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299节

  再严重些,这些积攒已久的怨气和恨意就会转化到朝廷的不信任之上,久而久之,不管朝廷要推行什么政策或法令,百姓们都会认为这是朝廷或官府又在巧立名目的想要榨取百姓钱财。

  因此时间久了,人心可能就散了,若是再遇到一些大的灾祸或饥荒,这些本就对朝廷和官方不信任的人,胆子一大可能就会扯旗造反,那时候可能就会动摇天下根基。

  所以朝廷和官府在维护天下或地方上的安宁和谐之时,也要注重公平正义,要不然真的把这些怨气都积攒了起来,到时候的后果可就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的住了。

  朱载坖看着尴尬赵文华,他又说道:“卿既然现在身为刑部尚书,自然也要发挥一些应有的作用。将百姓们热切需要的公平正义,以一种新的方式提供出来。让天下所有冤屈或不平者,都能获得一次公平正义的官司审讯,从而也可以减少一些因为私刑而造成的悲剧。”

  “历代以来,不知是民间还是某些文人大才,总爱说‘皇权不下县’或‘山高皇帝远’之类的牢骚之言。这些话的本质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或冤屈,产生的一种对朝廷或陛下不信任的无奈讽刺。”

  “所以,为了天下计,为了陛下的圣德不再遭受这些平白无故的牢骚和讽刺,本王觉得刑部应该有所作为,积极的代表朝廷正义威严的《大明律》以及陛下天然无私的君父的态度,以一种新的形式传递到天下各个角落。”

  “从而在为天下百姓带来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削弱地方宗族的私刑之权。让更多的百姓知道他们所遭遇的不公和冤屈,朝廷和陛下都在看着,也会帮他们主持正义。”

  “如此一来,不仅朝廷的威信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就连陛下无私慈爱的君父形象也会在百姓心中进一步强化。而也符合圣朝圣君之气象。”

  赵文华听完这段话后,也是不明觉厉,可是要怎么做才能将朝廷和皇帝所代表的公平正义以及无私大爱的形象传达给天下人呢?

  要知道不管是强盛如汉唐那样的王朝,还是本朝洪武永乐那样的盛世,也没有一个能把朝廷和皇帝代表的公平正义以及无私大爱普及到天下的。

  很多地方还是需要当地的一些宗族势力代为管理,才能保证一方的安宁。

  而且就算是处于基层一线的县令小吏,他们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差不多也就控制在了整个县城的区域之内,至于县城之下的乡野之地,就算县令们也想管理和影响,也不见得有几个人能做得到的。

  毕竟较比起来平时可以直接接触到县城百姓之外,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生活在一辈子都走不出来的乡间野地之中。

  他们对朝廷和官府敬畏之感,甚至都不如各自村中或族内长辈来的直接明了。

  而且就算他们遭遇了不公和冤屈,也是大概率不会离开家乡到县城或其他地方申冤告状的。

  而能决定他们生死或公平之人,也大多都是他们的亲族长老。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刑部要是有些作为,也不见得能行的。

  毕竟观念这种东西也是很难改变的,而且大明实际上能管理和控制的区域也就是各地的县城了,至于再下面的地方,也不是朝廷不想管,而是因为人力不够的同时,交通条件也是不允许的。

  否则的话,哪个朝廷或皇帝在发布政令或诏书的时候,不想把告示也贴到乡下呢?

  显然这种理想太遥远了,一时半会儿是真做不到的。

  赵文华道:“王爷所言极是,但是.但是这种事情”

  赵文华欲言又止,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泼朱载坖的冷水,但是现实就是如此,他不说就是为难自己,而且就算是为难了自己,他也做不出一点改变的。

  毕竟这种情况也不是一年两年的情况了,而是一两千年都是如此,历代以来不知道有多能人异士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做出一些改动,可是受制于现实条件和现实问题,这些改动和变动,大多也都是不了了之。

  而在朝廷的层面也顶多就是多上几层慎杀少杀,三审三核的保险,确定案件卷宗没有任何的瑕疵和疑问之后,才会将天下各地要被处决的犯人名字交给皇帝御笔钩决。

  但即便如此,能被皇帝钩决的犯人,也仅仅只是被捅到官府这边的案件。

  而大多数发生在乡下的杀人案,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民不举官不究,只要没人来告状,只要没有造成恶性的影响,地方官们也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所以这也是刑部没办法改变的事实。

  同时在殿内的李春芳和高拱也是如此的眼神和态度,他俩虽然对赵文华还有些心理上的抗拒和芥蒂,但也明白现在的赵文华已经是朱载坖手中的一把快刀,他们自然也不会在明面给赵文华使绊子用手段。

  因此在这个时候,李春芳和高拱也不由抬头看着高高在上的朱载坖,两人很想在这个时候也站出来规劝朱载坖不要这样理想化用事。

  而且天下的事情,根本就不是想象一下就可以把公平正义带到天下各处,带到天下百姓的心中的。

  这其中要牵扯的人和规则,简直都不能一两句说清楚的。

  所以,他们此刻也有些担心朱载坖的想法会不会太过理想主义,有些不切实际了。

  毕竟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朱载坖可是未来的大明天子,若是天子都这么理想化的治国,那可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会是一场让人心惊胆寒的灾难。

  因此作为裕王府属官,作为朱载坖的先生,作为朱载坖的最有力支持者,他们在平时的时候可以争,也可以抢,但决不能拿共同的利益和未来开玩笑的。

  所以在这一刻李春芳和高拱也站出来了,他俩也对着朱载坖一拜,“王爷之言甚善,于天下于天下人,皆可为悲天悯人之慈善之言。”

  “但是天下事自有天下事的规则,刑部虽掌天下刑狱要案,但对天下所有发生的恶行和不公,并不是仅靠一道或几道政令就可以改变的。这其中牵扯的问题甚多,还请王爷慎重此事。不可有操切之心。而赵尚书他一定也会认真刑部的差事,绝不会让王爷失望。”

  赵文华听到李春芳和高拱这个时候,也站出出来为他说话的时候,心里也是感动无比,要知道现在的情况若是利用好的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落井下石之机。

  可是李春芳和高拱并未如此,而是就事论事的帮他说了难处,这一点他在“严党”里面的时候,可都没感受过。

  所以这一刻赵文华也突然发现了裕王一脉与严党的不同之处,他们果然都是一帮有理想有信念的新人,确实与以往官场上那种风气有所不同。

  朱载坖看着三人突然的变化,脸上也不由露出了一个笑容。

  朱载坖笑道:“李先生和高先生意思,本王自然懂得。刑部的难处在哪里,本王也是清楚的。所以本王也不会异想天开到一下子就让刑部把天下的冤屈和不平都能照顾到。”

  “本王的意思是,想要在现今的刑法和审案判案的基础上做一些细微的改动,增加一些普通案件的公平性,让更多的老百姓在面对不公的时候,也有一定的自辩之力。”

  “所以,三位不用如此紧张,本王还没有昏了头,要让刑部不切实际的大包大揽天下刑案之事。而且真要让赵尚书做的话,他估计就算是累死也不可能做出一点成绩的。”

  “毕竟真要做到这一步,所需要的现实条件也不是如今大明可以达成的。因此,本王自然明白,有些事需要慢慢来,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和发展来处理,切不可过分理想,过分吹毛求疵。”

  听到朱载坖这句话后,李春芳和高拱,以及赵文华等人也不由松了口气,他们是真怕朱载坖脑袋一热,在正式监国的第一天就闹出笑话来。

  三人齐齐一拜,“王爷圣明!”

  朱载坖继续一笑,接着说道:“本王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让刑部把讼师这个职业给正式化。以后凡是要从事讼师职业的人,皆都需要通过刑部的司法考试,而且也要规定他们收取讼费的范围,同时也要建立起公诉制度,对于一些恶性案件,实行事主不在场时,由官府安排讼师进行公诉。”

  “另外还要设立司法援助体系,为一些请不起讼师的普通百姓们安排免费的讼师帮助其完成诉讼官司的流程。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刑事诉讼的公平正义,也可以有效的管理讼师这一平时不受约束的人群,免得他们其中有些人肆无忌惮,以为凭借一张巧嘴就可以扭曲司法。”

  “所以,本王的意思就是想让刑部做出一些顺应时代的改变,为大明的司法事业和老百姓们关心的公平正义,提供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赵尚书觉得此事是否可行?”

  赵文华听到这句话后,脸上的神情也激动起来了,这可太行了啊。

  这要是能做出来,不仅可以扩权刑部的职权,也可以为将来的司法程序奠定一个新的司法基础,这简直就是千古流名的大好事啊。

  ——————

  求月票~~

第521章 明天传旨

  玉熙宫精舍内。

  现在的嘉靖皇帝也已经处于闭关模式之中,但是对于他这样的权力达人而言,闭关是不可能老老实实就闭关的。

  即便是告诉了所有人他要闭关了,他也会把一只眼睛放在外面,盯着外面的一举一动。

  要不然他这关,都他闭的不会安心。

  头戴香叶冠,身穿青色小道袍的黄锦寸步不离的伺候在正在闭关的嘉靖皇帝跟前。

  每日除了要伺候嘉靖皇帝饮食起居之外,他还要将这一天内发生的所有事情的密报呈给嘉靖皇帝御览。

  所以即便是在闭关期间,嘉靖皇帝对于外面的事情,也都是了如指掌的。

  嘉靖皇帝戴着老花镜,皱眉头眯着眼,映着一旁的灯火烛光,看着手中举着的密报。

  他看到非常仔细,也非常认真。

  在看完这些密报之后,嘉靖皇帝的脸上也不由浮现出了一抹满意的笑容。

  “三儿第一天到文华殿监国做的不错,尤其是他给李春芳,高拱和赵文华说的这些话,有几分谋国之言了。”

  嘉靖皇帝对着一旁伺候着的黄锦,夸赞起了朱载坖。

  黄锦也笑眯眯的回道:“裕王爷多像帝君呀,他这些话像极了平时日帝君的话,看来以后严阁老和徐阁老他们,也不能再掉以轻心的对待裕王爷了。”

  嘉靖皇帝呵呵笑道:“是啊。本来朕还担心他第一次到台前监国,会有些不适应,也会让严嵩徐阶这些老臣们轻视。现在看来,三儿也有他的一套手段,短短一日的时间,就立下了威信,而且也有具体的施政策略。”

  “尤其是他建议赵文华说的那些话,简直绝妙!以往的时候没有人重视过这些讼师的影响,也没有在乎过普通小民们所争取的公平和正义。”

  “现在三儿把这些问题剖析的如此到位,还给出改进的方向和意见,接下来就算是赵文华是头猪,他也已经知道怎么办了。”

  黄锦又陪着笑道:“赵文华他肯定会无比卖力的。他现在既不容于严阁老那边,也不容于徐阁老这边,他唯一能依靠的也只有裕王爷。现在裕王爷指哪他肯定就会打哪,绝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

  嘉靖皇帝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不错,三儿能把赵文华收在手中,确实是一招神来之笔,看来他也没有被高拱张居正等人教迂腐了。”

  黄锦道:“裕王爷天资聪睿,自幼就很有主见,现在的高拱和张居正他们在裕王爷面前也只能俯首听话,并不敢以王爷的先生自居。而王爷在公共场合还会叫他们先生,也不过就是对他们的客气和尊重,谁要是当真了,裕王爷肯定也不会让当真的那个人好过的。”

  嘉靖皇帝听到这句话又笑起来了,“确实如此,这个三儿真是蔫坏儿蔫坏儿的,朕怎么生出个这样的混小子。明天你记得去传个旨,给那些自以为揣测透了朕心思的大臣,继续上上眼药。让他们好好的迷糊迷糊,要不然这日子过的太轻松了,不利于朝廷的管理呀。”

  黄锦回道:“是,奴婢明天就去传旨。”

  嘉靖皇帝满意的嗯了一声,然后又说道:“去把朕最新炼制的金丹拿出来,朕要修炼了,要不然这七七四十九天的关可就白闭了。”

  黄锦听话,立刻就去找嘉靖皇帝所说的金丹了,这些金丹都是嘉靖皇帝在神药宫和雷德子,诺德子二人论道之后,想出来的新炼丹法子。

  按照这个法子去炼制的丹药纯度会很高,要比以往炼制的丹药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嘉靖皇帝也对这炉丹药寄予厚望,并希望借此丹药,成功的将他的“修为”更进一步!

  同时朱载坖也终于结束了自己第一天监国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王府之内。

  在他刚刚回府的时候,陈氏等人也已经聚集在前厅等待他的回来了,那感觉就像是过年了一样,而且比过年还要隆重几分。

  显然这次朱载坖离开王府去文华殿的影响很大,以至于王府里的这些女眷们也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朱载坖看着陈氏等人,他也笑道:“都在这里干嘛呢?晚膳备好了没?”

  陈氏过来帮朱载坖解开身上的披风,目光温柔的说道:“今个王爷去文华殿监国是大事,所以臣妾就和姐妹们一起在这里迎接王爷回来。”

  朱载坖道:“好了,我知道了,辛苦你们了。”

  接着朱载坖又叫了一声孟冲,“孟冲,你快去安排一下,今晚本王要和爱妃们一起用膳,一定要把膳食都准备周到了。”

  孟冲跟着朱载坖在文华殿里待了一天,哪怕一直都在站着,他的心里也是喜滋滋的。

  “奴婢这就去准备。”

  孟冲欢喜的就去准备了。

  这时候朱载坖握着陈氏的手,以及一旁齐木格的小手,接着他又对着司画等人说道:“都一起去餐厅那边吧,这里不暖和,那边还有地龙,等会看看孩子都睡了没?如果没睡的话,也可以叫着一起过来吃饭。”

  朱载坖说完这些话后,他就拉着陈氏和齐木格的小手,和一众女眷们来到了后院的餐厅之中。

  到了餐厅之后,朱载坖刚刚和陈氏她们坐在椅子上,朱载坖就对着陈氏问道:“王妃怎么样了?”

  陈氏听到朱载坖问起王妃的情况,她的神情也不由一暗,“姐姐还是难以支撑,李太医他们也已经束手无策了。”

  朱载坖听到这句话后,也不由一叹,王妃的命运依然还是如此艰难,纵然是他也无力改变。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她好受一些,体面一些,让她可以安详的走完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

  同时朱载坖也在心里不得不做出抉择,在李时珍他们经过认真的调查和研究之后,王妃家族确实有一种治不好的遗传病,而这个遗传病就是导致王妃短寿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因此,朱载坖对对待自己的嫡长子朱翊釴的时候,他的想法也有所转变了。

  因为他知道有遗传病史的王妃,会有极大概率也将这个遗传病带给朱翊釴,并且也会将这个遗传病世世代代的在朱翊釴这一支传递下去。

  所以作为大明未来的继承人,朱载坖不能让这个风险出现在王朝传递上面,他现在的心里也很纠结。

  第一纠结自己这个儿子会不会也短寿夭折,第二纠结的是这个儿子长大之后,自己继承了嘉靖皇帝的位置之后,要不要册立他为太子。

首节 上一节 299/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