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145节

  很多明朝发明的工具,即便是现代人看了也都是叹为观止。

  所以到了明代之后,不管是小说话本,还是戏曲文艺,也都到了巅峰时代,而之所以撑得起这样一个蓬勃的文明时代,还是因为大明的生产力比起前代强多少了。

  不管是造纸,还是印刷,亦或是读书的群体,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后世经常是说明朝穷,明朝苦,但是一个朝代能够在如此穷苦的状态里延续近三百年,肯定也有多其特别之处的。

  大明的首要特别之处之一就是对教育的投入。

  在大明朝时期,官府可以不修衙,但必须得建学堂。而且这些所修的公办学堂,还会有专门的官员管理,其官职名为教谕。

  而且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原来的历史走向之中,海瑞的官场起点就是福建南平县教谕。

  也正是在这小小的教谕任上,海瑞第一次彰显出了自己的非凡之能。

  海瑞主张读书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该对上官随便下跪,阿谀奉承,得有读书人的气节和骨气。

  所以在他任职南平教谕期间,有一次朝廷的御史到了县学(中国古代秀才读书的学校)视察,其他学院先生们都跪在地上地通报姓名,唯独海瑞长揖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先生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

  就这样海瑞特性独立的性格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至此之后,海瑞也渐渐的崭露头角,从一县教谕做到了一县知县,继而又升迁为户部主事。

  并在户部主事任上完成了留名青史的《治安疏》,以真实的魔法伤害,切切实实的破了嘉靖道君的防,让嘉靖道君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所以从这些历史之中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大明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确实也是历朝之最。

  以至于到了后来的满清,为了让普通老百姓没有反抗之力,据说还专门破坏和废止了很多的明代学堂,不再让普通汉人有机会获得读书机会,让他们世世代代的都变成一个个浑浑噩噩只知道吃饭睡觉,又被人麻木剥削的行尸走肉。

  可以说在教育这一块上,明朝的风气还是非常自由,不仅允许普通人开办书院,还允许读书人结社交友,但可惜的就是明朝的财税制度实在是垃圾至极,以至于朝廷根本就无力维持应有的国防力量。

  而那些得了大明好处的读书人们,大多数则是一个个自私至极,哪怕国家沦亡在即,他们依然是醉生梦死,以为不过就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正常历史轮回。

  哪怕是明朝已经亡了,天下换了主人,他们还以为自己可以继续享受之前在大明朝享受的特权和优待,结果最后也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其中最著名之人就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

  顺治十八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以补常平仓亏空的漕粮,结果激起了苏州士人的愤慨。、

  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以悼念顺治帝驾崩为由,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

  但是如今的天下已经不是那个闹闹事,就可以让朝廷担心影响而不了了之的大明天下了。

  江苏巡抚朱国治当即就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惊动先帝之灵。

  而当时的满清朝廷也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加强对南方的实际统治。

  于是乎,又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并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最后又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又名江南抗税案。

  所以即便是晚明的文化再发达璀璨,但在这些读书人们缺少了对家国贡献的同理心时,他们的下场最后也会像在煤山上吊的崇祯皇帝一样,落得一个凄凄惨惨的悲剧收场。

  最后也只能在野蛮的屠刀之下,也得变成一串可叹可悲已经破碎的梦幻泡影。

  所以朱载坖这次既然已经得到了重设弘文馆的权力,那么他就得变个法子,让这些有能耐的读书人们换一种方式得到朝廷层面的控制和支持,让他们在创作文化和知识的同时,也有一种与有荣焉的参与感。

  让他们既可以享受到朝廷的帮助,又可以在赚取稿费的同时,为朝廷履行纳税的义务。同时朱载坖也可以利用弘文馆的影响力,说明纳税的重要性,以及纳税人应有的荣誉感。

  只要能把纳税的概念和义务深刻的种植在这些读书人的脑海里,等到这些能够创造文化想象力的读书人们都纳了税,他们自然也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倒逼那些不纳税的士绅地主一起纳税。

  要不然在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之下,谁特么能一直愿意当冤大头呢?

  毕竟大明不是满清,头上没有什么八旗子弟的特权阶级。

  人与人的不同,顶多就是你读书当了官,我读书还没当上官的区别。

  所以想要收拾读书人,就得学会利用读书人,让那些没有得利的读书人去攻击和倒逼那一批既得利益的读书人,这才是平衡进取,改革时代的王道!

  如果一味的就以刚猛之政,只搞搞什么考成法,一条鞭法等等的变化措施,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就会引起整个读书人群体的反弹,他们会认为这是朝廷在剥削他们的暴政,一旦强推此政的人罢职或死去,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现实局面就会凸显在现实面前。

  所以想要改革大明内里的财政弊病,就该换个法子由内入手,先分化一下读书人的群体属性,给他们制造出一种强烈的社会差异感,然后再刺激他们去拉平这种差异感,这不就容易多了。

第290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两人走在寒风凛冽的京师街道上,又相互看了对方一眼,然后突然就爽朗的大笑起来,显得极为畅快。

  “恭喜赵主编。”

  “恭喜李主编。”

  赵贞吉和李春芳二人心情大好的对着拜了一下。

  年纪稍大的赵贞吉站在裕王府外的街头上,看着眼前的繁华气象,感慨一声道:“子实啊,我是万万没想到裕王爷竟然还有如此奇思妙想,竟然可以让看似无用的弘文馆,摇身一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重要衙门。”

  “以后你我二人能不能趁着这波东风扶摇直上,就要看你我二人领会裕王爷的深意能领会多少了。”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能与裕王爷同处一个时代,真乃是你我之大幸,大明之大幸啊!”

  赵贞吉此刻充满了干劲和斗志,他恨不得立刻就投身在弘文馆的初期搭建工作之中,尽快的让朱载坖刚刚在王府里所说的一些蓝图盛景变化为现实。

  李春芳听着赵贞吉的笑声,他也由衷的说道:“孟静兄说的极是,这真是我等之大幸!幸得陛下恩宠之深,要不然你我可能还得不到这次机会追随于裕王爷左右。”

  “接下来我们确实要努力办事,争取早日实现王爷的蓝图盛景,为我大明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再创辉煌!”

  赵贞吉两人说完这些话后,又相视一笑。

  显然经过这一次的拜见和对话之后,两人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憧憬。

  如果说一开始两人来到裕王府拜见,心中想的未来的前途,那么现在他们心中想的就是未来的希望了。

  裕王爷乃当今皇帝之长子,天注定的大明未来之君。

  他现在就有如此神聪,能够想出如此妙不可言的法子为大明树立新风文气。

  由此可见,若是等到将来裕王爷登临巅峰的那一天,这大明世道不知又将兴盛到何等地步。

  比起史书中的汉唐盛世,也应该不遑多让吧?

  读书人就这点好,一旦理想主义起来,想象的美好,永远都比朱载坖这个现实主义者要强得多。

  朱载坖思考问题,从来都是以现实为导向的,根本就没想太多可以比肩什么汉唐盛世的想法。

  他要做的不过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现有的规矩和权力,去创造和模仿后世更多的成功范例,以求达到改变大明未来命运的期望。

  至于什么盛世之类的梦想,朱载坖虽然也有,但他更多思考的是什么是盛世?

  如果仅按照没有战争,老百姓可以吃饱一餐好饭的方式来算,那么现在的大明朝应该也算是盛世了。

  毕竟现在的大明朝即便是有战争发生,也仅仅只限于九边一线,以及在东南沿海作乱的零星倭寇,真正让人流离失所,朝不保夕,伏尸千里的连年恶战,大明朝没有的。

  而且即便是那些士绅地主们贪婪无度的兼并,他们至少也愿意给佃户一口饭吃,没有让这些佃户贫农们都走上卖儿鬻女的境地。

  但是这么低的要求,能算是盛世吗?

  毕竟这些生活在底层之下的百姓们,虽然麻木无知,可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

  如果朝廷和世人都不在乎他们的死活,将他们视作为牛马,那么这個时代就不该被人歌颂。

  因为推己及人,往后看个几百年,我们哪一个又何尝不是盛世牛马?

  那么就应该去争取做人的权利,而不是只当一个吃饱饭就以为万事大吉的牛马。

  因为有一天一旦出现了什么不可抗的重大意外之时,那些被饲养的牛马就将会是主人盘中的美餐,只能任人鱼肉,而无力反抗。

  朱载坖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志向,他不过就是想让更多人意识到自己是人,并且在意识到自己是人的同时,也能意识到作为人的尊严和责任。

  如果只谈尊严,而罔顾责任,那么这样的人其实也不算是人,他们只是一群披着人皮的饿狼罢了。

  所以,现在朱载坖要做的就是要让一部分还没机会变成饿狼的人,重新的审视一下自己的能力,并且让他们在发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奉献出能力所及的责任。

  而这就是朱载坖要在弘文馆做的事情。

  弘文馆可以管理和审核天下的任何文集文章,但也要给予这些能写出文章文集的人一定的生活保障。

  比如他们写出的文章文集,一旦得到了大明书局或是其他有弘文馆认可的书商书社的认可,并影印出版之时,他们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

  而不是像从前一样,无论是写书还是写文章,都是掏空家底的为爱发电行为。而这就是朱载坖所说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尊严。

  朱载坖要表明一个新风向就是:谈钱不羞耻,凭本事赚钱更不羞耻。

  毕竟君子也是要吃饭的。

  当然要吃这碗饭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贡献,要明白这碗饭是朝廷给的,所以如果有幸收到了自己文章和文集所产生的稿费之时,就得交至少百分之二十的税赋。

  让他们也切实的体会到为国缴税的重要性,以及缴税之后的安全保证。

  毕竟他们能利用自己的文章和文集赚钱,也是弘文馆在出钱出力,如果不回报平台,那就让弘文馆为爱发电啊?

  这显然也不符合朱载坖的利益和认知。

  所以,版税一定要收,而且还要收的光明正大,还要收的振振有词,让这些交了税的人也感受到自己身为一个纳税人的光荣!

  同时也要让他们在心底鄙夷那些只知道占朝廷便宜,兼并百姓土地而不交税的士绅地主。然后再利用他们为刀锋,向那些不交税不纳粮的士绅土地开炮!

  让那些传统士大夫们也体验一下舆论武器的厉害,毕竟在这几千年里舆论武器一直都是他们的专属。

  现在朱载坖既然要在未来搞新动作,肯定要先把对方的舆论武器给搬了,才能正大光明的推动新动作。

  一举扭转大明财税的不可合理性,再为大明续一波命。

  而不是只指望张居正力推的刚猛之政搞钱,那样虽然也搞来了钱,但也搞的人心离散,矛盾激增,使得晚明党争不断,以致亡国。

  所以朱载坖要搞的就是由点带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玩上一招偷天换日,把原来那些掌控了舆论武器的读书人群体给一分为二,让他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然后他再稳坐钓鱼台,顺水推舟的将符合大明利益的改革施行下去就完事了。

  ——————————————————

  晚上还有一章。

第291章 这个家没我不行

  瑞雪兆丰年!

  嘉靖三十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终于到了,虽然比以往的时候慢了一些,但是依然还是银华满路。

  使得京师内外的街道马路之上充满了冬日气息,并将倔强到此时此日还未飘散的最后一片枯黄落叶带走。

  严世蕃府邸之中,罗龙文就像个尽心尽力的奴婢一样,为严世蕃在一旁研着墨,以供严世蕃在府中小亭之内挥毫泼墨的写意作画。

  “小阁老您的画真是越来越传神了,就算是弘治朝的唐寅跟您比起来都要逊色一二。”

  罗龙文很谄媚的夸赞着严世蕃的画。

  事实上严世蕃的画其实也不太差,中规中矩还是说得过去的,但要和唐伯虎这样的大才子比,可能就有些自不量力了。

首节 上一节 145/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