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第255节
黄锦听着朱载坖的回答,也连忙说道:“王爷不必如此妄自菲薄,您是帝君钦命的监国王爷,自然有权利过问朝政大事,而且吏部又关系到天下官员们的升迁调任和推荐的大事,王爷不能不重视的。”
这个时候孟冲也把温好的人参柠檬茶端了上来,朱载坖立刻又对着黄锦说道:“公公这可是一百年年份的老参熬制的柠檬茶,虽不敢说是人间罕有,但也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你快尝尝。”
黄锦惊喜的端起身前的杯子,趁着热微微的喝了一口,赞道:“不错不错,味道好极了!奴婢多谢王爷赐茶。”
朱载坖呵呵道:“公公若是喜欢待会再带些回去。”
黄锦连忙摆手道:“不了不了,上次王爷送的那几箱还有大半没喝呢,这要是再带,估计都要放坏了。”
朱载坖听到黄锦这么说,也不勉强了。
朱载坖继续着刚刚的话题说道:“本王虽然监国了数年,但朝廷那边的事情还是极少了解的,大多时候还是集中在了京师特区和大明联储这两块,别的地方还都是两眼一抹黑。”
“而且按照朝廷的制度,吴尚书之后,廷推也是必然的流程之一,想必那时候内阁估计也做到了新任吏部尚书的廷推人选,万一本王把事情想简单了,说的人和内阁要推荐的人不一样,这不就麻烦了吗?”
黄锦听到朱载坖的担忧,也摆手道:“王爷不必如此之想,推荐新任吏部尚书本来就会有意见不同的人选,要不然这朝廷的廷推不就成了装样子走过场的摆设了吗?”
“所以王爷只管放心大胆的想好自己要推荐的人选,然后奴婢这边帮您和帝君沟通一番,看看能不能把您推荐的人选也放在廷推之上让百官们熟悉一下。”
朱载坖沉吟了片刻,“那好吧,只是现在本王也没想这里面的事情,如果真想到合适的推荐人选,本王会第一时间告知公公,如何?”
黄锦听到朱载坖终于松开了这句话,心里也是大喜过望,毕竟这可是嘉靖皇帝交给他的任务,如果没有完成的话,到时候回去肯定也少不了让嘉靖皇帝不悦。
所以现在既然事情都说到了这份上,黄锦的心情自然也就明媚开心了起来,喝起来人参柠檬茶也更加顺口了起来。
黄锦又没话找话道:“景王妃快生了,王爷不去看望一二吗?”
朱载坖呵呵一声,心里不由暗骂了一声,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时候能去景王府凑热闹吗?
而且现在因为汪直案,很多事情都还没尘埃落定,现在去景王府,不就是没事找事吗?
朱载坖道:“有景王弟在府中照看景王妃,想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现在也是敏感时刻,虽然在表面上汪直案被吴鹏告老的事情的遮盖了光芒,但在暗地里谁知道又会有多大的暗涌呢?”
“所以,本王还是踏实一点好,老老实实的在自己王府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正理。”
黄锦笑道:“王爷说的是,是奴婢失言了。不过这次奴婢也有个好消息要带给王爷。”
朱载坖听到黄锦后半句突然压低的声音,顿时也好奇了起来,“什么好消息?”
黄锦低声道:“奴婢听说严世蕃和赵文华闹翻了,严世蕃在府里咒骂了赵文华,并让下人赶走了他,现在他除了垂垂老矣的严阁老可以依靠之外,严世蕃那边的人好像并不待见他了。”
朱载坖听到这话后,眼睛顿时亮了。
虽然赵文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至少要比严世蕃强一些,人家再怎么不济,也是正儿八经的科班进士,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这样的人都被严世蕃给骂走了,这说明严党内部也不团结呀!
而如今这个时候又是处理汪直案的关键时刻,如果能把赵文华拉过来给严世蕃致命一击,那么这所有的事情不就一顺百顺了吗?
朱载坖问道:“当真?”
黄锦道:“千真万确,这是奴婢刚刚来王爷府上路上的时候,东厂密探送来的消息,奴婢还没来得及呈报帝君。”
朱载坖嘿嘿一笑:“公公以后可不能这样了,这样的机密还是要先禀陛下,有了陛下允准才能和本王分说,要不然本王不就僭越了吗?”
黄锦连忙回道:“王爷教训的是,奴婢知道了。”
————————
求月票~~
第474章 投名状
在得知了赵文华和严世蕃之间的矛盾之后,一个计划就在朱载坖的脑海里慢慢形成了。
要说现在朱载坖手下的人谁最具备“不粘锅”的属性,那就非李春芳莫属了。
现在的李春芳游离在朱载坖和嘉靖皇帝中间,也极少再来裕王府上,所以很多人也都渐渐的把他“遗忘”了,以为现在的李春芳并不是朱载坖的铁杆之一。
但实际上的李春芳是从来都没有脱离过裕王府这个小团体的,只是他比较谨慎,不像高拱和张居正那么的张扬,也不像海瑞那么的旗帜鲜明。
所以这几年来很多人也就忽略了李春芳在裕王府小团队里的形象。
朱载坖送走黄锦之后,手指又不自觉的在桌子上轻轻的有节奏的敲击着,脑子也在不断的思考着,计划着。
又过了一会儿之后,朱载坖突然喊了一声,“孟冲!”
孟冲听到朱载坖的召唤,立刻就从外面进来了,“王爷怎么了?有什么吩咐?”
朱载坖道:“你找人约一下李春芳,本王要在外面悄悄的见他一次。”
孟冲低头称是,然后就去安排了。
朱载坖这个时候也不由伸了一个懒腰起来,走到了完美的院子里,心情极好的打了几式《先天功》里的健身动作,舒畅着身心。
又过了一段时间,京师里也默默的习惯了朱载坖重新开府的事情,也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下一任吏部尚书的人选推举之上。
而之前大热的汪直案,好似就像是不存在了一样,都没人关注了。
但是越是在这种时候,平静的暗流就越是汹涌,稍不留神的一個水混之下可能就隐藏着一条大鱼或者一道可以卷着人入水底的恐怖漩涡。
京师特区某热闹茶馆的一个包间内。
李春芳和赵文华两人本来都不搭界的人坐在了同一间包厢里面,李春芳为赵文华倒了一杯茶水,“大司空请用茶。”
大司空是工部尚书的雅称,李春芳这么称呼赵文华,也让赵文华的心情变得极好。
赵文华呵呵笑着接过李春芳倒的茶水,也说道:“多谢少宗伯,少宗伯也请。”
少宗伯是礼部侍郎的雅称,是相对于礼部尚书大宗伯的雅称。
李春芳也呵呵笑道:“同请同请。”
两人寒暄着一起喝了一杯茶水之后,仿佛这关系才渐渐的拉开。
李春芳道:“听闻大司空近来有些烦心之事?不知道能说说于在下?看看在下能不能为大司空解惑。”
赵文华被李春芳单独邀约出来喝茶,他就知道不是平白无故的聊天。
但是赵文华肯定也不会真的人家一问,他就说的。要不然这么多年的官不就白当了吗?
赵文华道:“少宗伯这是哪里话?在下哪里会有什么烦心的事情?近来好的很呀。”
李春芳笑道:“据我所知严阁老好像有意推他的老亲欧阳尚书为吏部尚书,小阁老又有意推鄢懋卿转正为刑部尚书,但在下以为以大司空之才,就算是直接平调为吏部尚书也不为过。而且大司空又正值壮年,比欧阳尚书那个老朽不知道强多少倍。”
“还有如今王爷渐长,陛下也有心栽培年轻一代的官员替补,前者有在下和高肃卿,张太岳以及赵贞吉,海瑞等,都接连升职,这些人想必不用在下多言,大司空应该就能看出趋势了吧?”
“陛下现在是想为裕王爷铺路了,可如果在这条未来之路上,大司空没能抓住机会,没能让陛下圣心独照,还是一起屈居于工部任上,到时候我们这些年轻人起来,说不定大司空就要去南京种花养老了。”
李春芳说话也很直接,让赵文华的心里也不由升起了一丝莫名的烦躁之感。
严嵩虽然承诺了他,推荐了欧阳必进之后,会把欧阳必进空下来的刑部尚书位置推给他,但是严世蕃这个白眼狼却是一心谋私,居然想把刑部尚书的位置推给现在还只是刑部侍郎的鄢懋卿。
如此作为,赵文华的心里肯定要多不爽有多不爽的。
但是对于严氏父子的双簧,赵文华也不敢怎么样,毕竟他现在除了严嵩可以依靠之外,也已经没有其他的退路了。
徐阶那边肯定也不会接纳他,而以严世蕃睚眦必报的性情,肯定也不会继续给他好脸色,而且更关键的是赵文华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罪严世蕃了,这才是最让赵文华郁闷的。
赵文华呵呵道:“少宗伯言重了,在下区区之才,能得陛下恩遇为工部尚书,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朝廷将来要怎么用在下,在下也只管听命就是。”
李春芳心里暗骂了一声,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要不是朱载坖派他来拉拢一下赵文华,李春芳绝对是不会淌这样的浑水。
但在表面上李春芳还是呵呵笑道:“大司空能这样想,也是好事。等这次朝廷廷推尘埃落定之后,大司马若是还能安心于事,看着鄢懋卿之流后来居上,在下也是钦佩的。”
“只是在下也担忧大司空的将来,现在小阁老推鄢懋卿上位,显然是在某处恶了大司空,而严阁老又日渐老迈,徐阁老又日受恩重,将来这一消一涨,真不敢相信未来的大司空将何以自处呀。”
李春芳既然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自然也是不留任何情面的去戳赵文华的肺管子了。
赵文华被李春芳如此这般戳着肺管子,心里也是恼羞至极,但也清楚对方说的也都是事情。
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来现在的严嵩似乎已经很不受嘉靖皇帝的待见了,反倒是徐阶现在日渐受到了嘉靖皇帝的重任,常被委以重任,干着本来是属于严嵩的活。
所以像赵文华这样的资深严党,心里其实也是挺慌挺着急的。
但是又因为他是严嵩的干儿子,别人能跳船换头,但他却不能,因此赵文华现在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了。
赵文华叹息一声道:“那我该怎么办呢?”
李春芳听到赵文华这句话,心里也笑了,终于软下来了。
李春芳对着赵文华换了一个称呼道:“元质兄勿要气馁,虽然小阁老那边不重视元质兄之才,但这并不代表其他人不重视元质兄之才。”
“裕王爷监国数年,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先是京师特区,后是大明联储,这些功绩就算是放眼历朝历代也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丰功伟绩。”
“所以以裕王爷的为人和心胸,如果元质兄可以表现出一心为公的热血之心,我想王爷也会看到元质兄的能力和才华,将来说不定也会对元质兄委以重任。”
赵文华听到李春芳这句话后,他的眼睛就亮了。
本来赵文华还以为李春芳是徐阶的说客,来忽悠他背刺严嵩严世蕃父子的,没想到李春芳居然是代表裕王而来。
这一下子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果是徐阶的话,就算是被李春芳说服了去给徐阶当狗,人家也不一定会看得上他,而且最大的概率还会将他用之而弃。
但若是裕王爷看好他,这情况就不同了。
首先裕王是君,他本身并不存在所谓的严徐之争,甚至说的再直接点,裕王可能还会默许自己的手下有不同政见的分歧,绝不会偏听偏信于某一方或某一人的。
而作为曾经的严党核心,现在如果能转投到裕王的门下,这对于严党而言,他也算不上是道义上背叛。
对于徐阶那一边而言,他也是光明正大的“裕王党”,谁又能抓住他一这点进行拉踩和攻击呢?
所以这个结果对于赵文华而言,简直不要太妙了。
而且现在的朝政都这么明了清晰,裕王也都监国好些年了,京师特区和大明联储就是裕王爷的一亩三分地。
裕王爷就仗着这些地方和朝廷官员们往来沟通,谁也不敢说裕王是私交大臣。所以此时此刻的赵文华认为自己若是也能成为“裕王党”一人,那么将来的保障不就有了吗?
赵文华激动道:“承蒙王爷不弃,若有文华可用之处,文华亦必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春芳看着这么激动的赵文华,又听着赵文华如此直接露骨的表忠之言,也跟着笑道:“王爷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元质兄久在小阁老身侧,而小阁老又素来不与王爷对付,经常想着如何拱火景王与王爷争储。”
“所以,如果要想让王爷信重元质兄,元质兄应该也有所表示才是,要不然何以让王爷认为元质兄有一心为国的拳拳忠心呢?”
赵文华一下子就懂了,这是要他投名状呀,要不然朱载坖那边肯定是不认他的。
赵文华认真道:“子实放心,我在严世蕃身边时间极久,早就看不惯他仗着严阁老的权势干那些天怒人怨的不法之事,只是之前碍于与严阁老之间的情分,我不能让严阁老伤心,所以也就睁一眼闭一眼,放任了严世蕃的骄纵。”
“如今严世蕃竟然不顾社稷国本,竟然妄图撺掇景王与王爷争储,此乃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辈饱读圣贤书,忠君爱国,报效君父朝廷,乃是为人之本分也。所以事到如今,既然不能再劝严世蕃回头,在下也只能忠孝之间做一个抉择,誓死捍卫我大明社稷之根本!”
李春芳听着赵文华这番正义凛然的话语,也不由严肃了起来。
李春芳道:“元质兄能有如此深明大义,此乃社稷之福呀!但有句话元质兄说的不对,王爷为君,天子为父,元质兄既然有报效朝廷社稷之心,怎么会是在忠孝之间抉择呢?元质兄之所作所为应当就是忠孝之举,而无其他才是。”
赵文华听罢李春芳的这番话,也是深以为然的重重点头,“子实教训的事,是我不分忠孝了。”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