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第337节
由此可见,大明朝时期的人是很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
只可惜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老天爷给大明朝,也给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文明开了一个天大玩笑。
不仅打断了这个古老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的接触融合,而且还将原有的文明进程给倒退了数百年。
这不得不说,也是时也命也。
现在朱载坖来到了这个时代,他自然不能再坐视这样的历史遗憾再次上演。
所以现在才有了今天天津港的热闹!
“王爷,宝船就要入港了。”
工部尚书李春芳和兵部侍郎张居正,两人上前禀报,他们的语气之中难掩激动之色。
这件事现在能办到如今这样的风光,他俩也是出力不小的。
朱载坖微微颔首,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海平面,他远远看着靠近的宝船,心中欣喜也是无比激动的。
作为这个时代的穿越者,也作为这个时代的主宰之一,朱载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艘宝船的意义!
数年前,他趁着胡宗宪在东南大胜倭寇,招安汪直等人的契机,成立了东洋水师。
进而又搜寻当年的宝船图纸,以及漂洋过海而来的泰西船匠,在经过了这数年的努力之后,如今也终于得见花开,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刻。
随着宝船渐近,海上的海风渐也似乎是被注入了力量,也越发的有些强劲了起来。
海风带着大海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朱翊釴和朱翊钧也是一脸激动的看着远处的宝船,两人也发出了一声惊呼。
而这如此之大的宝船从海上行驶而来,这对两人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好大呀!”
朱翊釴和朱翊钧激动的看着远来的宝船。
朱载坖微笑的看着那艘如一座山峰一样的巨舰破浪而来。
此船虽不及后世的万吨巨轮和航空母舰那般的壮观,但在如今的大明朝,在如今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超级巨船!
像这样的巨船,任这个时代的任何人这般近距离的见到,想要不发出一声惊呼,那也是不符合常理人情的。
毕竟,这船真的好大!
船身通体漆黑,上面覆盖着狰狞坚固的铁甲,桅杆高耸入云,如同一根根直插云霄的擎天之柱!
此刻船帆也都开始落下,从天津港出发的小拖船也开始出动,准备将这艘巨舰宝船安全的拉回停靠在天津港的港口码头上,以供朱载坖等人的校阅和参观。
“真是一艘巨舰啊!”
朱载坖的身后传来群臣的惊叹声。
朱载坖听着他们的惊叹之声,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从龙江造船厂提前送来的宝船数据所知,朱载坖知道这艘宝船长五十三丈,宽十九丈!
比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还要大上几分。
船体不仅采用新式龙骨结构,而且还预留了蒸汽机舱室的位置,以及众多的船舰炮口!
所以这艘宝船不仅更加坚固,还能抵御更大的风浪。还能发挥出巨大的军事威慑作用!
朱载坖看着宝船缓缓靠岸,巨大的船身投下的阴影笼罩了整个码头。
朱载坖和同他站在一起的百官抬头望去,只见船舷上站满了随宝船而来的水师官兵以及造就这艘宝船的设计工匠们,他们个个精神抖擞。
待到宝船停稳靠在码头边缘之后,船上的船工也立刻抛下固定船身的绳索,将宝船固定在了码头边上。
接着站在船首处戚继光,此刻也是一身戎装单膝跪地:“末将戚继光参见监国王爷!”
朱载坖一脸含笑的看着戚继光。
说起来,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戚继光本尊。
以往的时候,虽然戚继光也写过不少的奏疏送到了京师,可是那些终究只是文字,并不能看到戚继光真实的精神面貌。
现在看着一身戎装精神抖擞的戚继光就这么单膝跪拜在自己身前,朱载坖的心里想不感慨一下都难。
“免礼!”
朱载坖微微抬手,让戚继光等一众宝船官兵和船匠们平身。
接着朱载坖又对着身边的官员说道:“徐阁老,李先生,诸位卿家,可否愿随孤一起登船检阅宝船?”
徐阶和李春芳等一众官员,听到朱载坖这句后,他们也都躬身一拜,“臣等遵命。”
随即朱载坖便带着徐阶,李春芳等人一起通过提前搭好的木梯,走到了宝船甲板之上。
当朱载坖等人出现在宝船的甲板上时,戚继光此刻也激动的迎接了过来。
“王爷,这就是臣奉王爷之命督造的新式宝船,请王爷检阅!”
朱载坖看着一脸激动的戚继光,又看着甲板上站着的其他水师官兵和船匠们。
朱载坖也忍不住夸赞道:“诸位辛苦了!孤在此谢谢诸位数年来的努力和奉献!”
戚继光等人听到朱载坖这句话后,立刻也回拜道:“臣等俱是为了大明,不辛苦!”
朱载坖呵呵一笑,“正是你们为了大明,所以孤才要谢谢你们的辛苦,这是你们应得的。若是没有你们在大明外海抵御倭寇海盗,保护我大明沿海子民的安宁和幸福,朝廷哪有今天之盛?”
“所以,孤的这声谢谢并不是一句谦虚之词,而是真心实意的要谢谢诸位的辛苦奉献!正是有了你们,才有了如今的和平大明!”
朱载坖的话,又让戚继光及一众水师官兵们心神激动。
大家都是当兵的,虽说当兵也是为了一口吃的才干的,但若是能再得到朝廷对他们付出的认可,那也是很激动人心。
朱载坖又看着戚继光,“带着孤走走,给孤介绍一下这艘宝船!”
戚继光立刻拜了一下,又回道:“臣遵命。”
接着戚继光就开始带着朱载坖介绍这条宝船的特殊之处。
“王爷请看,这艘宝船是结合了原来的郑和宝船样式和新式的泰西船样式,然后又通过两种样式风格的结合,造出来的新船。船体采用了双层木板,中间填充桐油灰,既防水又防蛀。桅杆选用上等杉木,经过特殊处理,可抗深海飓风”
朱载坖边走边看,一边还听着戚继光的介绍。
朱载坖感受着脚下传来的坚实触感。
这艘宝船不仅外观雄伟,内部构造更是精妙绝伦。
也让朱载坖大开眼界!
戚继光继续介绍道:“.船舱分为五层,最下层是货舱,可装载十万石粮食;第二层是水手舱,可容纳五百名水手;第三层是武备舱,存放着最新式的火炮和火铳;第四层是官舱,供指挥管带居住;最上层则是指挥舱,设有航海图和罗盘”
参观完内部,朱载坖又回到甲板。
海风呼啸,吹得他衣袂翻飞。他站在船首,俯瞰整个天津港。码头上,百官肃立,百姓围观,所有人都仰望着这艘巨舰。
“戚卿,此船造价几何?”
朱载坖问了一句明知故问的话。
戚继光犹豫了一下,看着朱载坖,又看着朱载坖身后跟着的一众百官。
最后躬身答道:“回王爷,共计耗费白银八十万两。其中船体造价五十万两,武备二十万两,其余十万两用于水手训练和补给储备。”
朱载坖嗯了一声,“不错。孤很满意。这艘宝船,陛下也很看重。他特意命孤来天津港校阅此船,也是为了想向诸位传达朝廷重视海防之心。”
————
求月票。。。
宝船小知识。
郑和宝船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坐。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第557章 永乐
朱载坖之所以会提到嘉靖皇帝,其实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政治正确”,也不是为了强调自己权威合法性。
他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还提及嘉靖皇帝重视海防,就是想给戚继光这些靠海上立功的官兵们吃一个定心丸,告诉他们,朝廷是不会放弃海防的。
如此一来,这些水师官兵们才能够更加后顾无忧的将全部的身心和梦想投入到大明的万里海疆之上。
要不然,他们心中总想着有一天朝廷重新海禁,他们这些人也将没有用武之地,那么他们还怎么形成一股强大的战斗力呢?
所以,朱载坖这次提及嘉靖皇帝的意思,就是为了告诉他们,朝廷是不会改变现在的既定国策,朝廷会将水师当做现在和将来的重要军事理想来打造。
戚继光精神振奋的看着朱载坖,又是重重一拜:“末将定不负王爷重望!马革裹尸守卫万里海疆!”
朱载坖伸手扶起戚继光,又笑道:“孤听说你在海上剿倭的时候作了一首诗。诗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孤初听如此忠言,心中亦是感慨不已。若我大明上下皆有如此报效朝廷,守卫百姓安宁的一片拳拳之心,天下何愁不宁,贼寇何愁不平?”
戚继光听着朱载坖说起他的诗,也是激动的脸色涨红,他没想到自己作的这首小诗都已经传到了朱载坖这边,而且还被朱载坖如此清晰的记了下来,并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当众背了出来。
这样的荣光,对于戚继光而言,那也是无比荣耀的。
戚继光激动道:“臣臣惭愧。”
朱载坖呵呵道:“戚卿有何惭愧?卿在东南剿灭倭寇,其功之著,孤心甚慰。倘若似卿这般有奇功在身之人都不得封侯,那么朝廷还将以何激励有功之士?”
“这次宝船到港,孤也不是白来观礼校阅的。在孤临行之前,已经向陛下请旨册封卿为定远伯,望卿能不负圣恩,再接再砺,再见奇功,早日成就封侯之功,成全一段千古佳话。”
朱载坖要封戚继光爵位的事情,其实在三年前的时候,就已经在打算了。
只不过当时倭寇之乱还未做最后的清扫,而且朝廷历来对爵位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肃的,非有大功,几乎都不能功封的。
因此,像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抗倭名将,朱载坖也只能暂时记住他们的功劳,待到合适的时机再行封赏。
现在新式宝船到港,也正是万众瞩目,群情自豪的时刻。
在这样的时刻里,也正是施行榜样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时刻。
那么对于戚继光这样的英雄,肯定也是要着重嘉奖的!
因为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里,才能让无数的普通人为之振奋,让他们也因此生出自豪之心,从而激励他们的一片爱国和报效国家之心。
戚继光听到自己要被封伯了,而且封号还是他祖籍老家的县名,这种的荣耀就算是放眼古今,也是没有多少的。
“末将叩谢天恩!”
戚继光又激动的对着朱载坖重重一拜。
朱载坖看着激动的戚继光也笑道:“这是你应得的,而且这次孤请封的爵位也非你一位,还有俞大猷的。他的爵位封号和你的也是一样,都是以家乡祖籍的县名为号,以后你们可要好好的爱惜自己的爵位封号,莫要给家乡父老们丢脸。”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