍奇物种,或是在天文地理上有所突破,受些苦倒也值得。”

  周良闻言,也只能讪讪一笑,这才彻底熄灭了劝阻的心思。

  这时,刘洪又看了周良一眼,也不知在想些什么,随后道:“这一年来你学了些本事,鼓捣出些航海工具,便嚷嚷着要绘制海图划定经纬,口气倒是真的不小,为师跟你一同出海,或许还能占占你的便宜,有朝一日你功成名就了,为师也能蹭蹭名气。”

  一说起技术上的事情,周良马上就来劲了。

  “这可不是学生口气大,学生做的东西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才成功的,那六分仪配合时钟测得经纬位置,自然也可以用以确定航路及海图,若非如此,学生此次出海航行的信心就要大打折扣了,这一年学习对航海确实用处颇大。”

  刘洪点了点头,这话倒确实不假。

  这一年的时间,他们师徒俩潜心钻研,确实鼓捣出不少成果,最为直接的就是这六分仪,配合上时钟以及天文历,完全可以实现定位的功能。

  这对航海的帮助几乎是立竿见影。

  他自然明白这些成果能有多大的实际用处,周良想要完成的那些事情,确实有实现的可能。

  他更加知道这些事情一旦实现会是何等的功业,一旦成功绘制了海图,抵达了大洋彼岸看到了新大陆,并且寻找到了那些重要物种,整个华夏无数生民都可因此受益。

  做下这些事情的人,将来少不了也要史册留名。

  而这也正是刘洪此行无论如何也要随行出海的原因。

  他当然并不是表面所说那样除了学问就无所追求了,实际上他还是有一份功利心,想给刘家挣一份名声,更给自己子孙挣一份功劳。

  为了给子孙提供更好的条件,刘洪就算是一把年纪也硬要拼一拼了。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周良,意味深长道:“此行若有归来时,你小子便能飞黄腾达了,可不要一富贵就忘了曾经亲友,我家那几个儿女脾性虽不好,却也算是你师兄师姐,你也记得多亲近亲近”

第546章 马车夫

  出海的动静十分庞大,武清海港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许天师亲自来到海港视察海师的时候,而这一次的出海船队虽然不及海师那般规模庞大,却也足够震撼人心。

  庞大的港口,数不清的船只在海面上缓慢沉浮,一眼看去便是数百上千根桅杆竖起。

  船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人影走动,有登船做出海前最后检查的船员们,也有上上下下搬运货物的码头工们。

  而港口之上,百姓也都忍不住前来围观这番壮举,各处都是人声鼎沸,小贩更是趁着这个机会到处售卖,只有官府吏员率队来回巡逻控制秩序。

  虽然此时此刻,玄夏的大军还在南方征战,但这并不耽误百姓们凑热闹,一直以来玄夏的对外战争,都很少会直接影响到后方百姓的生活,更不要说如今前线捷报频传,百姓们更是乐见喜庆大事。

  这样的大型活动,不管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忙碌不休的模样。

  出海这种事,本就是极其稀罕的事情,多数人虽然没有机会亲自探索外部世界,却也怀着对外面的好奇心。

  远洋航行实在是太过难以想象,若是没有许辰的领袖意志和朝廷的大力推动,这种耗费巨大但成果未知的事情,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迈出第一步,而现在这个进程足足提前了一千几百年。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辰才会那么急,有些事情自己不开个头,等历史自然向前发展就太慢了。

  现在的他,就像是一个马车夫,疯狂的抽着历史往前跨越,不敢慢下来一点,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以至于出海这种大事都等不到战争结束了。

  当然,许辰虽然没办法从前线脱身,但蔡文姬却亲自来到港口为船队送行,当她带着许玄许夏出现的时候,整个港口都沸腾了。

  这种盛况,让刘洪这个见过大世面的人都不禁心惊,玄夏对出海的重视程度,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数百艘的船只,近两万的出海人数,物资更是堆成一座座山然后搬到了船上,这种规模的行动也就只有朝廷才能推动了。

  直到一切准备工作全都完成,刘洪与周良一行人才登上了船只,随着海风吹拂,一艘艘的船只都扬起风帆结队往大海深处驶去。

  只是还未及船队跑出太远,刘洪立马就感觉到不对了。

  虽然船身十分巨大行驶感觉还算平稳,但身体依然对海上行驶的沉浮产生了反应,很快他就产生晕眩之感,胃中更是翻腾起来。

  为免失态,刘洪连忙跑到船边趴在栏杆上一阵呕吐起来,身边众人见状大惊,纷纷过去问候。

  只有周良咳嗽一下解释起来:“初登船者难免有晕船之症,这只能依靠身体慢慢适应,当初学生也是这般熬过来的,虽然最开始的时候会十分折磨,但吐着吐着也就能习惯了。”

  此言一出,一众人都面呈担忧之色,他们似乎已经能预想到接下来的旅程会有多么痛苦了。

  虽然这些事情他们早早就已经知晓,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出现反应。

  好一会儿之后,刘洪才算是缓过来了,脸色肉眼可见的有些难看。

  这时候他只在心里庆幸,虽说如今年纪不小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这点程度还算不了什么。

  毕竟他也不是真的一拍脑门就决定出海,也是对自己身体状况足够自信才会这么做。

  当然,他也明白这才只是出海航行的第一难而已,后头还有的是罪要自己受的。

  屏退了其他人之后,他看向了周良:“你总说要做玄夏的张骞凿穿海外,但张骞一去西域就是十三年未回,老夫可熬不了十三年,你最好快些把我好生带回来,不然的话我家那些个儿女多半要和你拼命。”

  周良闻言,看了看远方,那是一望无际看不到尽头的庞大船队。

  这种景象对已经出海过一次的他来说并不陌生,而且这一次的规模远远超过了第一次的近海航行,更不要说航行工具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这让他对此次出海有着充足的信心。

  “老师你放心,我们一定能回来的!”

  周良转过身,回望距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海岸,心里又是不舍又是期待:“神州大地的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盛世将至,我又怎能缺席呢!”

  随着他一句话落下,船队彻底驶向远方,完全远离了神州大陆。

  上一次的出海,船队至少可以贴着海岸线行驶,就如紧紧被丝绳拉住的风筝不会丢失,而这一次的远洋航行,他们却是彻底断了丝绳,前途未知只能慢慢探索,谁也不知未来如何。

  真的能寻到新大陆吗,真的能找到那传言的物种吗,若是可以,又需要多久时间呢?

  出海无疑是玄夏近期一件大事件,玄夏百姓不论是幽州还是其余地方,都有获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廷的大力报道。

  海外开拓一直都是许辰定下的国策之一,如今终于迈出第一步,自然要好好宣扬。

  只有让人知道的多了,看到海外的好处了,将来他们才愿意多多走出去,华夏族群的生存空间才能开拓的更大,而现在就是这些工作的开始阶段。

  海外开拓瞄准了海外的资源,这却是提前无数步为愈发临近的工业进程做准备,而要把这些资源作为己用,不仅现在要探索新大陆,将来还要大举移民进行开发利用。

  而这样一来,玄夏的人口需求将会空前旺盛,往后急需的数百万乃至千万之众的产业工人需要填补,海外数不清的土地更需要移民开拓,这又促使玄夏开始制定政策鼓励孤寡再婚和生育,一波极其旺盛的婴儿潮正在酝酿。

  等到战争彻底平息,神州大地开始休养生息,盛世也将随着新生代的啼哭而到来。

  许辰已经做好了迎接盛世的准备,更多的人则已经嗅到盛世到来的味道,他们在一个个政策的强行推动之下,或是身不由己或是主动迎合的往前狂奔着进入下一个时代。

  如周良这样的人,也不过是这时代变革中被推着走的一份子而已。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他们很快就要见证史书翻页的时刻。

第547章 什么档次

  时值严冬酷寒之时,天空白雪纷飞,寒风如刮骨刀一样凌厉冷酷,万物裹上银装陷入寂灭之中,似乎隔断了一切的生机。

  在这种时候,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会被迫陷入沉寂。

  广阔冻原大地上都看不到多少人影活动,只有家中缺乏物资的些许百姓,才会在厚重棉衣的包裹下,去其他人家交换物资,或是硬着头皮走入山林湖泽,寻求渔猎之获。

  这种冷酷严寒,走出去不用几息时间,人的眼睫毛就要结上冰晶,身体也会迅速流失温度,鹅毛大的雪很快就会覆盖全身,雪地迈上一步都十分费劲,人们只能用棉衣皮衣把自己包成球一般,才能勉强在外行动。

  他们当然也知道这种时候出去活动收获渺茫,但他们没有办法,背后就是窝在茅屋里瑟瑟发抖的家人,过冬所需的物资不足,那就只能出来搜刮东西,否则一家人难免饿死。

  若是在山中猎到野兽,不仅能补充食物,完好的皮革割下来交给贵族老爷,也能换取些粮食或者物品。

  若是在深山悬崖之中找到什么人参灵芝这样珍贵的东西,那能换来更多好东西,这个冬天都可以很轻松的渡过了。

  贵族老爷那里有很多好东西,除了质地精美的铁器或是盐糖这些东西,更让他们离不开的就是身上穿的毛衣棉衣,若不是这些近年慢慢变多的衣服可以御寒,每年不知道要多冻死多少人。

  只是,老爷手里的东西都很贵,轻易都换不来,底层百姓家里一件棉衣都是家里的宝贝,从来都是家人换着穿,多数人最大的梦想也不过就是给家人全都添置一件棉衣。

  日子是难过的,但不得不说,以前更加难过。

  毕竟盐糖衣服铁器这些玩意儿,以前就是想换都找不到地方,而今这些东西却愈发多了起来,百姓们只希望以后这些东西能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才好。

  这片死寂的大地之上,人口数量并不算多的民众就这么日复一日的挣扎求活,而在这片土地的中心,却又是另外一幅场景了。

  虽然那里依然被大雪覆盖,虽然那里也是寒风割面,但与底层百姓每一天都在生死线挣扎的无奈和悲哀不同,这里却是一片歌舞喜乐奢靡享受。

  高句丽的王宫并不算多么辉煌宏伟,不要说与长安洛阳这等王朝古都相比了,就算是中原一般的世家庄园,或许都比这里更加壮观,只是在这苦寒之地能有这么个王宫立起来,已经算是不错了。

  王宫深处的大殿里,紧闭的大门和厚实的棉质长帘隔绝了外部的寒冷,只开着些许小窗用以通风,如此才能在内部烧着一个个的炭盆供暖。

  只要走入殿中,立刻就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温度,甚至于多待一会儿之后还要脱下厚重外衣才不会感觉燥热。

  大殿中心,可见窈窕女子身着轻薄衣裳,在鼓乐之中舞动身躯,倒也算得上舞姿优美。

  旁边的乐师,则是配合着乐曲出声吟唱,出口之词意蕴婉转,在这严寒之时颇有几分惆怅凋零之意,这种低落哀愁的情绪,很快就让最上方依靠在床榻的国王叹息起来。

首节 上一节 318/3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下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