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125节

  这下子可把这些户部官员们给整破防了。

  要知道户部可是大明六部之中最繁忙之部,除了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之外,其内部办理的政务也会按地区分工而设司。

  所以户部里面各司只能衙门都有几十个,分管着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财政事务。

  而且这还不算完,比如已经信誉破产到极致的大明宝钞,户部还管着它的印刷和发行,而且每年还会印出海量的大明宝钞去糊弄早就膨胀到不知数量为几何的各地藩王以及其所属的宗室子弟,给这些人发俸禄。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户部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业务,比如各种库,各种仓。

  可以说如此事务繁琐,部门繁琐的户部,就算是户部尚书本人可能都弄不清自己到底要管多少个司,多少个库,多少个仓。

  但是海瑞却是如数家珍,不仅能把这些清吏司,提举司,印钞局,还能把各种库和仓都说出来,而且还能把这些司、局、库、仓的办事规章说的一清二楚。

  如此较真之人,又喜欢拿着规矩说事,这搁谁谁能受得了啊?

  所以海瑞在户部的名声有多响亮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有了海瑞这样如此尽责的观政之后,户部的办事效率好像确实比一年前好了几分,而且这一年下来,户部最后结算的一年赋税目录数据,好像也比往年多了一点点。

  这不得不说,海瑞还是非常有能耐的。

  尤其是嘉靖皇帝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更是呵呵一笑的在私下里对着黄锦夸赞了海瑞一句,“这小黑子有点东西。”

  高拱也已经快一年没见海瑞了。

  现在他要替朱载坖去探海瑞的口风,所以也就在这两天里多打听一些海瑞的消息。

  在得知了海瑞在户部里的威名之后,高拱也是叹为观止。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来自于天涯海角的海刚峰竟然还有如此本事,怪不得裕王爷会对此人如此另眼相看。

  原来裕王早就一眼看出了他的能耐。

  一想到这里,高拱也不禁更加为朱载坖欣喜。

  一位有如此识人之能的王爷,等到将来他真的继承了大统,那将是何等幸事?

  六心居。

  这家京师出了名的酱菜店,也是海瑞经常光顾的小店。

  海瑞很喜欢六心居制作的酱萝卜,所以,每过一段时间,海瑞就会花上少许铜钱,买上一碟小小的酱萝卜当做是平时改善生活的特别加餐。

  高拱进到了六心居的小店里面,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处一方小桌边的海瑞。

  高拱直接穿着大堂到了海瑞面前,呵呵一笑的打招呼道:“你这小日子当做舒坦,让人羡慕。”

  海瑞一听到高拱的声音,也连忙起身不卑不亢的对着高拱行了一礼,“下官见过高学士。”

  高拱不客气的坐在了海瑞的边上,又看着海瑞说道:“不必客气,咱们现在是在外面,又不是在衙门里。放松一些就好。”

  接着高拱低头又看了一眼桌上的小菜,发现只有一碟酱萝卜之时,顿时又感海瑞的节约。

  高拱高声对着六心居的小二喊了一声,“小二过来,上几碟上好的酱菜来,再来一壶陈年老酒。”

  小二听到高拱的声音,也连忙动作起来,立刻就准备了几碟上好的酱菜和一壶陈年老酒过来。

  小二对着高拱热情的介绍道:“大爷,这几份酱菜都是严阁老的最爱,也是咱们六心居的招牌菜,您慢慢用。”

  高拱呵呵笑道:“好好好,今日我也尝尝阁老的最爱到底是什么滋味。”

  打发走了小二之后,高拱又看着一旁的海瑞,热情道:“你也尝尝。”

  但海瑞却还只夹了自己点的那份酱萝卜,并对着高拱说道:“下官就喜欢吃萝卜。”

  看着海瑞这个样子,高拱也只能微微摇头。

  之前两人因为朱载坖的原因,两人也有多一段时间的相处,高拱自然也熟悉海瑞的个性。

  知道他不是一个喜欢平白无辜受人好处的人,所以,对于海瑞这番的表现,高拱也没有气恼海瑞不给面子。

  因为他很清楚,海瑞就是这样的为人,也犯不着为了这样的小事跟他置气。

  再说了,两人之间又没有多少的交集,所以,高拱也根本不会将海瑞的“距离感”放在心上。

  高拱自己夹了一块他点的上好酱菜,又喝了一杯小酒,然后对着海瑞说道:“汝贤你对京师扩建的事情怎么看?”

  海瑞听到高拱这么一问,他也顿时严肃了起来,海瑞说道:“此事很难,根据我在户部看到的情况,我估计此事十有八九会半途而废,最终可能只建一道外城之墙,就没有银子再继续下去了。”

  听到海瑞如此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的看法,高拱也不由对海瑞投去了惊讶的目光。

  要知道这件事情可是当今皇帝陛下主推的大事,是要建成千秋伟业的大工程。

  因此不管是京中百官,还是京中百姓,都对此事抱有极大的期待,而且也没有人敢这样直言不讳的泼冷水。

  但是现在海瑞却说出了这样的话来,由此可见海瑞并不是一个人云亦云,阿谀奉承之人,他是一个敢说实话的人。

  对此高拱自然也是敬佩的。

  高拱这时候叹息一声,“伱说得对,可是现在这件事已经是落在了王爷的头上。所以,我也忍不住为此事发愁起来,想要为王爷分忧,可是我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来找你喝喝酒,一吐胸中之闷。”

  ——————

  求月票~~~不出意外的话,下午六点应该会有一章加更!

第246章 皇帝也是人

  高拱感慨完了朱载坖之后,接着又乐观的说道:“万幸,陛下早有准备,让鄢懋卿任盐政总理大臣,为京师扩建筹措银两。听说今年的一百万两盐税已经入了户部的帐,这也算是一件好消息吧。”

  高拱如此乐观的看法落在海瑞眼里,却不是那么的好看。

  海瑞对着高拱说道:“高学士,这件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鄢盐使送来的一百万两税银是入了户部的银库不假,但是这银子已经用去了十之七八,剩下的一点银子根本就不够京师扩建的首期工程使用。”

  高拱听到这话顿时也露出了一个大惊失色的表情,“怎么会这样?”

  海瑞又夹了一口酱萝卜吃了一口,接着说道:“朝廷每年要花的银子高达上千万巨!除了最花钱的九边之外,两京一十三省但凡有灾有难,朝廷都不能袖手旁观,都要出钱出粮赈济灾民。这些花销有时候是几十万,有时候是几百万,根本没有一个稳定的标准。”

  “当然这些花银子的大头,有时候朝廷也会想办法的利用地方上的财政能力做一些缓解。可是也总有朝廷没法调节地方财政的事情一直积压在户部。”

  “比如京中百官们的俸禄,这些俸禄不知从何年起就一直有拖欠的情况发生。所以只要户部有了新银入库,京中被欠薪已久的官员们就会齐聚吏部,让吏部出头找户部要银子发俸。这一来一回少说也得发下去十几万两。”

  “还有宫中的宦官宫女的俸禄和以及各宫娘娘们的用度,其实也是由户部承担部分的。因此给京官们补俸的时候,这些人也都得补,这一补又是十几万两银子的开销。”

  “还有京营的军饷,虽然京营的军饷可以算在兵部头上,但是兵部的银子也不是凭空出来的,所以为了给京营发饷,兵部也会找户部要银子,这一要至少就得三十万到五十万两,而且有时候陛下的内帑也会出部分银子补充京营军饷。”

  “所以光这些开销摊开一说,鄢盐使送来的一百万两银子,就很难专款专用在京师扩建工程上。”

  高拱听着海瑞说着户部里的懊糟事,整个人也震惊住了,他知道户部的银子很紧张,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紧张到了这种地步。

  高拱面色一沉的端起的一杯酒喝在了喉咙里,这一刻高拱也不由觉得酒有些苦涩了。

  高拱道:“朝廷财政竟然都已经如此艰难了,这以后可怎么办?内阁的阁老们和六部的堂官们,他们就不想想法子为朝廷开源节流吗?”

  海瑞又夹起了一根萝卜条吃了起来,然后说道:“朝廷也有动作的。比如去年的京郊保卫战之后,朝廷就议定了建设‘大明产业循环大市场’的国策。现在这条国策的效果就不错,已经和鞑靼诸部建立起了初步的贸易市场。”

  “北边草原上的牛羊马匹也开始陆续以廉价的价格进入大明之中,同时大明所产的茶叶布匹和顺义产业园内的奢侈之物已经开始销往草原,换取了更多的利益回来。”

  “这些利益在朝廷的操作之下,也开始慢慢的转化成实质的财政收入,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件事现在是由宫内主导的,所赚的大多数的银子都归了内帑,户部能拿到也不多。”

  听到海瑞说到这些事情,高拱也是沉默,本来高拱对建设大明产业循环大市场的事情是极为亢奋乃至激动的。

  可是最后主导此事的却不是朝廷,而是由宫中指派的人作为其中的主导。

  这就很不符合高拱的政治理念,高拱虽然也没有看不起宫中之人能力水平,但是高拱却认为有些事情还是分清楚一点好。

  宫中的人就负责管理好宫中的事务,执行好皇帝的命令就是了。

  像这些明显就可以交给朝廷本身处置的经济事务,还是让官僚系统运作就行了。

  若是一直由宫里把持,这不是在侵害朝廷的利益吗?

  要知道朝廷可不是一家一姓之朝廷,乃是天下万民之朝廷,朝廷所行之政,也应该皆都为百姓而行。

  若是皇帝以私代公,总想用一些宦官私奴直接干预朝廷本来的职责和事务,最后可能就会扰乱朝廷秩序,从而使得天下管理出现问题。

  因此不管是在高拱的政治理念里面,还是在其他有志为大明开拓一番事业的官员心里,他们都是希望皇帝能够分清私与公的界限,不要过多的使用宦官奴婢干涉行政。

  所以出于对安全和利益的考虑,皇帝肯定更加愿意相信自己的奴婢,而不是外朝那些所谓的忠良百官。

  毕竟自古以来,就从大数据来讲,太监造反的案例总归还是极个别的个例,而且太监造反也都不会有什么结果,最后也都会因不得人心而被反杀平定。

  但是朝廷里的那些貌似忠良的外臣就不一定了,如果不把他们看紧点,不把他们的权责给压制着,天知道最后会不会蹦出来个王莽,曹操,司马懿,杨坚,赵匡胤这样欺凌主上的权臣。

  所以,理想总归只是理想,皇帝是不可能不用太监的。

  如果一个皇帝连伺候在自己身边的太监都不信任重用的话,那么这个皇帝十有八九要么是个脑抽了的皇帝,要么就是一位被傀儡了的可怜君上。

  否则的话,一个思维正常的皇帝,是不可能不用太监办事的。

  而这其中的度,无非也就取决于当时皇帝对外臣的信任的程度,和对权力欲望的把控度。

  如果皇帝对外臣信任值高,那么他身边的太监可能就是出伺候人的传话筒;

  如果皇帝对外朝信任度不高,且自身又有极大的权力欲,那么他身边的太监,可能就是替他巡视天下各方的钦差大臣!

  而这一现状在朱元璋废了宰相制度的明朝时期,更是尤为突出。

  因为废了丞相制度的中央集权朝廷,皇帝不仅是董事长,还是CEO。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皇帝不仅有决策权,还有行政权。

  但也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这样的精力和能力,负责好决策和行政的。

  因此为了君权不旁落,伺候在身边的太监,自然也就成了皇帝的亲密助手,帮助皇帝去处理一些决策事务和行政事务。

  所以,在这么一比较下,本该帮助皇帝管理天下的朝廷,最终也不过就是沦为了皇帝意志的执行机构。

  试问一个本就有自己的思想和管理机制的执行机构,又有哪个极权皇帝会放心用呢?

  所以,很多时候,皇帝自然也就直接跳过朝廷的制度和管理,直接用自己身边的太监去处置他认为关键的问题。

  就比如现在的财权问题,皇帝不去抢户部的银子补充自己的内帑就算是烧高香了,现在竟然还想着从皇帝口中夺食,这显然就是白日做梦。

  尤其是现在的皇帝还是那么的精明强干,谁想沾的他便宜,那就得有付出生命代价的觉悟。

  可是即便如此,大明朝的官员还是乐此不疲的,想要各显神通的跟皇帝斗法,想要从皇帝那边多捞一些好处回来。

  只不过这其中的区别是:有的人是为了大明,为了理想;有的人就是单纯的贪念作祟,以为自己聪明绝顶可以耍着皇帝玩。

  ————————

  上月700月票的加更~~~求月票

第247章 三儿坏的很呐

首节 上一节 125/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