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203节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执行层面上问题很大,在推行改革时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培训,导致官员们在执行政策时理解不足、操作不当。而保守势力的又很强大,保守势力直接去曲解变法政策。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善政都能变成恶政。

  就拿青苗法举例,青苗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政府把政府的钱粮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青苗法一开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新党成员素质良莠不齐,又急于求成,再加上保守势力在地方上曲解新法,导致在执行时青苗法从自愿贷款变成了强行摊派贷款,利率从两成变成了三成四成,到后来变成了随意提高利息,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这都让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恶政。

  以史为鉴,朱厚烇已经能想象到自己推行一个改革政策的结果了。

  只要法令一出京城,那就完全失去了控制了,他们会把朱厚烇苦心制定的政策变成一个个剥削普通百姓的恶政。

  朱厚烇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去考核评定改革政策的推行效果,去罢免执行不力的官员,但是这完全是治标不治本啊!

  罢免了那些官员换上来的还只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这完全是换汤不换药啊!

  朱厚烇制定的改革政策肯定是要触及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那这些新换上来的官员面对损害自己阶层利益的改革政策,是会选择背叛自己的阶级,去忠实执行朝廷的改革政策。还是会选择继续糊弄了事,争取把新法给弄黄,把上面主持改革的朱厚烇给弄下去.

  相信这个答案会很明显

第399章

  2024-07-13

  这也是朱厚烇为什么迟迟没有推动政治改革的原因,就是因为预见到了这种结果。

  他监国这半年多,看似和文官们打的不可开交,其实都是拿的都是大明已经存在的制度和规定的去压制文官们,并没有搞什么制度创新。

  就是因为他没办法保证他制定的制度能够得到正确的执行和落实。

  就算他能把户部的胥吏都换成皇家集团的人,但胥吏只能执行而不能参与决策,决策权都在有品级的官员手里。

  朱厚烇也不能把皇家集团的人安插到有品级的官职上去,那天下读书人都会瞬间沸反盈天,因为这就涉及到科举功名了,等于动了天下读书人的命根子,等于瞬间把矛盾给激化最激烈的程度,这种程度的矛盾朱厚烇也顶不住。

  所以兜兜转转到了最后,朱厚烇惊讶的发现自己还是要去拉拢一些读书人为自己所用的

  但是仔细一琢磨,他却发现基本不会有文官接受他的拉拢

  虽然他权势很盛,但地位却很尴尬,朱厚照虽然和他关系很好,也隐晦的表示有意让他当储君,但是他的身份根本不符合宗法,他成为储君的事肯定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

  说白了他现在权势虽然很盛,但在外人看来只是一个赢面不高的皇位竞争者。

  朱厚烇现在的这个政治生态位太尴尬了,很难让文官站队到他一边.

  朱厚烇甚至发现自己的政治生态位比有权势的太监的政治生态位还差,文官投靠宦官的事在大明并不罕见,也就被骂一声阉党罢了,顶多丢官后回家修身养性,或者被流放,性命什么的是不会丢了,毕竟阉党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帝党。

  但投靠朱厚烇就不一样了,投靠朱厚烇首先就意味着这位文官卷入了这场皇位竞争之中,而朱厚烇的赢面也不大,要是朱厚烇最后竞争皇位失败了,那这位文官的下场可不是丢官或被流放那么简单了,很可能连性命都得搭进去,甚至家人都得受到牵连,所以投靠朱厚烇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

  然后是文官们摸不准朱厚照对朱厚烇的信任能持续多久,毕竟在历史上忽然翻脸不认人的事情也不少见,万一朱厚烇忽然失去了朱厚照的信任,那投靠朱厚烇的人得多惨

  最后就算一个文官冒着巨大的风险投靠朱厚烇了,那他能认可朱厚烇将要做的一切吗?毕竟朱厚烇将会做很多削弱封建地主阶级的事情

  有着这三个问题的存在,让朱厚烇认识到他很难拉拢到什么文官。

  但他又迫切需要一个有功名的人为自己所用,所以想来想去朱厚烇发现詹彬是他唯一的人选,也是最好的人选。

  他穿越八年了,其中有五年是和詹彬一起共事,他非常了解詹彬的为人,也对詹彬很是信任,而且詹彬还有举人的功名。

  从詹彬的角度来看,他已经和荆王府深深的绑定了,和朱厚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他已经没得选了,必须跟着朱厚烇一路走到黑

  而且詹彬这八年也见证了蕲州的崛起,他也认可朱厚烇要做的事业,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詹彬都是最好的人选。

  对于詹彬这个最好的人选,朱厚烇提拔起来也是不遗余力,直接把他放到最核心的位置上。

  朱厚烇为了更好地在京城地区推动改革,他要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完全控制住京城地区。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让詹彬成为顺天府尹的原因。

  等詹彬成为顺天府尹后,朱厚烇会直接把顺天府的所有胥吏和衙役换成皇家集团的人,直接把顺天府的其他有品级的官员都架空,这点很好做到,顺天府里有品级的官员一共也就十人左右.

  朱厚烇不能把官换成皇家集团的人,但吏又不需要功名,朱厚烇想动还真是能随便动

  在控制了顺天府之后,这种架空会向顺天府下辖的州县扩展,大明一个州县的官员也就4人左右,二十四个州县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左右的样子

  由詹彬在顺天府尹的位置上掌握住整个顺天府的决策权,底下再由皇家集团的人充当胥吏和衙役,去执行和落实改革政策,这样朱厚烇就能在政治上完全控制顺天府了。

  为此朱厚烇初步准备从皇家集团抽调四千人充当顺天府的基层“公务员”.

  彻底为京城地区的改革铺平道路。

  其实朱厚烇这样做也存着培养和锻炼队伍的想法,就算他是穿越者,他有着超强记忆力的金手指,但他真没有在基层执政的经验,这些经验还需要靠这些‘公务员’一点点总结出来

  等这些“公务员”在京城积攒够了足够多的执政经验,那这些改革政策才有往全国推广的基础,这就是“试点”的意义。

  最后,京城作为大明的第一个试点,将会成为经济、城建、文化、工业等等各方面发展的一个标杆,这个标杆的出现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事实胜于雄辩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做出来.

  京城新面貌的出现将会给世人展示一种发展的可能,当它发展的很繁荣的时候,就是朱厚烇理念最好的宣传,会让更多的人认可朱厚烇的理念,成为朱厚烇的支持者.

  其中肯定会有不少文官,毕竟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中国都不缺少以天下为公的人,哪怕为此背叛自己的阶级都在所不惜

  这就是京城地区作为标杆的作用之一。

  一个个去拉拢文官们还是太慢了,就像拿着鱼竿去钓鱼,效率很低,也很难钓到合适的鱼。

  而京城的发展则会让它成为一个鱼塘,适合的鱼自己会主动跳到这个池塘里

  五一双倍月票,求张月票

第400章 朱厚烇眼中的文官“集团”

  2024-07-13

  朱厚照就是要坚实的走好改革的每一步,他并不急于求成,改革这件事也急不得,时间是站在他这一边的,毕竟他才二十二岁,朱厚照才二十七岁

  朱厚烇虽然自诩为常务副皇帝,但其实重大的决策在事前都是和朱厚照通过气的,朱厚照则是对政务上的事兴趣缺缺,他全部心思都扑在军事上,就让朱厚烇自己看着办。

  最主要的是朱厚照在登基后的九年里也看透了那些文官,所以对朱厚烇去打击限制文官的举动也是乐见其成的。

  朱厚照也意识到文官系统的问题了,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他对付文官们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反而被文官们压制住了。

  朱厚烇穿越前也看过不少穿越到明朝的网文,对大明鼎鼎的“文官集团”可谓是如雷贯耳,但是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近距离去观察大明的政治生态之后,朱厚烇发现那个所谓的“文官集团”是不存在的

  最起码那个网文里描写的那个“文官集团”是不存在的。

  朱厚烇的观察结果是:

  大明不存在一个“稳定而有目的性”的组织;

  但存在一个“无意识增殖扩张”的群体;

  不存在文官“集团”;

  但存在文官“群体”;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吸取以前各个朝代灭亡的教训,把皇权和封建制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明朝,文官群体已经不可能生出自我意识了,根本没那个土壤,哪怕在明末的时候满朝都是东林党的时候,文官群体其实都没生出自我意识,他们内部还分成很多派打的不可开交。

  因为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纲领,他们虽然学的是儒家那一套,但儒家那一套已经改造成完全为统治者服务的东西了.

  所以说没有文官集团,因为他们不是一个政治组织,只是一个政治群体,他们的组织度达不到“集团”的程度。

  有时候也是能看到文官集团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某件事,但也不是由自我意识去控制的,而是由于他们群体的共同利益遭到损坏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所以说明朝存在一个“无意识增殖扩张”的文官群体。

  没有“集团”也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因为你想去打击他们但却没有一个可供打击的“实体”,或者说,没人是反贼,但人人都是反贼。

  文官群体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无意识增殖扩张”这一点上,他们虽然没有自我意识,但却有着本能,就是不断的加强自己,进行增殖扩张.

  是不是感觉很像癌细胞,癌细胞就是成不了有生长方向的组织,但是无意识的无限增殖,搞死母体的本事却高的很

  仔细想想明末大明的状态,可不就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吗?

  当然这些对朱厚烇都不是问题,方法已经写在后世的教科书里了

  朱厚照已经渐渐地在京城待不住了,他迫不及待的想回到边镇去了。

  取得大胜的他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偷偷跑出京城了,这次他要光明正大,大张旗鼓的去边镇。

  所以他最近在频繁的召见人,去交代他离京后的一切事宜。

  豹房。

  “参谋部经过一系列推演之后得出结论,我们下一步的进攻方向最好放在河套方向.”江建功指着地图上的河套说道。

  他现在已经正式成为总参谋部的总参谋长了。

  “理由呢?”朱厚照饶有兴趣的问道。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之地水草丰美,是鞑靼人最重要的草场之一,周围三面阻黄河,土肥饶,可耕桑,我军占下河套之地可以在当地筑城屯田,让河套成为我们进攻鞑靼部落的一个支点.”

  “相比之下,兀良哈三部的所在地方就没河套那么重要了,而且我军去年大败蒙古人,其内部正是纷乱之时,兀良哈三部虽然臣服于鞑靼人,但一向与鞑靼人不和,心怀异志,此时若是打击兀良哈三部,等于是在帮助鞑靼人,所以我们应该优先去削弱鞑靼人主支,这样会让其内部斗争一直平息不了.”江建功说道。

  “最后一点,就是攻击河套我们可以从大同、朔州、榆林发起进攻,相比在辽东地区攻击兀良哈三卫,我们的后勤补给会更容易一些.这就是总参谋部的所有的理由了.”江建功结束了他的讲话。

  屋中立刻响起了一阵赞叹声,江建功的理由可谓是无懈可击,在场的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朱厚照也是很满意,他的想法也是先进攻河套地区。

  理由除了江建功说的那些之外,也是因为河套地区算是大明的失地了,是达延汗从大明手里夺走的,所以在政治上意义更大一些。

  “弟弟,后勤没问题吧”朱厚照看向身边的朱厚烇。

  朱厚烇也被拉过来参会了,虽然他表示不想参加这种进行军事决策的会议,但他坐镇京城,是近卫军的后勤大本营,所以就被朱厚照强拉了过来。

  “后勤上问题不大,还请皇兄放心。”朱厚烇笑着说道。

  有了铁路的存在,粮草在运输期间得到消耗被大大降低了,哪怕因为地形原因铁道修不到大同镇,但运输上的损耗已经比着洪武和永乐低很多了.

  而且朱厚烇又预感今年秋天量产型的蒸汽机车很可能就能定型生产了,到时候运输的成本又会大幅度下降。

  所以他不担心的后勤上的问题。

  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些疑虑,他犹豫了一下问道:“皇兄准备在什么时候发起进攻?”

  “这个我还没想好,我想在秋天发起进攻,但又担心新军骑兵的训练情况,还有燧发手枪的生产情况”朱厚照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

  “皇兄还记得我第一次来豹房的时候和皇兄谈论过兵事吗?”朱厚烇忽然问道。

首节 上一节 203/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