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单机南北朝

单机南北朝 第65节

  也就是说如今洛阳最大的佛经藏书楼就在国子监内。

  “不过,崔公似乎不喜欢佛学,伱不要说你是为自己抄经的。”

  苏泽连忙点头,他穿越至今也经常听到崔光的名声,对于这位协助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的重要推手,苏泽也想要见一见面。

  ——

  次日,洛阳国子监是孝文帝设立的机构,当年孝文帝入洛阳后,让时任散骑常侍的常景从古籍中寻找到了西汉东汉太学的遗址,在这个基础上建造了国子监。

  宣武帝在位的时候,又仿效南梁萧衍在国子监中设立五经博士,传授儒学。

  但是苏泽来到国子监的时候,只觉得整个国子监萧瑟异常,大片馆舍都空着。

  他突然看到一名灰袍老者,苏泽上前拱手道:“老丈,请问崔祭酒的公署在哪里?”

  西汉太学的占地位置极大,在王莽在位的时候,西汉吃住的太学生就有五千人,史书上记载太学内“有市有狱”,就是有市场也监狱。

  孝文帝仿照西汉大学的大小建造国子监,他也有用国子监兴复儒学的想法,试图通过儒学来改变社会风气,给朝堂培养人才。

  但是看到国子监萧瑟的样子,苏泽就知道孝文帝的理想又一次落空了。

  老者看了一眼苏泽问道:“郎君为何而来?”

  苏泽掏出郦道元的信物说道:“在下苏泽,是河南府尹郦公的弟子,想要拜见崔祭酒,准许苏泽为家中长辈抄录经书。”

  老者接过了信物,又递给苏泽说道:“老眼昏花,看不清了,我带你去见崔公好了。”

  苏泽连忙礼貌的说道:“多谢老丈带路。”

  漫步在空荡荡的国子监内,苏泽左右张望,老者看出了苏泽的疑问道:

  “郎君是不是要问,为什么国子监没什么人?”

  苏泽点点头,老者说道:

  “曾经这里的监舍中都是从各地来洛阳求学的学子,但是如今这些学子都已经回去了。”

  “为什么?”

  “朝廷用官,以门第定品性,光是读书也不能授官,学子们自然就回去了。”

  苏泽低着头沉默的跟随着老者,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算是彻底阻断了寒门上升的通道,但对于如今的南北朝来说,选择门阀又是唯一的选择。

  五胡乱华这场浩劫,不仅仅造成南北分裂,还让汉帝国的遗产损失殆尽。

  如今无论南北,王朝的统治者们,都无法像汉帝国那样建立一个高效集权的中央朝廷。

  这几百年乱世失去的东西中,也包含庞大汉帝国的统治术,任何执政者都需要依靠门阀才能坐稳江山,世人已经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门阀的世界要怎么样运转了。

  漫步在空荡荡的国子监,让苏泽仿佛再次穿越,看到了两汉这座“巨人”的“尸骸”。

  “郎君,收神。”

  老者的声音响起,将苏泽从思考中拉了回来,带路的老者忍不住问道:

  “郎君在想什么?”

  苏泽老老实实的说道:“苏某在想,能不能建立一套制度,以能力选拔官员,以品性考核官员,让世上有才能的人都能各安其位。”

  老者停下脚步,笑着说道:“那不就是南梁的武馆吗?”

  苏泽这才想起来,南梁萧衍在继位初就设立武馆,传授经学武艺,并且在武馆中考试录取人才。

  武馆制度可以说是隋唐科举制度的源头之一,只不过萧衍也没能打破高门大族的桎梏,他武馆所录取的官员,仅限于低品级,从事庶务工作的“浊官”,而那些清贵显要的职位,依然在门阀手中。

  苏泽笑了笑说道:“不是武馆,我有一个梦想,入仕都要通过考录,唯才是举,不以门第定高低。”

  老者笑了笑,倒是没有因为苏泽的“妄想”而斥责他,两人沉默着走过了监舍,前方突然热闹起来。

  “老丈,这里是?”

  “这里就是你要抄录佛经的译经馆了,我先带你去拜见崔公,然后你就可以自己过来抄经了。”

  只看到一墙之隔的译经馆热闹非凡,到处都是身穿僧袍的僧人,他们夹着竹简和誊写经书的绢帛往来期间,钟罄声和念经的声音响彻整个译经馆。

  老者一脸淡定的说道:“如今译经馆内有僧人两千人,都快要住不下了。要不是崔公这个国子监祭酒不肯将空着的监舍给这些僧人居住,怕是整个国子监内都是僧人了。”

  看着空荡荡的国子监,再看看热闹非凡的译经馆,苏泽更是觉得这个时代实在是太迷幻了。

  “快点吧,崔公的公署就在前面了。”

  苏泽快步跟上老者,最后来到一件简朴的明堂内。

  “老丈,崔公呢?”

  老者转过身来说道:“崔公?你不是早就见过了吗?”

  8k完成,求票。

  这个月都准备8k更新了!

第102章 佛门的屎山代码(一更)

  苏泽立刻反应过来,对着眼前的老者拜道:“见过崔公。”

  站在苏泽眼前的,是大魏的司徒、国子监祭酒,同时也是当今皇帝元诩的授业恩师,拥立过两任帝王的三朝元老,平恩县侯崔光。

  其实苏泽见过崔光,在永宁寺的时候,就是崔光分配他去护卫陈留公主。

  只是那时候崔光穿着朱紫官袍,气势十足,又是黑夜没看得清楚。

  所以苏泽才没将眼前这个灰袍的普通老者,和三朝元老崔光联系起来。

  但越是这样,苏泽越不敢小看崔光。

  当年协助孝文帝改制的左膀右臂,在宣武帝元恪的登基,和当今皇帝元诩的登基中都起到了定策之功,还能在权臣于忠政治斗争失败后全身而退,依然在朝堂上保持巨大的影响力。

  崔光出身于清河崔氏,此时无论是个人还是家族,都已经在北魏的汉人臣子的顶点了。

  能够和崔光比肩的汉人大臣,也只有同样出自清河崔氏,在太武帝拓跋焘麾下担任司徒的崔浩能比了。

  而起和崔浩这位卷入国史案而被拓跋焘诛杀的同族先辈,崔光更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在于忠执政的时候虽然依附对方,但是也暗中拯救了不少和于忠作对的大臣,又在驱逐于忠,扶胡太后上位的时候出了力气,如今虽然离开了中枢,却也能以重臣身份安享晚年了。

  这样的一只老狐狸,苏泽只是低着头,任由崔光打量自己。

  “善长经常在我面前夸赞子霖,还总是埋怨我不能举荐子霖做官,这当老师的哪有这么护短的。”

  崔光说到了自己的老师,按照礼制他不能继续装缩头乌龟了,只能抬起头说道:“老师是举贤不避亲。”

  崔光眼睛中的精芒外露说道:“好一个举贤不避亲,还有人自己说自己是贤才的,不过也对,古有毛遂自荐,说自己是贤才又怎么了,年轻人自当有此锐气!”

  崔光紧接着又恢复成刚刚那个普通的老人,闲话家常说道:“善长托人告诉我你要来抄经,所以我专门在国子监门口等待,子霖果然不凡。”

  “你有什么需要抄写的经书,就写在这竹简上,我派人拿过来,这里要比译经馆安静多了。”

  “译经馆是我大魏佛经最全的藏经馆,先帝在位期间,高僧菩提流支所译的经文,皆藏在此馆中。”

  “除此之外,还有朝廷搜罗的天下佛经,合计三千二百一十七部。”

  看到崔光如数家珍的样子,苏泽疑惑的看着他,自己的老师不是说崔光抑佛吗?

  崔光人老成精,立刻问道:“你是听善长说我向他借阅了《神灭论》,却为何对佛经如数家珍?”

  苏泽点头,崔光说到:“佛家所讲不过空和义,这世上万事万物都讲究一个过犹不及。太武帝时候崇佛,教导宗室公卿贵族行善道,少造杀戮,又能安抚百姓,这时候的佛就是好的。”

  “可如今洛阳上下都在佞佛,有百姓抛妻弃子舍生佛寺,需要倾家荡产才能赎出。从皇室到公卿大臣都在兴建佛堂佛寺,动辄耗费千金,征调民夫万千。”

  “如此下去,佛门就是业障了。”

  “洛阳很多僧人不持戒律,不念佛经,将出家为僧当做一门生意,这样的佛门也是和佛祖本意相悖的。”

  “公卿贵族们讨论佛法,往往也是只论空性(形而上的哲学内容),不论人间疾苦,这样的佛法和魏晋的谈玄有什么区别?”

  苏泽不由的感慨,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有识之士,他们都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到问题。

  可无论是郦道元还是崔光,又或者是陈留公主,他们都无法挽回这个日益倾颓的世界。

  崔光笑起来说道:“人老话多,子霖不嫌弃我烦吧?”

  苏泽连忙说道:“崔公忧国忧民,晚辈只有敬佩。”

  “好了,伱要什么经书。”

  苏泽恭敬的说道:“我想求四部经书。”

  “曹魏康僧铠所译《无量寿经》,刘宋畺良耶舍译《观无量寿经》,姚秦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本朝高僧菩提流支译《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崔光本以为苏泽要的都是洛阳流行的经书,可这四本的前两本他都没听说过。

  “后两本馆内有藏,前两本我让人帮你寻寻。”

  “多谢崔公。”

  过了一会儿,崔光的属下抱着经书来到了公署内,四部经书竟然都在馆内。

  苏泽谢过崔光,掏出了竹纸和笔墨,就开始扶案抄经。

  崔光也有些好奇,翻看着苏泽要来的经书。

  看着看着,崔光的眼中透出疑惑。

  此时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都是佛学最兴盛的时候。

  从天竺和西域来中土的高僧络绎不绝,比如历史上有名的达摩祖师,如今就在前往中土的路上。

  而经过从晋代开始的翻译工作,现在中原的佛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各种版本的佛经,各种流派的修行法门,这些内容甚至是互相冲突,前后矛盾的。

  用简单的比喻,释迦摩尼刚创立的佛教,是一套功能简单,但是目标明确的操作系统。

  而其后各种弟子加工和各类经文被发明出来,整个程序膨胀成了一个复杂的程序,被塞进了各种功能。

  因为屎山代码太多,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用好这个操作系统,最糟糕的地方是,还有更多的人在这个系统里添屎。

  等到历史上的隋唐时期,各种宗派才被创造出来。

  这些宗派就相当于为了这个系统开发出来的程序,面对不用的目标,使用程序的人就不需要研究操作系统的屎山代码了,只要学习怎么使用程序就行了。

  苏泽虽然只选了四本佛经,但是这四本佛经的内容却是有联系的,可以互相印证的。

  要知道这四部经文成书于不同时期,却能够彼此契合,形成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的修行理论。

  这让佛学造诣非凡的崔光十分的惊讶。

  再看苏泽抄写经书所用的竹纸,郦道元向自己推荐过这种纸,造价低廉,虽然有种种缺点,但是要比竹简方便多了,也要比绢帛便宜多了。

首节 上一节 65/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梁赘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