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167节

  就是这句话被王府里的暗探记录了下来,然后呈报给了黄锦,黄锦也大致的先看了一遍,也觉得没啥敏感的语句,所以也就当做了那日的王府密报给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本来也觉得没啥东西,但在看到这句话后,他的敏感反应可就比一般人要强的多了。

  作为皇帝,嘉靖皇帝实在是太了解粮食的重要性了。

  现在的朝廷与其说是缺钱,其实更缺的是粮食。

  尤其是北方地区人口本就稠密,但是粮食的产量却一直很难有大的突破。

  还有就是京师,京师七八十万的常驻人口,这些人一睁眼就要吃饭,天天就指望着京杭大运河源源不断的从南方调运粮食过来,本就是脆弱至极的平衡。

  一旦遇到了黄河泛滥,导致运河停运一段时间,京师的粮价就会应声而涨。

  如果琼州那边的气候当真可以试验一些可能高产的粮食种子,真能实现一年三熟的轮耕,那么与之相对的安南都统使司岂不也是如此?

  这么一想之后,嘉靖皇帝就觉得这事有搞头了。

  所以,在去年的时候,嘉靖皇帝就让黄锦找人去了琼州实地的查看当地的农业情况,现在一年过去了,那边的情况也有了非常准确的反馈。

  琼州地区确实是四季如夏,稻子这种南方常见的主粮,也确实可以一年三熟。

  虽然产量也就那么回事,但至少说明了那边的气候是可以有条件完成一年三熟的粮食耕种。

  所以,一得到这个准确的实际信息之后,嘉靖皇帝的心想不激动都难。

  但可惜的是,琼州实在是太远了,依照东厂锦衣卫按照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赶路,从京师到琼州也花了二十六七天,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再一想到其他按照正常日行五六十里的赶路方式,那么来回京师到琼州都得走上半年以上。

  所以,嘉靖皇帝心头的热火刚刚燃起也就被距离给浇灭了。

  实在是太远了,就算那边的粮食真的可以一年三熟,但是要从那边运粮到北方上来,光是一路的消耗和成本就已经入不敷出了。

  因此就算是琼州是做一个宝岛,安南都统使司是块宝地,也是远在天边的宝地,与朝廷大政并无益处可言。

  当然如果嘉靖皇帝的思维能跳跃出来,用海运的思路去看待问题,他可能就会发现一個新的世界了。

  不过这也是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

  本来大明朝就不重视海疆,再加上海上的倭寇和强盗又那么的猖獗,嘉靖皇帝就算是会想一万种方法,他都不会想到海运。

  毕竟,陆地运输和运河运输,才是大明朝持续了几百年的经验老路,真要换一种不知道风险和成本的海运方式,嘉靖皇帝也会心里没底。

  因为想要实现海运除了要有突破性的新思维之外,还要有大投入,首先能够远航的大船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还要有护卫万里海疆的强横水师。

  否则的话,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但是不管是能够远航的大船,还是能够护卫万里海疆的强横水师,这都需要天文数字一般的资金投入。

  所以,这条路从一开始想那就是一条死路。

  当然,这条路对朝廷而言是一条走不通思路,但对于民间而言却又是另一番情景。

  今人在看明清时代历史的时候,总是第一反应明清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腐朽时代。

  其实这也是一种历史错觉。

  尤其是在大明朝嘉靖时期之后的大明最后几十年里,大明朝根本就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时代。

  在嘉靖时期之后,大明朝与来自于海上的欧洲文明接触可以说是最没有任何忌讳可言的。

  那些来自于欧洲的商人可以在澳门登陆做生意,来自于欧洲的宗教传教士也可以自由的在大明朝境内活动。

  就比如后世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人家不仅可以结交徐光启,叶向高这样的内阁大学士,还能把徐光启给洗礼成基督徒。

  而且两边的文化交流也不仅限于此宗教,自然科学方面也是涉及。

  利玛窦不仅带来了世界地图,还跟徐光启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

  在万历皇帝的时候,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觐见万历皇帝之时,万历皇帝也没把他们当做是洪水猛兽,更是在利玛窦身故之后,大手一挥的赏赐了这些在华传教士一块专属墓地,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风俗礼仪在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安葬在华身故的传教士。

  所以后世要说大明朝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其实是一种不准确的历史定论。

  大明朝只是时间久了,内部的问题积重难返,无法做到有效的改革,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落后腐朽的时代。

  但在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风气上,大明朝依然是一个积极向上,包容万千,有容乃大的上国,它依然是带着无比骄傲的文化自信,在吸收和融合外来的文化特点。

  并不是有些时代嘴上喊着自信,其实又对别人的文化喊打喊杀,不过人家的节,不穿人家衣。

  殊不知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不管是日常的礼仪,还是日常的穿着变化,其实都是一种迎接新时代的新变化形态。

  而且,被有些我们某些喊打喊杀的国家,人家都不介意将我们的节日设置为法定节日来庆祝。

  由此可见,我们有些人的文化自信其实就是假自信,真自卑!

  连一点积极向上,有容乃大的文化气象都没。

  要知道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其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不断地包容,不断地学习进化,才有了后来的汉唐盛世。

  要不然真的守旧不变,那么现在可能连个椅子都没得坐。

  所以,对于文明文化的发展,就是要像汉唐以来的时代一样,以积极的姿态,以广阔的胸怀,有容乃大的海纳百川,才可以使得我们的文明更加具有活力,更加具有无限潜力!

第334章 后来居上

  今天送来的这本《大明风华》月刊里面关于政治思考的文章是一篇讨论经济之道的文章。

  嘉靖皇帝看着这篇文章里面的经济论述,也觉得是个新思路,有点意思。

  尤其是里面举到了一些例子,更是让嘉靖皇帝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是扎实可靠,有一定的见地。

  嘉靖皇帝看完之后,转过头对着一旁正在帮他整理精舍的黄锦问道:“这个管儒是谁?”

  “管儒”正是嘉靖皇帝所看的这篇经济杂文的作者。

  黄锦停下手中的动作想了一下,然后回道:“好像是高拱。”

  “高拱?”

  嘉靖皇帝觉得有点意外了。

  接着黄锦也放下了手中的东西,继续说道:“奴婢之前记得裕王爷要高拱写一些关于经济之道的文章。当时奴婢还不清楚什么是经济,以为经济是经世济民的意思。可是后来奴婢才渐渐地了解,原来裕王爷所说的经济之道乃是管子之学。”

  “因此奴婢也就记得后来高拱在写这种经济文章的时候,经常用‘管儒’为名发表他的经济想法。”

  嘉靖皇帝听完了黄锦的话后,也恍然道:“原来如此,没想到高拱还有这本事。看来朕之前对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他确实可以再受重用一些。”

  “给严世蕃加工部尚书衔的旨意发了没?”

  嘉靖皇帝突然又问了这个事情。

  黄锦回道:“还没有,按照帝君之前的吩咐,这份旨意是要放在清明之后发的。”

  嘉靖皇帝微微点头道:“到时候再给内阁和吏部说一下,将高拱拔为太常寺少卿,张居正为翰林侍讲学士,小黑子加一个都察院监察御史的身份。李春芳超擢翰林学士,赵贞吉进南京光禄寺少卿。李赵二人依然在弘文馆和大明书局供职。”

  嘉靖皇帝一句话就拔了高拱,张居正,海瑞,李春芳和赵贞吉的官职。

  其中获益最大的就是李春芳。

  因为李春芳比起高张,海瑞和赵贞吉,他是最年轻的一個。

  而之所以会超拔他,也是银子李春芳除了大明书局差事办得好之外。

  最近的青词写的也是相当贴合圣意。

  所以,李春芳被超拔为翰林学士,可谓是一步登天!

  而且翰林学士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正五品官职,但这个官职却是清贵之中的清贵,有出入内阁的权利。

  如果他再被恩旨可以在内阁行走的话,被人尊称一句“阁老”,也不是不可能。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李春芳也确实比高拱,张居正,赵贞吉等人早入内阁。

  由此可见,李春芳的状元之才当真是货真价实,简在帝心。

  在隆庆朝的时候,李春芳还在徐阶之后,当过两年内阁首辅。

  虽然在隆庆朝时期他的内阁首辅当的并不怎么开心,但是谁又敢不承认人家的首辅地位呢?

  所以,李春芳能够超越高拱等人,提前入阁,其才能绝对是毋容置疑的。

  其能力也就可见非同一般!

  要知道现在一本最新的《大明风华》杂志售价可是在一两二钱,每期发行量也都在一万多本。

  除了大约一千本是在京师直接零售卖出的,剩余的可都是随着各地来京的货商和驿站发行到大明各地的。

  就这一本杂志,只算最新期刊,一年下来,光是流水都高达十几万两银子,这还不算大明书局其他的书籍收入,以及往期低价出售的过期杂志。

  所以,加上这些种种的原因,李春芳的能力是最先在嘉靖皇帝眼中展示出来的。

  因此,嘉靖皇帝对李春芳这位状元,有另眼相看的赏识,也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嘉靖皇帝随口升了高拱,张居正,海瑞,李春芳,赵贞吉的官之后,又将注意力放在了《大明风华》杂志的内容之上。

  一旁的黄锦听着嘉靖皇帝之前的旨意,心里也在暗暗惊讶。

  这些被升官的后起之秀,可都是裕王爷手下的人。

  现在他们都被升官,难道帝君是要传递一个什么积极的信号?

  可是,按照之前几年的情况判断,即便是嘉靖皇帝对朱载坖再有不同的看法,最后还是没有松开最后一句话,册立朱载坖为皇太子。

  所以,黄锦有时候在这个问题上也不禁有点迷糊嘉靖皇帝操作。

  不过即便是迷糊,这也不妨碍黄锦继续忠心伺候在嘉靖皇帝身边的心。

  因此黄锦根本也就不会去想那些所谓的后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只有一条路,没有什么后路。

  而这条路就是他伺候的嘉靖皇帝,只要他安安分分的走好自己的这条路,不管他以后有了什么问题,嘉靖皇帝也都会让平安一辈子。

  所以,黄锦的心是纯粹的,他就是独忠于嘉靖皇帝一人。

  并不像现在看似已经受宠的陈洪,那样这山望着那山高。

  要知道他本来可是被嘉靖皇帝指派到裕王身边过的人,现在他被嘉靖皇帝任用在身边,他居然心心切切只想出人头地,这可不是什么好表现。

  说不定哪天他就会被嘉靖皇帝当做是个干脏活的夜壶,随手给扔了。

  因此就算现在陈洪隐隐有了执掌东厂的趋势,黄锦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不受宠了,他只是觉得这是嘉靖皇帝在有意的保护他,将他从有些不便明说的事情之中抽出来,让陈洪这个傻子去背锅。

  嘉靖皇帝继续翻着《大明风华》杂志,在他翻到了最后之后,又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杂志栏目。

  “连载小说?”

  嘉靖皇帝好奇的看着这个新出现的栏目,好像分量还不少,比得上前面四五篇文章的量了。

首节 上一节 167/1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