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第343节
直到隆庆四年后,内阁阁员才渐渐恢复到三到四位的配置。
但可惜老天给隆庆的时间就只有六年。
所以,即便是隆庆有心放权让高拱,张居正这些有抱负有能力的干臣们继续革弊鼎新,最后的收效还是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大的。
而且又因为大明文臣内部内斗的传统,也使得高拱和张居正等人无法在隆庆之后,继续维持通力合作的微妙关系。
因此在隆庆之后,高拱就被张居正和冯保联合起来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心机,就把高拱给排除在了辅臣之外。
继而开始了张居正执政内阁推行改革的十年。
但可惜,也仅仅只有十年而已。
所以说有时候有些事就跟命中注定了一样,即便是人力再怎么折腾,最后换来的还是一场令人遗憾的空。
朱载坖翻看着李春芳的奏疏,他的奏疏内容和徐阶大同小异。
由此可见李春芳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能得到嘉靖皇帝接二连三的超擢提拔,他在拍嘉靖皇帝龙屁这条路上的道行也是极高的。
只可惜朱载坖并不吃这一套,或者说李春芳拍马屁的方式,并不是朱载坖所喜的那种。
所以,李春芳在朱载坖这边的时候,就很少写出如此出彩的恭维文章。
朱载坖一份份翻阅着,无聊的等待着张永明的回信。
忽然不知道朱载坖翻看了多少份奏疏之后,张永明终于匆匆赶来了。
张永明疾步的朝着文华殿而来,手中还举着李然封好的贺表密封。
“贺表来了,贺表来了!”
张永明激动的叫着。
朱载坖在听到张永明的声音之后,顿时也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好像在他看过的《大明王朝1566》里面,赵贞吉在给嘉靖皇帝送最后一份贺表的时候,就是这么喊的。
虽然现在的贺表并不是直接送到嘉靖皇帝那边,但是朱载坖却也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这份贺表肯定是有问题的。
海瑞等人在听到贺表来时,也不由抬头张望了起来。
他们在文华殿里都快待一天了,为的就是这些贺表。
现在终于看到了“下班”的曙光。
海瑞等人的心里也不由松了口气。
孟冲也立刻迎接了过去,快速的接过了张永明手中密封好的贺表,然后就喜滋滋的送到朱载坖面前。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给陛下的贺表终于收齐了。”
朱载坖伸手接过孟冲递过来的贺表,又扫了一眼包裹着贺表的密封。
朱载坖的心中感觉很玄妙,似乎他能看透这层封闭的密封,看到里面的内容。
好像这里面的内容就是原来历史上海瑞写过的《治安疏》。
所以在这个时候,朱载坖还特意多看了海瑞一眼。
海瑞也不明所以的看着朱载坖,他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朱载坖怎么就看了他一眼。
朱载坖慢慢的撕开贺表上的密封,他看着里面露出的贺表封面——臣都察院河南道检查御史李然谨奏!
当朱载坖看到这么几个字的时候,嘴角也不由露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几个字写的当真是遒劲有力,与之前那些看着就喜庆的台阁字迹截然不同。
朱载坖心中冷哼一笑,慢慢的翻开了这份奏疏。
“臣闻圣人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今陛下迁居万寿宫,虽为盛事,然臣窃以为,当此之时,更应思虑国计民生”
“陛下使裕王兴商道而坏民本,以顺义产业园为恶源,而争民利,继而又推京师特区而坏祖制官道,后又兴硬化之路逐以小利,阻民生,今又造大船兴武备,亦已有黩武之相”
“故臣冒死昧言,万请陛下重临群臣,拨乱反正,以改裕王之过.”
朱载坖看完直接就呵呵了起来。
本以为这贺表是冲着嘉靖皇帝来的,没想到是冲着自己来的。
看来这些年自己所做的事情,确实动了不少人的利益呀。
要不然,怎么会在这个关键时候来这么一下?
——————————————————————
求月票
第562章 解释解释
海瑞等人听到朱载坖的冷笑声,也不由抬头望去。
张永明更是心中一颤。
他在赶到李然的住处后,李然刚刚好把这份贺表涂封上,当时他也没有任何的多想,甚至都没想着检查一遍,就立刻将贺表送到了文华殿来。
现在贺表送上了,裕王爷也看到了,但是从现在裕王爷的表现来看,似乎这贺表内容好像是另有乾坤啊。
朱载坖忍住心中的怒火继续看着李然攻击他的言辞。
“.裕王本为庶子也,不堪为尊,陛下念舔犊之情,委以重任,使其以亲王之爵行储君之实,此在臣等观之,以有僭越之嫌。然裕王不自知,又僭居文华殿以孤自谓,其心昭然若揭。若陛下不能惩处,恐酿滔天之祸.”
“.臣为御史,当为大明千秋昧死进言!臣万死再拜,伏拜陛下废裕王监国之权,罢顺义产业园,撤京师特区,以正本清源,恢复旧制,还天下之正心。”
李然的奏言字字如刀,他敢在这个时候这些写,说明他早就不满朱载坖的一切作为的。
甚至可以说,他敢这么做,他的身后肯定也是有不少人是这么想的。
要不然的话,他怎么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说?
这不摆明要标新立异,制造出更大的动静和舆论吗?
而且他的苗头更是直指裕王,且丝毫畏惧之心都没。
以此足见,李然也是不怕在这个时代把朱载坖得罪死。
甚至可能他还想着嘉靖皇帝还有一子尚在世间,且已经有了子嗣。
如今裕王倒行逆施,景王又是安安分分之人。
还不如趁着现在大势未定,放手一搏,将裕王拉下马来,说不定将来也会有一场符合他们利益的大变!
由此可见,他们这些人当初打着国本的旗号支持顺位第一的裕王为皇储,并不是因为他们真心如此,只是因为这样的说辞更符合他们的利益罢了。
现在他们看到了监国数年的裕王,并不像他们想象之中的那样。
甚至有些方面做的,还让他们心生恐惧。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也顾不上规矩和祖制了,他们也要找足够的理由和借口,对着朱载坖进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否定和攻击。
从而彻底的将朱载坖排除在大明继承人之外,然后换上景王这位看着可能会更听话的皇帝,继续保持和维护他们现在的利益和好处。
“哈哈哈。”
朱载坖突然哈哈一声大笑。
现在他也终于理解了《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嘉靖皇帝为何会在看到海瑞的治安疏后,发出那般的暴怒了。
原来这种不被理解,还被否定的感觉实在是太扎心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潮并不是一人之想,很可能还是千万人之想。
一想到在现在的平静之下,居然还有千万人的暗涌在翻滚之时,朱载坖的心里不仅只有怒,他还是一股彻骨的寒意在心底冒出。
怪不得历代以来,凡有改革之事都难有成就。
原来这股阻挠改革的保守力量实在是强大到了让人心颤的地步。
哪怕是权力如此之大的朱载坖,在这一刻也不得不承认,他还是小看了世人。
海瑞等人和张永明听到朱载坖的笑声后,一个个也不由心里发毛了起来。
因为这笑声实在是太渗人了,一股莫名的寒意顷刻间就以朱载坖为中心在这间暖阁里散发了出来。
距离朱载坖最近的孟冲也是心头一颤,他连忙就跪在了地上,“王爷怎么了?您可不能吓奴婢呀!”
朱载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孟冲,心里也不由升起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
怪不得大明的皇帝宁可会重用太监,也不愿意相信外臣。
原来细究根本,是因为外臣和皇帝之间,根本就不是一条心!
皇帝想的是长治久安,想的是大明永续,想的是自己的权力可以永远在手。
但是外臣们想的却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规则和套路,获得更多的利益。
而他们的利益获得,势必就会伤害皇帝的权力和根本利益。
所以,在有明一代的历史里,皇帝选择相信宦官和特务机构,很难说不是一种无奈的现实。
“你起来吧。孤没事。
朱载坖声音有些沙哑的对着孟冲说了一句。
孟冲听着朱载坖恢复平静的声音,虽然还有些不妥,但也安心了不少。
这时候张永明却心中紧张无比的跪在了地上,“王爷.李然的贺表有问题吗?”
朱载坖抬眼看了张永明一眼,声音极为平静的说道:“张卿没看过吗?”
张永明立刻请罪道:“臣还没来得及审阅,只想着时间不早了,就匆匆送到了王爷这里,由王爷钧鉴。”
朱载坖又淡淡的嗯了一声,“李然的贺表写的很好,很有深度,让孤深省!你先下去吧。”
张永明不明所以,他也不敢再问,只能再一拜道:“臣告退。”
在张永明退出了文华殿后,朱载坖又把目光落在了孟冲身上,“你亲自去传信景王,立刻缉拿李然,在没有孤的旨意之前,任何人都不得接触他,包括景王。”
孟冲心中一凛,也知道这肯定是出了大事。
要不然,自家王爷怎么可能会让自己亲自去传命景王,缉拿李然?
孟冲也不敢问原由,连忙也是一拜,“奴婢遵旨。”
在孟冲走了之后,还在店内的海瑞也终于忍不住了。
海瑞起身对着朱载坖一拜:“王爷,李然写了什么?”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