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117节

  朱厚烇看了他一眼点点头没说话。

  “皇父,这么好用的东西可不能只给新军用啊,边军也需要啊,皇父可以让兵部向皇叔采购这炮然后给边军使用”江彬建议道。

  “对啊,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这新炮比旧炮好用太多了,操作方便,威力不小,射程也远,无论野战还是守城都很需要.九边上千里,那么多堡垒和部队,对这种炮的需求量恐怕得有上万门啊.”朱厚照感叹道。

  朱厚照估计的没错,到了明朝末年,大明很多地方都能铸造佛郎机炮了,各个边镇和县城也都纷纷铸造各种重量的佛郎机炮和佛郎机炮的变种炮,最后在大明北方佛郎机炮的数量达到三万多门.

  “回去就让兵部的人好好看看,我就说我用大明皇家集团去管理军器制造没错吧,我要用这些成果狠狠地打他们的脸”朱厚照幻想着兵部官员看到这些武器装备时的表情,心里就非常快慰。

  先给大家说声抱歉,这个时间才更新,然后容我狡辩两句。

  我工作日的更新时间大多都在凌晨两三点,这是因为我工作导致的,往往到家都11点了,才开始写新章节,这种更新时间是挺累的,所以昨天晚上我想周六不上班,那就不要熬夜写了,睡饱了在写吧,结果到了今天半天家里来客人了,我一直没找到机会写,一直等到晚上七点才开始写,所以才这个点更新。

  不过我今天休息的还是很充分的,另外两章我还在写,会把拉下的章节给补上的

第223章 总参谋部的问题

  2024-07-13

  “还有那青甲,我记得一套的造价也七八两银子吧,防护力比着这板甲差多了吧,以后让兵部也别采购青甲艾伦,都采购板甲吧!”朱厚照继续说道。

  “如此甚好!”朱厚烇点着头说道。

  “还有,这些武器装备我都给改进过了,新军要是装备这些新的武器装备的话,那战术战法就不能用以前的了,得跟着变了”朱厚烇继续提醒道。

  “这个你就放心吧,我这就组织人研究新式战术战法.”朱厚照把胸膛拍的砰砰响,这是他最喜欢的事情。

  朱厚烇笑了笑没说话。

  看完演示之后,一行人又回到了军帐。

  朱厚烇注意到朱厚照身边也开始出现一些陌生的侍从了,看气质和行事风格不像是普通人家出来的。

  朱厚照也注意到了朱厚烇的目光,又拉着朱厚烇去帐中密谈了起来。

  “我也学着你建立了侍从室,第一批全是勋贵家的孩子,他们送来的大多是庶子或者嫡次子”朱厚照解释道。

  朱厚烇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各家勋贵的嫡长子安安稳稳的去袭爵就行了,没必要去充当朱厚照的侍卫。

  明朝没有清朝那样成熟的侍卫制度,作为侍卫能够从最低级的侍卫干到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

  明朝也有勋卫制度,就是贵族的庶子或者嫡次子给皇帝当侍卫,但是勋卫制度基本没啥上升的渠道,而且和皇帝的关系也没有那么亲密。

  侍从室制度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是考核和培养于一体的制度,上升渠道有了,关系也会比较近.

  “勋贵们对新军的事情很不满,已经有人明里暗里的向我表达了不满了,所以我就建立了侍从室,就是为了安抚勋贵们,先把一批勋贵子弟给收进来,对他们进行考察,好的留下,差的就淘汰掉”朱厚照压低声音快速的说道。

  朱厚烇微微点头,朱厚照的政治敏感性还是很高的,一件事做好不容易,但是想破坏却是很简单的,勋贵们就是有能力坏事的那一批人,“那考察的怎么样?”

  “好的还是有一些的,但是大部分都是酒囊饭袋,不堪一用!”朱厚照撇了下嘴说道,“酒囊饭袋的就让他们去办差事,办不好的就退回去,没人敢说什么.”

  朱厚照看人还是有一套的,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了。

  “剩下的人,我好好培养一下他们,对他们施以恩义,然后塞到总参谋部和新军里然后下一批.“朱厚照挑挑眉毛说道。

  朱厚烇点点头,新军肯定不能完全避免勋贵的染指,但以这种方式染指他还是能接受的。

  “不过就算这样,可用的人也不够,特别是总参谋部,他们完全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朱厚照叹了口气说道。

  “我算是看出来了,最好用的人还是你培养出来的人.”朱厚照忽然说道。

  “什么意思?”朱厚烇有些懵逼的说道。

  “就是字面意思啊!伱培养出来的人,年轻、有冲劲、对数字敏感”朱厚照继续说道。

  “别绕弯子了,有话直说!”朱厚烇打断了了朱厚照。

  “那我就直说吧,弟弟你把你培养的人才分我一点呗”朱厚照轻松的说道。

  “分你一点?”朱厚烇惊讶的挑起了眉毛。

  “对,分我一点.”朱厚照肯定的说道。

  朱厚烇看着朱厚照好一会儿,确定他没在说笑,“说吧,你想要分你多少?你都看上谁了?”

  “那个江建功不错,把新军的后勤管理的井井有条,我和他接触了几次,感觉是我需要的人才,类似的人给我来个三五十个就行了”朱厚照说道。

  因为新军的后勤是大明皇家集团负责,所以就派江建功去总揽新军后勤的一切事宜,没想到和朱厚照接触了几次,就被朱厚照给看上了

  “你这口气可真大,江建功在也是从我侍从室出去的,在我侍从室里出去的人之中都是佼佼者,在我这都是当做独当一面的大将去培养的,这样的人在我这都不多,你竟然张口就要三五十个?”朱厚烇冷哼了一声说道。

  “但是我这确实需要人啊.”朱厚照不肯放弃。

  “你可是大明皇帝,想要什么人没有?怎么会弄到从我这要人的地步?总参谋部遇到什么问题了?”朱厚烇好奇的问道。

  “我本来也是这么认为的。”朱厚照叹了口气说道,“我本来以为总参谋部靠着勋贵子弟就能搭起来了,毕竟他们都有着家学渊源,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他们把总参谋部的参谋理解为军师、谋士的角色了,他们这么理解倒也不能说错,但我们对参谋的要求可远远不是传统的军师谋士所能满足的”

  “所以他们大多人行事就很虚浮,为了引起我注意,都喜欢提出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建议,而没有相关的数据支撑,这导致一些基础的工作没人去做了,而且以他们现在的心态也做不好.”

  “所以总参谋部就需要一批做过实务,精于算学,对数字敏感的人,找来找去发现你的人最符合这个要求”

  朱厚烇不得不承认朱厚照说的很有道理,参谋的主要职责是搜集、掌握有关情况和资料,分析判断情况并提出建议,天马行空的思维可以有,但更多的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事,精于算学的话确实能事半功倍。

  从蕲州教育系统出来的人都不会吟诗作赋,但都受过比较完整的现代数学教育,虽然学的都不深,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精于算学了。

  在确认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朱厚烇发现这件事确实挺有必要的,而且朱厚照已经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了,所以他在心中就做出了决定。

  “江建功可以给你,然后再给你二十个我侍从室出去的人,他们都经过算学教育,在基层接触过实务,肯定能帮你先把总参谋部先给搭起来,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想办法了.”朱厚烇沉吟了一下说道。

  总参谋部的事他可以伸手,但是没必要伸那么长。

  朱厚照对此并不是十分满意,但是朱厚烇态度坚决,就只好同意了。

  最后只写出了一章半,先发一章吧

第224章 第一条铁路

  2024-07-13

  朱厚烇又和朱厚照聊了一下新军训练的事情,他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向朱厚照灌输一些后世的训练方法,朱厚照也真听进去了不少,已经在和他讨论制定一本步兵操典的事情了。

  朱厚烇没在新军军营呆多久就离开了,他的行程被排的很满,正德九年快要过去了,蕲州的工人们也北上快一年了。

  朱厚烇要去视察各个工厂的发展情况,同时对优秀的工人进行表彰。

  他到了天津后先是视察了一下纺织厂,然后沿着渤海湾北上。

  在路上碰到了很多地方都在打着大明皇家集团的旗帜,很多工人都在冒着严寒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他们正在铺设铁路。

  这条铁路将从唐山连接到天津,设计长度为120公里,这一段铁路在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华北平原是中国修建铁路最为容易的地方,所以朱厚烇决定先修建第一条铁路,也是为了方便把唐山钢铁厂生产的钢铁给运出去。

  第二条铁路也已经在勘探当中了,将从天津通往北京,设计长度为130公里。

  天津虽然和北京有运河连接,但运河的运量连官方的运输需求都满足不了,更别说民间运输需求了,可以想象这条铁路会非常的繁忙。

  铁道这东西没想象中有那么多的科技含量,最初的铁路都是用生铁铸造的,但是生铁太脆了,运输重量一上去就很容易断裂,后来换成了熟铁,随着运输重量的上升才换成了钢铁。

  现在大明皇家集团对蒸汽机车的研究虽然一直在进步,但是还没达到商业化应用的门槛,但是大明皇家集团庞大的运输需求已经等不了蒸汽机车研发成功了,所以就先用马列吧,现在马列的运输成本比除水运外的运输方式都要低很多,所以铁道的轨距是标准轨,标准轨的轨距就是来自于马拉列车,就是两匹马臀部的宽度,标准轨内恰好能容纳两匹马在里面进行奔跑。

  因为现阶段在铁道上运行的是马列,所以对铁轨的要求并不高,熟铁铸造的铁轨就已经够用了,而且能用挺久,哪怕等蒸汽机车研究成功,投入运营了,初期的蒸汽机车的马力也不会太大,拉的货物也不会太多,熟铁铁轨也足够应付了,所以现阶段铺设铁路也不用非得是钢轨。

  正是因为这种运输重量不高的现实,这条铁路的铁轨设计的也并不厚重,按后世的标准的来看是一条轻轨,一米铁轨的重量只有15公斤,这样连通唐山——天津——北京,外加一条通往南堡盐场的20多公里的支线,一共280公里的单线铁路需要用钢铁8400吨左右。

  而此时经过将近一年建设的唐山钢铁厂完全能满足这个需求。

  唐山钢铁厂是朱厚烇投入最大的一个厂子,在夏季动用了五万民夫去进行建设,秋收完又动用了十万民夫去进行建设,从蕲州北上的钢铁工人一共有6000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疯狂扩充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人了,每一个北上的老工人都要带上三四个徒弟,另外还招募了四万多人的矿工为钢厂挖煤挖矿。

  在这样近乎疯狂的扩张下,唐山钢铁厂和煤矿产业已经成为大明皇家集团最大的产业集群了。

  当初大明皇家银行给唐山钢铁厂的第一批300万银币贷款早早的就花完了,朱厚烇又毫不犹豫的批了第二批300万银币的贷款。

  对唐山的其他方面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所以唐山钢铁厂的钢铁年产量也很快的突破了1万吨,正在飞速的往两万吨去攀升。

  其实这个产量并不算高,在工业革命前夕,1770年的英国全年钢铁产量是5万吨。

  其实朱厚烇现在掌握的资源和能够调动的人力,一点都不比那时的英国差了,而且他也掌握了更先进的炼钢技术,运用蒸汽机到生产之中,所以他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发展的时间,给他足够的时间他能让唐山钢铁厂的钢铁产量超过18世纪末期的英国。

  虽然超过了也只是后世唐山钢产量的零头,但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已经是个巨大的突破了。

  当然此时的唐山钢铁厂出产的钢只占总产量的4成,还是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让成钢率一直上不去,不过就算一炉钢炼废了也是不错的熟铁,也能用来造铁轨,所以唐山钢铁厂出产的铁轨是熟铁轨和钢轨混合的。

  负责修筑的铁路的是大明皇家集团旗下的铁道部,为了防止纠纷,在夏秋时节他们就在规划铁路沿线的土地,为此动用了不少的手段,也花了不少钱,好在此时大明北方的土地并不太贵,所以耗费的资金还可以接受。

  这些土地在完成秋收之后就没有再播种,然后铁道部又开始组织人手平整夯实土地,并铺上碎石,就是在等待唐山钢铁厂能生产出足够的铁轨,所以现在到了冬天还在组织工人们赶工。

  铁道的修筑的进度很快,这种先期工作做好的情况下,他们一天能修上个两三里的铁道。

  铁路所用的枕木都来自于金山卫,那里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木材处理厂,专门用于处理从辽东运过来的木材,现在有两个主营的业务,一个是制造标准铁道枕木,一个是烘干木材做船板。

  由于是主要运行的是马列,在碎石上铺设了枕木之后,又在碎石上面夯了一层土,一是为了减少碎石对马蹄的伤害,二是为了让夯土和枕木平齐,免得枕木绊着马匹,让马匹受伤

  这么着急修这条铁路,也是为了明年的盐业大战,南堡盐场出产的食盐总要有办法运出来,用传统的办法效率还是太低了。

  所以才有了这两段铁路的规划,天津是北运河的枢纽,北京是食盐的一个巨大消费市场,也地处要冲。

  朱厚烇认真慰问了在东西还在进行作业的铁道部工人们,让他比较欣慰的是后勤保障不错,工人们吃和住的条件还不错。

  告别铁道部的工人们,朱厚烇来到了南堡盐场

第225章 题字

  2024-07-13

  自从南堡盐场开始出盐之后,南堡盐场附近的守卫就猛然变得森严起来了,各个高处都建立了哨所,通往盐场的道路都被设上了关卡。

  为的就是防止有心人能算出来南堡盐场的食盐产量。

  但从后来的事情来看,是有人对南堡盐场很感兴趣,但是在几次受阻之后就很干脆的放弃了,看来他们也不认为南堡盐场能创造什么奇迹。

  秋冬是不是产盐的旺季,但是邹海还是和工友们顶着寒风,以前作为盐丁的他们,对盐有着复杂而深厚的感情,他走到盐田边开始劳作。

  他们把盐田里冻结实的冰面给砸碎,然后用铁钩和把大块的冰给勾上岸,然后抬到一边的板车上,等板车装满之后就拉到一边倒掉。

  天气虽然很冷,但邹海和工友们却没太大的感觉,因为盐业部给他们发了冬天的服装——一种绿色的长款棉大衣,和一种两侧有护耳的棉帽,这两种装备帮他们有效的抵抗住了冬季的严寒。

  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们干上一个时辰就要回到屋子里烤半个小时火。

  在邹海看来,这个冬天比往年的冬天要好过多了,肚子里有油水,身上有脂肪,身上有棉衣,就算到了家里,还有方便的蜂窝煤取暖烧水。

  这在以前可是神仙般的日子,他想都不敢想,所以他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在这么冷的天主动和工友们出来劳作。

首节 上一节 117/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