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143节

  本来心情已经变好的严世蕃,听到罗龙文这话后,顿时就怒了起来,“老子就算是瞎子死了,也不会找裕王的人帮我看病!”

  看着严世蕃突然暴怒的样子,罗龙文也畏缩的缩了缩脑袋,他觉得他真的是一片好心,结果小阁老竟然不领情,这让他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罗龙文缓了一会儿看着怒气渐熄的严世蕃,他又赶紧献宝似得将一旁放着的怡然糖捧了起来,“小阁老您消消气。”

  严世蕃用一只看得清楚的眼睛看着罗龙文捧过来的怡然糖,心里虽然还有几丝气恼,但是看在怡然糖的面子,还是哼了一声道:“以后不许再跟我提裕王和裕王的事情。”

  罗龙文点着头连回道:“是是是,小人记住了。”

  严世蕃看着认错的罗龙文,又挖了一大勺怡然糖吃在了嘴里,感受着嘴巴里丝丝腻腻的甜意,严世蕃的心情又好了起来。

  严世蕃哼道:“裕王真是好命,比景王早出生几天就算了,这两年的运气也好,帮着宫里做的这个怡然糖也是沾了大便宜。真是气死我了。”

  严世蕃虽然这么说着,但是嘴里的感觉是不会骗人的,他还是喜欢这种甜丝丝甜腻腻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他天生嗜甜,还是小时候有了什么心理创伤,让他如此不可救药的迷恋上了甜味的感觉。

  就比如他现在一只眼睛突然浑浊看不清事物,如果是朱载坖在场的时候,朱载坖可能就会猜测严世蕃是不是糖吃多了,把自己吃出糖尿病,导致了眼睛上的问题。

  但是这个时代好像对糖尿病的认识只是“渴症”那么简单,对于这个病的深层次研究,也几乎是为零的。

  至于调理的结果怎么样,那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所以,如果严世蕃真的把自己弄出了糖尿病,那他的后半辈子就等着倒霉吧。

  朱载坖虽然不清楚糖尿病有多凶,但是朱载坖可是见识过有些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而在医院里由轻症变重症的病人。

  这些病人刚刚来医院的时候,都还能自己走路,结果过了不到一晚上的时间,不要说走路,好像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了。

  所以,在那个时候朱载坖也终于理解到了糖尿病的可怕,从此以后朱载坖就很少再喝糖分过高的饮料,而转喝一些无糖饮料。

  至于这两种饮料的切换到底有没有预防糖尿病的效果,朱载坖也是不清楚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朱载坖对这个病症的谨慎。

  所以,即便是朱载坖弄出了怡然糖这种甜度比原来的红糖高出好多倍的白糖,朱载坖也很少让孟冲做饭做菜的时候放什么蜜糖之类的调味品。

  而是只吃一些少盐的清淡口味的菜品用以养生。

  可以说一个十几岁大的少年,竟然能控制住自己的口腹之欲,只吃一些清淡口味的饭菜,就可以看出穿越后朱载坖的自制力是何等的可怕。

  而且这种自制力还体现在朱载坖的方方面面,比如他一直坚持的锻炼的《先天功》,比如他一直坚持看的《永乐大典》。

  像这样健康的生活方式,放在朱载坖穿越之前的生活,这简直都是不敢想象的。

  朱载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自制力,难道这就是他的“挂”?

  但是这“挂”好像有点敷衍了。

  不过呢,这也总比没有强,要不然以着自己从前的本事,只是靠着自己现在的皇子亲王身份,估计还真驾驭不住高拱张居正海瑞这些个性能力都非常的突出的时代俊才。

  而且现在好像还不止高拱张居正和海瑞了,嘉靖皇帝竟然出乎意料的发了一道明旨,重设弘文馆,并让他担任弘文馆的主事,领导从翰林院里调过来的两大俊才。

  一位是嘉靖二十六年的殿试第一名的状元李春芳;一位是嘉靖十四年本该一甲第二名的赵贞吉。

  而赵贞吉之所以没能成为那一年一甲第二名的榜眼,也是因为嘉靖皇帝嫌弃他说话太直,不太中听,所以才把他的一甲第二名换成了二甲第二名,使其与一甲榜眼失之交臂。

  但是当时的嘉靖皇帝还是有一颗励精图治的心,所以对于赵贞吉这样的俊才,他还是有些欣赏的。

  于是乎,在当年的四月份时,嘉靖皇帝就破例首先选赵贞吉为庶吉士,“送翰林院读书”,想着好好培养培养他,说不定将来也是个宰辅之才。

  现在这俩嘉靖皇帝看好看重的翰林清贵,嘉靖皇帝自认也用不太上了,所以就直接丢给了朱载坖,看看朱载坖能不能收拾住这俩人,让这俩人也像高拱张居正一样死心塌地服侍于裕王府。

  ————————

  求月票~~~终于恢复正常的更新的时间。看看明天的月票能不能让我加更一章!

第285章 悍臣

  尤其是赵贞吉,年龄更大。他是正德三年生人,如今已经四十有五,比高拱还大五岁,距离五十知天命的年纪也不差几年了。

  不过可惜的是他的仕途之路有点坎坷,都四十五岁了也仅仅不过就是一个从五品的左谕德。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小觑了赵贞吉这一类翰林出身的清贵文官,因为这类文官的升迁速度根本就不是常理可以审度的,说不定哪天时来运转直升九卿台阁都不会让意外。

  所以即便是四十五岁的从五品,也不会有谁会小看赵贞吉的官阶品级,只会将他看做是一个随时都可能一飞冲天的翰林清贵。

  因为他在京师呆的太久了,而且还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又被点了翰林,要资历有资历,要关系也有关系,怎么看都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潜力股。

  而这次嘉靖皇帝重置弘文馆的旨意发出之后,赵贞吉和李春芳就第一时间来到了裕王府拜见裕王。

  虽然弘文馆也不是一个什么位高权重的机构,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俩的激动之情。

  因为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皇帝陛下重置弘文馆又让裕王领着,这明显就是在帮裕王培养名望,培养班底。

  而他俩又被选入到弘文馆中做事,那不就是将来的裕王嫡系?

  一旦裕王名位定正,或是克承大统,那么这些早期就跟随在裕王身边的人,不就都可以一步登天,成为台阁之选?

  所以赵贞吉和李春芳二人就在众多翰林清贵的羡慕之中来到了裕王府上。

  朱载坖知道今天赵贞吉和李春芳二人会来拜见他,所以也就没有安排其他的事情,就在王府里等着他俩的登门。

  孟冲伺候着刚刚练完《先天功》的朱载坖,给他递了一个擦汗的毛巾,说道:“王爷,赵先生和李状元已经到了。”

  孟冲对赵贞吉和李春芳的称呼,也很有说法。

  称呼赵贞吉为赵先生,并不是因为赵贞吉年纪大,而是因为在嘉靖二十三年的时候,赵贞吉被嘉靖皇帝选为了司礼监教习,专门教育一些聪明伶俐的内宫太监,恰好孟冲也在那一批的太监学习班,所以孟冲才对赵贞吉有如此敬称。

  至于叫李春芳为李状元,那就更简单了,因为李春芳确实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所以叫他状元也是一种美称。

  毕竟现在的李春芳还在翰林院里熬资历,还没担任什么要职,如果他担任过什么要职,可能就会被人改口叫为李加职位的称呼。

  就比如现在的海瑞,跟他相仿的人会叫他的字或号,跟他不熟就会叫他海主事或海审理等等的官职称谓。

  至于大人这個在后世耳熟能详的官场称呼,这在大明朝还不时兴。

  因为大人这个称呼还有爹的意思,所以只要是要点脸的人,都不会舔着脸跟其他人叫大人的。

  但是随着封建秩序的持续加强,官员的等级制度也逐渐森严之后,在清中后期,有些为了钻营机会的人,就开始不要脸的称呼官大的人为大人,想要获得升迁的机会。

  所以在这样的不良风气带动下,久而久之,大人这个本来用于称呼高堂的郑重名词,也渐渐地成为了官员之间相互攀交问候的流行词,显得极为谄媚无耻。

  朱载坖接着毛巾擦了擦了汗,呵呵一笑:“他俩来这么早呀?本王这才刚刚晨练完,还没来得及吃早膳,他俩就来?”

  孟冲道:“是啊。赵先生和李状元接到了帝君的调遣旨意之后,马不停蹄的就来王府拜见。由此可见,这俩人对王爷的恭敬之心是何其郑重。”

  孟冲应了一声是,然后就去按照朱载坖的吩咐去招待初次来到裕王府中的赵贞吉和李春芳二人。

  等候在裕王府前庭的两人万万没想到裕王爷的面还没见到,就先得到了裕王爷赏赐的早膳。

  虽然两人来的路上也吃过了,但面对裕王爷的赐膳,两人还是非常感动的又吃了一顿。

  同时两人也不禁在心中想着,裕王府的饮食就这么清淡简朴吗?

  当然这样的问题他俩也不会这么轻易的问出,所以在心情激动的吃完了裕王爷的赐膳之后,两人就被孟冲带着去了书房那边。

  在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后,也用过早膳,沐浴更衣之后的朱载坖也穿着一件暖融融的常服到了书房之中。

  赵贞吉和李春芳见到朱载坖出现,虽然两人在此之间也没近距离见过朱载坖的样子,但是两人还是一眼认出了眼前出现的这个少年人就是当今皇帝的第三子、也是在世的最长子裕王。

  “臣赵贞吉(李春芳)参见王爷。”

  赵贞吉和李春芳对着朱载坖郑重一拜。

  朱载坖看着赵贞吉和李春芳二人郑重其事的样子,也好奇的打量了几眼,然后说道:“两位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赵贞吉和李春芳又道:“谢王爷。”

  朱载坖看着两人说道:“都坐下吧,本王这里不必拘礼。”

  然后朱载坖就让孟冲去看茶了。

  这时候朱载坖也仔细的看了赵贞吉和李春芳一眼。

  这俩人虽然在历史上的成就和名气都没高拱张居正大,但是这俩人依然是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历史人物,在某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中,这两人也是要扮演最要的角色。

  而且,在原来的历史之中,这俩人还都在悍臣满朝的嘉(嘉靖)隆(隆庆)时期进入了内阁,尤其是李春芳还当上了内阁首辅。

  由此可见,这两人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他俩人怎么可能从那么牛人之中冲锋出来崭露头角,成为一时风光之人。

  朱载坖打量完了赵贞吉和李春芳之后,朱载坖问道:“两位可知此次陛下重置弘文馆的圣意所在?”

  ————

第286章 要立威的裕王爷

  赵贞吉和李春芳听到朱载坖的问话,两人微微对视了一眼,然后赵贞吉回道:“圣旨上说重置弘文馆是为了正大明文脉,昌大明文风。”

  朱载坖嗯了一声,说道:“左谕德说的不错,陛下重置弘文馆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要做成这件事情可不是嘴上说说,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动作才行,要不然这弘文馆还不如不设,重新并于文渊阁算了。”

  “所以,本王也想问问两位,既然已经被陛下派遣到了弘文馆中协助本王做事,那么我们首先应该从哪里开始第一步呢?”

  朱载坖的问话让赵贞吉和李春芳心中一凛,显然朱载坖的这个问题超出了他们的预估,他俩万万没想到头一次拜见,裕王爷就要考究他俩的本事。

  朱载坖说完后就端起了孟冲刚刚端过来的茶盏,微微吹拂了一下里面的茶汤,然后喝一口并咂咂嘴,好似很轻松惬意。

  但是赵贞吉和李春芳就没那么轻松了,这个问题对于二人来说确实有些突兀了。

  他们俩虽然学识很好,也都是翰林院里出来的清贵新秀,可是两人的工作经历也都是有限的,只在与翰林院相关的文职衙门待过,而且做的工作大多也都是务虚的文章工作。

  让他俩讲大道理来针砭时弊可能会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的讲出一个天花乱坠的道理来,但是如果让他们针对具体事去提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历练和磨砺才行。

  不过这两人显然也不是那种毫无准备的书呆子和酒囊饭袋,俩人能在全是精英聚集的翰林院里得到嘉靖皇帝的青睐,并指派给朱载坖做副手,两人肯定也都是有多人之处的。

  赵贞吉微微思索的片刻,就说道:“王爷,臣以为弘文馆的第一要务应该是选人,弘文馆既然要承担起正大明文脉,昌大明文风的大旗,必然是少不了招纳一些俊才贤士以充馆用。所以臣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招才纳士,先将弘文馆的架子搭起来。”

  朱载坖听到赵贞吉这么一说,表情上也看不出好坏,只是轻轻的嗯一声,“确实如此,指望本王和你们两人,确实没法将弘文馆的架子搭起来。”说到这里朱载坖又是一個停顿转折:“但是!”

  “但是,要招什么人呢?总不是也去翰林院里招人吧?也不能去国子监招人吧?所以,即便是要招才纳士,我们也该有个方向。要招什么样的才?纳什么的士?我们都要有个心理预估。

  “而且这些要被招进来的人,可是直接关系到了我们弘文馆的做事效率和做事方向,以为我们能不能把弘文馆做好,要知道在大明的历史上弘文馆可是先设后废,再复之后又曾被文渊阁合并过的。”

  “若是本王和你们办不好此次重置的弘文馆,那么我们就尽早上疏请辞算了。”

  说完这些话后,赵贞吉和李春芳脸上的表情就尴尬凝重了起来,俩人万万没想到第一次和裕王见面就如此的严肃。

  接着朱载坖又说道:

  “说实话,本王对一些眼高手低的所谓俊才名士是看不上多少的。所以,要招什么才什么士,你们可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你们两个对自己的定位又是什么?”

  “难道你俩接了旨意到了本王这里,就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的担任弘文馆主事了吗?首先,你们得先想想清楚,这次重置的弘文馆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它的职责和翰林院之间有没有重合?”

  “如果有,你们该怎么处理?如果没有,你们又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伱俩都要想想清楚。还有本王也是丑话说在前面,裕王府不养闲人,若是你俩的只是空有虚名,就擅长夸夸其谈的务虚差事,本王还是建议你俩趁早上个奏疏,换个地方。”

  经历了快三年的大明生活,朱载坖也早就蜕去了一早的新鲜稚气,对于一些历史名人虽然还会有一些好感滤镜,但也已经很淡薄了。

  所以,面对赵贞吉和李春芳的到来,朱载坖并未表现出对他俩的过分尊重。

首节 上一节 143/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