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107节

  白茅城也是常熟县下面的一个小城,规模其实就是个镇子,但说是“镇”的话不太恰当,因为大明其实没有村镇这种行政单位,而之所以它还是个完整的城池,也是张士诚当年的功劳。

  朱雄英脱了衣服一头倒在床上,虽然疲惫,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满足感,其实百姓们的感激,他从心底里是觉得受之有愧,但一想到自己的一点点付出,就能给这些辛勤努力的民夫带来巨大的鼓舞,朱雄英又觉得自己好像也为百姓做到了一些事情。

  然而,就在他脑海中念头纷杂,即将进入睡梦的前一刹那,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这种喧闹声甚至压过了最近有些减小的暴雨。

  “洪峰快过境了!”有士兵惊呼道。

  朱雄英连忙胡乱披上衣服冲了出去,在距离江边堤坝还有一段距离的白茅城的城墙上,朱雄英用望远镜向远处的长江眺望着。

  只见江面上浪涛翻滚巨大的水柱如同愤怒的巨兽般冲天而起,那是洪峰过境的前兆,朱雄英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堤坝上,原本有序的加固工作此刻已变得紧张起来,被组织撤离到最内侧堤坝的民夫们纷纷扔下手中的工具,紧张地盯着江面,这时候只能祈祷四重堤坝防御体系能够扛得住洪水。

  曹国公李文忠也跑到了内侧堤坝上,只见外侧堤坝在洪水的猛烈冲击下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裂缝,泥水混合着沙石从裂缝中喷涌而出,他心中一紧,虽然说洪峰都是前面最猛,但这外侧堤坝一旦溃裂可就没法修了。

  紧接着,凶猛的洪水一浪又一浪地冲在堤坝上,巨大的洪峰给人以窒息般的压迫感,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洪峰稍微减弱,但外侧堤坝也彻底支撑不住.毕竟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是普通的土石结构,能撑到这时候,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洪水顺着外侧堤坝的溃口开始向长江南岸涌来,中间的防波堤和泄洪湖以及格堤开始被不断淹没。

  不过,洪水的势头也被这一大片缓冲区所阻挡了下来。

  但饶是如此,洪水毕竟是洪水,一浪打在内侧堤坝上,还是看起来凶悍无比,而且没了外侧堤坝的保护,下一轮的洪峰的势头虽然比之前弱一些多,但也同样不会被外侧堤坝减少冲击力了。

  这种数十年难得一遇规模的洪峰过境,持续时间,最少都是两个时辰起步的,所以眼下丝毫松懈不得。

  而很快,内侧堤坝的外表面也开始出现了裂缝。

  “快!装沙袋!堵住裂缝!”李文忠大声呼喊着,带头扛起沙袋冲向裂缝处,民夫们紧随其后,他们迅速扛起堆放在后面的沙袋,一个接一个地扔向裂缝。

  此刻的堤坝上,人声鼎沸,沙袋如雨点般飞向裂缝,不知道什么时候,朱雄英也赶来了。

  洪水的危险性,他很清楚,自己的安全重不重要,他也清楚。

  但人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要讲利弊的。

  朱雄英跟着民夫一起行动,他的双手已经被沙袋磨得皮开肉绽,但他却浑然不觉,他的眼中只有那不断扩大的裂缝和汹涌的洪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逐渐被沙袋填满,洪水的冲击力也开始逐渐减弱,但众人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继续奋力加固堤坝。

  终于,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奋战,堤坝终于稳住了阵脚,洪水虽然仍在咆哮,但已经无法撼动这道由民心筑起的防线。

  洪峰终于彻底过境泄入了大海,江水也开始从内侧堤坝渐渐退去,堤坝上的人们欢呼雀跃,军户们、民夫们、官吏们、将校们,无论是什么身份,都扔掉了手中的东西和身边的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抗洪胜利。

  得知了朱雄英不在白茅城里待着,而是冒险跑了过来,同样亲临一线的李文忠心情是既后怕又激动,拍着朱雄英的肩膀,坚决要求等他手头的善后事情处理好,今天晚上让朱雄英跟他这个叔叔不醉不归。

  而圣孙预言应验和亲自参与抗洪的突出表现,这两个消息也迅速地传回了京城之中,就像是长翅膀一样,在京城的百姓中开始流传。

第211章 在皇室成员中威望的树立

  当李文忠和朱雄英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抗洪胜利后的将近半个月,朱元璋亲自在武英殿设家宴,为他们庆功。

  当李文忠带着朱雄英走进武英殿的时候,朱元璋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带着朱标一起来迎接他们。

  “文忠,你辛苦了!”朱元璋拍着李文忠的肩膀,看着黑瘦了不少的他,目光中满是赞赏。

  李文忠躬身行礼,道:“臣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真正辛苦的是抗洪前线的将士和百姓。”

  朱元璋没说什么,而是又看向了朱雄英。

  “大孙勇于任事做的很好,没辜负咱对你的期望。”

  朱雄英也谦虚地说道:“皇爷爷过誉了,孙儿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朱元璋哈哈大笑,拉着他们入座。

  宴会开始后,酒过三巡,李文忠起身举杯向朱元璋敬酒,两人距离很近,然后低声说道:“陛下,臣这次能够成功抵御洪水,多亏了大侄子的预言,而且大侄子亲临一线不畏艰险,他的表现让臣以为是极有担当,也让百姓们看到了天家子弟的气概。”

  朱元璋听后,目光转向正在跟朱标说话的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宴会继续进行,李文忠又向朱元璋详细汇报了抗洪的经过和后续的善后工作,朱元璋听得频频点头,对李文忠的指挥调度和百姓保卫家园的积极性都很欣慰。

  而这时候两人交谈的声音就很大了,朱元璋故意说道:“给咱说说,英儿在那都做了什么了?”

  说是给他说,但朱元璋通过锦衣卫,其实早都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此举其实给说给其他人听的,能来武英殿赴宴的都是字面意思上的“家里人”,要么是跟皇室联姻的勋贵,要么就是如梅殷一般皇帝的女婿,或者干脆就是皇室成员。

  而朱元璋已经注意到,朱雄英跟他们交谈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拿出长辈的威风来,言语间颇有孩视之感。

  毕竟一个人再有能力,对于一些喜欢论资排辈的人来说,你也始终是个“孩子”,这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年轻人在外面闯荡出了一番事业,过年回到村里,酒桌上还是要被很多不如自己的村里长辈用言语和辈分来打压,或许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这无所谓,忍一忍过完年以后回到城市里也不跟这些人来往了,但在古代社会显然不是这样,尤其是明初这种强调去胡化和宗族观念重塑的时期。

  所以,这些亲戚们是朱雄英绕不过去的社交对象,而其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是蓝玉、常茂这样是他的直系亲属对他关爱有加,更多的是跟皇帝有亲戚关系但跟他没有。

  那么所有人都是对朱雄英热脸相对,生怕这位以后可能的皇位继承人记恨自己吗?也不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朱元璋和朱标身体这么好,别说朱雄英能不能当上皇帝,就是当上皇帝,还不知道几十年后呢,几十年后什么情况,谁能说得准?

  而且朱雄英现在在朝廷中,严格来讲并没有什么自己的势力,对于他们也没有太多能影响的地方,因此绝大多数跟朱雄英没什么关系的亲戚,都是表面客客气气,让人挑不出毛病,但心里怎么想的就不好说了,或许是出于嫉妒,或许是出于什么其他原因,还是会将朱雄英当做“小孩”来看待无论他做了什么,评论的时候都会来一句“嗐,这孩子”

  而这种话语,往往不是善意的,在古代社会中,没有成家没有生子再加上辈分低,那就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小屁孩,意味着对价值和能力的某种无形贬低。

  朱雄英年龄小也是事实,这一点他就很难去主动计较,一旦计较,反而会让人觉得心胸狭窄,人家一说“我大老粗开玩笑的,没想到把小孩惹生气了”,到时候场面更尴尬。

  不过,朱元璋却有些看不过去这种事情发火当然不好,再怎么说今天也是给李文忠他们接风洗尘的家宴,应该和和气气的,但让朱元璋这脾气当无事发生过那就更不可能。

  因此朱元璋此举的真正意图,在于在众人面前炫耀朱雄英的功绩,给朱雄英树立威望,让别人不能孩视于他,相当于朱元璋亲自给他抬轿子.毕竟不管是按照社会等级还是按照宗族观念,朱雄英上面或许有人,但朱元璋上面可是已经没人了。

  李文忠也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谈到朱雄英时,李文忠赞不绝口:“陛下,雄英在堤坝上的表现,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调度物资井井有条,在洪灾发生的第一时间,雄英就以百姓社稷为重,不顾有可能的危险亲临一线,与将士民夫们并肩作战,为抗洪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看着朱雄英说道:“咱家的好圣孙自然不是寻常之辈!”

  随着宴会的深入,李文忠又谈到了这次抗洪的一些细节,他说道:“陛下,这次抗洪让臣体会到了民心的力量,当百姓们看到我们与他们并肩作战时,这种激发的热情是非常让人振奋的,可以说上下一心即无往而不利。”

  朱元璋听后深有感触地说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就是最大的财富啊!咱们都是穷苦出身,哪怕坐了江山也不能忘本,咱朱家后代的子孙,只有像英儿这样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支持,你们都明白吗?”

  朱元璋话里话外的意思,武英殿里哪还有人不明白?

  而这也是第一次在皇室成员面前,朱元璋明确地暗示,以后大明的皇位将由朱雄英继承,哪怕只是暗示,这种表态也足够震撼人心了。

  从现在这一刻起,无论是有姻亲关系的勋贵,还是驸马们,亦或是宗室成员,都不能把朱雄英当做一個皇孙,当做一个小孩来看待了,而是要当做朱元璋亲口暗示的继承人来看待。

  这种分量,自然是相当不一般的。

  当然,皇帝说的话也不是都会作数的,以后的事情更是谁都说不准,但最起码在现在,他们都明白应该如何调整自己对朱雄英的态度了。

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

  参加完武英殿的宴会,朱雄英终于可以休息了,经过连日来的抗洪救灾和善后工作,他的步履虽然稳重,但眉宇间透出的倦意却无法掩饰,真真是恨不得倒头就睡个三五天来。

  一进入东宫,那些熟悉的宫女们便迎了上来,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苏日娜,她那双深邃的蓝眸中满是对朱雄英的关切。

  “殿下,您辛苦了。”苏日娜轻声说道,她的声音温柔如水,仿佛能抚平人心中的疲惫。

  朱雄英微微点头,算作回应,他确实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

  房间里的浴桶已经放好了热水,温热的水汽氤氲,让他的心神稍微放松了些。

  苏日娜亲自为朱雄英洗头发,她的动作轻柔而仔细,生怕弄疼了他,洗完头发,用指尖轻轻按摩着他的头皮,从脖颈开始按压两侧的穴位,多日来的紧张和疲惫逐渐消退。

  不知不觉中,朱雄英的眼皮开始沉重,最终靠着浴桶坐着沉沉睡去。

  看着他安静的睡颜,苏日娜叹了口气,她轻轻地将朱雄英湿漉漉的头发拨到一边,露出了他肩膀和胸膛之间处的一道伤痕,那是抗洪时碎石剐蹭留下的印记,见证了他这段时间的付出,苏日娜的手指轻轻触碰着那道伤痕,朱雄英眉头紧皱着,仿佛还能感受到他当时的疼痛。

  房间里很安静,虽然在浴桶里睡觉不能睡太久,但在加水保持温度的前提下,半个时辰左右还是没问题,苏日娜默默地守候在朱雄英的身边,直到他的呼吸变得平稳且深沉。

  不过,朱雄英并没能休息多长时间,很快新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郑和手里捏着一封电报,来到了朱雄英这里。

  “圣孙殿下。”

  朱雄英擦干了身上的水珠换好衣服来见他,而朱雄英明显感觉到,郑和对他的态度,似乎也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那就是显得更加亲近了,对于原因朱雄英不好判断,很难说是因为他在这次抗洪中的表现,还是随着地位的愈发稳固的因素。

  电报是从皇宫里的武楼抄送过来的,里面的部分关键词都是暗语,所以朱元璋让人拿给他看,上面暗语的内容也不复杂,就是秦岭的虫洞再次开启了,而在太湖发现新的虫洞并且朱雄英投送了定位器的消息,也被沐胜得知。

  根据卫星信号的定位,太湖虫洞对应在现代世界的位置,是在珞伽岛不远处的一个无人小岛的沙滩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太湖里的鱼虾被时空虫洞传输到了现代世界,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而这个虫洞的性质,根据沐胜的测算,虽然定位器似乎有所老化,但整体来讲跟秦岭虫洞的性质是更类似的,但横截面也就是传输面积要小得多,不过凑合用也行了,这是個不折不扣的好消息.毕竟太湖可比关中距离大明的核心区域要近的多了,或者说,环太湖圈本来就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区,有着肥沃的农田、大量的人口、便捷的水运等等发展经济和工业的有利条件。

  但因为掌握的样本数量太少,所以虫洞具体规则是否有差异,开启时间的间隔频次,传输物品的实际情况等条件,都需要进行一定测试才能确定。

  此外,沐胜还告诉他,在他来到大明世界的四个月,现代世界已经过去了三年多,沐锦月已经大学毕业了,对于朱雄英始终保持着思念,感情并没有改变,关于她想要来寻找朱雄英的事情,沐胜尊重女儿的决定.并且沐胜还告诉朱雄英,如果沐锦月无法适应大明世界的生活或者两人之间有什么矛盾,不要伤害沐锦月,可以让她通过钟山的虫洞返回现代世界,虽然这种两界穿越并不能确定其有可能的后果,包括对人体的影响和时间的流逝,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方法。

  同时,沐胜也向朱雄英做出了保证,只要沐锦月能够平安幸福,那么在没有重大亏损且虫洞始终存在的前提下,他都可以一直向朱雄英提供他所需要的物资和知识。

  看着这封电报,朱雄英陷入了思索。

  事情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两界的交易,朱雄英觉得想要长久的维持下去,肯定不能光靠感情,对于沐胜也要有所回馈,毕竟很多工业设备价格不菲,纯送的话,哪怕沐胜吃得消,时间久了也难免会心里不舒服,毕竟谁都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干,每天忙着满足朱雄英的需求.这种事情需要保密,虽然物资采购和运输可以安排手下干,但肯定不可能自己完全撒手不管。

  所以,有什么大明世界的物品,不是古董却依旧在现代世界有价值,朱雄英觉得可以适当地回馈给沐胜,用来维持双方的利益均衡。

  另一个方面则是沐锦月,算算看虽然自己这边从大明世界的三月份中上旬抵达,现在已经是七月初,只有短短不到四个月,但对于现代世界来说,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漫长时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沐锦月对自己的感情没有改变,两人又是两情相悦,那么长久分离也不是办法。

  但这里还有一个心思,那就是穿越者的唯一性,作为穿越者,朱雄英的心里当然希望这世界的所有秘密都只有他自己掌握,任何一个多出来的人都会造成无法预知的风险,所以从本能来讲,朱雄英是排斥其他从现代世界穿越来的人的。

  不过,沐锦月显然是一个例外,除了情感上的因素以及对朱雄英的忠诚的爱意,沐锦月从小耳濡目染和经过系统学习所拥有的经济金融知识,以及对货币银行学的专修,显然对朱雄英即将发起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帮助.而且有了沐锦月在身边,在现代世界财力雄厚势力庞大的沐胜,就能不断地通过时空虫洞来给大明世界提供物资,并且能做到严格保密,这显然对于大明世界的快速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至于沐锦月的身份,到时候实话实说就好了,就跟朱元璋坦白,这就是“守门之人”的女儿,在那个世界与朱雄英两情相悦,既然感情和利益都摆在这里,想来两个世界的这些关键人物,都会同意这种关系持续下去。

第213章 工业化的基础

  夏末的京城,阳光透过稀疏微敞的云层,洒在这座金粉之城上,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草木香气,偶尔还传来远处有气无力的蝉鸣。

  朱雄英身着锦袍,骑着骏马,在蒋瓛等锦衣卫的护卫下,赶往城外不远处工部军器局的冶铁所。

  之所以要去冶铁所,是因为这次长江入海口的洪水肆虐,让他意识到大明现有的土石结构已无法满足抗洪等工程的需要,而且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总不能修土路,修石板路吧?

  对于现代基础交通设施来讲,钢筋加上混凝土的结构已经算是标配了,朱雄英深知,要让大明更加强大就必须搞出自己的钢筋混凝土,有这个工业能力才能谈得上建立交通运输网,毕竟大明的经济重心虽然在水网密布的区域,但是有些地方的交通同样不够发达,而且大明的经济想要发展,也不可能一直局限于江南,那么建立自己的陆路交通网络,也是必备的。

  混凝土好说,技术难度不高,只是水泥这项科技点的进阶版,最要紧的其实是钢筋,这东西大明是生产不出来的。

  不过大明却能生产出大量的铁,所以现在的问题不在于铁产量而在于钢产量,实际上大明的钢铁市场是严重的需求不足继而形成的产能过剩,全国的钢铁产量一年就能满足三到四年的需求,官营铁厂经常开炉一年然后歇三年的样子,而为了避免这种生产周期的浪费,朝廷甚至关闭了一部分官营铁厂,然后把钢铁行业开放给了民间。

  之所以以前汉朝搞盐铁专营,现在大明不限制钢铁行业,主要原因还是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冶铁技术长期得不到进步,再加上民营铁厂不仅要登记备案接受监管,而且也不能获得品质太好的铁矿石,所以百姓哪怕去冶铁,也不能打造兵器.当然,一般没人干这事,元朝的时候百姓是真的渴望铁器,但现在放开了反而没人太在意了。

  然而大明目前还没有冶炼钢材的技术,没有钢材就不可能有钢筋,这让朱雄英倍感焦急,要想让大明拥有这种技术就必须从源头上入手,有铁才有钢,他需要深入研究一下大明的冶铁技术是个什么水平。

  而且工业发展方面,重工业也确实比轻工业更难发展,不过好在一开始必须发展的重工业门类也没那么多,只要把煤铁工业发展起来就好。

  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冶铁所考察。

首节 上一节 107/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