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288节
刘备如果能再兴大汉,那他只能选中祖,(因为世祖这个庙号,刘秀已经占了。)
李隆基如果没有天宝十载以后的事情,那也是妥妥的中祖。(李唐需要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没有世祖。)
内阁大学士王宪皱眉道:“先皇若为中祖,置孝宗皇帝于何地?”
内阁学士许赞附和道:“于礼不合。”
既然是中兴之主,那么朱厚照接手的,必然是个烂摊子,前任也应该是个昏君。可朱厚照的老爹,庙号又是“孝宗”,属于最高级别的贤明之君。如此岂非前后矛盾?
所有人都看向了朱厚烇,这一点圆不好,那用“中”这个字就不合适了。
朱厚烇斩钉截铁道:“庙号必须为中祖!”
必须是明中祖,国库丰盈,开疆拓土,开创一副中兴盛世。只有如此盖棺定论,才能凸显朱厚照和他这个摄政王的丰功伟绩,因为大多数事情是他辅佐皇帝做出来的。
王宪还是那句话:“置孝宗皇帝于何地?”
朱厚照若为中兴之主,那他爹必然是昏君,这事儿圆不过去啊。
对此朱厚烇早有考虑,他说道:“此前大明国势的衰落皆因英宗之过,先皇中兴的是英宗所败坏的国势.”
朱祁镇简直是个神人,他要是啥都不管,一门心思在那秽乱宫廷、不理朝政、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再来点儿做木匠、下江南之类的爱好,凭上几辈留下来的家底儿,他都是个明君,能混个盛世。
结果硬生生把钢筋铁骨的大明折腾的差点儿暴毙,真就是不怕富二代吃喝嫖赌,就怕他想证明自己.
朱厚烇的话再次让所有人大哗,中国古代一直有为尊者讳的习惯,哪怕朱祁镇再混蛋,朱厚烇也不应该这么直白的评价英宗这个祖先,更别提朱厚烇身上还流着朱祁镇的血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嗯?不对!朱厚烇身上没有流着朱祁镇的血!
所有人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忽然感觉朱厚烇的行为也没那么大逆不道了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众人的心态忽然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要以为朱祁镇在这个时代有什么群众基础,大家不在私下里唾弃他就不错了.
群臣之所以维护朱祁镇,一是因为礼法,二是因为皇座上的那个人流着朱祁镇血脉。
而现在则完全不同了,皇座上的那个人没有流着朱祁镇的血,而且他才六岁也搞不清楚这么复杂的事,而权倾朝野摄政王也没流着朱祁镇的血,而且表现的对朱祁镇很厌恶
所有人都明白了朱厚烇之前那两道旨意的目的是什么了,原来是在为给朱厚照上中祖庙号做铺垫啊!
群臣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了,如果按照朱厚烇的说法,虽然中间隔了两代吧,但朱厚照上“中祖”的庙号还真能说的通,毕竟庙号制度也在不断地败坏,汉代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到了宋朝就是个皇帝就有庙号了,而到了清朝庙号制度就完全败坏了,创造了震古烁今的宗庙十七庙制度,所有的皇帝都是百世不祧,放到古时简直笑掉古人大牙,最后这十七庙还没填满.
所以群臣在经过一阵讨论之后,就同意了,毕竟朱厚照的庙号越好,他们这些正德时代的老人也能沾光,既然如此,那就苦一苦英宗,骂名朱厚烇来担吧!
写到这实在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嘉靖干的奇葩事,就是他把朱棣从太宗改为成祖这件事.
如果明朝皇帝在地下相见了,朱棣估计第一个就要找到朱厚熜抽他几个大嘴巴子。
中国庙号制度里最顶级的四个字是:太、中、高、世。至于清朝的圣祖,那个不在凡人的讨论之列。
因为中国的庙号制度起源于商朝,商朝只有这四个庙号,所以这四个字是最顶级的。
祖有功,宗有德,祖意味着打天下,宗意味着守天下。
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这是流传千秋的佳话,意味着皇位的正常传承。朱棣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合法,把建文四年删除,直接并入洪武(后来清朝又把建文四年给恢复了)。
对朱棣本人来讲,给他上一百个“祖”也不能换这个太宗,他想要的就是宗的德。
而且“太宗”本来就含金量极高,是二代标配,自唐太宗之后就已经是T1级别的庙号了。
可惜不肖子孙朱厚熜又给他把宗改成了祖,一看就是世系出现了更迭,祖有功,有开创之功,朱棣的开创之功是什么?不就是靖难夺了天下吗?大家就很容易联想到他起兵造反的事实。
朱棣登基后就费劲心思在遮掩,千方百计的论证自己是朱元璋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为此不惜改各种史料,甚至把自己的亲妈都换了(此处有争议),结果朱厚熜上来就把他的底裤给扯掉了,不仅扯掉了还大张旗鼓的让天下人都知道了
可以说,朱棣这一生都在为“太宗”这两字奋斗,失去这俩字,可谓输麻了。更亏的是,“成”字不属于“太”“中”“高”“世”,完全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杂牌庙号,就像康熙的“圣祖”,完全没有含金量,不知道当时雍正是读的书不够多啊,还是被文臣给忽悠了。
另外再吐槽一下乾隆的庙号,清高宗,看上去很不错,但是也要看上一个高宗是谁啊!明朝没有高宗这个庙号,就是因为上一个高宗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完颜九妹赵构!赵构给自己上这个庙号也是够不要脸的,高宗这个庙号已经因为赵构被搞臭了!总感觉嘉庆在给他爹上这个庙号的时候肚子里憋着坏呢
所以如果朱棣泉下有知,非得跳出来掐死嘉靖不可。
杨廷和说道:“庙号便为中祖,谥号呢?”
朱厚烇懒得听他们争论,直接说道:“武帝,其他你们自己加!”
众人讨论好半天,终于定下庙号和谥号。
朱厚照,明中祖,承天隆道英肃刚明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武皇帝。
中间一长串都是虚辞,真正的关键是“中祖”和“武”。一般叫做“明中祖”,如果按照汉代的称法,也可以唤作“明武帝”。
第589章 年号:同治?
在敲定了庙号和谥号之后,在场参与讨论的众臣们也被吓了一跳,因为他们猛然发现自己见证了一个最顶级的庙号诞生的过程。
明中祖,这个庙号的含金量极高,在大明现存的庙号中是超越太宗的存在,也就仅次于太祖了.
不过朱厚照这个中祖也不是没有超越太祖的可能,主要就要看之后朱厚烇干的怎么样,如果朱厚烇干的特别好,那朱厚照这个中祖的含金量也能超过朱元璋的太祖,毕竟朱元璋建立的只是一个农业国家,而朱厚照则是给大明奠定了成为工业国家的基础。
朱厚照的庙号和谥号商定之后,朱厚烇很满意,给内阁诸臣各赏银一两。
接着,朱厚照停灵七天,嗣君朱载堻和摄政王朱厚烇率百官扶灵出殡,送去早就修好的康陵入葬。皇帝陵墓名称没啥说法,明清两代,皇陵皆用单字美称,文官不会跟皇帝在棺材板上计较。
出殡那天也是极为隆重,无数百姓自发的来到路边给朱厚照送行
明代皇帝驾崩,各种礼仪都已简化,遗体基本放七天就下葬,嗣君也不用守孝三年。
当然,三天还是得有,至少要做做样子嘛。
之后三请三辞,抢在新年元旦之前登基,朱载堻登基那天都已经腊月初六了。
在此之前朱厚烇又召集众臣,讨论明年改元之事。
对此群臣非常的踊跃,拟定了好几个年号给朱厚烇选择。
当朱厚烇拿到群臣拟定的年号后,饶是他见过各种大风大浪,但还是有一种吐血的冲动.
“顺丰?”朱厚烇用一副见了鬼的表情看着众臣,他不知道是哪个天才起了这么个年号,难道群臣之中有穿越者.
“启禀殿下,‘顺丰’这个年号乃是臣想出来的,取风调雨顺、国泰民丰之意.”杨廷和站出来说道。
看到杨廷和站出来,朱厚烇心中松了口气,他能肯定杨廷和不是穿越者.
杨廷和想这个年号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朱厚照在位这二十八年,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好在中央财政比较充裕,正德八年之后就没有出过什么乱子,杨廷和想的这个年号也是寄予了美好的愿望的
不少大臣也对此表示赞成,纷纷称赞杨廷和这年号取的好啊!
凭心而论这个年号是不错,但作为穿越者的朱厚烇完全不能接受啊!他的内心是无比崩溃的.
“不能用‘顺丰’!”朱厚烇干脆的说道,“那还不如用‘中通’这个年号呢”他忍不住多了句嘴。
“中通?”杨廷和认真的思考起来。
“‘中通’也不错,取中正通和之意”杨廷和竟然赞赏的点头道。
朱厚烇愕然的看着杨廷和,心中更加崩溃了,他没想到杨廷和还真能圆过来.
“那‘圆通’呢?”朱厚烇又忍不住了。
“‘圆通’也不错,取天圆政通之意.”杨廷和认真的说道。
“那“德邦”呢?”朱厚烇的脾气彻底被激出来了,继续问道,送小件的难不住你,那就换个专门送大件的,这个词他是想不出来怎么解释,反正这个时候还没有德玛西亚联邦呢。
“‘德邦’,取德配天地,治国兴邦之意,也不错”杨廷和捻着胡须毫不停顿说道。
朱厚烇张口结舌的看着杨廷和,他现在完全理解了罗老师的心情了,恨不得给自己几个大嘴巴子,没事多嘴个什么劲啊!
于是朱厚烇就装作刚刚的事情都没发生过,继续埋头看群臣们拟定的年号去了
这弄得杨廷和反而很奇怪了,这聊的好好的,怎么就不问了呢?他还没有聊过瘾呢
然后朱厚烇又看到了一个闪瞎他眼睛的年号.
“同治?”朱厚烇的神情变得无比的奇怪,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看到这个年号。
“‘同治’这个年号是谁报上来的.”朱厚烇犹疑的看着台下众臣。
“启禀殿下,‘同治’这个年号是臣报上去的.”王琼站了出来说道。
“‘同治’取大同之治之意,也有摄政王与陛下临朝同治,共治天下之意”王琼笑着说道。
马屁精!
在场的群臣同时在心中暗骂,这拍马屁拍的也太明显了吧.
王琼这个人,工于心计、权术超人、喜擅结纳是他在朝中官员心目中的印象,人很有能力,但一直因为这种印象没有入阁,他做出这样拍马的行为也没有出乎众臣的意料。
而朱厚烇现在的心情是无比崩溃的,平心而论,同治这个年号还是很不错的,大同之治是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古人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历代中国人的政治追求!
王琼这个马屁拍的也不错,现在是他这个摄政王治天下,用这个年号能向整个天下宣示他这个摄政王的政治地位是和皇帝平齐的,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但是问题就在朱厚烇是个穿越者,他可明白‘同治’这个年号意味着什么.
要是用了“同治”这个年号,朱载堻的嫡母夏皇后以后肯定会是皇太后的,到时候再给她上个“慈禧”的尊号,那乐子可就大了
敢情朱厚烇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最后却拿的却是恭亲王奕鬼子六的剧本.
这画面太美了,朱厚烇简直不敢想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朱厚烇没想到共事这么多年的臣子里竟然如此的卧虎藏龙,卧龙凤雏都有了,先是‘顺丰’,后是‘同治’,弄得他都想吐血了.
“不行!不能用‘同治’这个年号!”朱厚烇厉声说道。
朱厚烇这一表态弄得在场的大臣们都挺愕然的,不明白朱厚烇为什么会那么厌恶‘同治’这个年号。
最憋屈的还是王琼,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一番谋划是哪里出问题了,怎么有一种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感觉呢?
不过众臣也不敢多问,于是就开始积极的去想新的年号去了,但想出的年号都没有让朱厚烇满意的.
第590章 新朝之始
“殿下,臣等才疏学浅,请殿下亲自拟定一个年号吧!”杨廷和见一个个年号连连被否,忍不住站出来说道。
“是啊!请殿下亲自拟定.”群臣也都说道。
朱厚烇沉吟了一下,这个事还是需要他来一锤定音的,他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年号。
“共和!”朱厚烇抬起头看着众臣说道,“诸位臣工以为‘共和’这个年号如何?”
共和?
在场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一时间不明白朱厚烇为什么要用这个年号。
不过在场的人中不缺博闻强记,学识渊博之人,很快就想到了“共和”一词的出处
《汉书·古今人表》“共伯和”唐朝的颜师古注解道:“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