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104节

  接下来的宴会,这些富商哪怕面对袁宅准备的美味佳肴,也显得有些味同嚼蜡了。

  不过有袁忠彻放出来的风声,很多富商也在往好的方面想,一方面来讲,难道他们拒不交代自家经营的产业,朝廷就查不出来了吗?不可能的,只是时间和成本的问题,所以看起来是一个选择题,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一个答案。

  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讲,那就是这次的行动,其实也是他们给朝廷的一个投名状,有了这份投名状,朝廷也能放下心来。

  至于朝廷会从他们身上割走多少肉,谁也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把他们逼到元气大伤的地步,大明对待商人虽然鄙夷,但明面上是一回事,实际上却又是一回事,二十三年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灭商的恶性事件,对于商人财产的保护,大明还是做的还是很到位的不承认私有财产,但也不会去破坏现状,最多就是财政紧张的时候需要豪商们主动捐点钱,一次捐完也就过去了,消停个数年甚至十数年都是寻常事,不会隔三差五就搞这种捐款的。

  嗯,或许对于朱元璋来说,这种没事就去鸡窝里掏几个鸡蛋的可持续性竭泽而渔才是最方便的商业管理模式,至于母鸡们每天吃多少、吃什么,他并不在意。

  宴会又进行了大约不到半个时辰,在朱雄英已经认清楚这些豪商巨贾以后,就结束了。

  “今日他们说的话可记下来了?”看着空荡荡的宴会厅,朱雄英问袁忠彻道。

  “回禀殿下,已经如实记下来了。”

  而这也是朱雄英效仿朱元璋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就是当年陈友谅来犯时,朱元璋故意装作迟到,在偏厅偷听将领们的态度。

  刚才富商们的话语虽然嘈杂,但各自的态度,也已经被安排好的人所记录了下来,朱雄英打算参考这些人的态度,来决定以后他们在大明商界的地位。

  而除了袁宅里的人,朱雄英也安排了其他人伪装做仆人偷听,所以他并不担心袁忠彻利用这件事情,来打压异己,给四海商会牟取特殊的竞争利益。

  “四海商会的经营名录同样交上来一份,有些行业要退出,而有些尚未兴起的行业,本王也需要四海商会来带头投资。”

  “明白。”

  目送着朱雄英离开,袁忠彻今晚其实一直在旁边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在他看来,由小见大,这位圣孙不仅有着远大的抱负,更有着实施这些抱负的能力,父亲所言“袁氏一族的未来就系在圣孙的心意上”,这句话所言不假。

  袁忠彻有理由相信在这位圣孙的带领下,不仅仅是京城的商业,连整个大明的商业,都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袁家和四海商会,是一定不能落伍的。

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

  翌日,京城中一家名为“云集茶楼”的地方,人头攒动。

  这里是钟鼓楼附近街坊消息最为灵通的地方,也是各路商人、小贩、闲人喜欢聚集的场所,茶楼不是大茶铺,没有一文铜板一碗的粗茶,进来是需要点上起步五文钱的绿茶的,所以也算是个筛选门槛。

  钟鼓楼位于京城的正中心,天然就是四方货物、人员、消息汇聚流通的地方,此时,茶楼的一角,几名商人正围坐在一起,低声讨论着昨晚的宴会。

  “听说了吗?圣孙殿下今晚在袁宅设宴,邀请了京城的各大豪商。”一个穿着绢衫的中年男子神神秘秘地说道。

  “这谁不知道啊,人家也没刻意瞒,消息现在满天飞,据说圣孙殿下提出了要所有行会都跟水运行会一样建立行会登记制度,还要各大商家主动交出经营产业的名单。”另一个瘦高的商人接口道。

  “这可不是小事啊,交出产业名单,那岂不是把自己的家底都露给别人看了?”一个胖乎乎的商人皱着眉头说道。

  “哼,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圣孙殿下这是为了规范市场,让咱们商人之间公平竞争。而且,这也是给朝廷一個交代免得总说咱们商人偷税漏税。”绢衫男子解释道,一副消息灵通的模样。

  此时,茶楼的另一边,一个老者捋着胡须,静静地听着这边的谈论。

  他正是江家家主江元而在他看来昨晚的事情显然是袁忠彻的四海商会在京城放出的风声,而这种行为,一定是圣孙所默许的。

  目的也不难猜,就是为了以舆论继续形成既定事实,让富商巨贾们无法拖延,如此一来,不仅全行业的行会登记速度都会大大加快,而且后面的动作,显然也会提速。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看着阴沉的天气和呼呼的风声,江元饶是纵横商海多年,此时也有些忐忑之意。

  不过这逐渐异常的天气,却并没有引来太多人的在意,更让京城百姓们关注的,是各行各业掀起的行会整顿、登记的热潮。

  而在繁华的京城深处,其实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行帮——他们被称为“粪帮”。

  呃,顾名思义挑大粪的。

  不过可别小看了这个行业,现在这个时代,既没有抽水马桶也没有排污管道,哪怕是达官贵人的宅邸最后也得由这些粪帮去处理,而权力这种东西不在大小,只在是否能卡得住人,所以粪帮在某种程度上,跟现代世界的一些不太合规的供电局的手段是一样的

  而这个看似表面专门处理京城污垢的组织,背后实则同样藏污纳垢,潜藏着众多非法交易。

  张大与李彪就是两个不起眼的挑粪工,而他们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两人曾是湖广的盗匪,被通缉后顺江而下逃亡到了京城,买的假路引混进京城的,不过因为没有真实的户籍,所以哪怕改名换姓其实也无法去从事稳定的职业,只能干这种检查不严的,而他们却甘之如饴当然不是他们觉悟高,喜欢给百姓净化环境,而是能够以挑粪工的身份作为掩饰,将一些违禁品甚至是潜逃之人藏匿于粪车底部的暗格之中,巧妙地瞒过城门守卫的检查。

  而且,粪帮会发给挑粪工们身份牌,用来简单应付出城,一般官兵见了身份牌就不会去追查路引了,脸熟了甚至身份牌都不查,所以他们虽然只有早晨才能轻松出城,但行动也算是相对自由的了,而这种勾当虽然危险重重,但收获往往不菲,他们的屡次冒险总能得手。

  不过近日就不一样了,帮主老陈把他们叫到一起,告诉了他们最新的消息,为了响应官府的号召,粪帮也得进行行会登记了,以后会首还是他,但所有人都得去官府登记,张大与李彪闻讯后皆是心头一震.要是登记了,那他们必将暴露。

  两人迅速返回位于京城边缘的破旧院落,张大神色凝重地对李彪说道:“事情有些不对劲儿,咱们得赶紧走了,趁着还没被查出来之前,若是真被查出来了,按咱们手上的人命官司,怕是走脱不得。”

  李彪蹙眉沉思片刻,一跺脚:“别收拾粗苯东西了,带上点细软现在就走!”

  当张大与李彪把细软藏在暗格里,推着粪车来到城门的时候,被守城的官兵叫停了下来,按理来说就是例行检查,虽然两人面对官兵依然保持着镇定但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们每天早晨经历过无数次出城检查,但这一次,他们却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

  官兵们围了上来,目光如炬地打量着他们,一名官兵走到粪车前,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着,张大与李彪的心跳都加速了,他们清楚,一旦被揭穿,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这些粪桶!”领头的伍长突然命令道。

  张大与李彪依言而行,粪桶里自然是空空如也,因为粪帮基本都是早晨出城把东西卖给收购的小商贩再回来,如今中午了,他们就是想运些,也不能现拉满吧。

  而之所以要推着粪车,也是有理由的,那就是一般守城官兵会默认不核查他们的身份,而如果是行人出城,则会看可疑的人去抽查.当然,完全取决于官兵们的勤奋程度,要是日头太晒,基本都是挥挥手就过去了。

  可惜今天是阴天,而且现在不是早晨。

  张大与李彪紧张地对望了一眼又马上收回了目光,各个手心冒汗,他们默默祈祷官兵别较真。

  “现在不是你们出城的时间吧?你们是哪里人?”领头的官兵冷冷地问,锐利的目光直视着张大与李彪。

  湖广口音是瞒不过的,来京城几年,他们依旧有着乡音的残存,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说湖广人。

  “有路引吗?”

  “军爷,我们只是出城数里”

  按照大明的规矩,出城百里以上,才需要查路引,而且一般是外地来京城,守城官兵查外地人的路引,京城里面的居民出去,是不怎么检查的,但如今却是特殊时期,由于行会登记必然会查出来一定的罪犯,所以守城官兵被要求重点检查可疑人员。

  以前的时候,他们都是拿着粪帮给的身份凭证,也就是一块木牌,来早晨的时候进出城的,但这东西现在显然不好使了。

  他们混进京城时买的路引都是假的,所以只要官兵们认真去核验,肯定能看出端倪,两人脸色瞬间苍白,无言以对他们的异样也瞒不过别人。

  “先拿下他们!”领头官兵一声令下,手持刀枪的士兵们迅速将两人牢牢控制。

  很快应天府的人就来了,两人的真实身份虽然确定不了,但肯定都是有猫腻的,在众目昭彰之下,他们被押往应天府的大牢暂时关押,嗯,他们还不配进诏狱,如果不是所有监狱都人满为患,普通人是没资格进诏狱的。

  而张大与李彪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在京城的行会登记中,很多潜逃多年的罪犯都纷纷落网,给京城的治安也顺带改善了很多,毕竟京城已经有了市民社会的雏形,除了那些固定的城市居民有邻里作保,流动人口必然会从事各行各业打工赚钱,而认真排查下来,在四门封闭的情况下,逃犯一定是无所遁形的。

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由户部侍郎傅友文亲自抓总,对京城的各行各业都进行了行会登记,而除了完善了行会制度,应天府还推出了一系列在莫愁湖市场生效的小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商人,同时还加强了对于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买卖的公平公正。

  而在朱雄英背后的努力下,京城的商业氛围日益浓厚起来,各行各业的行会登记彻底完成,会费也收缴了上来。

  在皇宫的奉天殿内,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疏,听到马三保通报朱雄英求见,顿时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等到朱雄英进来,他正好放下了朱笔,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于这个他最疼爱的孙子,他总是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朱雄英步入奉天殿,恭敬地向朱元璋行礼后,便直截了当地汇报了最近他在京城推行行会登记制度的进展。

  当说到通过行会会费创造了二十三万贯的收入,填补了一部分因为修筑长江入海口堤坝而造成的财政窟窿时,朱元璋的眼睛为之一亮,这可是固定收入,只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口始终在京城,那就每年都能收到,这笔钱已经不算少了,大明全国才八百万贯的财政收入,每个布政使司平均下来也就是六十多万贯的税收,大部分还都是麦稻绢丝等实物税而不是铜钱,这相当于直接创造了一个布政使司,或者说相当于三四个府的一年税收。

  “好!好!好!”朱元璋连声赞叹,看着朱雄英的目光充满了赞赏,“咱听高府尹也说了,这阵子着实抓了不少逃犯,大孙,你这次做的事情,不仅解决了财政问题,还改善了京城的治安,真是功不可没啊!”

  朱雄英谦虚地说道:“都是皇爷爷教导有方,孙儿只是依样画葫芦而已。”

  “哈哈,你这葫芦画得好啊!”朱元璋大笑道。

  接着,朱元璋详细询问了朱雄英关于行会制度的具体运作现状,以及对于京城商业的长远规划,朱雄英一一作答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让朱元璋频频点头。

  朱雄英斟酌片刻后,详细地跟朱元璋提到了自己接下来的想法。

  “孙儿认为既然目前已经基本调查清楚了京城各大商人涉足的产业,那么除了要通过反垄断来让皇室的资金进入这些关键行业参与控制,进而保证民生,以及让内帑的财富能够增长,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工业。”

  货币的事情,朱雄英暂时没有提及,因为大明宝钞现在基本已经烂完了,实际币值只有纸面币值的十分之一不到,大家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的都是铜钱,嗯,在大明其实宝钞是主要货币,铜钱是辅币,但是现在这個情况也没办法,大明缺金缺银,铜其实也缺,甚至需要进口,但也只能用铜钱来承担流通货币的责任了。

  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是,虽然双方没有官方贸易往来,但日本其实常年从大明进口铜钱,而出口的却是铜块

  总之,宝钞属于屎山级别的代码库,虽然看起来BUG一堆,但起码现在还能维持勉力运行,在没有万全的把握进行换钞之前,能不碰它最好不碰它。

  而且换钞是件麻烦事,一个不小心执行起来就容易变成恶意收割百姓财富,而且涉及的范围实在是太广,整个大明十三布政使司都得跟着折腾,所以现在朱雄英并不打算对货币动手。

  而中央银行,倒是可以考虑在工商业大发展以后建立起来,不过现在市场还是相对狭小的,融资需求太小,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也不大,现有的金融体系完全玩得转。

  因此,让能够完全受控制的皇室资本去插手商业,以及建立初步的工业基础,才是朱雄英的当务之急。

  “皇爷爷,孙儿认为,商业的繁荣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工业则是未来大明能够快速发展的根基,因此,孙儿想让皇室能够插手商业,同时在京城挑选合适的位置,借助交通便捷有水源和人口的条件,来建立起一批工厂。”

  朱元璋听后,沉思片刻,然后郑重地说道:“大孙你的想法很好,等到堤坝修筑完成以后,这些事情尽管放手去做咱会全力支持你。”

  得到了朱元璋的支持,朱雄英心中顿时充满了信心,而后,朱元璋继续说道:“不过除了这些事情,还有些事也得上上心。”

  朱雄英一怔,不知道朱元璋打算具体给他安排些什么。

  “一件事是府军前卫里的幼军,咱打算调些人过去,英儿你得晓习军旅之事,这是免不了的;另一件事是你的老师,上次你跟咱说的那几个人,都没问题等过段时间人都齐了,便跟着这些老师学习方面方面的知识。”

  朱雄英点了点头,把他往允文允武的方向培养,这倒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就在这时,马三保步履稍显急促地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一张电文。

  “说。”朱元璋示意他但说无妨。

  “陛下,凉国公蓝玉急电,声称秦岭处的阴阳炁海已经再次开启了。”

  当初朱雄英穿越虫洞的时候,就已经在虫洞的出口埋下了定位器,在离开西安前往南京的时候,他给蓝玉留了一个对应的追踪器并且描述了大概的位置,以明军的人力,找一个并非深入深山老林的地方自然不难。

  因此,秦岭的虫洞始终是有驻扎在那里的明军全天候看守的,而且还开辟了道路,一旦开启,就会快马向蓝玉汇报。

  而如今朱雄英穿越已经有了数月,不过对于现代世界,可能只是短短几天,所以这次虫洞开启,其实间隔算是挺短的了。

  朱雄英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报平安,第二件事是要物资。

  需要的物资也不复杂,首先就是傅友文前阵子跟他提到的那个问题,也就是蓝玉的大军如果要通过河西走廊远征哈密的话,那么后勤补给相当成问题,毕竟河西走廊沿途大部分地段都非常荒芜缺少人烟,很难进行就地补给,而且位于关中的后勤基地哪怕再往前移,最终的出发点也只能设立在甘肃凉州。

  补给线如此漫长又如此脆弱,再加上民夫长途跋涉运输补给所需的食水是非常惊人的,谁也不敢保证,让民夫队伍裹足不前的一场风暴会不会就能让大军彻底断粮。

  而朱雄英正好有个解决方案多带压缩饼干就完事了。

第206章 压缩饼干带来的震撼

  毕竟对于参战的明军来说,既然能够参与远征哈密的行动,那么肯定是明军中的精锐,百分百是参加过捕鱼儿海之战之类长途奔袭战役的。

  毕竟在河西走廊这种后勤补给压力极大的地方,“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谁都懂,如果带一群没有远距离行军经验的新兵参战,那简直就是去送死,兵马肯定越有经验越好。

  所以这些明军,不仅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且对于物质条件的匮乏一定是心里有准备的,总之,这些能够远征哈密的明军肯定是不挑食的。

首节 上一节 104/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