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144节

  因此,对于副手的态度,朱载坖不需要太好,只需要尽快的立威,然后好做事就行。

  如果这俩人觉得裕王狂悖,轻慢士人,那也没关系,反正现在的大明朝想入裕王门下的人也是多如牛毛。

  而且经过了这近三年的观察和生活,朱载坖也发现了一点问题,那就是自己平日里的处事风格过于谦和了。

  如果自己身边的还就那么几个的话,谦和一点自然没什么问题。

  可若是自己身边要处理的关系变的多且复杂起来,再这么谦和下去,没有亲疏远近之分,那就不太好御下了。

  所以在适当的人面前,朱载坖就得表现出适当的威严和脾气,让赵贞吉和李春芳知道自己非只是一个十五岁少年,而是可以决定他们前途命运的顶头上司!

  赵贞吉和李春芳听到朱载坖如此直白的问题之后,两人心中又是一凛,他连忙起身对着朱载坖一拜道:“臣知罪,还请王爷示下。”

  朱载坖又喝了一口茶,看着赵贞吉和李春芳这么爽快的低头态度,心里也暗暗惊讶这俩人能屈能伸的本事。

  果然能够杀过千军万马考上科举,进到翰林院中,还能得到嘉靖皇帝赏识看好的人,就是与一般之人不同。

  朱载坖微笑着露出了一个亲和的笑容,“两位这是怎么了?快快请起,本王刚刚不过就是心直口快了一些,还望两位莫要往心里去。“

  但是赵贞吉和李春芳二人此刻也已经摆正了位置,两人已经被朱载坖的话给点醒了,他们并不像高拱和张居正那样好运,是可以以侍读侍讲的身份教导辅佐朱载坖的。

  他俩被安排到重设的弘文馆中就是来帮朱载坖做事的,如果他俩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以为他俩也是可以拿捏一个“先生”的身份对朱载坖说教。

  又想着朱载坖要对他俩有礼贤下士的谦和,那就是真的是想歪了。

  赵贞吉和李春芳又对着朱载坖恭敬一拜:“谢王爷。”然后两人才又乖乖坐下,只不过这次坐下的时候,两人就没有第一次那么自然的,而是仅坐了一半椅子,并未全坐。

  由此可见,朱载坖的立威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

  求月票~~~看看明天有没有100张月票加更哟。

第287章 一代宗师的诱惑

  当时的时候,弘文馆设置的初衷就是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到朝廷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讨论。

  可是随着弘文馆的发展,渐渐的弘文馆就成了一处专门招收皇亲国戚和高官子弟的所在,而这些人进入到弘文馆内也没有了沉下心做学问的毅力,都想着在这里镀镀金,然后再弄个更有权势的官职干干。

  所以,最后弘文馆自然而然的也就荒废成了一个三流所在,虽然之后的王朝也有重设,但最终不能给弘文馆一个明确且有肯定的发展方向。

  于是乎在这历经唐宋元明的四个时代里,弘文馆的命运也是极其波折的,总是置了废,废了置。始终也未曾再被重视过。

  这次嘉靖皇帝又一次下旨重置弘文馆,说实话当这道旨意刚刚出来的时候,不管是内阁还是翰林院,国子监等。其实都并不看好这個重设的弘文馆的。

  若不是旨意的后面加了一句裕王兼领,估计赵贞吉和李春芳打死都不愿意来这种注定就要坐冷板凳的清水衙门。

  现在两人来到裕王府中拜见领导,本来也是想着走个过场,顺便摇身一变成为裕王府属臣和将来的裕王嫡系。

  但是他俩万万没想到裕王爷竟然把弘文馆当回事了,所以,两人的心情和态度,此刻就是真的尴尬了。

  朱载坖看着已经被自己拿捏住的赵贞吉和李春芳二人,朱载坖又温和的说道:“两位被陛下安排到弘文馆来,想必一开始的时候也有些不解和激动。不解重设弘文馆的意义到底什么?激动以为自己可以有幸成为本王的先生或属臣。”

  “其实,这两点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本王承蒙圣恩,被陛下任领弘文馆事,自然是要有一些新的动作和成绩,才对得起陛下的圣恩,要不然这弘文馆注定也是一个长久不了清水衙门。”

  “所以,本王期望的是两位能够清明本心,听从本王的调遣和吩咐,我们共同将这个重设的弘文馆给做起来,让朝廷和天下士人们都看看你俩的本事。”

  “若是这一点你俩可以做好,想必今后不管在不在本王麾下做事,你二人的前途也都会一片灿烂,深得陛下赏识的同时,也会得到天下士人的追捧。”

  朱载坖这番话一出,赵贞吉和李春芳也都露出了一个震惊的神情,两人不由也面面相觑起来,原来裕王爷还有如此雄心壮志?

  赵贞吉和李春芳又老实的对着朱载坖一拜,“臣羞愧,王爷此心臣不能领会,还请王爷责罚。”

  朱载坖道:“责罚什么?咱们还没把事情做起来呢,等把弘文馆的架子拉起来之后,你们再出问题了本王责罚也不迟。现在我们就好好的聊聊弘文馆的新责任和新出路,为以后的弘文馆发展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

  赵贞吉和李春芳又是尴尬的互视了一眼,今天头一次见裕王,确实让他俩有了很多的意外。

  同时,他俩也不禁想象着高拱和张居正在平时教导裕王爷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如此狼狈?

  不过还好的是,裕王爷说话虽然不留情面,但最起码还是就事论事,没有胡搅蛮缠,这一点还是让两人心中挺欣慰的。

  朱载坖喝了一口茶道:“两位接旨的时候不知有没有关注到此次重置弘文馆的不同之处?”

  赵贞吉和李春芳思索了一下回道:“臣等发现此次陛下重置弘文馆后,又在弘文馆下设置了一个大明书局。但是旨意又未明言此局的具体权责。所以臣等二人想此次的重点应该在大明书局上面。”

  朱载坖点点头道:“说的不错,此次的重置弘文馆的重点就是在这大明书局之上。大明书局才是此次重置弘文馆的核心之所在。”

  “历代以来我中华文脉自汉时起,便汉有汉赋,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就连前元也有元曲传世。由此证明,历代文学之演变,并非是一成不变之学问。都会根据其时代之变化,而出现新的变化。”

  “我大明自太祖皇帝开国至今二百载矣,虽风流人物无数,然在诗词曲赋之上,除有个别零星之作外,未有可追前人之才者?难道是我大明文人不如古人矣?”

  朱载坖这句反问一出,赵贞吉和李春芳也顿时面色严肃起来,论起读书和文章,两人也都是佼佼者,尤其是李春芳还是状元之才,谁要是说他文章不行,那肯定是要被人笑话的。

  可是就算他的文章能够写的一团锦绣,但是达到传世标准的,至今还未有一篇。

  所以,在朱载坖说出了这个反问之后,他俩也不由扪心自问,难道今人当真不如古人乎?

  虽然儒家有些学派是崇古的,但是人心都是骄傲的,除了一些读书读傻了的老学究之外,但凡有点心气和抱负之人,又有谁会真的将古人做法当做是不可更改的圭臬去崇拜?

  大多人还都是想立足现在,然后再从古人那边汲取一些智慧,然后再融会自己的思想和所学,开拓出一个新的思想和高度。

  要不然在孔子之后,会有董子,董子之后又会程朱?

  而且距离他们很近的还有一位叫做王阳明的儒宗大家,那可是又在理学的基础上,又开拓了心学的大能。

  所以要说今人不如古人,赵贞吉和李春芳是万万不能接受,也不能承认的。

  可是若要让赵贞吉和李春芳说出今人哪里有能比得过古人之时,两人又是不禁语塞,一时之间也确实想不到以大明为时代特色的文学方式,可以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比拟的时代文学特色。

  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疑问之后,赵贞吉和李春芳的眼睛也前所未有的明亮了起来,若是两人真能在弘文馆中找到属于大明的时代文学特色,那么他俩也就很有可能成为刚刚裕王爷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代宗师,受天下文人世人的追捧。

第288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此刻赵贞吉和李春芳二人再也没有任何的自满之心,他俩也已经被朱载坖的这番话心服口服了起来。

  久久未曾主动言语的李春芳,此刻眼睛明亮的看着朱载坖,问道:“王爷,那臣等将如何寻找属于我大明的时代文学?”

  朱载坖呵呵一笑,“那就要看两位的慧眼有没有识得珍珠的本领了。”

  笑着说完了这一句后,朱载坖又问道:“对于自古以来的文学发展,两位自己的看法?”

  赵贞吉和李春芳听到朱载坖这么一问后,又是一阵思索,看法肯定是有的,但是在听完了朱载坖之前的话后,他们也感觉自己之前的看法可能有些狭隘了,不能起到高屋建瓴的引导。

  所以两人自然也就不会再将自己原来的看法说出口来,而是直接看向了朱载坖,想从朱载坖这边听听新的看法和思路。

  “王爷,臣等二人之前的看法过于墨守成规,难有开拓视野,还请王爷为臣等赐教。”

  赵贞吉和李春芳终于虚心了起来,也开始认真的对待朱载坖所说的问题了。

  同时,他们两个对这个新重置的弘文馆也充满了期待,感觉自己好像距离一个全新的文化时代只隔了一层窗户纸的距离,而能为他们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人,就是眼前这位仅有十五岁的裕王!

  这时候看着赵贞吉和李春芳两人虚心的样子,朱载坖的心情也暗爽无比,这比刚刚以地位压人的感觉不知道要强上多少。

  朱载坖谦虚了一下说道:“本王这些思考也是不过是一家之言,两位听听就是了。”

  赵贞吉和李春芳听到这里,立刻也前倾着身子,做了一个倾听之状。

  朱载坖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自本王开蒙以来,所读之书也是由浅入深,先从最简单的《千字文》等读起。而后又在陛下所派遣的侍读先生和侍讲处学到了古之圣贤的道理。”

  “之后本王又独自读书,从先秦百家看到今人文集,这两年本王又在读《永乐大典》,也可谓是读书破万卷。”

  “但是本王在看这些书的时候,也不禁的在思考一個问题,为什么圣贤的道理是那么的晦涩,为什么后人的文章即便是在学前人,又是那么的平实易懂?”

  “后来在不断的读书和思考之中,本王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文学的兼容性在不断向下!”

  “阳春白雪的文章总是曲高和寡,而乡里巴人的小曲却是平易近人。比如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诗经》,若是放在孔夫子之前的周朝,这些诗歌可能也不过就是流传广泛的乡间小曲。”

  “但随着这些经典诗歌词曲被人传唱开来之后,它们就被周朝的采诗官收录了,渐渐也就成了传世之作。即便是经过了孔夫子的删减精选,亦是有不少通俗易懂的国风被收。由此可见,文学的发展就是一个向下发展的过程。”

  “只不过随着发展的趋势日益夸大,有些只学了些古人精髓皮毛之人,就开始了训诂师古之道,以为做文章要类古才是正道。”

  “殊不知这条路道在本王看来,也不过就是一条平庸至极的死路罢了。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若是后人能学到古之圣人的精髓,那么自然是可以跟随着古人的足迹踏上往圣之大道。”

  当朱载坖说到这里的时候,赵贞吉和李春芳两人的眼中顿时也露出了震惊之色,尤其是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更是让两人如闻暮鼓晨钟,简直震耳发聩。

  他俩万万没想到裕王爷年纪轻轻的读书竟然都读到如此之高的境界,当真是天生的早慧聪明之人,能在这样的天聪之人下做事,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天大的幸运呢?

  在这一刻,两人心中也不禁激动起来嘉靖皇帝对他俩的安排了。

  本来两人还以为他俩到裕王这边,是要给裕王充当后备,以待天时。

  但是现在经过了这一番的认识之后,两人也终于意识到了裕王的远大,他若是将来有可能继承大统,那将是大明的何等之幸啊?

  赵贞吉和李春芳激动的起身一拜:“王爷之言震耳发聩,使臣等二人有醍醐灌顶之感。臣等二人愿甘为驱使,助王爷开拓大明文风!”

  朱载坖呵呵一笑道:“那本王也不矫情了,就接住你们两人的承诺了。”

  “现在本王也不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了,以后你们二人一个为弘文馆主编,一个为大明书局主编。”

  “弘文馆负责朝廷钦定的典章经典整理,以及天下文学的收集和审核。以后凡我大明境内任何文章文集要刻版问世,皆需由弘文馆审核发号之后才可影印刊行。”

  “已刊行之古籍文书和今人之作,弘文馆亦要整理校正,再由大明书局刊印发行,以示正宗!从此之后天下书商,必须有弘文馆备案授权,才可接世人文书刊印以售。否则一应书籍文集皆以私版处置。”

  “当然尔等也不能滥用职权,限制他人出版个人文集和故事小说等。因为你们要做的乃是引导和审核天下文章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带着主观意见限制他人之权利。”

  “同时,凡是得以审核通过之书籍文集,在获得弘文馆出版版号之后,不管是由大明书局影印出售,还是由其他书商影印出售,皆需付其人书籍文集专属之利以资鼓励,使其有利养身,有财养德。”

  “毕竟写书人在为了理想而发光的同时,也是要吃饭的。咱们弘文馆别的保证给不了,这点义务还是要尽到的。

  “不能让那些辛辛苦苦写了好的书籍文章的人,在警醒和传播了好的文化之后,还要饿着肚子。”

  “这可就不符合本王的初衷,也不符合圣人大同世界的理念。毕竟本王可不想杜诗圣的悲剧再在我朝上演,本王要给这些有才学,但又不通科举之人,有一个有尊严有体面的未来,让他们在大明的广厦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间,让他们露出俱欢颜的笑容。”

  ————

  求月票~~~今天临时又有事了…明天三更!我说的!

第289章 大明的特别之处

  听完了裕王爷的一席话,赵贞吉和李春芳更是茅塞顿开,整个都激动的抑制不住了。

  他俩万万没想到经过了裕王爷的这一番分解开导之后,原来以为仅仅只是一个枯燥无比的修书衙门,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可以掌握天下文宗之地。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以往的人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么简单的事情呢?

  其实这也不是以往的古人蠢笨,也不是以为的古人脑袋僵化,而是因为时代发展的局限性。

  以前的生产力过于低下,使得知识文化的传播效率也变得极其低下,除了个别贵族和士绅家族之外,绝大多数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书本长什么样。

  但是时代发展了大明这個时期,一切的变化就不同了。

  大明除了没有机械化的工业之外,但凡人力所能及的发明和创造也都到了极致。

首节 上一节 144/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